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陆玉霜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正确有效的体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结果随访1~3年.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脊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后凸畸形均较大程度达到矫正.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中起关键作用,而出院指导是保证治愈、预防复发的重点.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11(032)006
【总页数】2页(P827-828)
【关键词】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陆玉霜
【作者单位】237005,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本组患者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2~75岁,其中胸椎结核12例,腰椎结核4例。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严重,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2例患者截瘫。

我们先期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6例,2004年行后路病灶清除同期椎弓根钉技术10例。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脊柱结核隐匿性发病的特点,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处于中晚期,患者常面临疾病的威胁和痛苦,会产生很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2]。

由于病程长,症状重,身体消瘦,用药时间长,大多经济条件差,故心情复杂,心理负担重。

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悲观和
失望等。

我们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采取措施。

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建立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探讨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感受以及关心的其他问题,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手术信心,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手术[3]。

本组2例截瘫患者及家属术前表现信心不足,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都能积极合作。

2.1.2 抗结核药化疗护理患者术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抗结核药物治疗需要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及全程,一般术前需用药2~4周;以免手术造成结核扩散,伤口不能愈合以及避免术后复发。

由于抗结核药具有较多的副作用,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以及皮肤和巩膜的颜色等,及早发现相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本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2.1.3 饮食与体位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及家属了解结核病为消耗性疾病,告知患者加强营养,我们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调整饮食结构。

术前对患者的体位护理显得相对重要,由于胸腰椎结核多伴有脊柱畸形,局部因骨质破坏,椎体缺乏稳定性,术前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且对健侧休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椎体压力,防止椎体滑脱脱位及进一步坏死等,也有利于病灶局限化。

同时教会患者轴线翻身及卧床时四肢功能锻炼。

2.1.4 一般护理教会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学会深吸气和有效的咳嗽方法即患者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进行数次,每次5~10次。

观察患者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了解病变的活动
性以指导选择有利的手术时间。

做好术前的各种准备,如备血、备皮、药物过敏试验及术前导尿等。

2.1.5 术前关爱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及其家属能听懂的语言,细致地给予讲解,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手术和麻醉医师的情况,并说明采用手术方式及手术大体经过,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担心与焦虑。

2.2 术后护理
2.2.1 手术后常规护理由于该类手术一般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及体温的变化。

给予患者去枕平卧并吸氧,一般术后3 d 内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痰液的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观察引流管及切口滲血准确记录24 h引流量。

若有胸腔引流管的需要观察闭式引流情况。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

定时挤压引流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变化。

记录24 h引流量。

尤其是观察术后3 h内引流量,若引流量<100 ml/h,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警惕活动性出血。

特别是手术切口引流管引流情况及渗血程度,较多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本组病例无出血现象。

2.2.3 手术后体位护理患者由于脊柱手术后不稳定性,一般术后给予平卧3~4 h 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

也可每2 h左右交替30°侧翻身(用体位垫30°支起一侧躯干部),既能减轻患者的切口疼痛,又能有效地避免压疮的发生。

患者术后搬运时勿使脊柱扭曲,3人或4人平托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未行植骨的内固定术后4~6周可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本组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脊柱不稳定现象。

2.2.4 神经功能的观察麻醉清醒后即观察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可让患者活动足趾,体会触摸感。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截瘫患者要与术前作比较。

本组有1例截瘫患者较术前下肢肌力恢复明显。

2.2.5 疼痛及心理护理胸腰椎结核的患者长期经受疼痛的煎熬,加之术后切口的疼痛,应及早地给予镇痛,保证患者的睡眠。

2.2.6 躯干支具的护理及指导注意支具的佩戴,关注松紧,避免皮肤等佩戴支具部位受压,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加强功能锻炼,预防静脉栓塞和压疮。

2.2.7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当天起即鼓励、指导患者行双下肢直腿抬高练习、肌肉等张练习。

预防神经根粘连及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

保留导尿的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每天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勤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给予积极的治疗后痊愈。

2.3 出院指导
2.3.1 服药的依从性告之患者规律的服用抗结核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般术后坚持服药6~12个月。

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2.3.2 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3个月,半年内避免弯腰,禁止做脊柱旋转运动,1年
内避免负重,不提重物,减少胸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卧床期间逐步增加床上活动,预防卧床并发症。

同时注意阳光充足,营养合理,定期复查。

本组1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1~3年,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脊
神经压迫症状消失,除2例出现尿路感染迹象以外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无一例结核复发。

脊柱后凸畸形达到较大矫正,X线示平均矫正约15°。

14
例患者恢复正常活动,能进行轻松工作,2例截瘫患者活动仍受限,但较术前有很大的改善,患者本人及家属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胸腰椎结核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进行护理干预给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配合,减少术后并发症[4]。

由于脊柱结核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单纯病灶清除手术不能有效矫正脊柱的生理性弯曲,使用支具并进行良好护理,可以有效起到制动作用,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缓解临床症状的疼痛,预防再次骨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手术创伤
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患者坚持全程、规律的服用抗结核药物是治愈本病的重要手段,出院指导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约占50%,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病程长,常伴有死骨、脓肿及瘘管道形成,甚至截瘫[1]。

其发病部位以腰椎为主,其次胸椎、颈椎和骶尾椎。

对脊柱结核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能够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我院自1999年至2010年收治胸腰椎结核16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关文献】
[1]赵定麟.脊柱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678-691.
[2]蒋海兰,刘海容,于梅,等.脊柱结核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9,9(3):8.
[3]王琼芳,林雪君,黄雪娟,等.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现代医院,2010,10(3):83.
[4]肖玉兰,张仁环,王翠芝,等.脊柱结核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77.
[5]徐淑红,曾丽雯,李燕荣.脊柱结核术后病人应用躯干支具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全科护理,2010,8(4):1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