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2期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21 DOI:10.14092/ll-3956/c.2021.02.013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傅晓莉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学界对汉语复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氏文通》中虽然体现出了复句的思想,但《马氏文通》之后的语法著作才开始有复句体系的观念。

汉语复句
学说的发展主要围绕主从句是否要包括在包孕句中,以及包孕句是复句还是单句这两个
问题展开,据此也就可以将《马氏文通》之后的复句学说划分为认为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主从句从包孕句中独立出来和把包孕句归入单句三个阶段。

传统的复句二分系
统,相比三分而言,仍是更具有优势的分类体系。

关键词:复句;体系;学说;源流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03(2021)02-0113-12
刘复①u跑曾谈到“(我们)研究一个文句,要了解这一个文句的形式,和所尽的职务是怎么样,应当有两个观察点:一个是看它对内的构造(Internal Structure®),一个是看它对外的关系(External Relations)。

”文句对外的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两个小句与两个小句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复句,而复句内部又具有一定的体系,每一种复句体系则可以认为是一种复句学说。

说到汉语的复句体系,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汉语的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但这种复句体系(学说)是从始至终就这样,还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梳理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问题,以期帮助大家了解汉语复句学说的历时发展。

一、汉语复句学说的历时发展
学界对汉语复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氏文通》何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已经注意到了句与句相连并且存在一定的关系。

马氏在谈到“舍读独立之句③”时,认为可分为四种情况:
收稿日期:2020-11-20
作者简介:傅晓莉,女,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

①本文对于多种印刷版本的书,首先列出引用书目的出版年份,然后列出第一版的出版年份,页码为本文参考书
目的页码。

②英文注释为原书自带,非笔者自己注解,下文括号中的英文注释皆同。

③至舍读独立之句,非谓句之前后皆无读也,惟句与句或自相联属,而前后之或有读焉,亦不若句读错置若犬牙
者也。

-113-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一,排句而意无轩锂者。

凡有数句,其字数略同,而句意又相类,或排两句,或叠数句,经籍中最习用也。

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叠句而意别浅深者。

叠句有似排句,其格式相似,其字数略等。

所谓意别浅深者,先后句意,或判轻重,或相比较之谓也。

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第三,两商之句。

大致皆先之以读,以为两设者也。

例如:“百姓宁为私家载物取钱五文,不为官家载物取十文钱也。


第四,反正之句。

反正之句者,即前后句意义相背,中假连字以按转也;按转而不用连字者亦有焉,然概不见也。

例如:“秦无亡矢遗做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马氏注意到句与句相连根据不同的关系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其实已经有复句的思想了,但遗憾的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复句体系。

《马氏文通》之后的语法著作开始有了复句体系的观念,而且这些著作中的复句学说存在两个分歧:a.主从句是否要包括在包孕句中? b.包孕句是复句还是单句?根据学界对这两个分歧的解决过程,可以将《马氏文通》之后的复句学说划分为三个阶段:⑴认为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⑵主从句从包孕句中独立出来;(3)把包孕句归入单句。

(―)认为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
到了严复的《英文汉诂》(English Grammar Explained in Chinese)[3],已经明确说明句有单简句(simple)和繁句之分。

《英文汉诂》[3]159'169将句分为三种,即单简句(simple),合沓句(compound)、包孕句(complex)o"有数简句,积累排比,然义各自立,轻重相等,而挈合字为之连缀者,则其句法为合沓之句。

”①“一句之中,函区别②、疏状③诸子句,或以短句为句主④、为受事者,是为包孕句法。

”“包孕句所与合沓句不同者,合沓一句之中有数句,每句有句主,有云谓,然义各自立,轻重差均;包孕,一句之中,亦函数句,每句各有句主,各有云谓,然义相隶属,常以小句注解正句中之名物,形容正句中之云谓,以大包小,故曰包孕,合沓包孕,皆为繁句。

”包孕句中整个句子称为母句(Containing Sentence),被包孕的句子称为子句(Contained Clauses)。

包孕句可根据子句的类型分为三类,即实字子句(Substantive Clause)⑤、区别子句(Adjective Clause)®和疏状子句(Adverbial Clause)®0疏状子句又可分为八种:(A)以言其时、(B)以言其地、(C)言其情状、(D)言其程度、(E)言其原因、(F)言其所由、(G)言其效果、(H)言其有待而后然⑧。

严复的复句体系可图示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文汉诂》是一本用汉语写的介绍英语语法的书,所以书中介绍的并不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书中所举例子如:"设其裳衣,陈其宗器。

