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限时练及答案(一线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
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琵琶行》一诗描写音乐的内容到底有什么魔力,()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通观全诗,一曲琵琶吟,情动知音心,弹奏者充沛的情感表达,首先拨动了听者的心弦。

随之,诗人摹写弹奏乐曲的(),极尽变化之美,用丰富的画面形式将抽象的听觉意象化为可感的视觉意象,调动了读者的感官,牵动了读者的情思。

诗人善将()、强弱有致的音乐描摹出来,讲究浓与淡、密与疏的错落有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发音浊杂深厚似暴风骤雨,①。

这两种刚柔不一的艺术节奏错落有致,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剧变化的音乐节奏美感与②的艺术效果。

一开始乐曲的氛围是明丽轻快的,转眼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从莺语之流畅轻盈逐渐转向沉咽,再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沉涩之处幽细难寻,而音乐所拨动的情感之声却在曲调进入“休止”之时悄然延伸。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时,唤人想象,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丰足意味。

片刻休止是为蓄势,即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发,千军万马,铁骑奔突,刀枪齐鸣,达至全曲激越雄健、亢奋澎湃的高潮。

在雄壮的乐声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致杂乱无章变幻多姿余音绕梁
B.以致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戛然而止
C.以至纷繁复杂变幻多姿戛然而止
D.以至杂乱无章变化多端余音绕梁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拖拉机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B.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漕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下雨了。

”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
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4.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梅雨霏霏不绝,朝夕不断,旬月绵延
B.黄梅雨霏霏不绝,旬月绵延,朝夕不断
C.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
D.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旬月绵延,朝夕不断
5.“通感”能够突破感官局限,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6.语段在描写雨时运用了大量叠音词,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如果换用诗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以两组叠词进行对比,写出乐声沉重舒长和轻细急促的不同特点。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曲“时而流畅,时而滞涩”的句子是“,”。

(4)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6)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7)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诗人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中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9.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江楼月[注]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

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作七律《江楼月》寄给在京城任职的白居易。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指出诗人和元稹所在的地方,再强调天上明月相同,但二人却不能一同观赏,伤别之情立显。

B.颔联中“一宵”说明“相忆”时间之长,“潜”写出深思的神态,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能寐的情态。

C.颔联从人的悲欢离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相距遥远,环境有别,借此晴彼阴的景象表达对朋友的担忧。

D.尾联中“今朝”和“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表明二人友情感人至深。

11.请从虚实的角度对本诗的颈联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3.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琵琶行》并序答案
基础练习
1.C “以至”和“以致”都可以作为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前文所述的情况形成的结果,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第一处,“穿越千年的时空震撼人心”并非不好的结果,应选“以至”。

杂乱无章:混乱而没有条理。

纷繁复杂:头绪、表象多而且复杂。

第二处,语境强调乐曲变化之多,与“极尽变化之美”相匹配,应选“纷繁复杂”。

变幻多姿:变化出很多种姿态或形状。

变化多端:千变万化,使人难以把握。

第三处,语境要表现的是音乐的美感,而不是要表现音乐的难以把握,应选“变幻多姿”。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多用以指声音。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和音乐优美动人,余味深长。

第四处,与前文“四弦一声如裂帛”相匹配,应选“戛然而止”。

2.B B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都表示引用。

A.表示讽刺。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强调。

3. ①小弦发音清细柔美如窃窃私语②跳跃、轻快、明丽、圆润
4.C 从句式上看,“霏霏不绝的黄梅雨……”与下文“湿黏黏的苔藓……”保持一致,排除A、B两项。

“朝夕不断,旬月绵延”符合由少到多的逻辑顺序,排除D项。

5. ①“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化听觉为视觉,表现了雨声的缓急相间、疏密有致、浑然一体,将雨声刻画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②“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化听觉为触觉,恰切地表现了雨声的细密轻柔以及给人带来的舒适惬意之感。

6. ①运用大量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这跟雨本身自然具备的节奏相吻合,更容易体现雨的特点。

②运用大量叠音词,可以生动地描摹雨丰富多变的声音和形态,在对雨的感受与体验上非常贴合人的思维习惯与生活经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7.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能力提升
8.A “可看出诗人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9. 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不妨碍“长福”,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②淡泊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了淡泊随性的人生态度。

③坚守本心:诗人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表达了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

10.C “借此晴彼阴的景象”错,“两地阴晴远不知”是说两地距离遥远而不知阴晴。

11. ①“谁料江边怀我夜”是虚写,诗人想象着好友元稹正在嘉陵江岸边思念着自己;
②“正当池畔望君时”是实写,写诗人在曲江池畔凝望好友的情形;③虚实结合,从双方着笔,表现了白、元二人推心置腹的情谊。

12.B “湓浦曾闻似衣带”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如衣带般曲折萦回,是对江州自然风景的描绘,并没有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且没有用典。

13.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