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月大师 老舍
老舍的人生经历_150字
老舍的人生经历_150字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老舍与宗月大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著的一本小说,以虚构的方式描写了一位名叫宗月的虚构人物与老舍的真实人生之间的故事。
这本小说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许多读者对于宗月大师的人生智慧和老舍的历程表示了深深的敬佩和钦佩。
在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我也深受触动,对于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小说通过讲述宗月大师的一生来展现人们对于生活、自由和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宗月大师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他对于自由和真实的追求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生活,试图摆脱传统习俗和世俗观念的束缚,追求真实和自由。
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小说中的宗月大师在追求自由和真实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他与家庭和社会的矛盾、个人与自我的矛盾、爱情与自由的矛盾等都成为了他探索人生的障碍。
但宗月大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从自己的一生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力量,最终实现了自己对于真实和自由的追求。
与宗月大师不同,老舍则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来描述宗月的生命历程。
老舍用他独特的笔触描写了宗月大师的一生,让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他的人生思考和追求。
老舍通过对宗月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由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尽管宗月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仍然保持着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苦闷转化为作品中的灵感和力量。
我深受《老舍与宗月大师》这本小说的感染和启发。
在宗月大师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勇敢和坚持所能带来的力量和希望。
尽管他面临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宗月大师
•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 的向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 他不仅在青少年时期曾经积极地参加过一 些佛教的慈善活动,而且即使到了晚年也 仍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格,以至于老舍挚 友萧伯青在听了“宗月大师”的事迹后脱 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老舍先生就是 宗月大师”。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 响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 二个人就是“宗月大师”了。
• 物质上:帮助我上学;生活上关照我 • 精神上:平等待我;行动上引领我向善
• 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本简 略作答。
• 性格豪爽、豁达开朗,不懂得算计,常常 受骗,付之一笑,不以为意。 • 乐善好施、舍己为人。 • 不以“富”傲人,平等待人。
结合上下文,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 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 人去入学。
• 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 直到文章结尾才称呼他“宗月大师”,请 分析这样写的意图。
• “刘大叔”是作者对宗月大师的一贯称呼, 从幼年就开始了,自然、亲切。宗月大师 这个称呼,表明作者对他的感激和崇敬之 情,是画龙点睛之笔。称呼的前后变化, 意味着作者对宗月大师善行的由衷理解和 认同。
宗月大师
• 宗月大师(1880-1941),姓刘,名寿绵,满 族,是京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刘家是内 务府人,因祖上曾在广东负责海外贸易, 所以冠以“粤海”二字。宗月大师可以说 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 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
• 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 “不体面”含蓄地写出了“我”的贫穷,表 现了“我”这个苦孩子的敏感于自卑。 • “照旧”写出宗月大师财产被骗之后,心 态和原来一样,没有改变,突出他不论贫 富,心态始终乐观的特点。
老舍与宗月大师
作者: 曾广灿
出版物刊名: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5-45页
主题词: 老舍;大师;青少年时代;劳动妇女;母亲
摘要:在老舍青少年时代的心灵上,烙印下最深刻形象的人物,第一要算是他的母亲,第二呢,“宗月大师”恐怕就属得上了。
老舍的母亲,这位农家出身的劳动妇女给过老舍什么影响,老舍又如何孝敬这位普通的母亲,人们可以从他的一些片断回忆记载中知道一些,此处暂不述及;而提到“宗月大师”与老舍发生过怎样的关系,不少人就感到陌生了。
宗月大师阅读答案
宗月大师阅读答案:洪亮宗月大师宗月大师老舍小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很爱我,但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着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许就不会坚决的反对。
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
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申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宗月大师》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佛教宗月大师的一生为主线,描写了宗月大师在尘世中的坎坷经历和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
