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植物的存在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美丽的风景,还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和食物。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神奇的过程——光合作用。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很久以前。

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好奇。

他观察到植物是从土
壤中获取养分生长的,但他的这个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到了17 世纪,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把一棵柳树苗种在一个木桶里,桶里装着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

然后,只给柳树浇灌雨水。

五年后,柳树的重量增加了很多,而土壤的
重量几乎没有减少。

这个实验让海尔蒙特得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
物质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

然而,他忽略了空气中的成分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时间继续向前推进,1771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钟罩里,蜡烛会很快熄灭,小鼠会很快死去;而将植物和点燃的蜡烛、小鼠一起放在密闭的钟罩里,蜡烛不容易熄灭,小鼠也不容易死去。

他认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
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他没有弄清楚植物究竟是如何更新空气的。

后来,荷兰的英格豪斯做了500 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他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这就说明了光是植
物更新空气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
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到了 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

他把绿色
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然后,他把
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叶片,
发现曝光的那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那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

这个实
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进入 20 世纪,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
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 18O 分别标记 H₂O 和 CO₂,使它们分别成为 H₂18O 和 C¹⁸O₂。

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
物提供 H₂O 和 C¹⁶O₂;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 H₂18O 和 C¹⁶O₂。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 O₂,第二组释放的氧气都是 18O₂。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再后来,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
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必
须有光才能发生。

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
解成氧和氢,同时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暗反应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固定和还原,最终形成有机物。

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究不断深入,这一过程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也为解决全球的粮食和能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比如,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我们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做出贡献。

同时,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也为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提供了思路。

总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一个精彩篇章。

从最初的模糊猜测到如今的清晰理解,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和汗水。

相信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还会不断深化,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