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0山谷中的谜底
备课日期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3、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说说感受
练习朗读
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
感受雪松智者、…只有雪松其他树
谜底雪小枝丫富有弹性被压断
反复地积弯落弹完好无损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引导质疑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
视情况相机处理。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五、质疑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3、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二、速读全文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三、自读第3自然段
自读第3自然段
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
1、教师随机引导。
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进一步质疑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说说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描红
作业布置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10山谷中的谜底
备课日期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3、引导学生先联系雪松谈谈,再结合生活实际推而广之。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边朗读边想象雪松弯曲、反弹的情景,在评议时引导理解“反复”、省略号和“始终”表达的含义,练读句子。
说说感受
练习朗读
再读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
感受雪松智者、…只有雪松其他树
谜底雪小枝丫富有弹性被压断
反复地积弯落弹完好无损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引导质疑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
视情况相机处理。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五、质疑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3、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二、速读全文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
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
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三、自读第3自然段
自读第3自然段
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
1、教师随机引导。
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指导联系上文理解“积”、“弯”、“落”、“弹”的景象和“完好无损”的意思。
(3)现在我们是不是有了就是旅行者的感觉了,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话吗?。
(4)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心中的敬佩、赞美送给雪松吗?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进一步质疑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说说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描红
作业布置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