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概况和作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背景、意义;卡德纳斯改革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使印度获得独立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甘地、扎格鲁尔和卡德纳斯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讲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华夫脱运动的曲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难点: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这三部分内容是并列关系,但它们都是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典型代表。
这次民族民主运动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为二战以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和西方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涉及亚非拉三大洲,内容较为复杂,所以适当地选取一部分史料、图片和视频,既有利于降低内容难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锻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材料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和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甘地的图片并且配合相关文字介绍,然后设问:他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介绍甘地的视频,然后提问:甘地为什么在印度人民心目中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到:一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原因的设问,
联系到已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教师提问:印度沦为哪个国家殖民地?我们学过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是什么?然后教师出示史料与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史料: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
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
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英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战使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印
度迫切想要自治。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研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归纳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方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非暴力不合作,即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3、教师出示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两个阶段的线索,引导学生完成。
并且配合以相关插图以加深学生了解各个阶段的核心内容。
4、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应如何评价?史料1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史料2 1930年甘地带领成千上万的信众来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
事后,英国不仅放弃了食盐法,而且沮丧地认为,在这次事件中“丢尽了英国人的脸”。
史料3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
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
——印度总督欧文史料4 1931年3月5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
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即《德里协定》)。
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国大党曾抵制的伦敦圆桌会议。
欧文同意恢复国大党的合法地位。
协定还规定,释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对群众运动的镇压,废除戒严法令。
但英国仍拒绝甘地提出的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积极影响: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局限性: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并没有赢得印度的自治。
(设计意图):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材料分析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教师出示地图和有关史料,引导学生来分析,埃及华夫脱运动爆发的原因?
史料1 1914年12月,英国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参战为借口,声
明“埃及今后处于英王陛下的保护之下”,从而取消了奥斯曼对埃及的宗主权,使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史料2 1918年11月23日,扎格鲁尔把立法议会的代表和各爱国阶层的代表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了“埃及代表团”。
“代表团”阿拉伯语为“华夫脱”因而埃及现代史上称这个新的民族主义政党为“华夫脱”。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3)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研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2、对于华夫脱运动其他相关信息,教师通过列表引导学生归纳。
3、教师出示思考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异同?(1)结果不同。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领导者决定停止,致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埃及取得了有条件的独立。
(2)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爆发的直接原因都是帝国主义企图加强殖民统治;②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③在斗争中,人民大众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敌态度都有明显区别;
④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秩序。
(设计意图):通过横向比较,锻炼了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卡德纳斯改革 1、教师出示:《1917年墨西哥宪法》有关内容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
史料1 1810--1921年,拉美独立运动期间,伊达尔哥等人领导墨西哥人民开始争取独立的斗争。
经过种种波折后,墨西哥宣布独立。
但是,墨西哥在争得独立建立共和国后,政局一直不稳定。
墨西哥一再发生军事政变和叛乱。
动乱的政局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国力,便利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史料2 1910年--1917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旧势力,从此墨西哥真正进入了民主时代。
同年,颁布《1917年宪法》。
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史料3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
学生阅读教材后作出回答: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教师出示卡德纳斯改革相关的知识点图表,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归纳。
(1)内容:
政治上: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教育上: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2)作用:
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有效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教师出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知识点归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