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 纤毛亚门(Ciliophora)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波动膜、小膜或棘毛。
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 了解。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肠袋虫属(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 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自体受精 (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纤毛虫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50~ 200)µm×(20~80)µ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 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 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 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出胞外。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 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 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全毛亚 纲(Holotrichia)、缘毛亚纲、吸管亚纲和旋毛亚纲。
代表物种
代表物种
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属小袋科、动基裂纲,是人 体最大的寄生原虫。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coli。 Stein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该虫寄生人体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 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
纤毛虫
小袋科纤毛虫属动物
01 简介
03 繁殖特征 05 基因组研究
目录
02 形态习性 04 研究意义 06 代表物种
07 危害
09 相关新闻
目录
08 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纤毛虫属原生生物界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 细胞器。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 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在虫体的近前端有一明显的 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一个较小的胞肛。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与医学有关的仅有结肠小袋纤毛虫。
【形态与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 30~200×25~120μm。全身披有纤毛,活的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虫体极易变形,前端有 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食物借胞口纤毛的运动进入虫体,形成食物泡经消化后,残渣经胞肛排出 体外。属纤毛虫门、少膜纲、腹口亚纲、盾纤目。虫体略成葵花籽形,长50-75чm,宽20-50чm,内质不透明, 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contractilevacuo1e)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 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位于前者的凹陷处。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 明,染色后可见胞核。
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研究
纤毛虫全基因组复制是极其强大的演化力量,而人们非常的是,这些事件中复制的基因发生了什么。现在, 纤毛虫Parameciumtetraurelia的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序完成,它的近4万个基因(它是一个基因非常丰富的基因 组)表明,至少有三个连续的全基因组复制。由于基因顺序在Paramecium中保持得特别好,所以有可能对在每个 事件中所复制的基因进行识别,从而为在复制之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损失情况提供一个完整的画面。
纤毛虫图片
繁殖特征
繁殖特征
纤毛虫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均一到数个,小核司繁殖,大核司营养。以二分裂法增殖或接合生殖。前者采 取无丝分裂,后者为有丝分裂。接合生殖时,遗传特征由小核传递,但也有证据表明大核可能含有决定虫体表型 特征的因子。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海洋纤毛虫虽然个体微小,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但是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1)构 成病害或危害:许多栖生或寄生种类造成海洋水产养殖病害;此外,某些海洋纤毛虫是“赤潮”种,大量繁殖时, 会爆发形成赤潮;2)作为海水的清洁工:海洋纤毛虫以有机碎屑和细菌为食物,其适量存在对海水的清洁具有重 要作用;3)作为生物指示种:纤毛虫生命周期短,其种类构成与群落结构可对水环境的改变(如污染发生)做出 相应的反应,因此在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4)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作为超微 型与小型浮游生物之间的连接环节,纤毛虫在海洋微食物内的碳循环和加速有机磷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5)此外,纤毛虫具有独特的大小型双核型,个体较大,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像海洋游仆虫 等许多种类常被用作核-质关系探讨、遗传学及细胞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正是由于上述的几个原因,人们对海洋纤 毛虫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海洋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
形态习性
形态习性
纤毛虫纤毛虫的体形多样化,有球形、椭圆形、瓶形、杯形、树枝形等。其营养体在成熟期营固着生活,用 柄或身体后端固着在各种基质上。全部纤毛均退化,只有自身体表射出1至多个吸管状的触手以捕获和吮吸食物。 掠食方式十分有趣,能因口味不合而放过细小的鞭毛虫,如果感到有可口的猎物(如草履虫)靠近,就突然伸长 触手刺入捕获物,并立即放出毒素以麻醉它,然后慢慢吸吮其最有营养价值的细胞核部分。在掠食时伸缩泡的活 动频率也大大加快。这种吃食用的触手的顶端有一个小的球形结节,叫吮吸触手。另一种触手较细长,顶端是尖 的,作为抓食时卷缠捕获物之用,叫抓握触手。只有少数种类同时有这两种类型的触手。触手在全身分布均匀, 或聚集成束。柄自身体后部的帚胚处伸出,长短不一,有的种类无柄。一般有一个伸缩泡及大、小核。大核的形 状多变,有椭圆、长带、树枝等形状。有的种类还有几丁质的外壳以保护身体。
