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bf5d0524de518964b7d31.png)
1.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2.定义式和单位是不同的。
3.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联系.
另外也可以强调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都是矢量
在匀变速运动中常涉及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三个物理量,但它们的大小关系常常是我们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那这些物理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对于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描述这段运动的物理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全学了哪些公式,但五个物理基本上通过讨论能说出来。
(2)在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要确定哪几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这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组讨论基本能解决问题,但要说明白也不容易。
口头表述
主题2:
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的比较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前
准备
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公式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有一个过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为代表)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以什么方式复习本章内容。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33a2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7.png)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1 运动的定义:重新阐述运动的定义,强调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实例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
1.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如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等。
平面运动:物体在平面内运动,可以分解为x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
第二章: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2.1 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强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图形和公式展示速度的计算方法。
2.2 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强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图形和公式展示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运动方程的推导和应用3.1 运动方程的推导:从位移时间关系出发,推导出运动方程s = ut + 1/2at^2。
从速度时间关系出发,推导出运动方程v = u + at。
3.2 运动方程的应用: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计算物体在不间点的位移和速度。
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四章:运动图像的分析和解读4.1 运动图像的类型:介绍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
解释每种图像的物理意义和特点。
4.2 运动图像的解读:教授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信息。
教授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教授如何从加速度时间图像中读取物体的加速度信息。
第五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5.1 运动的描述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和图形描述。
强调每种描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2 运动的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图形分析和实验分析。
强调每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六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和解决6.1 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和解决: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教授如何利用运动方程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如计算位移和时间。
高中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教案
![高中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57a279e31433238689343.png)
高中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第一章 《 运动的描述 》 复习学案1.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 和 ,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 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质点的特点:(1)“质点”是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2)在某些情况下,任何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2.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作为对照(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 ” 参考系的特点:(1)参考系选得不同,则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作出的结论也不同(2)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
3. 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 就是时间轴上的 ,时间间隔Δt 就是时间轴上的 。
4. 位移:从 到 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
位移既有 又有 ,它是一个矢量。
矢量相加遵从 法则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1)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2)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 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定义是“ 之比”,即tx v ∆∆=速度是矢量。
tx v ∆∆=所计算的为物体的“平均速度”,如果要精确描述物体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程度,就必须引入“ ”这个概念。
当Δt 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 →0)时的就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
(数学极限知识)速率的定义是“运动的 之比”,速率是标量。
6.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 (速度的变化率)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 比值,即a = tv ∆∆=t v v ∆-12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图像 v-t 图像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看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既无大小又无质量相当于数学上的点D.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完全视具体问题而定2、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4. 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π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路程为3πR、位移的大小为2RD.路程为πR、位移的大小为2R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A.位移、加速度、速度、平均速度 B.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度C.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 D.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6.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平均B.平均速度是标量,瞬时速度是矢量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7.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8. 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98e42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a.png)
高一年级物理教案第一学期第周第课时课题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课型授课教师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理解质点,参考系概念,时间,位移,加速度,速度概念。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2.科学思维(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从生活例子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物理科学逻辑,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的应用3.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概念的理解及区别4.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1.什么情况下把物体看成质点。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由纸带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由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讨论法教学工具教材,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3—5分钟)【教师引导】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先复习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复习的方式引入。
互动: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意图: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二)讲授新课(15—20分钟)1.复习概念并进行练习【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例2: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CEG )A、放学后同学们狂蹦到食堂,手是如何放的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校运动会上小明在5000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互动:学生动手再画图像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f859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3b7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e.png)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运动的概念、种类和描述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图像的解析: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三、教学过程1. 复习运动的概念和种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回顾运动的描述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讲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图像,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的解析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图像和描述方法。