""I came,I saw,I conquered.n(P160)
"区别”指形容词性附加语。

“疏状”指副词性附加语。

“句主”即主语。

书中所举例子如:They announced that Retvisan has been destroyed.(Pl63)
书中所举例子如:He has lost the book which I had given him.(P163)
书中所举例子如:The boy went out to play when he had completed his task.(Pl63)
书中所举例子如(每种类型按顺序列一个):(A)Everyone listens when he speaks.(B)Whither I go,ye cannot come.(C)It turned out as I have expected/D)He is not so tall as I thougt.(E)I love him because he is my benefactor.(F)He labours that he may become rich.(G)He ran so fast,that he was out of breath.(H)If the weather be fine I will come tomorrow.
・114-
傅晓莉: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汉语的复句体系,而是英语的复句体系。

非常明显,严复分出的包孕句的三个次范畴,实字子句、区别子句和疏状子句,实际上就分别相当于英语语法中的补语小句(Complementation)、关系小句(Relative Clauses)和状语小句(Adverbial Clauses)®,而英语语法的状语小句,又"多数都相当我们的主从复句的从句叫所以严氏的包孕句,如果放到汉语里,不仅包括母句包孕着子句的情况,也包括一主一从的情况,比如严氏在疏状子句中举的"The boy went out to play when he had completed his task.”,这样的例子在汉语中就是一主一从的复句。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②防“的复句体系基本上因袭了《英文汉诂》。

刘复以“他想我一定要去”为例,认为这样一句话其实是由“他想……”和“我一定要去”两个小句合并起来的,这两个小句叫作子句(Clauses)0"凡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句,合成的文句,叫作复句(Complex Sentences);不是这样的,就叫做简句(Simple Sentences)o""复句中的子句,主要的一个,叫作端句(Head-Clauses)............其余附属于端句之上的,不论多少,都叫作加句(Adjunct-Clauses)。

”刘复认为汉语的复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端句和加句的分别的,称为主从复句(Sub-Complex);一类是各子句平列,不分端句和加句,称为衡分分句(Co-Complex)。

在谈到端句和加句并没有固定的位置时,又举例“假使他要我去,我一定去”就属于加句在前,端句在后的情况。

可见,刘复的主从句相当于严复的包孕句,而衡分句相当于合沓句。

但需注意的是,主从与包孕、衡分与合沓,这两者之间只是内容上相对应,主从衡分、包孕合沓这两种分类的出发点其实是不一样的。

严复区分复句为“合沓”“包孕”二类其实是着眼于小句能否充当另一个小句的句法成分而言的,而刘复的“衡分”“主从”二分则强调的是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句法地位是否有主从之分。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的复句体系可图示如下:
另外,陈浚介的《白话文法纲要》切对汉语复句体系的分类也和刘复的思想一致,只是术语上的不同。

陈浚介分为并列的复句和主仆的复句,分别对应于刘复的衡分句和主从句。

(二)主从句从包孕句中独立出来
可能黎锦熙意识到了严复《英文汉诂》中的“包孕句”、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中的“主从句”以及陈浚介《白话文法纲要》中的“主仆句”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母句包孕子句的情况,还有一主一从的情况,因此《新著国语文法》邮论59就将“一主一从的情况”单独分出来,称为主从复句,与包孕复
①补语小句、关系小句、状语小句这三个术语的英文翻译采自Shopen叫
②黎锦熙、刘世儒冋认为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是1929年出版的,并且出版在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之
后。

笔者查阅资料后,赞同《中国文法通论)(2012,岳麓书社)中后记部分提到的出版时间,即《中国文法通论》于1920年8月1日由群益书社出版印行,1921年1月20日三版,1923年四版。

•115•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句、等立复句一起并立为复句的次范畴。

黎氏认为“两个以上的单句,只是一个,母句咆孕着其余的,子句,,这种复句,叫包孕句,又名母 子句。

被包孕的,子句,,只当母语里边的一个词看待。

”而且子句其实就是三种短语(笔者注:即名 词语、形容语、副词语①)的扩展,因此根据子句的句法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包孕复句分为三类:用作 名词的子句(名词句)、用作形容词的子句(形容句)和用作副词的子句(副词句)。

