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64970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6b6706bd97f192279e9de.png)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师生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
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1、《师恩难忘》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9新版北师大版)2_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9新版北师大版)2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302cac9b89680203d825f1.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9新版北师大版)2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做个加法表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
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
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学生可能会说:•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
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
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启蒙班第四节课教案设计
![启蒙班第四节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8cdd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0.png)
启蒙班第四节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字1-10的读写和认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字1-10的读写和认知。
2. 难点,数字7-10的认知和书写。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数字卡片、彩色粘贴纸、彩色笔。
2. 教学材料,数学启蒙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数字歌曲,引导学生一起跟着节奏摇摆,热热身,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导入新知(10分钟)。
老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并用彩色粘贴纸在白板上贴出相应数量的点,然后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册上书写相应的数字。
3. 讲解新知(15分钟)。
老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授数字7-10的读写和认知,并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书写。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游戏1,数字接龙。
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报数,每个学生说一个数字,要求下一个学生接着说上一个学生说的数字后面的数字。
如果有学生说错了,就要重新开始。
这样的游戏既可以巩固数字的顺序,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游戏2,数字填空。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的前面或后面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补全。
例如,写下“1,2,3,_,5,6”,学生需要补全“4”这个数字。
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顺序。
5. 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字1-10的读写和认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字1-10的读写和认知。
游戏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消除了学习中的困惑。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4阅览室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4阅览室](https://img.taocdn.com/s3/m/cd3571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4阅览室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学会运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发展数学思维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2.学习新知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实际运用:运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思考题: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快速算出数学题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口算数学题来引导他们进入课堂。
例如:“小明有10个玩具车,小红有5个玩具车,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玩具车?”接着,老师可以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他们使用加法来解决。
2. 讲解新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和数学问题,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通过图示和口算,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过程,并理解他们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3. 实际运用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算术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5元,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这种运算方法。
4. 思考题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快速算出数学题的答案。
例如:“7+8=?”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8+7=?”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法:通过讲故事、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引出新知识和新思想。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相互合作,以此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看懂使用算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口算能力得到增强。
4.学生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够通过快速运算解决问题。
七、教学延伸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的运算方法,例如乘法和除法,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算术运算。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更深入、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
七册教案全册
![七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00e4e9551810a6f5248617.png)
北师大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一、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二、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中间有零数的读写。
求近似数。
三、教学关键:联系生活实际,在观察、比较、操作中理解知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9节课题:数一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计数器、卡片,课件或正方体教具。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读、写。
“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
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具,让学生有所回忆。
1、出示小正体教具:1个、10个、100个、1000个的正方体教具。
2、师小结:以前我们学过,一排是10个,一层是10排,有100个,一个大正方体有10层,有1000个。
二、数一数。
数一数(一)1、学生观察书本的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2、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个数,并说一说这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意义。
数一数(二)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数这个图形,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科教版自然科学教案第二册