3. 提供练习题和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和种类理解的掌握程度。
2. 通过练习题和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图像解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出发,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也要注重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运动描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清晰的运动概念、种类和描述方法的教学内容。
2. 实例和练习题:提供不同类型的运动实例和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练习。
3. 运动图像:准备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等运动图像,用于分析和解析练习。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运动的描述复习主题。
2. 讲解运动概念和种类:讲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强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讲解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描述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展示。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c230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0.png)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运动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运动的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运动的分类:a) 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b)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
3. 运动的特点:a)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b) 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运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运动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讲解运动的分类,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4. 练习题: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并解释其特点。
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运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复习位移和路程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能够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3. 能够区分位移和路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2. 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3. 位移和路程的关系:a) 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b)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位移和路程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3. 讲解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强调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的区别。
4. 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并区分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
第三章:复习速度和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掌握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方法。
3. 能够区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de1e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b.png)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高中展示单元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及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
对于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人们通常从直接观察入手。
在确定的时刻或时间内明确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而要想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量,就必须先从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内容开始。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基础,同时本章学习的内容也是在为以后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1 质点》是机械运动的铺垫,它明确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质点),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描述(参考系);《1.2 时间位移》从位置变化的角度认识新的物理量——位移,这就包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某时刻位置变化和某段时间位移的变化情况;《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和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认识变化率的概念,从位移变化率的认识速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以及如何测定速度;《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速度变化率的角度认识加速度,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理解矢量。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1节质点参考系1课时第2节时间位移2课时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第 4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5.学习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参考系的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
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课
![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6bf281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d.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2、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3、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如何去描述生活以及物理学当中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像等,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3、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复习重点1、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
2、以及图像的复习。
教学难点1、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2、图像处理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带领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梳理二、先复习第一部分:复习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的掌握情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理想化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以其大小而论的,更不能看物体的轻重,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参考系:选定为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例1.(多选)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运行速度时,可将列车看作质点B.研究乒乓球的弧旋时,可将乒乓球看作质点C.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2.时间和时刻的区分:时间能表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位移和路程的区分比较项目位移路程定义位移是由初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线的长度量性矢量标量二者联系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取等于号例2.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一过程中()A.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B.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D.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4.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速率速度速率区别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大小平均速度在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简称速率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在某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无方向例3.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了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12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9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22.5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25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80km/h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50km/h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80km/hD.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25km/h 5.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比较项目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达式V=s/t 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正(负)值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相反)加速度方向与Δv 方向相同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反向例4.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2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 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s,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3.0s,求滑块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9572a0722192e4536f649.png)
