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cff6d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e.png)
• 这种正直、善良的个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榜样
老舍的处事风格以真诚、宽容、机智著称
• 如他在作品中经常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
• 这种真诚、宽容、机智的处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此后,陆续发表了《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1930年代,老舍的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骆驼祥子》、《茶馆》等代表作
• 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描绘赢得了广泛好评
•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展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老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频发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人
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
• 他的讽刺和幽默手法为后世作家提供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他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
后世作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03
老舍的代表作品及其分析
《茶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 研究方法和视角将更加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对老舍作品进行深入挖掘
• 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老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研究老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老舍的作品和价值,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加强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老舍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老舍
![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2fd2ab2a647d27284b735159.png)
老舍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6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要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
笔名有“舍予”、“老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老舍
![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2659acfbaeaad1f346933fa5.png)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 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 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 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 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 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二、作品简介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 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 1926 )、《赵 子曰》(1926) 、《二马》(1929)、《牛天赐 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 等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断魂枪》、《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
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 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 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 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仅次于《阿Q正传》。
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 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 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 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 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 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 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 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 影上演。
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 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 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的、唱 戏的、说书人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 (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 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 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 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老舍(精)
![老舍(精)](https://img.taocdn.com/s3/m/bfcb7d54a8956bec0975e34c.png)
后期创作
老舍创作中有一个从由衷歌颂到按照 别人的调子奉命歌颂的复杂微妙的过 程。投入的层次越深,发现那令他魂 牵梦绕、割舍不了、无比单纯的“北 京”,在文学与现实之间越是存在着 极大的距离。但出于对北京和人民政 府的热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个人 委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与修改之中。
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 时为北京文联主席的老舍投太平湖而死
死因?
持抗争说观点的人认为老舍性情刚烈,正直品行使他对林 彪、康生毁灭文化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最终以死表明自 己。 持绝望说的人认为当时老舍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一是因 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再有就是因为当时我党对老舍 这样知名的无党派人士采取两种策略,给官和安排,没有 实际权力,但又在场面上忙得没有自己业余时间的名誉性 职位。到1966年“红色八月”,红卫兵冲进北京文联对 他进行当众侮辱和毒打,在孔庙进行“焚书坑儒”,老舍 的绝望才达到顶点。 认为老舍是因为太脆弱,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的人都是被 历次政治运动折腾苦了的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的确有让人无法承受得起的问题和事情。
爱好
1. 打拳 3. 养花 5. 爱画 7和孩子们交朋友 9. 念外文 11. 养猫 13. 行善 15. 起名字 17. 收藏小宝贝 2. 唱戏 4. 说相声 6. 玩骨牌 8. 下小馆 10. 写字 12. 旅游 14. 分享 16. 自己动手 18. 剖析自己
与诺奖擦肩而过
1968年老舍曾获诺奖。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无人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外,还因为中国作 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 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老 舍在1968年被提名,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 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 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 ,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 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 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城。 不过,是否得到诺贝尔奖文学奖,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 说,并不重要;对于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民族来说,也不重 要;重要的是——理解文学真正的意义。
老舍
![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61cfc77f27284b73f24250ed.png)
二十年代:文化批判意识的初步确立,老舍在异国开始文学 创作时,其作品就带有文化批判色彩;从现实出发反思历史文 化,努力挖掘传统风习积淀着的市民生活的弱质心理
三十年代:老舍文化批判意识的逐渐深化,老舍这一时期的 创作,通过对市民生活哲学的剖析,在对社会批判的同时又坚 持着文化批判:30年代除了对市民社会心理弱点进行剖析外, 还将审美视觉投向市民生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现实的发展中 探讨市民性格动态变化的时代原因,加深了对旧社会制度、伦 理道德的批判。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老舍小说的语言带有“打哈哈”的性质, 既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是以笑代愤,还 有自我解嘲,他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 京口语,并将北京方言进行提炼,形成 了通俗易懂而又凝练的特点,俗白中有 着精致的美。 其语言风格是俗白、凝练、纯净、生动 而又风趣幽默。
谢谢!