![科教版自然科学教案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94da1a482fb4daa48d4b02.png)
整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1.纸的世界2.石头、沙子和泥土3.橡筋和弹簧4.磁铁5.常用能源6.棉花、羊毛和蚕丝7.鱼和蜗牛8.影子和镜子自由探究——从小蝌蚪到青蛙教学要求:1.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用途,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2.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并能用简单图画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
3.知道许多物体有弹性,了解人们在很多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4.发现磁铁能吸铁,隔着一些物体仍然能吸铁;初步了解磁铁的两端有差异。
5.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常见能源形式,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6.初步了解棉花、羊毛和蚕丝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初步学习、了解做对比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7.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动物的外形,了解相关动物的生活习性。
8.通过学习基本的光学知识,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9.初步培养进行长期观察研究活动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事物的变化、性质。
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能力,引导学生初步生成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基本策略,激发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课时安排:29课时课程进度表准备课本课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本学期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
2.初步知道探究科学奥秘的基本方法。
3.初步知道本学期自然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的重点要求。
4.培养学习自然学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探究科学奥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本学期自然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的重点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设计活动一阅读小博士的信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本学期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
2.初步知道探究科学奥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习自然学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科书活动二课堂寄语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本学期自然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的重点要求。
2.培养学习自然学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科书纸有什么作用?2.讨论:纸发明之前人是用什么记录文字?3.活动:尝试在动物甲骨、木片、竹片、丝绸等不同材料上写字。
2024年学前班语言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
![2024年学前班语言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https://img.taocdn.com/s3/m/e0f68e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9.png)
2024年学前班语言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四章“故事与儿歌”,详细内容为“春天的故事”一节。
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春天的景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述故事《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2)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词语、句子描述春天的特点。
(3)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请用词语描述春天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进行描述。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请用句子描述你最喜欢的春天景象。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春天的故事2. 板书内容:(1)春天的特点:阳光明媚、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等。
(2)描述方法:词语、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春天。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歌,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春天描述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春天的自然景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https://img.taocdn.com/s3/m/acb343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3.png)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班文学作品选》第三单元“儿童诗欣赏”,具体内容包括《小星星》和《太阳是个大南瓜》两首儿童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星星》和《太阳是个大南瓜》两首诗的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展示两首诗歌、挂图、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星星和太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并朗读《小星星》和《太阳是个大南瓜》两首诗。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 例题讲解:以《小星星》为例,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并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两首诗,互评互鉴,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小星星》韵律:aabb主题:赞美星星,寄托希望2. 《太阳是个大南瓜》韵律:abab主题:描绘太阳,充满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韵律知识,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月亮是个大玉盘,挂在天空照人间。
小朋友们抬头看,银光洒满大地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两首儿童诗,掌握了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了朗读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情况,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文学创作。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自然现象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与答案示例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解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宣武区幼儿园教案
![宣武区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b30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0.png)
宣武区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并分辨不同颜色的球;•学习如何掷球,包括控制力度和方向;•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多个彩色球;•室内或室外的掷球场地。
学生需要准备:•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做一定的整体热身活动,如拉伸、轻松的慢跑等。
可以适当加入音乐和游戏元素,让学生更加愉悦和放松。
2. 学习不同颜色的球教师拿出多个颜色不同的球,用手示范介绍每一个球的颜色和形状,并让学生跟着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深化学生的印象。
3. 学习如何掷球教师将让学生尝试掷球,从小力量的开始,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在掌握控制力度的同时,加强对方向的掌握,让球瞄准目标,将球掷入指定目标区域。
通过小组比试的方式,老师可带领学生合作队伍,互相间熟悉,速遣他们分享掷球技巧。
