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和解决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尤其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不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

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看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绝对化。

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

所以,在当代,我们更加应该小心翼翼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必须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力求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

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实施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

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实施:(1)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战略。

(2)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3)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4)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5)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3 科技伦理问题,怎样面对?科学家责任?看法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发展呼唤在道德方面进行价值重塑。

一方面要求科技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科技伦理教育以及促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以促进个体内在的统一,个体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和谐,使科学技术可以朝着造福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

有些科技活动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活动,尽管暂时还没看到什么
明显的负面效应,但存在着可能的或潜在的风险,也需要伦理规范,
以预防不良后果或灾难发生。

就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这类伦理问题
比比皆是。

如克隆人问题、基因工程问题、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应用和
隐私权问题、基因歧视问题、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问题、转基因食品
与转基因农作物问题、遗传资源和多样性保护问题,以及基因武器问
题等等
科学家的责任:科技人员应树立起责任意识,加强道德自律。

就自然界本身而言,构成它的万物是不存在伦理关系的。

但是,
从事揭示自然界奥秘、探索自然性质的科学家及其劳动,却是受伦理道德约束的。

因而,我们不能把滥用科学技术的结果归于科学技术本身,科学技术本身与伦理道德价值无关,其价值是中立的。

但是科学技术本身的中立性并不能说明科学研究的主体不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虽然没有权利决定怎样利用科学成果,但是有责任告诉世人应该怎样利用或者不应该怎样利用;有责任帮助那些善良的利用而阻止那些罪恶的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应首先明确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造福人类,为和平作出贡献。

爱因斯坦于1931年在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讲话时就曾经这样说过“你们只懂得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4 科技本质,发展,发展动力(包括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

基本动力: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