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俗白而京味儿十足语言艺术大师老舍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整体教学解读教材解读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将老北京一系列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
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
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如写“腊八”,就选择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习惯,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则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至于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本文结构安排既紧凑又顺畅,前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
如,由“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过渡到“元宵节”这一内容时,作者写“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再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一句承上启下,还与课文的首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文章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
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
又如,“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句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
简谈老舍小说语言中的京味
简谈老舍小说语言中的京味一提起老舍先生,人们大多就会想起老北京那四合小院,听到那小胡同深处传来的叫卖声,憨厚老实的祥子,泼辣凶蛮的虎妞……这位语言大师,用他那鲜活有生命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京腔京韵的风俗图。
那难忘的京味,深深地印入了他的作品之中。
一、北京的生活是京味的来源老舍出生于一个下等旗人家庭,从一岁到二十五岁他上学读书,教书做事,在一个大杂院中,度过了他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这些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为了生活奔波挣扎,他们的喜怒哀乐,老舍先生历历在目。
老舍在他自己的著作《老舍创作论》中这样说道:“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的,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
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全完整了。
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就大胆的描绘它,它是清溪,我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
”有人曾对老舍的作品的北京城做过考证,作品中的北京的山水名胜、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的是真名,汇聚起来共有两百多处。
而作品中这些地方,正是老舍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
他熟悉这里的街道,胡同,就像自己的手掌那样。
当老舍书写那些作品人物时,这些熟悉的街道胡同就成了那些人物的活动场景。
老舍一辈子都在写北京的人和事,他的第一篇小说是《老张的哲学》是写北京的,最后一篇小说是《正红旗下》也是写北京的。
老舍的生命和他写的小说与北京水乳交融,北京成为老舍创作生命的源泉。
二、小说语言充满地道的京味老舍的小说绝大多数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他的笔下流淌的是一个北京底层社会的风俗史,包括了市民社会中的三教九流,从洋车夫、小业主小商贩、说鼓书的、卖艺的、拳师、娼妓、土匪、地痞,到巡警、小公务员、“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子弟、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物,老舍用北京人话叙述、描绘北京人的人情世故,从而让他的小说京味十足。
北京方言中最傳神、最鲜活、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地方特色的部分,正是它最平常、最通俗、最随意并时刻挂在嘴边的北京人的口头语。
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作为一种风格现象,“京味”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老舍作品“京味”的主要表现为:(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老舍描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以及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充溢着浓郁的北京味儿,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至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叹惋不已。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3)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与趣味①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受到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②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这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这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创作中。
从《离婚》开始,老舍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4)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
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浅易的口语,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精致的美,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京味”语言在老舍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其独有的语言表达力,形成了现
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并在“京味”小说的创作源头上,形成了以北京话为
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艺术特点,在整个语言魅力的构成中,体现出一种丰富的韵味。
一、北京独有韵味的特征表现与深厚的“京味”表达
在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表达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创作中景物描写的体现,将北京的特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表达出来,并将主人公的人生展现在北京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京味”。
譬如,在老舍作品《茶馆》中,将
王利发的一些台词: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
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
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
这些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论老舍小说的京味——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内容摘要】“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它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与京味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老舍小说中的“京味”源于土生土长得古都市民的北京情结,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了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独特京味特征。
【关键词】京味;平民色彩;独特的语言艺术;文化底蕴多年来,京味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因为是生活的淳朴,纯真的体现。
京味小说作为一种富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学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根基。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及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老舍出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的戊戌年底,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
老舍来自市民阶层对平民市民阶层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他的创作题材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幽默艺术着力描绘北京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北京人的特殊文化心态。
精心寻找北京市民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刻画北京市民的生存状况,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的独特的京味特征。
一.浓厚的平民色彩,展现各个市民阶层的京味文化。
(一)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京味”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
同时,老舍也把握住了“京味”文化精髓。
浓厚平民色彩的“京味”是老舍作品中的极其鲜明的特色。
“京味”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包括了老舍对北京独特感情色彩的表露,也包括了老舍对北京地方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展示中由浅入深所呈现的文化趣味。