4. 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教师将让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掷球活动,如投掷拼图、目标获取等等。
5. 团队合作在前四个步骤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
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践团队合作精神,认真尝试合作将球接力到终点。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学到许多掷球技巧,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
当他们对着自己成功投篮的不同彩色球目标竖起大拇指时,教师的工作就得到了满足。
在这个课程学习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掷球技巧解决问题,例如在接方形送圆柱的场景中,需要掌握技能和思考如何运用掷球技巧解决这个难题。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让学会在小游戏中也有所收获。
五、本周任务本教学活动的任务为:完成三个不同难度的掷球练习并记录旬维啰88,学生们需要根据个人能力以及在课堂内所学知识,尽可能顺利地完成这些任务,并团队合作收集总体得分。
2024年小班幼儿科学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
![2024年小班幼儿科学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https://img.taocdn.com/s3/m/af71eb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8.png)
2024年小班幼儿科学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探索奇妙世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认识天气”。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基本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学习通过观察天空、气温、湿度等来判断天气变化;3. 培养幼儿关注天气、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能够正确分辨各类天气现象;2. 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判断天气,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3. 培养幼儿关注天气、爱护环境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培养关注天气、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天气卡片、气温计、湿度计、小鼓风机、喷壶等;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不同天气现象;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经历的天气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具,学习气温计、湿度计的使用方法;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观察天空、气温、湿度等来判断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天气卡片,让幼儿进行匹配游戏,巩固所学知识;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使用气温计、湿度计。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不同的天气下保护自己,爱护环境;5. 创意手工(15分钟)指导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制作天气标志,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幼儿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天气2. 内容:晴天:阳光明媚、气温高、湿度低阴天:天空灰暗、气温适中、湿度适中雨天:乌云密布、气温低、湿度高雪天:雪花飘飘、气温低、湿度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可以出去玩,晒太阳,还可以放风筝。
中班科学教案20240618
![中班科学教案20240618](https://img.taocdn.com/s3/m/f4a97e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4.png)
中班科学教案20240618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认识太阳和月亮”。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认识它们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
2. 能够观察、描述太阳和月亮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太阳和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和月亮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太阳和月亮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和月亮的图片、地球仪、手电筒、卡片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2)讲解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变化规律,如日出、日落、月相等。
(3)讲解太阳和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如阳光、月光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太阳和月亮的现象。
4. 实践活动(10分钟)幼儿分组,用地球仪、手电筒等模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观察、记录它们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形状:圆形颜色:太阳黄色,月亮白色2. 太阳和月亮的变化规律太阳:日出、日落月亮:月相变化3. 太阳和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阳光:提供能量,促进植物生长月光:照亮夜晚,影响潮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现象。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画。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https://img.taocdn.com/s3/m/0c3591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a.png)
2024年小班文学活动教案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文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字母世界”,具体章节为一至三节,内容主要围绕26个英文字母的认识和书写展开。
通过有趣的故事、儿歌和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字母,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书写和基本词汇。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字母书写规范和发音准确性。
教学重点:字母的认识、书写和基本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字母卡片、故事书、儿歌CD、白板、磁性字母。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英文儿歌《ABC Song》,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唱字母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故事分享(10分钟):讲述字母故事《The Ant and the Elephant》,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字母元素,培养其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字母学习(10分钟):a. 教师展示字母卡片,引导幼儿认读字母,学习字母发音。
b. 教师示范书写字母,幼儿跟随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c. 小组合作,用磁性字母拼出单词,巩固字母记忆。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字母填空、连线等练习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本,让幼儿完成字母书写、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有趣的字母世界2. 内容:左侧列出26个英文字母,右侧展示字母书写规范和示例单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26个英文字母,每个字母写一行。
b. 用字母卡片拼出5个单词,并写出对应的中文意思。
2. 答案:b. 示例单词: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t(猫)、dog(狗)、elephant(大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动手做(三)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8a6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5.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动手做(三)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动手做(三)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的第4课时,动手做(三)。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3只小鸟和2只小鸟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总数。
