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试卷共36小题时时量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
考前须知: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得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考前须知〞。
第一卷共35小题,每题3分,共10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45分,每题3分)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菲.薄(fēi)漫溯.(shuò)酾.酒临江(lì)
B.辖.制(*iá)阡.陌(qiān 命途多舛.(chuǎn)
C.酒馔.(zuàn)坍.塌(tān)浅尝辄.止(ché)
D.攒.射(zǎn)埋.怨(mái)流觞.曲水(sāng)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诺大颧骨高谈扩论 B.荏苒辟静灯接彩
C.踌躇佳淆眼花潦乱 D.荷包衙门恼羞成怒
3.依次填人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I)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有凛然不可侵犯的_________。
(2)原是仿效宫廷里皇帝传位的铁的法则,属天经地义不容_________。
(3)他们的白天都是这样打发过去的,但到夜晚却是如此________过的。
A.神气质疑悉心 B.神情置疑细心
C.神情质疑细心 D.神气置疑悉心
4.依次填人以下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即日便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德群君的。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然而便而且因为 B.但是就并且因此
C.但是便而且因此 D.然而就并且因为
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海滨浴场,是你避暑的好去处,到那里你一定会又惊又喜,乐不思蜀
....。
B.平同学原来成绩一般,如今学习很刻苦,成绩直线上升,真让人刮目相看
....。
C.如果你游,见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一定会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所震慑。
D.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很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美满幸福,其乐融融。
6.以下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在这次斗争中("五卅〞),警察没有任何的权威,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
C.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公款浪费问题纳入"刑法〞的调节畴。
D.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 7.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农村文化建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B.素质教育并非高深理论,认真生动实践,推进效果如何,不在喊得响不响,关键是做得扎实有效。
C.欣赏型蔬菜是指植株相对较小、形状奇特或株型优雅,有较高欣赏价值,被誉为"植物模特〞。
D.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反映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8.以下句子的表达,没有歧义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祖国各地,有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塔,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
B.发生强烈地震后,密云水库白河大坝局部倾斜受到影响。
C.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D.出席会议的有文艺界、教育界和医疗单位的代表共70人。
9.以下各旬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②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③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④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A.比喻拟人比喻比喻B.拟人比喻比喻比喻
C.拟人比喻排比比喻D.比喻拟人拟人比喻
10.对以下对联所涉及的行业,判断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④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涉鸭头波,传鱼腹筒;盼渭北树,寄江南梅。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忧架上药生尘。
A.理发店邮局药店 B.理发店蔬菜店药店
C.打铁铺邮局医院 D.打铁铺蔬菜店医院
11.以下画横线的词语中,使用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刚刚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
像教授这样快要退休的教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不遗余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我殷切期望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下面请语文组组长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
A.抛砖引玉 B.不遗余力 C.殷切期望 D.续貂
12.以下对联,最适合祝贺教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满三千株。
13.以下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轼"赤壁赋")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
(密"情表")
14.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盂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粱惠王"。
B."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一个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
D.禺,原名万宝。
1933年禺在即将完毕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雷雨""日出""人"是他的代表作。
15.下面语段中有四处多余的文字必须删去,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煤气是煤燃烧时产生①释放的②一种气体,③它包含许多成分,④包括有毒和无毒成分,其中主要的,⑤占比重很大的成分是一氧化碳。
⑥它是煤燃烧时氧气缺乏而形成的。
⑦人们通常说的煤气中毒,⑧实际上是指一氧化碳中毒,⑨因为⑩煤气中的其他成分则不会使人中毒。
A.①③⑦⑧ B.①④⑤⑨ C. ②④⑦⑧ D. ②③⑤⑨
二(21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木假山记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
..风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
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
..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之,强之以为山,
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运斧斤。
而荒江之濆①,如此者几何
..!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
..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
不为樵夫野人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
..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惑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假设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②刻峭③,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有删改)
【注】①濆:(fén)水边。
②庄栗:庄重慎重。
③刻峭:威严挺拔。
16.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或孽而殇孽:幼苗B.不幸而为风所拔拔:吹拔
C.而有斧斤之患患:忧患D.虽其势服于中峰服:折服
17.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运斧斤
B.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所拔
C.不幸而.为风所拔而.有斧斤之患
D.而有斧斤之.患出于湍沙之.间
1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则其理似不偶然
..而不伐
..也 B.任为栋梁
C.如此者几何
..于山者
..D.或仿佛
19.以下属于作者抒发其"凛然正气〞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B.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C.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运斧斤 D.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
2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A.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做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
B.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当做乔木柴火的,哪里数得清呢!
