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推荐--精品讲义--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2章 第2节鲁教版选修5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2章 第2节鲁教版选修5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2章 第2节鲁教版选修5【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复习《化学选修5》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第2节 卤代烃、醇和酚1. 卤代烃、醇、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卤代烃、醇、酚的典型代表物之间的关系。

3. 碳原子的级数和醇的分类。

4. 卤代烃、醇、酚的性质和应用。

5.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和酚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目的:1. 了解卤代烃、醇和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2. 了解碳原子的级数及醇的分类。

3. 掌握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和应用。

4. 了解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和酚的检验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 卤代烃、醇和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和应用。

3. 碳原子的级数和醇的分类。

四、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重点是: 1. 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及应用。

2. 卤代烃、醇和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

3. 醇的分类以及卤代烃中卤素原子、酚的检验方法。

五、知识要点:1. 4CH 和2Cl 在光照条件下,产物有___________,其中液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做灭火剂。

2. →+O H Br CH CH 223___________+___________醇NaOH Br H C 5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醇按照羟基的数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例如,甲醇属于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色的具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的液体,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_,也可以直接作为___________;乙二醇是___________色具有___________味的___________液体,是汽车发动机___________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合成_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丙三醇俗称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黏稠液体,能与水___________,吸水能力很强,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三硝酸甘油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件(共23张PPT)
A Zn Cu
A
Zn
Cu
B
酒精
A
Zn
Cu
C
D
H2SO4
H2SO4
H2SO4
2. 在下图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4__6_7___。
3.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 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 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A 上发生氧化反应;B、D相连,B是电子流入的一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C( )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4
谢谢欣赏!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5
思考题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尝试去解释:为 什么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容易腐蚀 呢?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 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 移动。
还原剂失去 的电子从锌 极流出
负 极
还原剂(Zn)失去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
经外电路
流入铜极.
Zn2+
H+ SO42-
正极 氧化剂(H+)在铜 极上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2H+ +2e-=H2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节、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1能吸收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量,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决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E,为放热反应。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E,为吸热反应。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2CO特殊:C+CO是吸热反应)。

2①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CaCO的分解等。

33△常见的吸热反应:2COC+CO②2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8HO+NHCl=BaCl+2NH↑+10HO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234222[吗?点拔:不对。

如C+O=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22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NHCl与Ba(OH)·8H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224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力、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电极反应式:-=金属阳离子较活泼金属-ne-2+=Zn】Zn-2e【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单质与水 (或酸)
反剧应烈:金属慢 应性, 迅与 速:沸 、水 与反 酸
较缓慢
反应
Na>M反应g剧>A烈,l 放
在第三周期出氢中气,。随着
最 化 水高物化价对物氧应碱原素N强子金a碱O序属H数性M中的依g强(递O次碱H增减)2,弱元氢A两氧l(O性化H物)3
性强弱
3、Si 、 P、 S 、Cl 非金属性的比较
课堂练习
1、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 有关问题。
Na (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 ;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__a_;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A__l_;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C__l _; (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__C__l_____。
①非金属与H2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 越强; 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 强。 ④非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Na、Mg、Al金属性的比较 实验1:Na与Mg与水反应 实验2:Mg与Al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Na、Mg与水的反应
物的酸碱性
H2Si O3 弱酸
H3PO4 H2SO HClO4 中强酸 4 最强酸
强酸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 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反应物
现象
方程式
钠浮于水面,形成光亮
Na、水、 小球,四处游走,有气体 2Na + 2H2O ═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XZ核电荷数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等作正极。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

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
A.ⅢA族
B.ⅠA族
C.镧系元素
D.ⅢB族
解析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ⅡA族,而与之相邻原子
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位于ⅢA族或ⅢB族,其中镧系属于
ⅢB族。
答案 B
跟踪练习2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
A.16 B.26 C.36
D.46
答案 D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做周期。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他周期均为长周期。 (2)族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称为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A 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B Ⅷ族:第8、9、10纵行 0族:稀有气体元素 思考题 某同学总结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2 , 由 此 得 出 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为 2 的 元 素 就 一 定 是 ⅡA 族 元 素。你认为正确吗?
3.Ⅷ族包括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 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因此周期表18个纵行共16个族。
4.周期表中族的排列方式 1~7纵行:ⅠA→ⅡA→ⅢB→…→ⅦB 8、9、10纵行:Ⅷ 11~18纵行:ⅠB→ⅡB→ⅢA→…→ⅦA→0 5.过渡元素包括所有的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且都是 金属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三维目标
答案 不正确;0族中的He元素和某些副族元素(如Zn)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
名师解惑
一、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
1.第七周期属于长周期,因目前尚未排满也称不完全 周期,若排满应包括32种元素。
2.0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元素为2),因化学 性质不活泼,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叫做0族,在元素周期 表的第18纵行。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I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n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C)附录川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电予制个卑位负电荷(1) 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 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v 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 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 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 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 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 △ 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 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Zn-2e -=Zn 2+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用10分钟时间将上一课时的学案整理落实好,回顾重要知识点,或订正做错的习题;2、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知识,自主规范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2、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3、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w、w、w、k、s、5、u、c、o、m【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常用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原理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原电池原理。