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
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中国的市民阶层,就其成员来说,主要包括小业主、小商贩、个体劳动者、城市贫民、无业游民、家庭妇女和中小知识分子等。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幽默诙谐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语言大师,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浓郁的北京韵味,还充满了幽默诙谐的元素,使得他的文字既接地气又充满魅力。
本文将从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以及个性化对话五个方面,详细剖析老舍的语言风格。
北京韵味:地道京腔,展现老北京风情老舍的作品大多以北京为背景,他善于运用北京市民的俗白浅显话语,充分展现了老北京人的个性特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使用儿化词和北京方言,如“老梆子”(老家伙)、“嚼谷”(食物)等,这些词汇不仅让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这种地道的京腔京韵,使得老舍的作品在语言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京味文学的代表。
老舍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方言使用,而是通过这些语言细节,传达出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
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通过这些语言,老舍成功地将北京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市民的生活态度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研究北京文化的重要文本。
通俗明白:大白话讲述深刻道理老舍的通俗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更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生活。
他通过这种语言风格,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深度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松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同时,这种语言风格也使得老舍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使得他的作品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不同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幽默诙谐:俏皮语言,深刻讽刺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茶馆里各色人物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他用俏皮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时代的悲哀。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字丰富多彩,情感细腻,充满着京味。
那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语言老舍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京味十足,他将北京方言融入到小说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形象力。
他常常使用北京话的特别说法,比如“也好意思,他头一次撞上这样儿的事儿”、“你吓我一跳儿!”、“离奇得很!”等等。
通过这种委婉、生动的语言,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北京人物形象。
二、题材老舍小说的题材很多都是以北京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京城的生活、人物、风俗为主要素材。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把表面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变成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人物形象老舍小说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具有京味特征,他们往往是普通百姓,通过他们的生活、言谈行为,展现出京城人民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比如,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以及《茶馆》中的老板娘、看门大爷等,他们都是背负着社会压力的艰苦生活者,他们的经历、生活状态以及话语口音等都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京味。
四、风景描写老舍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其中京城的街巷、胡同、楼房、街头巷尾、老旧派出所、茶馆等等,都是传统的北京风景。
他的描写技巧非常细致入微,不仅刻画了建筑的外在特点,还把人文特色融入到其中。
如《茶馆》中的茶馆(也是小吃店)、派出所里的走廊、见义勇为铜像和荒年负责人像等等这些细节,都让这些场景鲜活起来。
综上所述,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表现在语言、题材、人物形象和风景描写上,他将京味深深地融入到小说中,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3年春六下语文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二课时 学生任务单
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五:回顾复习,导入新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学习任务六:研读赏析,对比学习1.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哪?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梳理好之后,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学习任务单)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观。
学习任务七:把握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要求:浏览节选部分,快速默读,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学生自主学习,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语句,用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批注。
教师巡观。
2.小组合作学习: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
3.交流分享心态变化:4..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1)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5.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令人敬佩,除此之外,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6.对比学习,感悟写法。
(1)对比异同: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两种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习任务八: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1.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学了课文,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发散思维,引起共鸣。
(1)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很吸引你?你还有什么疑问?(2)(出示整本书的目录)根据目录预测一下故事的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五: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畜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学习任务六:研读赏析,对比学习1.学习任务七:把握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4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老舍的《茶馆》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一、《茶馆》的中心人物王利发王利发是《茶馆》的中心人物,是裕泰茶馆掌柜的,贯穿于整个话剧。
王利发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它正直、精明、能干,但也又会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处事圆滑,在社会上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但是那么精明的、小心翼翼生活着的一个人在那样是时代背景下也难以生存,最后还是使裕泰茶馆走向了破产。
王利发这种逆来顺受、只求平安一生的心态是当时很多人所共有的心理,虽然王利发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的身份地位还是比较高一点的,但是最后落得的还是一个悲凉的结局。
二、茶馆的熟客常四爷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老顾客了,它是一个正直、爰国、刚强的人,常四爷同其他人身份有些不同,他是享有特权的旗人,是“吃皇粮”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厌恶腐败的清王朝、厌恶洋人。
常四爷的形象塑造大大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以及反抗情绪。
三、房东秦仲义房东秦仲义也是《茶馆》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有着雄厚的家产和一定的势力。
秦仲义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人无法沟通,他认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他不甘寂寞,干一些出格的缺德事,还认为吃、喝、嫖、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虽然他主张实业救国,苦心经营,在黑暗中独自奋斗,但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去经营,那么他的悲剧下场也是可以预想到的。