2. 讲解例题: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会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他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个球,他给了小红2个球,小明还剩下几个球?2. 小华有7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橘子,小华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1. 小明还剩下3个球。
2. 小华还剩下4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找一些实际的例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177d03bd64783e09122bda.png)
数学好玩教材分析第一课时上学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运用所学有关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重复的奥妙教学目标: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 、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教学内容上学时间课时 1教学目标: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并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
教学难点: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教学过程:补评:一、议一议。
1、问题1是思考讨论,让学生提出实际记录一周上学所用时间的任务要求,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天上学用的一样吗?2、问题2是针对如何记录时间进行讨论。
教科书提到两个关键点:(1)首先要记录从家到学校除出发的时间几时几分,在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几时几分,要保证两个时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
(2)如果不能用同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就注意要把家里的表和学校的表根据广播里的时间调成一致的。
教学内容重复的奥妙课时 1教学目标: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莫墨6月7号数学教案
![莫墨6月7号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8d5631eb91a37f1115cff.png)
学生签名教学步骤与详细内容附后教学主管签字: 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给家长的温馨提示1、请及时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快乐充实成长每一天。
2、学生第一次课后,榜样教育专家教师会及时反馈学生的上课情况,并给予学习建议。
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第二次课后,榜样教育专家教师会为您孩子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全程辅导方案。
4、阶段性教育结束前,榜样教育专家教师与其他教育专家会时常召开研讨会、综合分析您孩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争取帮助您的孩子更进一步。
5、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们将教会您孩子感恩做人,爱心做事。
让他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素质全面的精英。
6、榜样教育教师承诺,把每一堂课当为生命中最精彩的课,让每一堂课成为孩子最快乐最有收获的一堂课。
衷心祝福您孩子在榜样教育成为做人做事及学习的榜样榜样教育教学教研部小学四年级奥数下册教案:行程问题(过桥问题)练习一:火车过桥问题基本公式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间的关系: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追及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间的关系: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火车过桥问题的基本公式: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桥长+车长一列火车长310米,通过长290米的桥用了20秒。
求这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通过画图明确此次列车行驶的总路程为车长加桥长,可用车头作为参照点。
再利用路程÷时间=速度可解答。
解:(310+290)÷20=30(米/秒)【例题解析】例1 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
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
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人教实验版第四册教案(人教版)word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实验版第四册教案(人教版)word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08c6c4844769eae109eda1.png)
人教实验版第四册教案(人教版)word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 读熟三首诗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年春修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年春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c73cb311d5bbfd0a785673c9.png)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2021-1-24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棒、计数器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9课时第一课时买铅笔1—1教学目标: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
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
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二、想一想,列算式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2、列出算式,15—9三、讨论15—9的算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c25d0397f1922791788e81a.png)
(直打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直打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直打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课时:第 1课时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1ac7a75a8102d277a22f15.png)
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59名,男有24人,女有35人。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专心,学习兴趣浓,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给教学也带来很大困惑。
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
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
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教案范例之一教案范例仅供教学法教师及英语教育学生参考)范例一:Unit3 Let’s talk 第一课时小学三年级教学重点: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等问候语的学习。
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 的得体运用。
2、Fine, thank you.中fine 一词字母i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1、本课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教师为学生准备3—4个扩音器。
3、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Hello”“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录音带。
4、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教学过程:1、热身、复习(Warming-up/Revision)(1)师生共同唱歌曲Sing an English together.“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复习人体部位的单词,并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Do a game. “SIMON SAYS” 指令可以是一二单元Let’s do (A/B) 的内容。
(3)师生同唱歌曲“Hello”。
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
例如:教师举起Mr. Black的头饰说:This is Mr. Black. 然后戴上Mr. Black 的头饰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r. Black. Nice t o meet you . 让学生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ss White, Miss Green ,并要求学生和这些人物打招呼。