在这些人身上,老舍所提示的是一种深刻的 多重悲哀,阻止社会进步的障碍并不是来自 于个别人的道德败坏或恶劣品质,而是一种 弥漫与渗透于整个社会和民族肌体的习惯。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 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 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通过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老舍表达 了这样的思想:要医治民族的痼疾, 除了政治与经济的变革外,还必须有 一场文化心理的革命,而且要使它在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完成。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市民形 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判 断,在他的笔下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 :
旧派市民形象 新派市民形象 “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 “城市贫民”形象
旧派市民形象:
“旧派市民形象”,即那些尚保留着东方封建 传统美德的温顺、善良、讲礼节,但又极端保 守自私、因循苟且的“老中国的儿女”们。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然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他们几 乎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古老文化的代表,或者 说是这种宽厚却保守,热诚而麻木的中庸性格 的“代表”马、妓女小福子(《骆 驼祥子》),老巡警(《我这一辈子》),拳 师沙子龙(《断魂枪》),洋车夫小崔、剃头 匠孙七(《四世同堂》),艺人方宝庆(《鼓 书艺人》)等。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 与下层人民之间的深刻联系
老舍
![老舍](https://img.taocdn.com/s3/m/df36fc13a8114431b90dd841.png)
(2)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 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 传》、《骆驼祥子》、《大明湖》(书 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 《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 《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 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 作的成熟。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 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 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 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他从30年代 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 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 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 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老
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老舍(1899.2.3- 1966.8.24),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 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 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 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 中使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 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 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 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 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四、《月牙儿》 《月牙儿》作于1935年。 小说借一个妇女在狱中的痛 苦回忆,诉说了母子二人被 迫沦为暗娼的悲剧,表现了 城市底层妇女的凄惨命运, 向旧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抒情的语言和作为抒情线索并具有多种寓意的“月牙儿”的 一再出现,使作品笼罩在清冷凄婉的氛围中,独具艺术特色。 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月牙儿”贯穿全篇。“月牙儿” 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还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含 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作品兼具散文 诗之风,抒情味极浓。
五、《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 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小说以北 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 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 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 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全书如一幅巨大生活画卷, 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点: 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的痛史。亡国奴的生活是惨痛的。物质极度 匮乏,人民陷于饥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祁天佑安分守己却以莫须有 的罪名被日寇枪杀;钱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严刑拷打长期监禁;祁瑞 宣作为教师面临着要他教日语的苦恼。 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小说描 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如大赤包、蓝东洋、 冠小荷等。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 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壮史。如通过爱国 诗人钱默吟,他深明大义,重视民族气节;祁瑞宣和老三后来也一起抗 日等,颂扬了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3abf356f7ec4afe04a1df8f.png)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身寒苦,在贫民窟长大,熟悉城市生活,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1913年,老舍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7月,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做过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担任过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的“经理”等。
1912年5月发表短篇处女座《她的失败》。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在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以后。
到1929年夏回国之前,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老舍于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猫城记》、《离婚》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猫城记》是老舍在“对国事失望”的情绪中写出的寓言式的讽刺作品;《离婚》是通过对北京财政所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波和灰色精神状态的描绘批判社会的作品;而《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述一位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肉体与精神被摧垮的揭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而老舍的代表剧作《茶馆》也是在此期间发表的。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1966年,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d58cd7f783e0912a2162a89.png)
老舍简介1、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3、评价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