绝大多数纤毛虫具有一层柔软的表膜和近体表的伸缩泡。有些有丝泡、毒囊或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 了解。虽然大部分纤毛虫营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种类如致痢疾的肠袋虫属(Balantidium)则是寄生的。 还有许多种类是在无脊椎动物的鳃或外皮上营外共栖生活。有性现象包括接合(个体之间核的交换)和自体受精 (在一个体内核的重建),无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横向的二分裂。纤毛虫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50~ 200)µm×(20~80)µ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 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 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 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出胞外。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几十个,控制代谢和发育功能;小 核一至几百个,为接合所必需,但对於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这种遗传物质的分离与复杂的细胞质分化有密切关系。 纤毛亚门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仅有一纲——纤毛纲(Ciliatea),并以纤毛为依据分成四个亚纲︰全毛亚 纲(Holotrichia)、缘毛亚纲、吸管亚纲和旋毛亚纲。
代表物种
代表物种
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Malmsten,1857)Stein,1862〕属小袋科、动基裂纲,是人 体最大的寄生原虫。Malmsten于1857年由两名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纤毛虫,定名为Parameciumcoli。 Stein于1862年将该种归于小袋属Balantidium,更名为结肠小袋纤毛虫。该虫寄生人体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 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
纤毛虫
小袋科纤毛虫属动物
01 简介
03 繁殖特征 05 基因组研究
目录
02 形态习性 04 研究意义 06 代表物种
07 危害
09 相关新闻
目录
08 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纤毛虫属原生生物界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 细胞器。纤毛在虫体表面有节律地顺序摆动,形成波状运动,加之纤毛在排列上稍有倾斜,因而推动虫体以螺旋 形旋转的方式向前运动。虫体也可依靠纤毛逆向摆动而改变运动方向,向后移动等。在虫体的近前端有一明显的 胞口,下接胞咽,后端有一个较小的胞肛。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可寄生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消化 道内。与医学有关的仅有结肠小袋纤毛虫。
【形态与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 30~200×25~120μm。全身披有纤毛,活的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虫体极易变形,前端有 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食物借胞口纤毛的运动进入虫体,形成食物泡经消化后,残渣经胞肛排出 体外。属纤毛虫门、少膜纲、腹口亚纲、盾纤目。虫体略成葵花籽形,长50-75чm,宽20-50чm,内质不透明, 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contractilevacuo1e)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 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位于前者的凹陷处。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 明,染色后可见胞核。
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研究
纤毛虫全基因组复制是极其强大的演化力量,而人们非常的是,这些事件中复制的基因发生了什么。现在, 纤毛虫Parameciumtetraurelia的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序完成,它的近4万个基因(它是一个基因非常丰富的基因 组)表明,至少有三个连续的全基因组复制。由于基因顺序在Paramecium中保持得特别好,所以有可能对在每个 事件中所复制的基因进行识别,从而为在复制之后不同时间的基因损失情况提供一个完整的画面。
纤毛虫图片
繁殖特征
繁殖特征
纤毛虫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均一到数个,小核司繁殖,大核司营养。以二分裂法增殖或接合生殖。前者采 取无丝分裂,后者为有丝分裂。接合生殖时,遗传特征由小核传递,但也有证据表明大核可能含有决定虫体表型 特征的因子。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海洋纤毛虫虽然个体微小,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但是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1)构 成病害或危害:许多栖生或寄生种类造成海洋水产养殖病害;此外,某些海洋纤毛虫是“赤潮”种,大量繁殖时, 会爆发形成赤潮;2)作为海水的清洁工:海洋纤毛虫以有机碎屑和细菌为食物,其适量存在对海水的清洁具有重 要作用;3)作为生物指示种:纤毛虫生命周期短,其种类构成与群落结构可对水环境的改变(如污染发生)做出 相应的反应,因此在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4)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作为超微 型与小型浮游生物之间的连接环节,纤毛虫在海洋微食物内的碳循环和加速有机磷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5)此外,纤毛虫具有独特的大小型双核型,个体较大,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像海洋游仆虫 等许多种类常被用作核-质关系探讨、遗传学及细胞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正是由于上述的几个原因,人们对海洋纤 毛虫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海洋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
形态习性
形态习性
纤毛虫纤毛虫的体形多样化,有球形、椭圆形、瓶形、杯形、树枝形等。其营养体在成熟期营固着生活,用 柄或身体后端固着在各种基质上。全部纤毛均退化,只有自身体表射出1至多个吸管状的触手以捕获和吮吸食物。 掠食方式十分有趣,能因口味不合而放过细小的鞭毛虫,如果感到有可口的猎物(如草履虫)靠近,就突然伸长 触手刺入捕获物,并立即放出毒素以麻醉它,然后慢慢吸吮其最有营养价值的细胞核部分。在掠食时伸缩泡的活 动频率也大大加快。这种吃食用的触手的顶端有一个小的球形结节,叫吮吸触手。另一种触手较细长,顶端是尖 的,作为抓食时卷缠捕获物之用,叫抓握触手。只有少数种类同时有这两种类型的触手。触手在全身分布均匀, 或聚集成束。柄自身体后部的帚胚处伸出,长短不一,有的种类无柄。一般有一个伸缩泡及大、小核。大核的形 状多变,有椭圆、长带、树枝等形状。有的种类还有几丁质的外壳以保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