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及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存在总包、分包施工的特殊性,
农民工作为底层劳动人员,决定了其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遭遇到拖欠工资、工伤、失业等问题时往往容易陷入生存困境,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容易引发社
会矛盾。
基于此,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工程建设总包单位,在总结大量
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主要从安全保障、薪资保障和福利保障三个方面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
鉴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合法权益;AGIL模型;保障机制。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和现行人口流动政策下,农民工在城市
中处于一个尴尬的边缘人境地,成为人们眼中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
由于文化素
质普遍不高,农民工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极其廉价而又相
对危险。
而与此同时,其基本的工作安全、薪酬待遇、社会福利等由于政策制度
的局限性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导致一些社会矛盾问题的产生,如欠薪问题、工
伤问题、劳资矛盾等。
由此可见,农民工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劳
动与其合法权益保障是不对等的,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一套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
管理机制,着力有效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问题,有效维护
其切身利益。
二、建立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框架
AGIL模型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系统》一书中提出,
其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对应四个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模式:适应(Adap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和潜在模式维
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四个功能需求保证了社会行动系统本身的存在、持续以及有效性。
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从企业社会责任
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农民工安全保障、薪资保障和福利
保障三大权益保障为核心,研究建立了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框架,见图1。
图1 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框架
这里将农民工权益保障看作是一个社会行动系统,借用帕森斯AGIL模型,将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放在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组成的系统
中进行研究和探讨,农民工权益要得到切实的保障和维护,离不开上述四个子系
统的功能的正常发挥。
(1)分包单位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肩负着最直接的责任,承担的是适应(A)功能。
分包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存在张力,正确处理好
两者的关系,可以双赢。
(2)总包单位承担的是目标达成(G)的功能。
它的职责是进行制度建构,
同时行使劳动管理权,规范劳动关系中分包单位的行为,督促分包单位保障农民
工的合法权益。
(3)制度体系起着整合(I)的功能,制度体系是最规范有效的控制手段,
承担着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公正地维护各方的利益,促进各方力量整合。
(4)文化体系起着维持模式(L)的功能。
文化体系承担着保障农民工权益
的维权能力提升和文化氛围构建。
三、制定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内容
(一)总包单位通过源头防控与事后评价,挑选规范诚信、注重农民工权益
保护的分包单位
1.建立合格分包企业信息库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农民工权益保护评价引入合格分包企业信息库建设中,对分包单位进行动态筛选,将企业信用高、现场管理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
分包单位纳入信息库,定期对入库的分包单位进行评价。
同时,在建立信用信息
库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等级淘汰机制,明确规定应当退出信用库的具体情况,尤
其针对容易发生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进行具体规定,对不合格的企业予以除名。
通过提高劳务分包的信用门槛,促使企业向更规范、更加注重劳动力保护和提升
劳动力素质的方向发展。
2.加强劳务分包单位比选管理
加强分包单位评定选择,采用比选+竞谈的方式,将分包单位过往在农民工权
益保障中的工作质效作为比选内容。
此外,在邀请竞谈或比选劳务分包单位时,
限定在合格分包企业信息库中比选出合格的劳务分包企业,即劳务分包单位只有
信用评价合格,才有资格与公司进行劳务分包合作。
3.落实分包单位评价与考核
总包单位通过制定分包单位评价标准,组织相关专家从分包单位的工程履约
情况、工程建设质量、现场管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分包比选打分依据。
同时,对于考核评价未达到合格分包企
业最低积分标准时,将其移除合格分包企业信息库,以进一步促进分包单位规范
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总包单位通过合同规范、全过程监测规范分包单位行为,确保农民工
权益保障得到有效落实
1.加强分包单位合同管理
强化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对劳务分包的规范化有促进作用,也是预防发生
分包风险、造成农民工被侵权问题发生的源头性措施。
实行劳务分包必须要重视
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主体,确定劳务分包企业为合格主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人员。
同时,明确劳务分包的具体内容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加强施工安
全责任、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以合同的形
式固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分包单位对农民工的保护意识,有助于实现农民
工权益的保护。
2.落实农民工三大权益保障
(1)安全保障落实
我国《劳动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为此,分包单位对满足要求的农民工需先进行上岗技术交底
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场作业。
此外,分包单位需全面推进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严格执行施工组织方案,从现场安全生产环境条件、安全操作规范、劳动防护装备落实等方面做好现场监督,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杜绝违章操作,避免发生农民工伤亡事故。
同时做好施
工现场农民工生活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善,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
保护权益。
(2)薪资保障落实
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保证管理的动态性和有效性,采用“一人一协议、
