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指令型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令型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
一、前言
本指南将介绍QC小组活动中的指令型课题及其具体的步骤程序,指导QC 小组成员正确开展指令型QC活动,本章主要讲解指令型课题开展程序。
二、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问题解决型课题(含指令型课题、自选型课题)、创新型
课题。
1、问题解决型课题包含指令型课题与自选型课题,其区别如下:
(1)指令型课题: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制定。
(2)自选型课题:一般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
2、创新型课题:创新型课题是没有研制的东西,一般在立意上突破常规、追新求变。
三、活动程序
指令型课题按照PDCA循环开展,共十步骤,即:1.选择课题。
2.现状调查。
3.设定目标。
4.分析原因。
5.确定要因。
6.制定对策。
7.对策实施。
8.检查效果。
9.巩固实施。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3.1选择课题
指令型课题选题来源多样,一般是上级要求(方针、目标、任务、指标)。
选题范围不受限制,选题宜小不宜大。
3.2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中,要注重数据,为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从已有的原始记录和统
计报表收集到现场实地测量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要与课题有关,且具有客观性,时间约束性,及时整理数据,以便找出症结。
3.3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要依据3个原则。
1.目标要量化。
2.目标值不宜过多,通常1个。
3.目标值要有依据。
3.4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的基本原则是:1.针对课题症结分析原因。
2.集思广益,找出可
能存在的全部原因。
3.逐层展开,分析到末端原因。
4.“5M1E”是展示原因全
貌的类别,即“人(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环境(environment)”。
3.5确定主要原因
确定要因的原则有:
(1)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2)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
(3)判断是否要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
3.6制定对策
制定对策的基本原则有:
(1)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充分提出多种改进对策。
(2)对每条原因的多种对策,分别进行综合评价,而后比较选定实施的对策。
(3)“5W1H”对策表是制定对策的概括。
对策表
3.7实施对策
实施对策要:
(1)严格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逐条实施,做好记录;
(2)每条对策实施完毕,及时确认效果是否达标;
(3)实施中可穿插有关学习、训练活动。
3.8检查效果
(1)全部对策实施完毕后,在新的工作条件下,收集数据,检查总效果;
(2)与课题目标值进行比较,说明效果;
(3)检查是否产生副作用,例如安全、环保、管理、成本等方面;
(4)计算经济效益,要实事求是计算巩固期的净效益;
(5)关注社会效益;
(6)经有关主管部门确认效果。
3.9制定巩固措施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要进行巩固措施制定,包含以下方面:
(1)实践证明有效的措施应纳入相关标准(含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办法);
(2)修订标准,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执行;
(3)巩固措施表述要精炼、具体、明确,经得起检查。
3.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在完成上述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和下一步打算,其包括:
(1)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
(2)对小组成员素质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提出下一次活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