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1ff3e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5.png)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男,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及文学理论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个文学领域,是中国20世纪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介绍老舍的一些代表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一、小说作品1.《骆驼祥子》:这是老舍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北京城内的贫民窟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
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打动了读者。
2.《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老舍的长篇家族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一个北京传统四合院为背景,通过讲述几代人在同一个院落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态度,呈现出了中国城市百年风貌的变迁。
二、戏剧作品1.《茶馆》:这是老舍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店主运营茶馆的艰辛、客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
2.《老马家的女儿》:这是一部展现市井生活的戏剧作品。
剧中通过女主人公老马家的生活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下普通人民的苦难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渴望。
三、散文作品1.《胡同里的日子》:这是老舍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在北京生活期间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感悟。
书中以散文形式写就了北京胡同的景物、人物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面貌和特色文化,充满了亲切感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2.《故都的秋》:这也是老舍的一部散文集,他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深厚情感。
书中的散文以对北京的赞美和思考为主线,通过描写城市的风景和人物,传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之,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和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老舍先生的简介
![老舍先生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50517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5.png)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在文艺学坛之上仿若巨星,对文学圈的贡献以及中国未来的文化教育有巨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老舍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历史成就文学的艺术坛内,得到人们尊敬的多不胜数,出名成作的也是唾手可得,但是要是论其中的佼佼者或者论其中最有所为的人,那么一定不能少了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老舍。
这一生,老舍的成就就是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将中国的文化又向上提高了一个层次,与国际轨道又贴近了一个距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国内更加在国外的备受人们的热爱,人们喜欢那带着浓浓的京味儿,简洁贴合民众能够到处民心的作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老舍一生的辉煌所在。
老舍还有一个成就那就是得到了全世界文学者的认可,他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金奖得主,只是遗憾就在于这个奖项也从来不颁发给死去的人,在颁奖前三年,老舍跳湖自杀了,虽然错过了这个奖,但是老舍早已在世界中赫赫有名了。
老舍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多亏了有他这样的大手笔,留给了后人一部部经典,这也是在启发开道后代对于文学的深研,他一生的经历非常的精彩,去过英国讲学,还担任过校长,当过教授,写下无数名作,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成就。
人总有一天会死去,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就像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留下的东西以及历史痕迹将会是世人所目睹并且流传的,老舍曾经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早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中。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59241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4.png)
• 将西方戏剧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后世的影响
•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06
老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初期开始关注老舍的研究
当代老舍研究
• 老舍的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
• 当代老舍研究涉及到老舍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
02
《骆驼祥子》
• 1936年发表,以一名人力车夫为主人公
• 揭示了社会黑暗对个体的压迫与摧残
• 语言质朴、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3
《龙须沟》
• 1950年发表,以北京龙须沟为背景
• 反映了旧社会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
• 语言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
老舍话剧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揭示社会矛盾
• 老舍的话剧作品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
• 老舍的作品为后世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 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对后世戏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老舍的电影编剧成就
老舍的电影编剧代表作品及特点
《茶馆》
• 1948年担任电影《茶馆》的编剧
• 将话剧《茶馆》成功改编为电影
• 电影语言简练、生动,保留了话剧的精华
《龙须沟》
• 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
强调民族尊严
• 老舍的作品强调民族尊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倡导民族精神,激励人民为国家的独立与尊严而奋斗
老舍在电影编剧领域的地位与
影响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编剧
- 老舍的电影编剧作品具有鲜
明的个性与风格
-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a629cf4700abb68a982fb6c.png)
老舍的资料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本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猫》,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写作风格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的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两者糅合而成得。
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生命的润滑剂。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这种地方特色是以北京市民语言及俗文学语言为原料,加以煅烧锤炼的结果。
语言平易而不粗糙,俗而通雅,清浅而又韵味十足。
老舍名言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资料
![老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4f7c2baf45b307e8719734.png)