一人一手册、一人一卡”方式,即推动分包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协议,统一制作《农民工出勤和计酬手册》,分包单位为每位农民工统一办理银行卡。
通过“三个一”
举措做到管理工作记录在册、有迹可循,同时规范工资发放形式,通过银行转账
流水凭证保证了工资实时足额发放,避免后续因缺乏证明而出现支付纠纷的情况。
(3)福利保障落实
要求分包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无保险
的农民工,分包单位需禁止其擅自进场作业。
根据岗位技术需要,安排分包单位
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取得职业技能证书,逐步吸引农民工
向产业工人转变,为其创造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并且,做好极端天气下的防暑
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保障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保障权益。
(三)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体系
1.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组织
为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成立农民工
权益保障组织机构,见图2。
图2 农民工权益保障组织机构
各部门职责如下:
(1)各施工分公司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核定工程项目的农民工数量,监管每个项目的农民工名册建立以及农民工权益保障落实情况。
(2)经营管理部负责将有关公司农民工权益保障管理要求纳入分包比选文件中。
(3)工程管理部负责将分包单位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纳入到分包单位考核范畴;同时负责开发和维护农民工出勤和计酬管理系统。
(4)公司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处理农民工权益纠纷等事件。
(5)财务资产部负责根据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支付工程分包款。
(6)施工项目部直接负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落实,包括现场农民工用工、考勤、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负责根据核查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和施工进度,向
经营管理部、财务资产部申请支付工程分包款(进度款)。
2.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施工分包的标准化管理,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
总结归纳保障农民工安全、薪资、福利三大权益的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固
化形成了一套标准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管理规范》。
作为一套标准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操作指导文件,切实加强了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
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本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和全面推广。
(四)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文化体系
1.加强农民工普法教育,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淡薄,其根本源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
因此,在培训
农民工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民工的普法教育,使农民工明确自己的权益
和义务,鼓动其主动了解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签订劳动合同和务工过
程中,注重自身权益的保护,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
权益。
只有农民工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在其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
争取主动,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2.营造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文化氛围
企业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把维护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作为企业的基本职责,推动劳资关系趋向和谐,可以实现企业利益和劳
动者权益的双赢。
为此,总包单位需灵活应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帮助维护农民工
的合法权益。
首先,监督分包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保障农民
工获得合理报酬和享受平等福利待遇的权益。
其次,加强农民工劳动健康与生命
安全的保障,督促分包单位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把安全事故和职
业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最后,体现对于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开展多种途径丰富
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生活环境。
四、总结
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从2017年开始,在西藏500kV拉林线工程中试点应用了本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并于2018年开始在线路工程中全面推广。
应用结
果显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发生农民工伤亡事件、欠薪和劳务纠纷问题,工程
项目建设平稳有序进行。
实践证明了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因此,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切实有效维
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在城市里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
最大限度激发农民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任芳玮,黄进才.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完善之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10(5):17-19.
[2]李瑜.我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5):
63-64.
[3]潘毅,卢晖临,张慧鹏.大工地——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M].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2.
[4]赖小乐.主位视角下农民工权益保障行动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6(6):9-11.
[5]梁伟军.劳动者权力视阈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分析[J].江汉论坛,2017(7):135-139.
第一作者简介:穆松,出生于1965年3月,男,汉族,上海人,大学本科毕业,目前任职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建设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电力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