课前预习案(限时25分钟)【问题导学】复习原电池原理1、原电池是一种将的装置2、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2)(3)(4)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正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子从极流向极,电流从极流向极预习新知1、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为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为极。

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即: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的活动性作为正极材料的金属。

2、利用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还可以设计原电池:如: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Cu+AgNO3=Cu(NO3)2+2Ag ,请你尝试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简易装置图,并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

3、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干电池,它是是一种电池。

锌外壳作为电池极,中间的碳棒作极。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 、21H 、31H 三种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共4套30页】

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共4套30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章末小结与测评<知识网络构建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忡<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Q(吸);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放)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of反应物的总能量V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化学能与热能1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Ba(0H)2・8H2O+NH4CI;以C、H2,CO 的相互焉花广丁为还原剂的•些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反应与能量二>[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限町》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构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以Zn-Cu-稀II2SO4原电池为例)户/负极:Zn-2e =Zn2+(氧化反应)正极:2H++2e=H2t(还原反应)电子流向:负极一正极(外电路)电流方向:正极一负极(外电路)/阴离子---负极、离子移向()内电路s阳离子一正极正、负极的判断干电池(…次电池):普通锌锭电池、碱性锌隹电池充电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镣镉电池、镣氢电池、锂离了电池燃料电池化学反应速率[o意义: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表达式:v-瓷单位:mol/L(L・s)、mol/(L •min)影响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浓度、温度、压强(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催化剂、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紫外线、超声波、溶剂等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可逆反应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意义:在于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M措施:增大或减小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常见化学电源描、O高考真题体验考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 △ 2CO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点拔: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H2SO4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 -=金属阳离子【 Zn-2e -=Zn 2+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二章第2节2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二章第2节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能源的分类1、按取得方式:①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等;②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

2、按能源结构:①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火电(间接转变)1、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81.2% 水电----17.6% 其他----1.2%(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2、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火力发电流程:(学生回答)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4、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5、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学生回答)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重新组合,伴随有能量变化。

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二、原电池(直接转化)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结论①把锌片插入稀硫酸锌片上有气泡产生Zn+H2SO4=ZnSO4+H2↑②把铜片插入稀硫酸铜片无变化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③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④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并在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电流计(或发光二极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外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⑤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及正、负极------- 电流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即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2、根据以上实验④现象,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问题结论及解释(写化学方程式)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氢离子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锌片质量有无变化?锌被氧化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故质量减少溶液内氢离子浓度有无变化?氢离子浓度减小锌片和铜片各为什么电极,为什么?铜片是正极,锌片是负极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负极(Zn):Zn ― 2e-= Zn2+(氧化反应)正极(Cu):2H+ + 2e-= H2↑(还原反应)总的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怎么写?Zn + H2SO4 = ZnSO4 + H2↑Zn + 2H+ = Zn2++ H2↑从能量变化的观点分析是什么装置?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结论①把锌片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并在中间连接电流计(或发光二极管)碳棒上有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4.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铝及其化合物
一、知识思维导图
二、知识要点解读
知识点1:金属铝
知识点2:铝的化合物
知识点1:金属铝
1.铝的物理性质: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老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
铝的存在:
铝元素占地壳总量的7.73%,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由于铝是活泼的金属,因此铝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中,其主要成分Al2O3,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中,
其主要成分Al2O3,
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

