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第2课时(精编)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1.这里的qiáo mù()是wúyǔlún bǐ()的.2.这个大臣对皇帝是忠心gěng gěng ().3.这些lián jià()的商品都是lièzhì()的.4.我们一定要远离xuán yá().二、选择填空.1.选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饱.历冰与霜A.吃饱.了B.饱.览群书C.中饱.私囊2.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耸(sǒng)立挠(ráo)痒B.抒(shū)情屹(yì)立C.天阙(què)迥(tóng)干三、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1.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乔:矫矫:意思: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贵其中:意思:四、按要求完成句子.1.补充句子.看那山间青松;像;像英雄立人间;像!2.再写出一句赞美松树的诗句.阅读提升: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敬仰)之心.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1.读短文;用“√”标出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松树的风格是什么?3.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请用“”画出文中的借物喻人的句子;然后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4.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抄下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参考答案:一、1.乔木无与伦比 2.耿耿3.廉价劣质4.悬崖二、1.B 2.B 三、1.高. 抬起;挺起.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2.以事物的真实质朴为贵.天地之间本来都部是可以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四、1、示例:钢钉直插大地利剑直刺苍穹2.示例: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五、1.歌颂崇高敬仰茁壮2.生命力强;要求于人的少;自我牺牲的精神.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3.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作者借松树比喻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4.中心句略这段短文通过写松树的生长和用途;以物喻人;歌颂了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导学案
(四)互动讨论
1.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内讨论各自分析的诗词,每个成员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全班交流时,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提出疑问或补充观点。
2.设计意图: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析,如“苍松”、“怪石”等,通过实际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示范如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设计意图:朗读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词的韵律,解析法和示范法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分析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三)巩固练习
2.预习内容:学生应预习课文《苍松怪石图题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尝试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描绘的景象。
3.预习问题: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的苍松Biblioteka 怪石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诗歌的背景是什么?诗人为何创作此诗?
4.预习任务:
-拼读并背诵全诗,标注出生疏的词汇和句式,尝试自行解释或查找资料理解。
在教学《苍松怪石图题诗》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与艺术特色,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
(一)教材与教辅材料
1.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提供基本的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为学生学习提供核心知识。
2.教辅材料:包括课文注释、诗词鉴赏指导等,为学生提供详尽的词汇解释和诗歌分析,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反馈,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和评价,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六年级语文上册8.3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2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8.3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2北师大版
廉洁的气概。 • 3、培养审美情趣。
检查预习
yīng jiǎo què zhēng
jiǒng ē yú




阿谀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贬义 )
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铮铮:比喻刚正不阿。
权贵:旧社会里居位高,掌大权的人。
饱经风雨:形容经过很多艰苦困难。
介绍作者
• 李方膺(1679-1755后)字晴江,号秋池。 白衣 山人 ,自觉官场太黑暗了,因不善逢迎,他便弃官 去作画,但他的性格依然未变。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 食,为“扬州八怪”之一。傲岸不羁,不拘绳墨 。善画松、竹、梅、兰和草虫。画梅尤精。
•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第五级
• 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 真。松树直立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 与伦比。它饱经风雨,千年万年也不停止。
•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
读懂诗句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 之乔,青青复矫矫”
– 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 娇姿。
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 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特点:
• 怪石:耸立(不屈不饶 ) 象征诗人的铮铮 铁骨。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第一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第一课时(精编)

《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一、基础题1.读拼音,写词语。

fānɡ cǎo xiù sè ē yú fènɡ chénɡ()()()yōnɡ hù ɡěnɡ zhí zhēnɡ zhēnɡ tiě ɡǔ()()()2.选字填空。

矫侥狡()健()幸()辩阕阙鹊天()上()()起窘迥炯()异()()目光()迫二、综合题1.照样子写词语。

不屈不挠(人物品格)饱经风霜(人物风貌)2.回忆诗句,填空。

《苍松怪石图题诗》中描写松树姿态的诗句:,,。

描写松树品格的诗句:,。

,。

描写松树饱经风霜而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君不见,,。

2. ,秀色无等伦。

饱历,。

3. ,迥干春风碧云里。

三、提高题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里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多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材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习题第2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习题第2课时(精品)

《墨竹图题诗》习题一、基础过关1.自读古诗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读第二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训练1.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1)《墨竹图题诗》中作者由听到冷雨敲窗、风吹疏竹之声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竹图题诗》中哪一句更能说明作者对民情的体察入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1.读一读,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默写一首你课外积累的写竹的古诗。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第2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第2课时(精品)

《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一、基础过关1.给下面的字或词注音。

矫()阙()迥()膺()阿谀()()铮()2.找出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五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3.与人交往,说话应注意场合、时间、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友好相处。

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A.人人讲究卫生,争当文明市民。

(街道标语)B.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学校标语)C.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医院门口标语)D.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道路旁标语)二、综合训练1.“扬州八怪”指的是哪几个人?2.说说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阿谀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耿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铮铮铁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应用小学的几年里,你一定读过一些课外书籍或文章,请你填写这份《好书(或文章)推荐表》,向其他同学推荐一本(篇)你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或好文章。

书(或文章)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不少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ēng)2.D ;3.C二、综合训练1.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2.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4.领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技巧。
5.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知识与技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苍松和怪石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如“崔嵬”、“矫健”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2.分析课文的象征意义,如“青松挺且直,凌寒独自开”中的崇高精神,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情感。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领会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品味诗句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诗人为什么选择苍松和怪石作为描绘对象?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象征意义、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强调课文中表现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景观,学会欣赏美、表达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并尝试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为下次课堂上的分享做好准备。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精编)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理解诗歌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声朗读,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和赏析法。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新课学习(一)反复朗读,品味诗句。