如果“两个以上 的单句,彼此接近,或互相联络,却都是平等而并列的,这种复句,叫等立句。

等立句可不分主从、 正副,彼此都叫分句。

”根据语义关系②,等立句又可以分为四类:平列句、选择句、承接句和转折 句。

主从复句则是“两个以上的单句,不能平等而并立,要把一句为主,其余为从。

主句就相当于 母句,从句就相当于子句。

……(但)须知主从句的关系,是主句统率从句,从句跟随主句,两者还是 异体的;不像包孕句,母句包孕子句,是合体的。

……所以统率的叫,主句,,也叫,正句,;跟随的叫 ,从句,,也叫,副句,。

”同"。

根据从句的句法功能③,主从复句分为了时间句、原因句、假设句、范围 句、让步句、比较句这六类。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复句体系可图示如下:
I [包孕复句/单句1/丿等立复句\复句r
\1埶复句名词句
形容句
副词句平列句选择句承接句转折句
时间句
原因句
假设句
范围句
让步句
比较句
廖庶谦《口语文法》④叽63将复句分为包孕复句、主从复句和平列复句,其复句体系分类也大体 上同于黎锦熙的。

而刘复《中国文法讲话》"咋55的复句体系却似乎和黎锦熙的相差很大。

刘复没有将复句三分, 而是二分为“包孕式的”和“并列式的”。

“包孕式的”是指“一大句之中,包含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小句,每一小句的职务,相当于大句中的一个词”,例如“我恨他不读书”。

“并列式的”是把两个以①
名词语、形容语、副词语也就是现在认为的名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副词性短语。

② 黎锦熙(2007/1924: 225)并没有明确指出是根据语义关系对等立句进行下位分类,只谈到“从它们的关系上,
可分等立句为四类”。

但根据黎锦熙的论述,可知等立复句进一步分为平列句、选择句、承接句和转折句其实 是根据语义关系来分的。


黎锦熙呼《称为“从句方面的职能”。

④ 廖庶谦《口语文法》写成于1941年。

• 116-
傅晓莉: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上的简句并列在一起,例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刘复在论述复句时没有列举足够多的用例,这里就需思考其中的“包孕式的”和“并列式的”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里的二分和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中的“主从句”与“衡分句”是对应的吗?与黎锦熙的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的三分法是否又有联系呢?要解答这些困惑,首先需要联系《中国文法通论》。

刘复的《中国文法讲话》凹和《中国文法通论》虽然出版时间相隔了12年,但这两本著作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刘复《中国文法讲话》的“自序”可知,《中国文法讲话》一方面修正了《中国文法通论》中的一些疏漏牵强之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刘复这十几年对中国文法的一些新看法。

而且《中国文法讲话》出版时间在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冈之后,所以,刘复的《中国文法讲话》很可能吸收了黎锦熙的一些观点。

因此,笔者赞同何容(1985)旳的观点,即刘复何的“包孕式的”同于黎锦熙的“包孕复句”,“并列式的”同于黎锦熙的“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

其中分出“包孕式的”体现了刘复对《中国文法通论》将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的修正,而“并列式的”包括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则是刘复的新思考。

“因为黎锦熙分出的主从复句和等立复句一样,大部分都是由连词连结两个或更多的单句而成,从这一点上看,它们彼此相似的程度甚于主从复句和包孕复句在这种关系上的形似,有时候甚至相似到难以分别,所以刘半农先生的《中国文法讲话》里又把主从等立两类合并起来,称为并列式的复句,以和包孕式的复句相对‘邮2。

(三)把包孕句归入单句
从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叫《中国语法理论》问和《汉语语法纲要》这三部著作开始,这之后的语法著作在谈到复句问题时都认为包孕句不是复句,应该归入单句。

王力四“认为复合句(composite sentence)只指句中包含着两个以上单句的句子形式②,复合句和包孕句(comprehensive sentence)不同。

复合句中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的联结是比较松弛的,可以在每一个句子形式的终点作语音的停顿;包孕句中虽有句子形式,却不能在那被包含的句子形式的起点或终点作语音的停顿,这时包孕句中的句子形式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句子,理论上只能有一个单词的用途。

因此,包孕句只能算是单句。

但是,包孕句归入单句还是复句的问题解决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复句体系内部应该如何再分类?这一时期汉语复句的分类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复句体系内部二分、复句体系内部三分、复句体系内部多分。

1.复句体系内部二分
对复句体系内部进行二分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的偏传统的二分观点,之所以认为是“传统的”,是因为这种二分法与严复、刘复、黎锦熙等的观点,不管是在术语还是整体的框架上或多或少具有继承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二分观点把包孕句归入了单句的范畴。