通过宗月大师的一生,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智慧、慈悲、坚韧的佛教大师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宗月大师的一生和他所表达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宗月大师是一个智慧、慈悲的佛教大师。
他在尘世中经历了种种坎坷和磨难,但始终保持着对人的慈悲和对佛法的信仰。
在小说中,宗月大师以他的智慧和慈悲感化了许多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他对人的慈悲和对佛法的理解,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宗月大师的慈悲和智慧,对待他人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对待生活要多一份平和和坦然。
同时,宗月大师的一生也让我对尘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宗月大师的经历和对话,揭示了尘世中的种种痛苦和迷惑,以及人们对于生死、痛苦和欲望的追求。
宗月大师在小说中不断地跳出尘世的框框,对尘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他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痛苦和迷惑都是因为我们对欲望的执着和对生死的恐惧,只有超脱这些执着和恐惧,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平静。
这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再被欲望和恐惧所困扰。
总的来说,读完《宗月大师》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宗月大师的智慧、慈悲和对尘世的批判,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宗月大师的慈悲和智慧,对待他人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对待生活要多一份平和和坦然。
同时,我也会努力超脱对欲望和恐惧的执着,活出真正的快乐和平静。
感谢老舍先生创作了这样一部优秀的小说,让我受益匪浅。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两者糅合而成得。
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生命的润滑剂。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
老舍《宗月大师》读后感宗月大师读后感(一)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这是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师》中的最后一段话。
语言质朴而又真诚。
看完文章,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心潮难平:世上竟有如此悲天悯人的人,如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人,如此之”傻“,抛却家业、救济穷人的人……古人总说,”德怨两忘,恩仇俱泯“”扶公却私,种德修身“,然而,人生在世,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怎能是一句话能化解得了的?真正能置身于名利之外、情仇之外的人究竟有多少?也许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无法像宗月法师一样豁达、一样牺牲一切去救济劳苦大众,但我们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宗月大师的慈悲为怀、物我两忘的人格魅力。
在此之前,谁会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宗月大师的出现,却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拥有坦荡心胸、高尚人格的人,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是宗月大师以佛心引领他向善。
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描写,没用什么华丽的语言,整篇文字再朴实不过。
先是说到他幼时上不起学的情景,于是一个”偶然“,他上学了。
再就讲到恩人刘大叔(宗月大师)如何为救人,竟至倾家荡产,又丧子,继而一家人都入了空门。
文字语言普通简练,就如同与人在闲谈,讲述一件极普通的事情似的。
正是在这样朴实的叙述之中,我们看到,是刘大叔牵着幼年老舍的手,带他一步步走进文学的殿堂;是刘大叔不计回报的资助,帮助老舍从一个只字不识的孩童变成一个杰出的语言大师,并成为一个一生都在为人民说话的”人民艺术家“。
是宗月大师不惜一切救济穷人的无私行为教会了老舍什么才是真正的”舍“,怎样才能真正的”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佛家慈悲心肠。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想把这句话用在宗月大师身上,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宗月大师 老舍 赏析
宗月大师老舍赏析宗月大师和老舍都是中国文学界的瑰宝,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文风和视角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虽然他们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致力于将社会现实与人性矛盾相结合,以此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困境。
下面将对宗月大师和老舍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位伟大作家的作品。
首先是宗月大师。
他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备受赞誉。
他的短篇小说《白雾》真实地描绘了一个下岗工人的生活境遇。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客观展现,宗月大师刻画了一个充满辛酸和无奈的社会形象。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城市中贫富悬殊和人情冷漠的痛苦。
而老舍则以他扎实的观察力和锐利的思维方式而闻名。
他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祥子这个民族形象的刻画,老舍深入探讨了贫穷和社会地位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通过对祥子不断奋斗和努力的描写,老舍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和残酷,并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祥子内心世界的纠结和挣扎。