师:“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是这样描述其中一幅画面的。

(出示古诗全文)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引导学生品味诗的语言。

师:画面好独特,背景好特殊。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了画面,作者用了66个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与称赞。

你们喜欢这幅图和它的题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对照谈对画面和诗句的喜爱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
苍松怪石图题诗
李方膺(1679-1755),江苏通州人。 先后任山东兰山、安徽潜山、合肥知县, 有善政、人德之。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 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兰 州卖画以资衣食,为“扬州八怪”之一。 善画松、竹、梅、兰和草虫,作品纵横豪 放,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有《风竹图》 《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 楼诗钞》。
青青复矫矫。
乔:高
矫矫:抬起,挺起
翻译:岁末寒冬,哪里能找到茂盛的草木。 你难道没看见,那高高的山上松树挺立着?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贵其真:以事物的真实质朴为贵
壮:使雄壮
已:中止
伦:匹敌,以拟
翻译:
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 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真实本色。 松树挺劲的枝干使山岳更显得雄伟, 松树的苍翠在冬日里无可匹敌。 松树饱经千年冰霜的侵袭,仍然不屈 不挠。
名句积累
白首归来种万松, 待看千尺舞霜风。
首饰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扬州八怪:汪士慎、郑燮(xiè)、高翔、 金农、李鳝、黄慎、 李方膺、罗聘。
生 字 词
(qiáo) (gěng) (náo) (shū) (yīng)

(què)




(jiǒng) (zhēng)
(ē yú)

权贵

耿直

廉洁
阿谀
饱经风霜
词语解释
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 讨好(含贬义)。 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寓有朝气。 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铮铮:①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的响亮声音。 ②形容坚贞,刚强。

六年级上册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试题及答案(附原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试题及答案(附原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1.这里的qiáo mù( )是wú yǔlún bǐ( )的。

2.这个大臣对皇帝是忠心gěng gěng( )。

3.这些lián jià( )的商品都是liè zhì( )的。

4.我们一定要远离xuán yá( )。

二、选择填空。

1.选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饱历冰与霜A.吃饱了B.饱览群书C.中饱私囊2.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sǒng)立挠(ráo)痒B.抒(shū)情屹(yì)立C.天阙(què) 迥(tóng)干三、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乔:矫矫:意思: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贵其中:意思:四、按要求完成句子。

1.补充句子。

看那山间青松,像,像英雄立人间,像 !2.再写出一句赞美松树的诗句。

阅读提升: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8.3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2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8.3苍松怪石图题诗课件2北师大版
2给多音字加拼音并组词。
____( ) ____( )
___( )
矫____( ) 干____( ) 阙___( )
测学 1、精挑细选 善:⑴善良,慈善。⑵交好,和好。⑶高明的,良好的。 ⑷长于,擅长。⑸易于,容易。 李方膺,清朝作家,善于画梅。( ) 他这个人很善交。( ) 妈妈常常告诫我要多做善事。( ) 他待人很和善。( ) 饱:⑴足足的;充分 ⑵满足 ⑶饱满 ⑷满足了食量 饱经风霜( )我吃饱了( )大饱眼福( )谷粒很 饱( )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 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 怪”。
中心思想:
•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 表现了作者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 耿直廉洁的品格。
“岁寒三友”梅、竹、松有什么共同特点、
象征怎样的精神:
共同特点:不惧风雨冰霜,在恶劣环境中能独善其中, 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读懂诗句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 之乔,青青复矫矫”
• 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 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 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 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检查预习
yīng jiǎo què jiǒng ē yú zhēng

矫阙
迥 阿谀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2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2教学设计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主题为《岁寒三友》。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

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耸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2、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

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作者介绍: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六年级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苍松怪石图题诗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1.这里的qiáo mù()是wúyǔlún bǐ()的。

2.这个大臣对皇帝是忠心gěng gěng()。

3.这些lián jià()的商品都是lièzhì()的。

4.我们一定要远离xuán yá()。

二、选择填空。

1.选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饱.历冰与霜A.吃饱.了B.饱.览群书C.中饱.私囊2.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耸(sǒng)立挠(ráo)痒B.抒(shū)情屹(yì)立C.天阙(què)迥(tóng)干三、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乔:矫矫:意思: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贵其中:意思:四、按要求完成句子。

1.补充句子。

看那山间青松,像,像英雄立人间,像!2.再写出一句赞美松树的诗句。

阅读提升: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我对松树总是怀有(瞻仰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4.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研体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苍松怪石图题诗》。

二、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

”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

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读标准音: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ēng)3.解词: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

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

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

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这两句诗颇有“”之意。

2. 古诗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②未遮山,白雨②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①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1)“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是(2)这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云、、、”四字,写岀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

(3)诗的前两句巧用比喻,“”“”描绘云和雨的特点;“”和“”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后两句中一个“”字突出天色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松怪石图题诗》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给下面的字或词注音。

矫()阙()迥()膺()阿谀()()铮()2.找出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五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3.与人交往,说话应注意场合、时间、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友好相处。

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A.人人讲究卫生,争当文明市民。

(街道标语)
B.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学校标语)
C.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医院门口标语)
D.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道路旁标语)
二、综合训练
1.“扬州八怪”指的是哪几个人?
2.说说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阿谀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耿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铮铮铁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小学的几年里,你一定读过一些课外书籍或文章,请你填写这份《好书(或文章)推荐
表》,向其他同学推荐一本(篇)你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或好文章。

书(或文章)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矫(jiǎo)阙(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谀(ē yú)铮(zhēng)2.D ;3.C
二、综合训练
1.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2.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铮铮铁骨:有骨气、有气节。

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声音。

三、拓展应用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