复句体系二分的第二种看法是王维贤等问提出的复句第一层首先分为单纯的和非单纯的两类。

下面分别论述这两种观点。

①刘复还举了“吾老矣,无能为也矣”、“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这两个例子,认为它们实际是“吾老矣,吾无能为
也矣”和“皇天实鉴此心,后土实鉴此心”,因此认为是复句,实际上这两句话应该认为是单句。

②王力(2017/1943:35)认为一个句子形式可以是一个句子,如“张先生教书”,又可以是句子的一部分,如“张先
生教书的学校在重庆”,前一个例子的句子形式是处于绝对的地位的,后一个例子的句子形式是处于被包含的地位的。

•117•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传统的二分观点
对复句体系内部二分的开创性的分类应该是王力先生的分类。

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 国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纲要》这三部著作中的复句分类体系是一致的,但对复句内容的论述有不 同的侧重①。

王力把复句分为等立句(coordinate clauses)和主从句(subordinate clauses)两种,等立句 是“其中所包含的句子形式是有平等的价值的”,主从句是“其中所包含的句子形式是有主要和从 属的分另IJ 的"""6等立句又分为积累式(cumulative)、离接式(disjunctive)、转折式(adversative)、按 断式(deductive)和申说式(explicative)这五个次范畴,主从句分为时间修饰(time)、条件式 (condition)、容许式(concession)、理由式(reason)、原因式(cause)、目的式(purpose)和结果式 (result)②这七种类型。

王力的复句体系图示如下:
单句复句
句主从句等立句积累式
离接式
转折式
按断式
申陳
时间修饰条件式
容许式
理由式
原因式
目的式
结果式
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纲要》之后,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问, 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③阿,丁树声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2004)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1953)。

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编:复式句和篇① 这其实和三部书的联系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本为一部书的内容,分开后,《中
国现代语法》侧重规律的介绍,《中国语法理论》侧重理论的讲解,第三部《汉语语法纲要》可以认为是《中国现 代语法》的简编。

这样的区别在复句的论述上也是相对应的。

《中国现代语法》和《汉语语法纲要》对复句的 论述内容基本上一样,侧重对复句体系的介绍,《中国语法理论》则更注重复句理论的讲解,强调复句体系内部 分类的理据。

但三部著作的汉语复句体系是一致的。


这些英文翻译只在《中国语法理论》问®中给予了注明,《中国现代语法》和《汉语语法纲要》都没有注明。

③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阿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1953)问。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阴的“序”中谈到:“从一九五二年七月起到一九五三你那十一月止,我们用“中国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名义,在《中国语文》月刊上连续发表了十七次(二十一章)《语法讲话》。

现在参考各 方面所提的意见,作了一些修订工作。

……现在把这个修订本排印成数,题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语法 讲话》中对复句的论述同于《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953这一年份实际指的是《语法讲话》(抽印本)的出版时 间。

此处写为“(2004/1961/1953)”是为了更加清楚地呈现复句学说发展的时间顺序。

下文谈到丁声树等《现 代汉语语法讲话》时,出版年份将写为“(2004/1961) ” o
• 118-
傅晓莉: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章结构)两以及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①凹的复句体系分类在复句二分的框架上和王力先生的大致类似,但在术语以及进一步的次范畴分类上有较大的不同。

在高名凯的体系中,复合句②也是分为两种,一是并列复合句,一是主从复合句。

并列复合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在一起,彼此有关系,但地位和价值却相等,谁也不依靠谁而能独立存在”,主从复合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连接起来,其中有一部分分句是主要的,另一部分分句是从属的”。

但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的次范畴都比王力先生的少。

高名凯的并列复合句分为了三类,即累积式并列复合句、对抗式并列复合句和选择式并列复合句。

主从复合句可以分为六种:(1)前后分句的意义是一层比一层加强的;(2)前后分句表示因果关系的;(3)前后分句表示条件关系的;(4)表示意思更加肯定的;(5)前后分句表示对比的;(6)前一个分句表示既成事实,后一个分句表亦另一相应的事实。

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复合句是由几个在意思上有关联的句子组成的,复合句可以分成并列句和偏正句两类,并列句的成分是平等的,偏正句的成分有偏有正。

并列句又可以分为四小类:连贯句、联合句、交替句和对比句;至于偏正句,只谈了因果句、让步句、条件句。

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编:复式句和篇章结构)阴⑷8将复句二分为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这在术语上和王力先生是完全一致的。

黎锦熙、刘世儒认为复句“可以说是由一些单式句③联系而成,或由一个单式句发展而出;从组成它的各啷分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基本上同单式句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有等立的(指单式句中联合的复成分),也有主从的(指单式句中骨干成分和附加成分的相互关系)”阴叫等立复句也叫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小的句子平等而并立地联合起来的较大的语言单位阴“。

