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反思
篇一:《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与反思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好处,它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方便,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反思的平台,能促使老师不断反思、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改进;品味;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一、导入的改进
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事物?”“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一致认为:提出的问题虽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但是直接引出“蓝蓝的威尼斯”有点太突兀。
经过讨论最后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听说过威尼斯吗?”(板书威尼斯)(在意大利)“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蓝蓝的)教师呈现题目:蓝蓝的威尼斯(“蓝蓝”二字用蓝色粉笔写),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导入了新课。
二、课文的学习:(提炼重点)
在“合作互助学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2.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
篇二:蓝蓝的威尼斯公开课教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XX年12月9日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第1页(总6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时教学流程
第2页(总6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教学流程
第3页(总6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教学流程
第4页(总6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达标检测设计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第5页(总6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篇三: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张明晓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展现威尼斯风光和文化艺术的匠心。
2、感受作者饱蘸情感的优美写法与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欣赏视频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威尼斯。
二、初识威尼斯(感知一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并依次说说作者写了威尼斯的哪些景观。
三、细品《威尼斯》
1.假如你是跟随作者的摄影爱好者,你会拍下哪些画面?
我会拍下这幅画面:你看,
(1)、“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地往来不绝。
”动词“挤”与比喻“穿梭般”生动地表现了大小船只的多,有形有声地展现了大运河的繁忙景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船上游客的欢声笑语。
(2)、“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
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动词“耸立”生动地写出了楼和教堂之高,量词“一簇簇”生动地写出了建筑的密集,“蓝色的盆景”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水都威尼斯的色调之美、宁静之美??
2、作者笔下的威尼斯特点丰富,为何作者仅仅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①自然景观:蓝色是主色调
②人文景观:美丽和谐幸福,悠久深远的友谊与祝福
四、畅游威尼斯(聚焦一段)
1、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多个威尼斯妙景,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用一段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的话为大家做介绍,建议适当穿插与景物相关的传说故事,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展现景点的魅力。
朋友们,我们已身在蓝蓝的威尼斯。
请看:
学生准备。
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上台做导游。
2、听了几位导游的介绍之后,假如现在你要去威尼斯旅游,你愿意请谁做你的导游?请理要说明理由。
五、妙夸威尼斯
这样美丽的城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这样美丽的文字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请你用富有文学味的方式为大家夸一夸威尼斯之美。
(对联、小诗、广告语、排比句、颁奖词??)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板书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水都瑰丽奇特自然美
建筑古色古香历史美
秋色和谐幸福人文美
作者的观察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变化
着并且各有特点,
这种写法叫做
……
(学生回答:
移步换景)
如果你是当地一位导游,你打算如何向异地游客介绍威尼斯独特的美?
学生讨论汇总:(1)抓住景物特点,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地介绍。
(2)尽可够穿插与景物相关的传说、故事,增添人文色彩。
(3)将自己的热情融入景观介绍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引起游客的遐思。
2、大胆展示: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成导游与旅游团上台表演。
3、师生共同点评。
提示:态度是否有亲和力、语言是否得体、介绍是否注重景物的神似、全面等。
4、总结写法: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