名言列举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 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 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 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5.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 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支笔写出王二、 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7.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8. 北京的春风能把春天吹跑。 9.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能轻易地舍掉。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 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 家。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8年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 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曾因创作优 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称号。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 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 终年67岁。其夫人胡絜青(1905-2001)。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最突出的 是用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体现他强烈的 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并且在老舍 的自我小传中,依然满是嘲讽的嘲笑自己知 识的浅薄更体现出了他热爱生活,希望自己 的知识量步步高升,学无止境的美好精神。 他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热爱生活,不断 学习,不断奋斗,是很重要的。
生平事迹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 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 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 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 长篇小说《赵子口》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 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 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 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 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 征性的骨灰盒里面,放着老舍使用过的钢笔、毛笔、眼镜、一支手 笔、一筒茉莉茶花和一小片被保留下来属于他的血衣残片。墓上, 墨绿色花岗岩左下角有一副老舍浮雕铜像,围绕铜像刻着几道水波 溅起的涟漪,两边汉白玉矮墙,一边以菊花做成浅浮雕为背景,上 面刻写着老舍抗战爆发前所写的《入会誓词》中的一句话:“文艺 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ppt
![老舍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adb9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1.png)
老 舍 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 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 。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
骆驼祥子博物馆
在中国文坛老一辈作家中,老舍是最接 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1968年,老舍获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名,终因不 在世而未得奖。就其在世界文坛的实际影响 力,朱光潜曾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 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 沈从文与老舍。
谢谢大家
骆驼祥子博物馆
老舍故居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达 1000 多平方米,其中一层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 二层和三层作为文艺沙龙,为文学交流提供 场所,博物馆藏品280余件,全面展示了老舍 先生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院内设 置老舍头像、人力车夫雕像、老舍作品墙、 《骆驼祥子》连环画和老舍先生之子舒乙亲 自绘制的“祥子拉车线路图”等
老 舍 介绍
1899年2月3日,老舍生于北京,因为生于立 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 景美好之意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 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 面南背北,楼下为老舍全家居所。老舍于 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至1937年 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
骆驼祥子博物馆
老舍故居一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达 1000 多平方米,其中一层作为骆驼祥子博物馆, 二层和三层作为文艺沙龙,为文学交流提供 场所,博物馆藏品280余件,全面展示了老舍 先生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院内设 置老舍头像、人力车夫雕像、老舍作品墙、 《骆驼祥子》连环画和老舍先生之子舒乙亲 自绘制的“祥子拉车线路图”等
老舍生平(整理)
![老舍生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f293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f.png)
老舍生平(整理)老舍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
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https://img.taocdn.com/s3/m/b0369b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d.png)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老舍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2]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
此后三年老舍作品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
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老舍研究老舍研究老舍研究老舍研究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老舍生平及创作概论老舍生平及创作概论老舍生平及创作概论老舍生平及创作概论一、生平:北京人,满族人二、创作情况:早期批判国民劣根性作品:在英国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三、四十年代创作:《猫城记》《离婚》(The Quest for Love of Lao Lee)《牛天赐传》《骆驼祥子》(Rickshow Boy) 《四世同堂》(The Yellow Storm)(《惶惑》《偷生》《饥荒》)《鼓书艺人》(The Drums Singers)《我这一辈子》等。
《月牙儿》《断魂枪》(短篇)解放后:代表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创作分析创作分析创作分析创作分析老舍的代表作老舍的代表作老舍的代表作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骆驼祥子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一、祥子形象分析祥子的身份:由乡村来到城市祥子的梦想:1)有一辆自己的车2)有一个清清白白的老婆(这梦想体现了祥子的人生追求与道德原则)祥子的命运:三起三落(一)祥子悲剧的历程表现出生活的毁灭和精神的毁灭的双重过程。
(二)祥子堕落的原因1 社会原因1)有产者剥削2)战乱3)政治斗争思考:为什么老通宝没有像祥子一样堕落?(由此引发进一步思考,祥子堕落并不仅仅是因为社会黑暗,而是特殊的生存环境导致,由此引出祥子堕落的第二个原因——城市的罪恶) 2 城市的罪恶:祥子生活的城市是一个欲的世界,人们追求物欲与性欲的满足,道德沦丧,人与人冷漠。
1)四个祥子堕落驿站:人和车厂、毛家湾大杂院、夏太太家和“白房子”(每一个地方都是污浊的欲的世界)2)引发祥子堕落的三个女人虎妞——毁了祥子安身立命的两大支柱:靠自己独立买车,清清白白做人(被动的被毁掉)小福子——被城市的“恶”吞噬的牺牲品,让祥子更进一步认识到城市的可怕,(祥子主动放弃对小福子的爱,也放弃了靠自己独立买车,好好生活的梦想)夏太太——进一步引发祥子心底的恶,祥子不再有羞耻心由此引申出《骆驼祥子》的主题: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思考:为什么说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的引发同城市文明病有关?
