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需求与石油替代战略-综合新能源论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石油需求与石油替代战略-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一、需求高速增长和产量平稳增加是石油供应短缺的基本原因近10多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保持比较平稳增加的态势,但是石油消费量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八五"时期,全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94%,年均增加量916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为0.578,高于整个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88)。

而原油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4%,年均增加量235万吨,石油生产弹性系数(0.137)低于整个能源生产弹性系数(0.369)。

尽管1998年石油消费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但"九五"前3年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38%,年均增加量365万吨;而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5.47%,年均增加量928万吨。

这"一高一低"(即石油消费高幅度增长和原油产量低幅度增加)的结果,加剧了石油供需之间的矛盾,致使我国自1993年起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全国石油净进口量1993年为988万吨,1998年为2910万吨。

1998年石油净进口量在石油总消费量(18860万吨)中的比重已达到15.44%。

根据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并考虑到节约因素,初步测算结果,2005年和2015年全国石油需求量将增加到23800万吨和32500万吨,"十五"时期和后10年的年均增加量分别是700万吨和870万吨。

而在原油生产方面,我国"七五"时间以来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预计"十五"及到2015年期间的原油产量年均增加量最多能达到300万~400万吨。

石油需求增长仍然高于原油生产增长,石油产需平衡结果,2005年和2015年国内石油供应缺口量将分别超过5000万~6000万吨和10000万~12000万吨。

预测表明,我国石油供需平衡中,这"一高一低"的局面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二、不合理增加石油消费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年份或历史转折点,一个是1963年,在经过4年会战之后,大庆油田基本建成投产,当年年底,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依靠"洋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个就是经过整整30年以后的1993年,我国又变成了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信号,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和深刻思考。

1.石油开采速
度的正常减缓,符合客观发展规律1963年以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原油产量由1963年的643万吨增加到1973年的5361万吨,1983年的10607万吨和1993年的14524万吨,1998年达到16100万吨。

特别是前20年(1964~1983年),原油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05%,几乎翻了4番。

这后10多年(1984~1998年),尽管年均增长速度只有2.82%,但原油生产稳定,每年都有300万吨左右的增加量。

实践证明,我国近些年来所采取的陆上石油工业"稳住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发展方针和海上石油工业"继续开放,扩大自营,油气并举,稳步提高"的发展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近些年,我国出现石油生产速度减缓的情况,是符合石油开采自然递减规律的。

国内外的油田开发,一般都有发现期一低产期一高产期-衰减期一枯竭期的变化规律。

从我国石油资源的地质分布情况分析,大幅度增加原油储量和产量的希望,在于加快向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2.石油消费的不合理增长,人们能够有效控制 20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使能源结构由单一的煤炭构成变成了以煤为主的煤、油、气多元能源结构,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对石油资源和原油开采的增长估计过于乐观,盲目提出要"改变燃料结构",增加我国燃料构成中油、气的比重,结果烧油量猛增,1970~1978年间平均每年增加烧油量350万吨。

1978年的烧油量高达3829.06万吨,其中烧原油量1394.53万吨;1979年和1980年的烧油量分别为3591.41万吨和3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