(5)请三个学生扮演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 “Hello” 。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
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
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T: 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S: 在打招呼。
(3)教师演示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
方法为:教师左手举起Miss White 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饰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
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too. 两句话。
(4)教师提问:Mr. Black 和Miss Green 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
能力强的学生或学过英语的学生尝试性的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5)听本课时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Fine, thank you. 一句中fine 中的元音字“i” 的读音是[ai] ,提示学生口型要略大些。
而thank 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处于上下齿之间,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
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第三次观看Let’s talk/A 部分的教学课件。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话内容和含义。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How are you? 与以前所学Hello./Hi . 等问候语不同点在于:How are you? 是用于熟人之间有一段时间未见面,或是对方身体欠佳,或是较正式的向别人打招呼等场合。
因此,同学们不必每次见面都问How are you? ,每天见面时,只要说Hello. 和Hi .就可以了。
(7)趣味操练游戏----传口令教师分别在每组第一个学生的耳边轻轻的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学生依次传递。
以传递准确,速度又快的为胜。
(8)为学生准备3—4个扩音器/麦克风和头饰,让学生做“今天我配音”的活动。
学生给课件中的人物配音,再次巩固练习新句型。
学生在学、练的同时,掌握并理解教学的重、难点。
3、趣味操练(Practice)(1)游戏:开火车六至七人一组,做开火车的游戏。
教师在每组选出一名“质量监督员”,监督每个同学提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
从第一个学生开始Hi/Hello/Good morning, A. How are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m fine./Fine, thank you. 并提问How are you? 以此类推。
(A代表学生姓名)。
(2)演一演:学生戴上Mr. Black,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分角色练习、表演对话。
(3)游戏:击掌问候做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按教材的方法两人一小组的活动,两人相互击掌问好,如:S1: Hi/Hello/Good morning, Peter . How are you?Peter: I’m fine./Fine, thank you. 。
在同桌练习之后,在进行前、后两人一组练习。
目的是再次强调练习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
练习时训练学生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4、课堂评价(Assessment)(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两个单元的获奖情况,制定本单元获奖目标。
(2)做活动手册第三单元第1 部分的练习。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可将趣味操练中的游戏2 扩展为“找朋友”的游戏。
让学生在教室自由走动,击掌向她想打招呼的同学问好,教师可放音乐来规定时间,音乐停的时候,击掌最多的学生为胜利者。
教师可给前五名发小奖品。
板书设计:(略)Co lour格是3A的吧,先在开头写一些关键的单词或词组,附上中文.然后就是重要的句形,附上练习.然后是句子补充,大约10到20题然后是翻译,写出中文给出位置翻译Unit 2 My Schoolbag Part A Let’s learn缙云县东方镇胪膛小学周伟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教学内容:A. Let’s learn,Let’s do教学目标: A. 能听、说、认读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notebook, story book和s choolbag。
B. 能听懂Let’s do 口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以及掌握under, on, in,near的运用和判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手、耳、眼、脑各个部分的综合运用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等情境中去。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快乐地学习英语的幽默风趣感的发掘。
(2)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观察生活及运用所学英语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A:听、说、认读相关单词。
重点B:根据指令熟练地做出相应动作,以及掌握under,on,in,near的运用和判断三、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笔记本、故事书各一本,一个书包,几件衣服和文具用品。
B: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C: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书包、各类书和文具。
四、教学步骤Step 1.热身T: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very happy to be here today. Your school is so big and beautiful. The classroom is so new. The new …S: The new desk, new chair, new door, new board, new window…T: Good! So,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How many windows can you see? Howmany?S: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We can see six windows.Task 1:T: Excellent! (从口袋中拿出尺子) What’s this?S:It’s a ruler.T: (再拿一把)S:Two rulers.T: (再拿一把)S: Three rulers.T: (再拿一把)T: (再摸一摸)S: Four rulers.(其实没有了)T: No, that’s all I have. So I have three rulers. How many rulers do youhave?S: I have …(借班上课,先通过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根据新建学校的特点,从新字入手展开教学。
根据实际情境复习单词和句子并将本课中要用到的已学单词重新梳理了一遍。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复习了数字、单复数以及句型How many … do you have?为新授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Step 2: 新知呈现Task 2:T:(假装一不小心碰掉讲台上的书包)Oh, m y schoolbag (引出课题并板书)T: Show me your schoolbag. What colour is your schoolbag?S: My schoolbag is yellow. (学生就自己书包的颜色展开交流) (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引入课题,增强学生对schoolbag这个单词的印象。
通过讨论书包的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Task 3:T: Boys and girls.What’s in my schoolbag? Guess.S: Pencil-case, ruler, eraser, pen, bread, book…T: Let’s see. (打开书包,拿出的居然是衣服。
)S: (很惊讶) Clothes!T: (拿出一个铅笔盒) What’s this?S: It’s a pencil case.T: What’s in my pencil case?S: Pencil, ruler, eraser…T: (顺手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英语书) Boys and girls. Look!S: English book.An English book!T: (继续拿书,手在书包里掏了半天也没有,然后把书包倒过来倒)Oh, my god. Where’s the book? Where’s my book?S: In the home/…?T: Oh, no.(作冥思苦想状,突然在后裤袋摸到什么)Oh, it’s here.Chinese book \a Chinese book!然后从衣服袋,裤袋中掏出不同的书,引出math book \a math book,notebook \ anotebook,story book\ a stor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