从以上两部作品的赏析可以看出,宗月大师和老舍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用深情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让读者深深地反思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应当正视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阶层不平等和人性的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社会的不完美和不公,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努力。
其次,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正如祥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毅力和信念,我们就能够战胜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宗月大师和老舍的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艺术创作,同时也应借鉴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用文学武器战胜社会的不公,并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舍宗越大师读后感3篇
老舍《宗越大师》读后感3篇导语:拥有爱心,乐善好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人最崇高的品质。
投身慈善事业,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付出,更需要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精神的追求。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宗月大师》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宗月大师》读后感范文【1】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这是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师》中的最后一段话。
语言质朴而又真诚。
看完文章,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心潮难平:世上竟有如此悲天悯人的人,如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人,如此之“傻”,抛却家业、救济穷人的人……古人总说,“德怨两忘,恩仇俱泯”“扶公却私,种德修身”,然而,人生在世,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怎能是一句话能化解得了的?真正能置身于名利之外、情仇之外的人究竟有多少?也许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无法像宗月法师一样豁达、一样牺牲一切去救济劳苦大众,但我们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宗月大师的慈悲为怀、物我两忘的人格魅力。
在此之前,谁会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宗月大师的出现,却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拥有坦荡心胸、高尚人格的人,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是宗月大师以佛心引领他向善。
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描写,没用什么华丽的语言,整篇文字再朴实不过。
先是说到他幼时上不起学的情景,于是一个“偶然”,他上学了。
再就讲到恩人刘大叔(宗月大师)如何为救人,竟至倾家荡产,又丧子,继而一家人都入了空门。
文字语言普通简练,就如同与人在闲谈,讲述一件极普通的事情似的。
正是在这样朴实的叙述之中,我们看到,是刘大叔牵着幼年老舍的手,带他一步步走进文学的殿堂;是刘大叔不计回报的资助,帮助老舍从一个只字不识的孩童变成一个杰出的语言大师,并成为一个一生都在为人民说话的“人民艺术家”。
老舍《宗月大师》原文欣赏
老舍《宗月大师》原文欣赏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舍《宗月大师》原文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晃来晃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
要不然就是去学徒。
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
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
学校是在大殿里。
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
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
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
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
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
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
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
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
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
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
“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
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
“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
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
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宗月大师》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6分)宗月大师老舍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来了。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睛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
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我拜了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宗月大师论述的艺术特色
宗月大师论述的艺术特色今天在《朗读者》这本书里读了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师》。