2、铝的化学性质:
Al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较强还原性
(1)与非金属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碱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
(5)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4Al + 3O2 === 2Al2O3
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强酸溶液反应:
2Al +6HCl == 2AlCl3 + 3H2↑
2Al + 6H+ == 2Al3+ + 3H2↑
说明:铝的“钝化”——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铝不溶解(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3)与强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
(1)2Al+6H2O=2Al(OH)3+3H2↑
(2)Al(OH)3+NaOH=NaAlO2+2H2O
将(1)+(2)×2:
2Al+2OH-+2H2O==2AlO2-+3H2↑
2Al + 6H+ == 2Al3+ + 3H2↑
说明: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等
4)与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2Al+Fe2O3=高温=2Fe+Al2O3
4Al+3MnO2=高温=3Mn+2Al2O3
实质:Al的强还原性
[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化学方程式]:
铝热反应的用途:焊接铁轨、冶炼金属
5)铝与盐的溶液反应:
能置换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2Al+3CuSO4=3Cu+Al2(SO4)3
3.铝的用途
制造电线和电缆(导电性);
可作汽车、飞机、火箭材料
(镁铝合金),做各种铝质器皿
知识点2: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熔点很高(2054℃)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两性氧化物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Al2O3 + 2OH-= 2AlO2-+ H2O
说明
①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②氧化铝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不能用氧化铝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3)用途:
①耐火材料(Al2O3熔点高)
②冶炼金属铝:
2Al2O3=== 4Al + 3O2↑
但由于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

2.氢氧化铝
1)物性:白色胶状难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
2)化性:
①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3H+ === Al3+ + 3H2O
Al(OH)3+ OH- === AlO2- + 2H2O
说明Al(OH)3的制备:可溶性铝盐与弱碱
AlCl3 + 3NH3·H2O == Al(OH)3↓+ 3NH4Cl
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
②Al(OH)3加热能分解:2Al(OH)3=Al2O3+3H2O
3)用途:
①凝聚水中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常用作净水剂
②用作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硫酸铝钾
1)复盐:KAl(SO4)2==K++Al3++2SO42-
2)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明矾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

Al3++3H2O =Al(OH)3 (胶体)+3H+
小结:Al3+与碱、AlO2-与酸的反应
AlCl3中逐滴加入NaOH?
AlCl3中逐滴加入氨水?
NaAlO2中逐滴加入盐酸?
NaAlO2中缓慢通入CO2?
铝“三角”
按以上关系写出离子方程式
1. Al3+ + 3OH- = Al(OH)3↓
2. Al(OH)3 + OH- = AlO2- + 2H2O
3. Al3+ + 4OH- = AlO2- + 2H2O
4. AlO2- + H+ + H2O =Al(OH)3↓
5. Al(OH)3 + 3H+ = Al3+ + 3H2O
6. AlO2- + 4H+ = Al3+ + 2H2O
7. Al3+ + 3AlO2- + 6H2O= 4Al(OH)3↓
讨论以上反应量与产物关系
Al3+ ---- 3OH- ----Al(OH)3
Al3+ ---- 4OH- ----AlO2-
AlO2- ---- H+----Al(OH)3
AlO2- ---- 4H+ ----Al3+
有关铝化合物的图像问题
1.往Al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2H2O
2.往NaOH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至过量Al3+ + 4OH- = AlO2- + 2H2O
Al3++3AlO2-+6H2O=4Al(OH)3↓
3.往NaAlO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lO2- + H+ + H2O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4.往稀盐酸溶液中加入NaAlO2至过量
AlO2- + 4H+ = Al3+ + 2H2O
Al3++3AlO2-+6H2O=4Al(OH)3↓
5.往NaAlO2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至过量
6.往AlCl3溶液中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Al3+ +3NH3.H2O = Al(OH)3↓+3NH4+
7.往AlCl3溶液中加入NaAlO2溶液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8.往NaAlO2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9.往NaAlO2溶液中通入CO2 (或过量)
2AlO2- +CO2 +3H2O =2Al(OH)3↓+CO32-
或AlO2-+CO2 +2H2O =Al(OH)3↓+HCO3-
10.往AlCl3 HCl混合溶液中加NaOH至过量OH-+H+ = H2O
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2H2O
11.往Al3+、Mg2+、H+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过量
OH-+H+ = H2O
Al3+ + 3OH- = Al(OH)3 ↓Mg2+ + 2OH- = Mg(OH)2↓
Al(OH)3 + OH- = AlO2- + 2H2O
12.往OH-、AlO2-、Mg(OH)2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OH-+H+ = H2O AlO2- + H+ + H2O =Al(OH)3↓
Al(OH)3 + 3H+ = Al3+ + 3H2O
Mg(OH)2+2H+ = Mg2+ +2H2O
13. (1)用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当Al3+的物质的量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下均填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时,Al(OH)3沉淀量最多;________时,Al(OH)3全部溶解.(2)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AlO2-的物质的量与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时,Al(OH)3沉淀量最多;________时,Al(OH)3全部溶解;________或________时,生成的Al(OH)3的量为最多沉淀量的一半
n(HCl)
14.将一定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 mol·L-1NaOH溶液直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体积关系如下图:
求(1)原合金中镁、铝的质量各是多少?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三、小结
①金属铝
②铝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