传统文化——农耕文明,儒家礼教,压抑个人欲望,扬理抑情现代都市文明——工业化大生产,张扬人的权利,“天赋人权”,欲望合理化传统文化,现代文明都具有双面性,现代文明张扬人的个性,人的权利也有负面效应,特别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新的文明规范尚未建立,旧有的文明又被当做封建糟粕批判,文明失范最易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3自身原因:(1)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小农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性格具有双重性:忠厚善良,自尊勤劳;愚钝自私,倔强狭隘,在顺境,逆境不同环境中性格摇摆(3)孤立个人奋斗二、虎妞形象分析(具有双重性):虎妞是个有缺点的女人,但惟其有缺点,才显得活泼泼的生动。
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虎妞与祥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虎妞比祥子更可爱,而且真心。
祥子反倒显得虚伪和冷酷。
二、多角度解析《骆驼祥子》:1)社会革命2)世态风情3)人道温情4)现代化转型5)启蒙立场6)身体叙事7)民间文化形态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老舍市民世界与京味小说老舍市民世界与京味小说老舍市民世界与京味小说老舍市民世界与京味小说一、塑造市民形象系列,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底层贫民1 文化视角下的人物创造(1) 老派市民张大哥祁老太爷祁瑞宣牛老者马则仁趣味优雅讲礼节保守闭塞迷信中庸知足认命(2) 新派市民张天真祁瑞丰丁约翰时髦新派女子肤浅崇洋媚外自私(3) 理想市民丁二爷李子荣李景纯钱默吟二哥理想女性韵梅大姐有侠气实干2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1)对老派市民的批判其实是批判传统文化(老派市民种种国民劣根性都跟传统文化有关,例如:保守,爱面子,讲礼节,重人情,中庸,不思进取)对于传统的必然失落又有很复杂的感情这种复杂的文化心态体现在:A对老派市民的态度B 《断魂枪》沙子龙“东方大梦不得不醒”,复杂
的心理C 常用比较传统的道德观构造理想市民(侠)
(2)接受外来思潮的同时,又持一种谨慎甚至排拒的态度这种复杂的文化心态体现在:
A 《二马》对西方文化本身反思
B 新派市民反思国人如何接受西方文化
C 《月牙儿》对西方文明的接受需要相应的现实土壤二老舍小说的艺术追求:京味与幽默一)、京味主要体现在语言、民俗与文化心理上1、语言京味主要是口语化,俗白、诙谐1)、人物语言的口语化2)、叙述语言口语化2、民俗上的京味就是地方化特征3、文化心理上的京味——深入北京文化心理结构:官样,讲体面排场,追求“生活艺术”二)、幽默温婉、宽厚的幽默:以笑代愤,自我解嘲1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
2、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謔而不虐。
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老舍研究概况:1. 老舍创作的综合论述。
随着对老舍世界认识的逐步深入,对老舍思想成就及艺术风格的总体把握,以及他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有了较以往更明晰更准确的认识。
老舍研究专家樊骏《认识老舍》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 2 “文化”在视角下的解读. 把老舍放在中西文化的背景下动态地加以考察着力发掘研究对象复杂的文化构成,注重探究多元文化对作家个性心理的深刻影响。
赵园《北京:城与人》孔范今《解读老舍:他的文化启蒙主义特点》宋永毅的《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3. 老舍的个性心理和精神世界。
吴小美、古世仓的《老舍个性气质论》 4 宗教精神是构成老舍深层心理内涵的重要部分也是近些年来老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王玉琦《论老舍的佛教文化情结》杨剑龙《老舍的创作与基督教》 5 .老舍与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史承钧、任斌的《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应掌握的应掌握的应掌握的应掌握的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知识知识知识知识::::((((考试的考点考试的考点考试的考点考试的考点))))1祥子形象分析祥子形象分析祥子形象分析祥子形象分析2《《《《骆驼祥子骆驼祥子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主旨主旨主旨主旨3市民形象系列市民形象系列市民形象系列市民形象系列((((老派市民老派市民老派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新派市民新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理想市民理想市民理想市民,,,,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4老舍小说的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5老舍小说的幽默老舍小说的幽默老舍小说的幽默老舍小说的幽默难点难点难点难点:(:(:(:(根据自己本身条件理解掌握根据自己本身条件理解掌握根据自己本身条件理解掌握根据自己本身条件理解掌握,,,,考试不会深入考察考试不会深入考察考试不会深入考察考试不会深入考察))))1为什么说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的引发同城市文明病有关为什么说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的引发同城市文明病有关为什么说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的引发同城市文明病有关为什么说人心所藏的污浊兽性的引发同城市文明病有关????2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市民百态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