作者只是略朦胧地介绍了一个被他称作宗月大师的人的生平,含蓄地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了一个平淡而遥远的故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一百年前的富翁救济穷人以至于散尽家财,一贫如洗的故事,既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又没有感人至深的细节,却那么深刻地打动了我。
也许,伟大的灵魂更像一面镜子,我只是在宗月大师这面镜子里,照出了自己内心的狭隘与纠结,麻木与不真诚。
不知何时起,我的人生就步入了一种谨小慎微的挣扎之中。
对于人生,我也许有我的想法,可是我胆小又软弱,自卑又狭隘,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无奈,这些困难狠狠地禁锢着我,我不得不先解决这些现实的困难。
以至于,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向往与梦想。
我以为我可以等境况好一点的时候再去考虑这些问题。
然而,我却不留痕迹地回避了这样的事实:现实总是步步紧逼,你永远也没有将它远远抛在身后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无论怎样的角色都扮演得很好,也许佛陀便不会发大愿普度众生了。
如果我可以开心地做一条咸鱼,也许世界会很完美。
然而,众生究是皆苦,我也究是领悟不了诸法空相,扮演好一切命运交给我的角色。
像宗月大师那样豁达之人,也没能扮演好他天生的富豪角色,甚至也做不好一个大寺的住持。
但宗月大师却有他令人羡慕的一生,只是因为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脱离了凡世的苦楚。
他天生就是一个善人,一个知行始终合一的善人。
做富豪的时候,他认认真真地行善,以至于一贫如洗;做大住持的时候他认认真真地救济他人,以至于被合寺僧众赶走;做穷住持的时候他也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人,自己却清苦异常。
他的一生那么多角色,也许他只有最后,做好了一个潜心修行,普度众生的和尚。
但他一生都遵从内心,做好了他自己应该的那个角色————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善人。
《宗月大师》带给我的感动,就像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脚旁的万丈深渊,也照亮了前方的路。
老舍宗越大师读后感
老舍《宗越大师》读后感导语:《宗越大师》是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讲述了有关教师为人师德的故事。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宗月大师读后感范文精选【1】最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叹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力。
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就如素描一般,不用浓墨重彩,披红挂绿,而是一笔笔淡淡地描画着,平和而又充满温情。
我的思绪便循着这丝丝缕缕的线条,穿行在老北京的西直门胡同,停留在烟火稀少的古寺山门外。
耳边听到洪亮的声音在喊着“《金钱豹》”,暮鼓晨钟中,却分明立着一位大慈大悲、率真洒脱的佛陀。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刘大叔,也就是宗月大师。
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一片善心,万般善举,历历就在眼前。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得到宗月大师恩泽的,老舍先生只是其中之一。
大师未入佛门之时,家财万贯,便时常接济邻里、扶危救贫。
当大师散尽家产,遁入空门时,更是心中无我,上至盘中餐,下至身上衣,舍己助人,广施善举。
大师圆寂时,正值京城沦陷,日寇嚣张,人心惶惶,况且大师曾因“不合作”而遭日寇逮捕。
即便如此,前来送行者亦多达半城之众,多为贫民。
在日寇淫威之下,自情此景,足见民众爱戴、敬仰之深。
宗月大师的一桩善举,让童年的老舍先生放下提篮,不再沿街叫卖花生樱桃,而是走进了私塾的大门,从《三字经》开始,念书识字,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以宗月大师的性情,我相信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无意的,毕竟这只是他生平无数善事中的一件而已。
虽然花了钱、跑了腿、出了力,但事后很快就会忘记的。
就像古代行走江湖的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之后便飘然而去。
然而,对老舍先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他的人生由此改变!没有当年那个“偶然”来访的“刘大叔”,就没有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未来了。
同时,宗月大师竭尽所能行善助人的行为也深深地打动了年轻的老舍先生,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宗月大师》读后感
《宗月大师》读后感《宗月大师》读后感《宗月大师》读后感吴婷婷宗月大师一生中都极为善良,老舍文中提到他为老舍儿时上学问题出手大方,他富时做慈善事业,穷苦时仍做,令其妻子、儿女忍受饥寒,尽管如此他仍旧好善。
他的善是大善,更是博爱之心。
事实上,我认为善良并无大小之分,只要有心做好事,那便是善了。
宗月大师的善是接近佛的,他做到了坚持自己的善举,无论周围如何改变,无论贫富贵贱,甚至连妻儿都不顾去救济苦人,这大概是一种最接近佛的慈悲精神了,他竭尽了他的全力去济贫,不吝啬任何东西,直至他离开这个世界。
他的善,我认为不仅挽救了很多苦人,他更在传递着善心。
他将他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使他能够受益终生成为他的榜样。
这才是最接近极致的善吧。
在现如今,更是有类似地近似传奇的人物。
比如感动中国的白方礼老人,从1987年开始便开始了十余年靠自己蹬三轮的微薄但却饱含沉甸甸善的收入资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至他09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白方礼老人他真的是竭尽自己的全力做了挽救孩子们一生的事,他的举动不仅仅是那几千元几万元的学费,他也将他的这种善永永远远留了下来,他将他的这种无私不求回报的爱不仅传递给了那数百位的贫困孩童,更向广大社会传递着这种震撼人心的正能量,这便与宗月大师的大善是相同的。
正是如此,宗月大师、白方礼老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那似乎永无穷尽的爱与无私,教会我们不求回报地奉献,这样,当一切归于平静之时,你所留下的才会远比你能够带去的要多得多。
《《宗月大师》读后感》工作总结格式(范本)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宗月大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老舍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的家业,曾资助过老舍,后来出家终成大师
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的家业,曾资助过老舍,后来出家终成大师我们先从老舍说起,老舍原名舒庆春,众所周知,他是满族人。
但是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困,家里只靠母亲洗衣裳做活维持生活。
