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一、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管理原则与目标
(一)管理原则
1、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原则
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依法享有使用权,确保资产的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安全完整原则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流失、损毁或被盗用,确保资产的完整性。

3、合理配置原则
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发展需求,合理配置国有资产,避免闲置和浪费。

4、效益优先原则
注重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通过优化管理和资源整合,实现资
产的最大化利用。

(二)管理目标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套涵盖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确保管
理有章可循。

2、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运营,保证国有资产的价值不减少,并在可能
的情况下实现增值。

3、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优化资产配置,减少资产闲置,充分发挥资产在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中的作用。

三、资产购置管理
(一)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资产存量状况,合理编制资产购置预算。

预算编制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审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采购方式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

采购过程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
原则,确保采购的资产符合质量要求和价格合理。

(三)验收与入账
资产购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核对资产的数量、规格、型号
等是否与合同相符。

验收合格后,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入账,确保资产
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四、资产使用管理
(一)资产登记
建立资产登记台账,对资产的名称、型号、购置时间、使用部门、
责任人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做到账实相符。

(二)日常维护
使用部门和责任人要负责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资产的正常
使用和使用寿命。

(三)资产租赁
对于闲置资产,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租赁。

租赁要签订
合同,明确租赁期限、租金、维修责任等事项。

(四)资产共享
鼓励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资产共享,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
购置。

五、资产处置管理
(一)处置范围
包括报废、转让、捐赠、核销等。

对于达到报废年限或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应按照规定进行报废处置;对于闲置或不需要的资产,可以通过转让或捐赠等方式进行处置。

(二)处置程序
资产处置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一般包括提出申请、审核审批、资产评估、公开处置等环节。

处置过程要规范、透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处置收入管理
资产处置收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及时上缴国库或纳入单位预算,严禁截留、挪用。

六、资产清查与评估
(一)资产清查
定期或不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资产评估
对于涉及重大资产处置、产权变动等事项,要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七、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一)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责任追究
对于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八、结语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
同努力。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
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同时,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也需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