★老舍的《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答:(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
(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老舍的京味文学
老舍的京味文学杜艳红2010414862 新闻学摘要: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一部出色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从来就不仅是一种“语言”那么简单,任何的文字都是为了更深的思想内涵服务的。
由此可见一种语言文字身上所承载的分量,语言的重要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语言往往为文章增色添彩,老舍先生多写北京城中的人事,“京味儿”语言在此便发挥了极大作用。
关键词:老舍京味作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人生活中掀起的“京味文化热”的背景下,“京味小说”以其朴拙大雅的风貌登上北京文坛,引起了京城内外、乃至海内外人土的关注和厚爱。
京味小说”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独特审美内涵与审美外观的文学品类,并非始于今日,那些“旧京小说”,如林语堂《京华烟云》不能说没有一点北京味,然而,真正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京味小说”却是在老舍手中创立的。
具体说到“京味儿”,我认为应该是以北京普遍的传统市民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为背景,且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融合成一个整体。
但是从其它表现北京的作品中,虽然也有许多地道北京方言的运用,也有提笼架鸟,却不能被称为“北京味儿”。
老舍一生的67年中,有42年在北京度过,其它时间“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
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老舍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主客观条件,匠心独运地开创了“京味小说”这一文学品类,并不断地从其题材范围、人物形象、语言韵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文化意识与美学意蕴等多方面深入开掘,精心淘沥,使得这独具北京风味的艺术佳酿品味更正、更浓、更醇,从而日臻完美,获得了独具特有的美学风格和跨代传世、超越国界的艺术生命。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味儿",语言十分幽默,又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2、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3、老舍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
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作者:肖敏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一,“京味”小说与老舍说起京味小说就离不开老舍的作品。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
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二,何为“京味”小说以及成因(一)何为“京味”儿“京味”儿,现代学者认为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尤其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
“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事态。
“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点[精华]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摘要: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
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
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
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
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老舍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老舍小说专练老舍作品:《正红旗下》《四世同堂》《一筒炮台烟》《牛天赐传》《四世同堂(节选)》《抬头见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老舍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
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
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
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
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
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
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
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
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
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
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
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
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
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
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
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
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1北京的春节散文作者:老舍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俗妮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内容详略得当。
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共同的春节风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详细描述。
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划分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如,写“腊八”,作者挑选“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的节日饮食惯来写,从制造进程、色彩、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写“祭灶王”的风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写“除夕”,作者则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繁华”,写了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多方面的讲究和风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写“初一”,则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划分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有详有略,突出“初一”这一天的风俗特点。
老舍的京味语言特点作文
老舍的京味语言特点作文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O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样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样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
’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老舍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是朴实、幽默,以小见大集通俗性与文学性于一身,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从而表现出作家独具的个性色彩。
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1
俗白京味口语化
例1.小说开头写“我们所要介绍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
驼’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的
那点儿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例2、“不这么奔,几儿能买上车呢?”《骆驼祥子》
例3、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1 俗白京味口语化
◆ 推荐说法:有人说“京味儿”表现在对北京民风的描绘
1、老舍曾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 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 平就完整的,象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
2 “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起这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都 景象’在心中开映”。
子永远是一个子!” 门脸儿、赶明儿、抠门儿、兜儿
方法1、北 京儿化词
热心肠儿、随手儿……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1
俗白京味口语化
例3、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的严严的,……饶是这么
样,窗上还冻着一层冰花。《骆驼祥子》 例4、多咱钱到多咱搬铺盖《牛天赐传》
方法2-口 语化词汇
你念我听,多咱我听明白了,多咱往下念 《二马》
二爷的收入将将够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 时候。《四世同堂》
例5、“说翻了,过去就是一把,抓住他们五六十块钱一身 的洋服绸子,至少给他们印个大黑手印!”
