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马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白马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在高温下有可能自发进行
B.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熵减少的反应常温下都不会自发进行
C.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
D.ΔH-TΔS作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
参考答案:
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Fe2++2e-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 + 4e-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Cl- - 2e- =Cl2↑参考答案:
D

3. 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8
B.C4H10
C.C4H8
D.C2H4Cl2
参考答案:
A
4. 在1L K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c(SO42-) = 2.0 mol?L-1,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
c(K+)为
A.2.0 mol?L-1 B.1.5 mol?L-1 C.1.0 mol?L-1 D.0.50 mol?L-1
参考答案:
A

5. 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另一物质,仍无沉淀生成,则该物质可能为
A.Cl2 B.NH3 C.H2SO4 D.HCl
参考答案:
D

6. 2003年,全国发生了严重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消毒液一时成为抢购商品。

“84”消毒液是市售主力军,其商标注明: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

其有效成分是
A.CH3CH2OH B.KMnO4
C.NaClO D.C6H5OH
参考答案:
C
7.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下面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
,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作用
C.与银氨溶液作用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作用
参考答案:
D

8. 下列物质中,即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

A.Na2SO4 B.NaOH C.Na2O D.H2O2
参考答案:
AB
9.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B.2-甲基-2-氯丙烷
C. 2-甲基-1-丙醇 D. -甲基-3-丁炔
参考答案:
B

10.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反应进行的方向 B.反应物的多少
C.反应进行的限度 D.反应的快慢
参考答案:
B

11.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3,3-二甲基丁烷B.3-甲基-2-丁烯
C. 2-乙基丁
烷D.名称为1,4-二甲苯
参考答案:
D

12. 利用相似相溶这一经验规律可说明的事实是()
①HCl易溶于水②NH3易溶于H2O③N2难溶于水④HClO4是强酸
⑤盐酸是强酸⑥氢氟酸是弱酸⑦HF很稳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⑥⑦ D.④⑤
参考答案:
A

13.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C.Na2CO3
D.MgCO3
参考答案:
D

14. X、Y、Z三种金属,X、Y组成原电池,X是负极;把Y放在Z的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

其活泼顺序是
A. X>Y>Z
B. Z>Y>X
C. X>Z>Y
D. Y>X>Z
参考答案:
A
15. 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 键、一个π 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
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 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
是;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
是。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
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
是。

(3)采用(操作名称)法从 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然后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
出;再加入(从下列选项中选
择),然后进行蒸馏,收集℃左右的馏分,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②NO3﹣的空间构型是(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 被氧化为CO2,HCHO 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 分子的结构式为.
②H2O 分子中O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③1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3)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
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


参考答案:
(1)①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②平面三角形;(2)①C≡O;②sp3;
③2×6.02×1023个(3)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HO)SeO2和(HO)2SeO2.H2SeO3中Se为+4价,而
H2SeO4中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1)①Mn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写出Mn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进而可确定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
②利用加成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
(2)①根据N2与CO为等电子体,结合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判断;
②根据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和孤电子对数判断杂化类型;
③据CO2的结构式O=C=O判断;
(3)①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第一步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
②H2SeO3的分子结构为,Se为+4价,而H2SeO4的分子结构为
,Se为+6价,后者Se原子吸电子能力强.
解答:解:(1)①Mn的原子序数为25,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则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5(或
[Ar]3d5),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NO3﹣中N原子形成3个δ键,没有孤电子对,则应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2)①N2与CO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相似,N2的结构为N≡N,则CO的结构为C≡O,故答案为:C≡O;
②H2O 分子中O形成2个δ键,孤电子对数为=2,则为杂化sp3,故答案为:sp3;
③CO2的结构式为O=C=O,分子中C形成2个δ键,则1mol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2×6.02×1023个,故答案为:2×6.02×1023个;
(3)①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带有负电荷,吸引H+,同时产生的H+抑制第二步电离,所以H2SeO4和H2SeO3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部电离程度,导致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故答案为: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3的分子结构为,Se为+4价,而H2SeO4的分子结构为
,Se为+6价,后者Se原子吸电子能力强,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则羟基上氢原子更容易电离出H+,
故答案为: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HO)SeO2和(HO)2SeO2.H2SeO3中Se为+4价,而H2SeO4中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的O原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侧重于电子排布式、等电子体、杂化类型与配位键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
18. 用VSEPR 理论判断:
参考答案:
用VSEPR理论判断:

(2) 常温下,在pH为11的Ba(OH)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水电离出的C(OH-)为 mol/L
(3)25℃时,将pH=10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4)某温度(t℃)时,测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水的Kw=。

②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 a L与pH=b的H2SO4溶液V b L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 a︰V b=。

参考答案:
(14分)(每空2分)
(1) 8,无限接近7但小于7 (2)5X10-4,10-11 (3)11.7 (4)①1.0×10-15 ②10:1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