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配电网台账数据质量信息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配电网台账数据质量信息化管理
引言
台账是企业为加强某方面的管理,掌握某方面的详细信息而设置的一
种使用年限一年及以上、用于记录管理过程、可供查阅的账簿。
主要是运
用数字文字,按照规定的表格或模式,对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最
初的直接记录。
在社会电能需求增长的当下,配电网的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张,同时也导致配电网台账数据的极速增长,传统模式的人工工作负担急
剧提高,影响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实时性,不利于配电网数据管理工作。
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的高效性能,可大幅度提高电力企业
对台账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大量数据的处理需求,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人工不再需要实际的数据进行处理,因此降低了人工作业的负担。
1传统配电网台账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传统配电网台账数据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制作、处理,具体流
程为:要求人工进行实地考察,确认目标实际的参数、地理坐标的信息并
记录,之后将记录信息反馈至企业相关部分,再由该部门的人员对数据进
行整合、编辑形成台账,最终录入GIS系统当中。
而这样的模式在现代电
力市场的发展之下,暴露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分析:(1)效率低———供电所人员不仅要在现场进行坐标定位、设备台
账填录、现场照片拍摄,在现场采集完成后,还需要回到办公室对照现场
记录的纸质文档数据、照片进行整理,最后才能录入GIS系统内。
整个工
作过程的数据重复整理、录入的工作量很大。
(2)数据错漏———由于现场采集是以纸质文档记录为主要的记录
载体。
在现场并没有规范各项数据的采集要求,后期整理时容易出现错漏
的现象。
如果发生纸质文档的遗失,还需重新进行现场采集。
(3)基础数据质量低———由于采用手工的方式,现场很多参数无
法采集或者是不能高效率采集,导致信息化数据和现场数据不匹配,信息
化数据远远滞后于现场数据。
(4)工作量很难统计———由于采用纸质文档记录,不容易做到及
时跟进工作进度,无法针对收资情况做深入分析与统计,无法提供改进现
场收资工作的客观数据支撑[1]。
2配电网台账管理信息化构建思路
因为传统配电网台账管理模式的种种不足,导致了配电网运作的质量
水平下降,因此需要对此现状进行改善。
改善对策方面,即在信息化技术
发展的前提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台账制作、管理当中,以此突破传统
人工作业的局限性,优化整理流程的效率性,并有效简化整体流程,改善
现状中的诸多问题。
本文配电网台账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思路如下:
2.1信息化设备应用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下,出现了许多便捷性良好的移动信息化设备,此类设备具备多元化信息交互能力,在此基础上,则将信息化设备应用于
数据采集工作当中,通过智能化终端对其进行控制,如此即形成了远程智
能化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2.2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配电网的大规模建设之下,其各自目标与终端的距离较远,此时虽
然通过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但为了将数据信息传输
至终端,就需要通过信息化通信技术。
即通过信息化通信技术,构建信息交互传输的渠道,此部分主要设计信号发出设备以及数据信息转化设备的应用。
2.3GPS技术应用
即为了确保数据采集等设备的可控性,需要通过GPS技术来对设备进行定位,如此人工可以在终端操作界面针对性地进行操作、调试,维持运作的稳定性[2]。
2.4信息数据库技术应用
在配电网台账制作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不同属性的信息化数据,而为了将此类数据良好保存,本文将采用信息數据库技术来实现目的。
在信息数据库模式之下,首先可以突破传统纸质模式的局限性,当信息数据传输至终端,并处理完毕之后,系统将自动对数据进行复制,之后两份数据分别传输至GIS系统与数据库当中,而当数据库接收到信息之后,将依照相应的逻辑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保存,分类依据为数据的基础属性,之后有相同数据的数据将直接归为同一分类当中。
3配电网台账数据质量管理信息化构建方案
3.1构建基础要求
3.2主要功能分析
(1)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功能。
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的主要功能即为采集数据信息,本文主要以两种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为例,即自动化高清摄像头、数据传感器,对其中功能进行分析。
自动化高清摄像头主要负责对检测范围内所有设备进行监测,确认设备是否出现位移等现象,并实时的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信号发出装置,再由信号发出装置将信息传输至终
端,终端人员可随时对此进行观测,如有需要则对此进行调控;数据传感
器主要负责对设备本身运行的内部状态进行监测,即设备内部运行如果出
现异常,则同样将信息实时反馈至信号发出装置,再由该装置发送至终端
等流程,原理同上[3]。
(2)信息化通信技术功能。
信息化通信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配电网台
账建设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构建终端与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信息化交互通道,使得信息数据能够在其中进行传输。
在此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信号
发出设备来实现,该设备不但能够满足信息数据传输的需求,还能够对信
息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同时因为数据形式的多样化,还能够将多样化的数据转换,使其形成统一格式,从而完成数据传输。
此外,通过此项技术当中的数据具备公开性,能够共享于其他设备。
(3)GPS技术功能。
通过GPS技术定位技术,能够对设备的表面状
态进行观测,进而可以实现远程对设备的调控,例如信息化数据采集设备,当此设备出现位移、观测距离需要调整的情况时,则可以通过GPS定位来
确定设备坐标,从而在智能终端上对此进行调整。
(4)信息数据库技术功能。
信息数据库技术功能主要在于区分种类
繁多的信息数据,因为现代配电网台账数据产生源过多,所以其数据存在
重复的现象,而通过信息数据库技术,即可对此进行分类,当出现重复的
信息之后,即自动将两者融合保障了信息的独立性,之后根据信息基础属
性区分信息类别,便于之后工作人员的查阅[4]。
4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智能终端固有的优越性在很多行业都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也为供电企业现场相关作业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参考标准。
本文对传统配电网台账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
配电网台账数据管理信息化技术,采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善现状问题,形成信息化配电网台账管理系统,并对具体构建方案、具体功能进行了介绍。
参考文献
[1]杜雪.配电网台账数据质量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贵州电力技术,2022,(12):76-78.
[2]王超,曾爽.配电网设备台账管理方法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31):183.
[2]孙建连.电力设备台账基础管理现状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53-54.
[4]万畅,张洲全,刘专.浅谈变电站设备台账的创建与维护[J].华东科技(学术版),2022,(02):213.
王荣华(1992-),男,学历: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网信息化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