C.不被好心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做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
D.不被好心的人发现,却被当做乔木柴火的,哪里数得清呢!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呜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写孤雁不饮不啄,飞呜不止的情景。
飞呜不止的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生存环境。
B.颔联以"谁怜〞设问,将诗人的情感融人于孤雁中,以孤雁的境遇引起人们的同情。
C.颈联以"似〞"如〞两字,写出了诗人因产生错觉无法从孤雁情感中走出来的情形。
D.尾联中写一群"野鸭〞只知互相无聊地呜噪不休的情景,它们根本不懂得"孤雁’’的追求。
22.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愿孤独而喜欢群居的思想感情。
B.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想孤身一人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c.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痛惜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思想感情。
D.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答复23~26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艺术有关。
"来自绮窗前,寒梅著未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则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为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丽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生活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时,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假设身临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拙政园里有个小院——"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树杆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辖廊〞,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23.以下对第一段的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
24.以下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这家人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B.轼的"海棠"诗,是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而创作的。
C.第二段引用"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D."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惜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25.以下对原文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是说这些建筑由于丰厚的文学积淀而让人容易触景生情,显得富有情感。
B.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丽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生活符号,是说庭院一旦作为*个感人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一类的故事。
C.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是说这种月影半掩的庭院,那种朦胧动人、夜静人闲、星斗横斜,时光流逝永远都不会改变。
D.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是说投有艺术修养的人,游了园也体会不了其中的诗意,造出园来也缺少审美价值。
26.依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是说小院诗化了,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B.一个人是否有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C."向性庭院〞空间美丽且具情态,是我国古代庭院最具典型性的建筑。
D.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积淀密切相关。
四(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鲁迅——二十一世纪中国不能淡忘的精神旗帜
①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辉,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②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③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恩想和精神!
④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坛一颗巨星陨落了!"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他最后的遗言如是说。
⑤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我们能忘记他的痛苦、悲悯、沉重和梦寐吗"我们能忘记这位终身与孤独为伴、为扬理性而作"绝望抗争〞的精神战士吗"
⑥梦阳先生称鲁迅是"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伟大思想家〞,其思想是"以改变人的精神为宗旨的精神哲学与精神诗学〞。
鲁迅之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原因就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鲁迅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就在于他十分重视中国的思想革命,一直把"中国国民性〞的改造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他把铲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提出了"立人〞思想。
⑦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漫长的历史,它与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力量结合在一起,造成中国的野蛮、黑暗、麻木、愚昧、落后。
无论是仕途通达的知识分子,还是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都在现实中扮演同样的角色。
对此,鲁迅深感痛心,他曾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确实,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
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中国人极易产生欺弱怕强、自轻自贱、卑怯贪婪一类的奴性思想和苟活心理。
阿Q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说是"国民劣根性〞的活写真。
更可怕的是,"精神胜利法〞把中国人培养成奴隶的同时,还使他们"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醉〞,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民麻木、怯弱的精神状态中,还潜藏着一种自私、冷漠的灵魂,其结果是人的生命被完全漠视,群众成了"戏剧的看客〞,只知道咀嚼、鉴赏别人的痛苦——它不仅使人津津有味地欣赏人间的喜剧和悲剧,而且使人心安理得地欣赏丑恶与残忍——这是一种扭曲变态的审美心理反响!正是对国民灵魂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鲁迅才不遗余力,全方位地展开了对我们民族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
在他看来,只有健全的人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愚弱的状况,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⑧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鲁迅所思考的问题,依然光鲜如昨,当我们回味这位先驱振聋发聩的话语时,我们的心实在无法轻松!