解析:若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一 过程中,相对速度为(v2-v1);再从排头返回队尾的过程 中,相对速度为(v2+v1)。则
整个运动时间
l l t v2 v1 v2 v1
则队伍在这段时间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s为
l l s v1t v1 ( ) v2 v1 v2 v1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பைடு நூலகம்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关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 (1)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2)当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方向有改变时,由于路程大于 位移的大小,这时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要小于路程,故平均 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例1: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甲、乙、丙相对于同一质点沿同一 直线作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在时间t1内, (1)三者位移关系 (2)三者路程关系
(3)a的方向一定与Δv的方向相同,也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 力的方向相同;而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见,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 为三个不同的物理量,没有直接关系。
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 零
例题:如图,图A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 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的时间 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 信号,n1 、n2分别是P1 、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 匀速扫描,P1 、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 播速度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接 收到P1 、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米?汽车 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cbd08cc7931b765ce15bb.png)
<<运动的描述>>复习知识点汇总㈠基本概念:1.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以观察方便、描述简单为选取原则,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涉及的问题影响不大。
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3.平均速度、瞬时速度⑴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s 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公式: v=st单位:km/h 、m/s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对应位移的方向相同⑵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通过某一时刻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对比:物体在某一时间.. 或通过某一位移..时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方向: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通常简称速度,它是矢量。
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是标量。
⑶平均速率:运动物体走过的路程与走完这段路程所有时间的比值。
仅仅表示运动的快慢,没有方向,是个标量。
4.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更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0v a=t t v v t-=3.单位:m s 24.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相同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说明: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大,可以很小,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5.直线运动中的加速与减速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度运动; 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做减速速度运动。
㈢直线运动的类型: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①规律:匀速直线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①s=vt ;②v=s/t;③t=s/v注意理解:(1)所谓相等时间指任意相等时间。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f898e7076eeaeaad0f33012.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复习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1、知识框架图1专心爱心用心.2、基本概念图解(二)本章专题剖析考点一:关于机械运动的认识[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煤燃烧的过程2专心爱心用心.故ABC正确考点二:关于质点的应用(重点、难点)[例2]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答案:AC[例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答案:C考点三:关于参考系选择的应用(重点、难点)[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的手有劲考点四:用坐标描述质点位置及位置变化[例5]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
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位置是 m,C点位置为 m,A到B位置变化是m,方向。
C到B位置变化为 m,方向 .解析:以B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30m()B0m)CA(-70m向西BC到变化为 -30A到B的变化+70向东;]6[例)下列论述正确是(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A.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d991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9.png)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2.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速度公式v = s/t。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实际问题分析。
三、教学重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速度公式的运用。
3. 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难点:1. 运动状态的判断。
2. 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3. 复杂实际问题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公式及应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静止:物体在某一时刻不发生位置变化。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3. 加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增加。
4. 减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减少。
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 速度公式:v = s/t(速度= 路程/时间)2. 应用:求物体的速度、路程或时间。
三、实际问题分析:1. 问题:一辆汽车以60 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 分析:运用速度公式,求解路程。
3. 解答:s = v t = 60 km/h 2 h = 120 km四、运动状态的判断:1.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
2. 加速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速度增大。
3. 减速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速度减小。
五、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1. 求物体在不间内的路程:s = v t2. 求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路程:s = v t3. 求物体在不间下的速度:v = s/t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运动基本概念和速度公式的掌握情况。
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07775ad51f01dc281f1f6.png)
第一章第1讲第1讲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需要用到本讲的概念,属于入门课,明确地位)一、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1)基本概念(2)基本规律(3)基本方法2、关键能力(1)知识型题目应用、情景应用、创新应用、综合应用3、学科素养4、核心价值二、重点、难点参考系部分,要添加追及相遇相距最远,相对运动、画出下一秒的板块位置位置等,培养运动相对观,给出描述物体运动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选参考系,假定参考系静止,画出物体初末位置)。
瞬时速度这个知识点包含一个极限思维,这个极限思维解决了实际问题中的瞬时速度如何测量。
并介绍打点计时器光电门传感器频闪照相机等如何测得排球运动员的击球速度?印发相关速度的概念、公式规律给学生、重点理解加速度的大小、正负含义,重点列出一些学生的误区。
例如认为a正即加速,认为a大即加速。
等都是误区。
位移主要理解对地位移、板块模型对木板位移、矢量、用表格方式对比学习变化量、变化率,拓展到磁感应强度、电流、身高等这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将文字准确翻译成物理符号的能力,迟点将文字、公式、图像对应起来。
在讲描述运动的几种方法时,让学生感觉到公式简洁、图像直观。
文字反而不占优势。
故懂得看图像的素养要培养。
物理是简洁的。
三、教学方法四、过程五、板书六、小结七、作业八、反思1、一轮中,注重知识的复习,也要注重强调“模型”,在ppt上要主要标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步骤)”“模型”“能力”“题型”“用表格归纳出题型及解题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把考纲、考向等资料发给学生2、以前的一轮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都是花很多的时间去讲知识,这样就停留在“理解”上,“能力”的培养只能推到二轮去强化。