九岁的老舍要上私塾,但是却没有钱,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刘寿绵。
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二个人就是“宗月大师”刘寿绵了。
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了老舍,他不是老舍的老师,却是让他受益匪浅的一世之师。
刘寿绵其人刘寿绵的照片他姓刘,字寿绵,系清皇室内务府的人,不但世代书香,而且代代做官。
宗月大师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也就是现今我们说的“富二代”。
他富到什么程度呢?曾经原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家产。
这就意味着,即使他这辈子不干活,他也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和子孙吃好穿好玩好。
但是他和我们戏称的“富二代”不一样,我们从他的出家之前的称号就可以看出来,他出家前被人称作“刘大善人”。
不是那种假仁假义的善人,而是真真正正的大善人。
他悲悯众生,爱国爱教,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
在老舍笔下,他是一个宁愿使自己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的形象,他待穷人亲切有礼,他有一颗忧别人胜过忧自己的心。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
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 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他不仅在 青少年时期曾经积极地参加过一些佛教的慈善活 动,而且即使到了晚年也仍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 格,以至于老舍挚友萧伯青在听了“宗月大师” 的事迹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老舍先生 就是宗月大师”。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 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二个人就 是“宗月大师”了。
另一位宗月大师姓刘,是帮助老舍走上 读书之路的大恩人。他是个极富有的人, 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朋友。因家里穷, 老舍到九岁还没上学。刘大叔偶然来家, 就热心帮着给老舍出学费,买书籍,亲自 带老舍进了一家改良的私塾。刘大叔的出 现,改变了老舍的人生道路,他成为家里 唯一读书识字的文化人。
宗月大师的简介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 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 和尚,所以他不借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佛家忠臣,师门孝子”这一称号,宗月大 师是当之无愧的。面对日本侵略者,宗月 大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确实是国 家忠臣,体现了佛教的大无畏精神;面对 穷苦百姓,宗月大师表达了无限的怜悯, 并进行了竭尽所能的救济,是佛教慈悲精 神的最好说明。
老舍从佛教中汲取的主要是佛的慈悲与拯 世救世的思想意识;从基督教教义中主要 吸收了博爱和牺牲精神。而老舍的信仰是 立足于平民的现实人生的。
The end
老舍眼中的母亲
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 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楞挨饿也不肯求人 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 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 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 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 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 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
宗月大师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 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 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新中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文革 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 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 岁。
幼年时期,有两个人对老舍的一生影响颇 大,一位是他的母亲在北京得胜门外的一个农家,也 是旗人,属正黄旗。她不识字,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劳动妇 女,具有许多劳动妇女可贵的品格。正像老舍所说:“母 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 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之为我恐怕也 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 给人家洗衣服,缝衣裳,手终年是红肿的。艰难的生活并 没有消磨掉她的好习惯,她爱清洁,爱养花,热情好客, 倔强有骨气。母亲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传给了老舍。
宗月大师(1880-1941),姓刘,名寿绵, 满族,是京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刘家是 内务府人,因祖上曾在广东负责海外贸易, 所以冠以“粤海”二字。宗月大师可以说 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原本北京西直门 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
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这位刘大叔都给 过他莫大的恩泽。刘大叔家财万贯,一生助人为 乐,豁达、豪爽,最后为了救助穷人,荡尽家产, 出家当了和尚,号称“宗月大师”。老舍从他身 上体味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与意义。这也是老舍 人生的一大收益。学生时期,他就曾在刘大叔办 的慈善机构中帮忙做善事。1922年,老舍正式接 受洗礼加入基督教,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受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