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区别空气、氧气、氮气最好的方法是
A.燃着的木条B.带火星的木条C.澄清石灰水D.比较密度
2、下列不属于
...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做燃料B.做制冷剂C.做气体肥料D.用于人工降雨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N2不支持燃烧B.金刚石硬度大C.H2的密度小D.O2不易溶于水
4、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吸附异味B.干冰作制冷剂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金刚石切割玻璃
6、碳元素是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下列关于含碳元素的物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7、下列关于物质反应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少、浮渣多
D.在二氧化碳中变红的石蕊小花烘干后变回无色
8、下列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9、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一氧化碳B.氢气C.二氧化碳D.氧气
10、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要考虑其性质外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等等因素。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吸热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能帮助呼吸D.石墨做电池的电极—硬度软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小强是个爱思考的同学,他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图象,这种图象叫价类图。

如图是有关碳的价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在自然界存在多种单质,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2)B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能够表示碳酸的点是______。

(选填“A~E”)
(4)C点转化为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

(2)使用电动车可以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造成酸雨的是______。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B.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是_________;
(3)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_________。

4、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1)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这证明外焰的温度______。

(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假设一:猜测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假设二: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颗粒。

查阅资料:石蜡的熔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石灰水变浑浊,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白烟是__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从而得出白烟是石蜡颗粒。

5、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1)金刚石能用来裁玻璃,是由于___________。

(2)生活中倡导“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的___________排放。

(3)煤主要含有碳元素。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6g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4)一氧化碳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为___________,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_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请计算:
(1)碳酸钙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______g。

(3)用该反应制得的CaCl2配制成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

欲将所得液体过滤蒸发所得CaCl2最多能制得保湿剂溶液______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2、图2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图1实验: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2.5克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计算:
CO的质量 ______。

(1)生成2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她收集了5.5g的干燥鸡蛋壳,研碎后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为
15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为153.3g。

请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将16g氧化铜与足量的碳粉高温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多少克铜?(C:12, O:16, Cu:64)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

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你认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下表中:
(3)运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用燃烧的木条时,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而在空气中燃烧不变,在氮气中木条立即熄灭,所以能用来鉴别,说法正确;
B、用带火星的木条时,只有在氧气中木条复燃,而在空气中和氮气中都有可能熄灭,所以不能用来鉴别,说法错误;
C、三者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来鉴别这三种物质,说法错误;
D、比较密度的方法过于复杂,氮气与空气的密度十分接近,不能选用,说法错误;
答案:A。

2、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做燃料,错误。

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做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A。

3、A
【分析】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N2不支持燃烧,需要发生化学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

B.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C.H2的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O2不易溶于水,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4、D
【详解】
A、稀醋酸中含有醋酸和水,实验Ⅰ中小花变红,实验Ⅱ中小花不变色,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水不能使小花变红,选项A正确;
B、实验Ⅲ中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选项B正确;
C、实验Ⅱ说明水不能使小花变红,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实验Ⅳ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呈酸性的物质(即碳酸),选项C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呈酸性的物质(即碳酸),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其升华吸热的特点,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故用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故C正确;
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其硬度大的特点,属于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黑烟,此选项表述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多、浮渣少,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震荡后泡沫少,浮渣多,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在二氧化碳中变红的石蕊小花烘干后变回紫色,碳酸分解后紫色的石蕊溶液不再变色,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8、C
【详解】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说法正确;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能源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的微观原因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在变化,说法正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C、进入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可防止氧气不足造成窒息,说法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干冰升华大量吸热是水蒸气凝结,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9、A
【详解】
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故选A。

10、B
【详解】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助燃性,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会吸热,用途与性质对应正确。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

D.石墨做电池的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

故选:B。

1、
(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O
(3)D
(4)CO2+Ca(OH)2=CaCO3↓+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解析】
(1)
A碳元素化合价0价,属于碳单质,在自然界存在多种碳单质,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B点碳元素+2价,属于氧化物,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3)
碳酸中碳元素+4价,碳酸属于酸。

能够表示碳酸的点是D,故选:D。

(4)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2、
(1)过滤
(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2
(3)ABD
【分析】
(1)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固体不溶物。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造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

(3)
少用一次性的木筷、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等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所以选择ABD。

【点睛】
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造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

3、
(1)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
(1)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质子数不同;
(2)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
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4、(1)
【解析】
(1)
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提供的热量多,证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化学符号为C、H;
(3)
①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周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白烟是二氧化碳并不合理;
②白烟能够被燃着的木条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5、(1)
【分析】
(1)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金刚石能用来裁玻璃,是由于硬度大。

(2)
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生活中倡导“低碳”。

“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3)
见答案。

(4)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

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但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一氧化碳泄露导致中毒。

三、计算题
1、
(1)10:3:12
(2)25
(3)222g
【分析】
(1)
该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
310312⨯=:::: (2)
第2次加入盐酸后,有图像可知仍未盐酸溶液不足,固体参与反应的质量与第一次相同35g-30g=5g ,故剩余固体质量a=30g-5g=25g
(3)
解:设20g 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32222H O 731005g
HCl CaCO CaCl CO x
+=++↑
731005g x = 解得x =3.65g 故参与反应的盐酸的浓度为3.65g 100%18.25%20g
⨯= 由图像可知,当消耗80g 盐酸时,恰好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完全,此时参与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80g 18.25%14.6g ⨯=
设碳酸钙完全反应时,生成的CaCl 2的质量为y
3222
2H O 7311114.6g HCl CaCO CaCl CO y
+=++
7314.6g 111y
= 解得y =22.2g ,故可配成10%的CaCl 2溶液的质量为
22.2g 222g 10%
= 【点睛】
2、
(1)4.4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
4.4g 10044 4.4g
10g
x x x +++↑
=== 每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 0.5g 20= 所以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0.5g 100%50%1g
⨯= 答:计算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解析】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综总和,可知二氧化碳为:(201g+100g)115.6g 4.4g ⨯-=。

(2)
见答案。

3、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剩余固体为杂质,故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2.5g=10g ;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10g x
+++↑
10010g 44x
= x =4.4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 100%80%12.5g
⨯= 答: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4、
(1)CO 2的质量为 150g +5.5g -153.3g =2.2g 。

(2)设碳酸钙质量为 x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100442.2g
x ↑
10044 2.2g
x = x =5g
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5g 100%90.9%5.5g
⨯≈ 答:生成二氧化碳 2.2g ,鸡蛋壳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90.9%。

【解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5、解:设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

2
C+2CuO CO+2Cu 160128
16g 16016g
=
128
=12.8g x
x x
高温
答:将16g氧化铜与足量的碳粉高温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12.8g铜。

【详解】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甲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者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木条复燃有氢氧化钙生成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鱼苗呼吸
【详解】
(1)反应物是过氧化钙和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同学猜想为氧化钙和氧气,生成物中没有氢元素,或者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对。

(2)①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根据结论有氧气生成,所以实验步骤及现象为: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现象是带火星木条复燃。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通过溶液变浑浊可得出有氢氧化钙生成的结论。

(3)动物呼吸需要氧气,如氧气不足会导致动物死亡。

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可以生成氧气,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鱼苗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