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后强化演练
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项。

A、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B
2.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

B、C、D三项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A
3.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利用。

答案:A
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注意“直接”两字,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B
5.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从材料看出,在北宋时商人从政府购置通行证,凭证支盐、销售,故A项错误;材料所说为政府允许民间商人从事盐的买卖活动,B项表述与材料相反;春秋时期至北宋以前,盐都是由政府专卖;北宋时,实行盐税法,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推行商运法和官卖法,后改行钞盐,一定程度上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盐业买卖必须得到政府同意,政府允许民间商人从事盐的买卖活动,这有利于私人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压制,也不是要突出政府对盐业的垄断,是放松而不是放弃,故D项错误。

答案:C
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加国家的收入。

③由农户出资兴修水利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排除含有③的A、B、C三个选项。

答案:D
7.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解析: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

因此A、B、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C
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解析: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让成婚的儿子分家而过,就是为了减少家中的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答案: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

司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京。

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材料二: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次唆使宋徽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徽宗御书,刻名立碑,名为“元祐党籍碑”。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选修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时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法在谁主政时被废除?
(2)新法实行中,哪些措施损害了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内部存在什么问题?
解析:主要结合材料分析组织答案。

第(1)据材料回答即可。

第(2)问主要结合司马光的言行进行分析评价。

第(3)问主要通过元祐之争充分说明了北宋政府内部存在严重的矛盾。

答案:(1)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司马光。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措施。

(3)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

至于行铺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

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

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挡物力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为解决上述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阻碍市场发展。

(2)设市易务。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也增加了政府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