【析】这里通过俗白的口语“大黑手印”,写出了他对那些 “强横吝啬”座儿的憎恶心理。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1 俗白京味口语化
例1、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
舍 一、俗白京味口语化(重点)
作 品
二、生动传神个性化(重点)
语 三、多姿多彩修辞巧(已学)
言 特
四、诙谐深沉幽默笑(了解)
点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 舍 故 居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
久不磨,也会生锈。——老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表无话找话的有:耍贫嘴、耍嘴皮子、扯臊、碎嘴子、叨唠等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2
生动传神显个性
将例句与人物个性对号入座
例1、“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例2、“我不要脸?别叫我往外说你的事儿,你什么 屎没拉过?…” 例3、·····的脸由红而白,把当年光棍儿的劲全拿出来: “我放把火把棚烧了也不能给你用!” 例4、他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没有一句话。
《老张的哲学》 ——活泼生动的比拟
例3、别的我不敢说,我准知道宅门里的姨太太擦五十块钱 一小盒的香粉……我的邻居李四,把个胖小子卖了,才得到 四十块钱,足见这香粉贵到什么地步了。《我这一辈子》
——含蕴深刻的对比
例4、下了大雨。不知哪儿的一块还被谁搬到空中,底儿朝
上放着。《离婚》——富于特色的夸张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3月3日语文作业
◆1、选择摘抄所发 的word文档《骆驼 祥子》读书笔记要 点至少1/3. ◆2、熟读预习,背
诵《孙权劝学》。
方法3多用短句
例2、可以投奔的,可以依靠的,人,在他心里,只有两个。
《骆驼祥子》
例3、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济南的冬天》
例4、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济南的冬天》
例5、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的冬天》
例6、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济南的冬天》
例7、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济南的冬天》
3“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 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
北京民风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小结【老舍作品语言特点1】
俗白而京味儿十足口语化的方法
1、运用口语化词汇 2、运用北京口语中儿化词
重点Biblioteka 3、运用短句,干脆利落4、生活的记录与艺术的提炼
表一般交谈有:过话、顺口搭音、打哈哈、摆闲盘、扯淡、念叨 等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4 诙谐深沉见幽默
1、20世纪 《老张的哲学》《二马》 “幽默小说家” 2、其后,“故意禁止幽默”《大明湖》《猫城记》 3、“返归幽默”30年代《离婚》《牛天赐传》 幽默风格渐 臻成熟 • 《骆驼祥子》幽默技巧在逼婚情节的出其不意,骤生反转
上:老舍把握住了逼婚与不愿结婚这一事件的矛盾性,从 容安排,层层递进,先制造出怀孕假象,悬念,继而着意 渲染,然后突然来个反转,使真相大白,幽默感顿生。 5、解放后,《茶馆》《正红旗下》成为幽默风格的代表作 • 他本人也成为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
A自私冷酷,狠毒蛮不讲理 B粗俗泼辣、心直口快
C口拙语笨的憨态
D朴拙激动,坚实沉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作品语言特点3 多姿多彩巧修辞
例1、周少濂是位古老的青年,弯弯的腰像个小银钩虾。瘦 瘦的一张黄脸像个小干橘子。《赵子曰》
——形象生动的比喻
例2、孙八是个好人,傻好人,唯独他肯被老张骑着走
欣赏:老舍戏剧巅峰 之作《茶馆》品语言
《茶馆》以三幕的构制表现了裕泰茶馆在三个时代的变化, 并由此反映出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 展现出北京半个多世纪的社会面貌,颇具“史诗”的意味。 《茶馆》以反映社会历史的深广,戏剧结构的独特,北京 地方色彩的深厚,语言技巧的精妙而享誉于世。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老舍
人
语
民 艺 术
言 艺 术 大
家
师
俗白而京味儿十足的语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怀化学校
骆 驼 祥 子 剧 照
《骆驼祥子》电影海报
《骆驼祥子》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作品, 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艺术语言 的简洁明快、精警醇厚。“没有学生腔的苍白, 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