根据等立复句各分句间的不同关系,又可以分为并列、进层、选择、转折、承接阴”。

对于主从复句,由于主句和从句间的不同的关系“主要是从'从句'方面表现出来的,因此这类复句的再分类必须拿'从句'来作为纲领”阴93,根据从句对主句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从句可分为六大类型:时间、因果、假设、条件、让步、比较。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则将复句(composite sentence)分为复合句(compound sentence)和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两种,复合句由并列的句子组成,复杂句由主要的和从属的句子组成。

可见,可以认为赵元任的复合句与复杂句大致相当于王力的等立复句与主从复句。

以上复句二分的观点可以简要列表如下:
表1传统的复句二分体系
复句二分体系
王力等立复句复句
高名凯并列复句复句
丁声树等并列复句偏正复句黎锦熙、刘世儒等立复句(联合复句)执复句赵元任复合句复杂句
需要注意的是,从表格来看,似乎这五家复句二分体系的不同只是术语的不同,但从上文的论述中能够发现,其实二分之后的次范畴分类有更大的差异。

由于这里对复句源流的介绍只是为了
①这里的1968这一年份是指赵元任先生的英文原著A Grammar of S poken Chinese的初印本的出版年份。

②高名凯先生的“复合句”也就是通常认为的“复句”。

③“单式句”即单句。

•119•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复句学说发展的脉络,所以复句体系内部更进一步的差异就暂不展开讨论。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以上五种复句分类的观点,除了黎锦熙、刘世儒、[18]较详细地说明了复句二分的分类标准,另外四家并没有说明分类的依据。

(2)王维贤等的观点
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中的复句分类体系不管是在术语上还是在具体的分类上,都与以王力为代表的传统的复句二分观点不一样。

王维贤等首先区分了意合句和形合句。

意合句是几个语言形式,不用表示从属关系的连词,依次排列在一起,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没有任何语言上的标志,只是以意相合网59。

王维贤等网6。

又谈到“用现代汉语的传统讲法,意合句首先指偏正复句间的关系没有形式标志,用一般的并列形式讲出来”①。

而形合句则是有关联成分连接的复句,关联成分不限于具有关联性的连词和副词,还包括词汇手段等关联方式。

复句的分类主要是形合句的分类,特别是关联词语的分类,对形合句分类应该以关联词语所反映的逻辑语义关系为根据。

王维贤等还将二分的原则贯彻到整个复句体系的分类上,也就是说,大类之后的小类,小类之后的再分类等等,在每一层的切分上都基本上按照二分的原则。

所以,根据形合句中关联词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复句的第一层先分为“单纯的“和“非单纯”的两大类,非单纯的只指“否则”句。

第二层再把“单纯的”分为“条件的”和“非条件的”两类,“条件的”类似传统的主从复句/偏正复句,“非条件的”类似传统的等立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这是因为“从认识角度讲,一切,偏正关系,都可归结为一种条件关系,而传统的,联合复句呗!J都是非条件的”网67。

“非条件的”与“条件的”的次范畴限于篇幅所致,此处不赘,下文相应的地方再具体分析。

王维贤等的分类可图示为:
2.复句体系内部三分
认为复句体系内部应该三分的主要代表观点是范晓以及邢福义的分类。

范晓㈤观明确指出,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句法关系,根据分句间不同的句法关系,把复句分为联合、偏正、补充三种类型。

这三大类型的复句的更进一步的分类则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来分,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偏正复句可分为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补充复句可分为注释复句、总分复句、记叙复句和表相复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联合、偏正、补充的三分系统相比王力等的传统的二分系统多分出了补
①“意合”的说法最早见于王力“附,“中国的复合句里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

”王力何仍进一
步解释道:“复合句里既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它们之间的连系有时候是可以意会的,叫做意合法”,而且王力“回有龙果夫教授举的汉语复合句的例子,举例时在等立句和主从句下都有意合句的情况与用连词联结的情况。

吕叔湘皿何也有类似的说法,“复句既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结合成的,这些词结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

词结和词结的结合既然凭着种种关系,这些关系也可以用关系词明白表示,也可以含蓄着不言而喻。

”比较这三种观点,发现王维贤的“意合”的范围更小,只指偏正复句没有形式标志的情况,而王力、吕叔湘的“意合”指任何复句的连接,只要没有形式标志,都可以认为是“意合”O
•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