今学期,不妨调整一下时间的分配,一轮除了地毯式扫知识,也要在一轮强化“能力”,不用担心因为削减讲知识的时间就会导致学生基础不稳,因为在强化能力的同时,已经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不要认为学生能力不好,而是要想“要怎样才能强化学生解题能力?”要加强“步骤”的强调。
《运动的描述》教案1
![《运动的描述》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e4332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6.png)
《运动的描述》教案1课题:《运动的描述》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2. 学习如何描述运动,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要素。
教学重点: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放映一个运动比赛的视频,并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二:示范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2. 师生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要点。
步骤三:运动描述的要素(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示范,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给出一个运动项目的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是哪种运动。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轮流进行运动描述练习,其他学生进行听和猜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步骤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选择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撰写一篇关于该运动项目的报道。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报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复习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4fb20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7.png)
某某省某某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运动)2、质点✧定义:质点指的是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对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学习重点)强调: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下不可以看成质点。
✧高一阶段一般研究的是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情况,所以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不严格区分质点和物体两种说法。
3、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系而言的。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同的。
✧举例:在前进的汽车内看窗外的雨滴下落的方向。
4、坐标系✧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用来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
高中阶段研究的是直线运动,只需要用一维的直线坐标。
✧在实际问题中,必须通过建立坐标系,我们才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速度,位移等等。
物体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位移则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
5、矢量和标量✧定义,区别✧举例说明:速度由-7m/s变为-10m/s,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加速度由-2m/s2变为-5m/s2是变大还是变小?(两者都是变大了,但是方向不变)6、变化率✧变化率是描述变化的快慢的量。
✧某个量D的变化可以记为△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t,变化量△D与△t的比值△D /△t就是这个量的变化率。
✧速度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二、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1、时刻和时间✧时刻和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描述时刻和时间的常见的词语✧时刻和时间与其他物理量的对应关系:时刻——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时间(间隔)——位移、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2、路程和位移✧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而位移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注意位移是矢量,位移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由它的大小我们可以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多少,由它的方向可以知道物体位置向什么方向变化。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3e827b7360b4c2e3f648b.png)
第一讲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基_本_概_念[想一想]如图1-1-1所示,已知旗杆静止不动,则风向向哪个方向?能否判断甲、乙火炬的运动方向?图1-1-1提示:旗杆静止不动,旗向左展开,则风向向左,甲火炬火焰向左偏,甲火炬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但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记一记]1.参考系的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四性(1)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
(3)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参考系。
(4)差异性: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
[试一试]1.汉语成语中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在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D.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想一想]20XX年9月8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布鲁塞尔站的比赛中,27岁的美国人梅里特以12秒80创造了新的110米栏世界纪录,被誉为栏上魔术师。
如图1-1-2所示为110米栏比赛中梅里特的瞬间照,那么,梅里特在飞奔的110米中,能否被看成质点?若梅里特的教练贝姆要分析其跨栏动作要领,还能否将梅里特看做质点?图1-1-2提示:梅里特在飞奔的110米中,能被看做质点,但教练分析其动作要领时,不能将其看做质点。
[记一记]1.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3.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通常物体自身的大小忽略不计,可以看做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基础知识点归纳1. 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 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 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CCB BA A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 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A)(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20 V/m .s-1V 1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10O-105 10 15V 2t/s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 2=-10m/s, 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 速度运动。
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 a v v t 0t(2)加速度是矢量, 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O A B C D E ? ? ? ? ? ?3.072、常见计算:12.38(1)B AB BC2T,CBC CD2T27.8749.62.(2)a C B CD BC2T T77.40图2-5 考点解剖: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量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无方向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的物理量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x vva v v v0 tt2单位m/s m/sm/s 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0、a、t v由v 与v0决定,a 不是由v、△v、△t决定决定的,而是由 F 和而且v a t ,也由a 与△t 决定m 决定。
方向与位移x 或△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 方向一致由v v v 或v a t 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v v v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③x-t 图象中图线用时间的比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③v—t 图象中图线小值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 图象和v—t 图象。
4.理解图象的含义(1)x-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5.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 物体平动时;(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v= s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4).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率是标量。
②v= st是平均速率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例题评析【例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 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t1 2st2s/v12ss / v22v v1 2v1v2=12m/s[点评] 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v 0+v t)/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 (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求该质点在t=0 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 时,对应x0=5m,当t=2s 时,对应x2=21m,当t=3s 时,对应x3=59m,则:t=0 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x xv =8m/s2 012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x xv =38m/s3 221[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时,发现【例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倍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 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对声音:h=v 声t对飞机:3h/3=v飞t解得:v 飞= 3 v声/3≈0.58v声[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出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