⑨近年来有一种呼声频频出现,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现代人脆弱的记忆.当急躁、迷茫、虚妄和日益膨胀的物欲源源不断地充满失去自控的心灵和大脑,当越来越多的灵魂游离于精神家园之外……面对逼人的形势,我们重提鲁迅,直面现实的精神,学习他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也许不是"无的放矢〞。
从*种意义上说,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积极倡导的启蒙教育工作仍没有完成。
⑩鲁迅是二十一世纪不可淡忘的一面精神旗帜。
27.以下说法不属于鲁迅所批判的"中国国民性〞表现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国民中普遍地存在着欺弱怕强、自轻自贱、卑怯贪婪一类的奴}生思想和苟活心理。
B.国民习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摸、醉,因而最终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
C.国民在麻木、怯弱中潜藏着自私冷漠的灵魂,欣赏着别人的喜剧和悲剧。
D.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的生命被完全漠视。
28.对"鲁迅不该被人们淡忘〞的理由讲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鲁迅把铲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视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根本任务,提出了"立人〞思想。
B鲁迅有着很多痛苦、沉重和梦寐,是终身与孤独为伴、为扬理性而绝望抗争的精神战士。
C.鲁迅具有最珍贵的精神素质,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
D.鲁迅对国民灵魂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全方位对民族劣根性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29.对今天重提鲁迅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们重提鲁迅,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
B.我们重提鲁迅,学习他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要做到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C.从*种意义上说,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愚弱的状况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D.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积极倡导的启蒙教育工作仍然没有完成。
30.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的写作目的不仅思念鲁迅,赞美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更着眼于新的时代,警醒世人,要发扬鲁迅的精神。
B.文章在开头三段,用精炼形象的比喻句,高度概括了鲁迅一生在文学和思想两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用语贴切,表现力强。
C.梦阳先生所说的鲁迅"以改变人的精神为宗旨〞的思想,就是改造中国国民性,铲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和"立人〞。
D.第⑧段在构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鲁迅的评价中引出后文,告诫人们今天的中国国民性问题依然严重。
五(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答复31~35题。
①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②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竞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③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当三个女子沉着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创造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④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⑤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给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闻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⑥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⑦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竞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沉着。
⑧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慨。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⑨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⑩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和珍君")
31.以下关于文章第②③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②段对烈士死难情景的表达,作者用了很多短句,目的在于突出爱国青年徒手清愿遭到反动政府卫队枪弹攒射时情况的万分紧急。
B.第②③两段用了三个"死掉了〞,表现了作者写作本文时,心情非常冲动,而对徒手请愿遭到镇压而死难的爱国青年表达了些许的同情。
C."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和"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两处精准的表达,从射击角度、中弹数和枪型三个侧面证明敌人手段的极端残忍。
D.伟绩〞、"武功〞两处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的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极端愤慨。
32.以下对第⑤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是说明,尽管眼前发生了反动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的惨案,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社会很快就会恢复太平的。
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是实在的话,写出了当时的真实情况,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死几个人也值不得怎样大惊小怪的。
C."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说明爱国学生请愿遭镇压,正好给人们提供了茶余饭后闲谈的材料或者造谣的根据,没有别的意义。
D."正如煤的形成〞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经过很多仁人志士的奋斗拼搏甚至流血牺牲,但是徒手请愿还不能包括在其中。
33.以下关于第⑥⑦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⑥段是说,和珍等爱国青年遇难了,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音容笑貌,必然让亲人、教师和朋友永远都不会忘记。
B.第⑦段中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是说鲁迅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从来都没有害怕过。
C.第⑦段说明"三一八渗案比以往更让人无法想象的一个方面是,反动政府无比凶残,走狗文人无比地下流和卑劣。
D.第⑦段说明"三一八〞惨案比以往更让人无法想象的另一个方面是,爱国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临危不惧令人无比敬畏。
34.以下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