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哥》教案(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拇哥》教案(精选3篇)
《大拇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学会一问一答地接唱歌曲。

2、通过嬉戏创编简洁歌词并演唱歌曲。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嬉戏。

活动预备:
进场音乐《手指家庭》;手指娃娃手套;各种小动物胸饰;地垫。

活动过程:
一、进场。

放进场音乐《手指家庭》幼儿与老师做动作走进教室围坐地垫上。

二、发声练习。

用歌曲1115665—33221—来问候幼儿,幼儿用歌声回答。

三、用“手指娃娃手套”介绍小客人,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戴上“手指娃娃手套”分别用各种角色的声音来介绍五根手指的名称,为歌词做铺垫。

四、引出歌曲《大拇哥》。

天手指娃娃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儿呢,名字叫《大拇指》。

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老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出示相应的手指娃娃。

五、幼儿与老师唱歌曲。

今日赵老师找不到我的“五根手指娃娃”了,小伴侣们,你们和我一起唱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好吗?
分别唱五根手指,唱到“我在这里”时,老师出示手指娃娃,表示已经找到了。

当小动物来演唱歌曲。

老师可请幼儿幼儿自由选择当什么小动物,当老师唱到哪个或哪些小动物时,这些小动物就起立歌声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
里,您好不好”。

老师唱幼儿名字,幼儿接唱歌曲。

老师用歌曲唱到哪位小伴侣的名字,哪位小伴侣就接唱歌曲。

六、嬉戏《找伴侣》。

—请全体幼儿起立围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间有个小舞台,老师示范:站在小舞台上去找伴侣,如:把歌词中的大拇指改成想找伴侣的名字来唱并要求幼儿做动作,唱到名字的小伴侣唱歌做着动作回答他并与他拉手交换位置,再由他演唱传给下一个小伴侣。

七、结束。

小伴侣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伴侣,可是我的“五个手指宝宝”又不知道去哪玩了找不到它们了,小伴侣们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再唱歌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跟着钢琴一起唱着歌曲走出。

《大拇哥》教案篇2
教学活动:音乐
教学名称:《大拇哥》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并学会一问一答地接唱歌曲。

2.通过嬉戏创编简洁歌词并演唱歌曲。

教学预备: 1.进场音乐《手指家庭》
2.手指娃娃手套
3.各种小动物胸饰
4.地垫
教学过程: 1进场。

-放进场音乐《手指家庭》幼儿与老师做动作走进教室围坐地垫上。

2.发声练习。

-用歌曲11 15 66 5—33 22 1—来问候幼儿,幼儿用歌声回答。

3.用“手指娃娃手套”介绍小客人,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戴上“手指娃娃手套”分别用各种角色的声音来介绍五根手指的名称,为歌词做铺垫。

4.引出歌曲《大拇哥》。

-天手指娃娃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儿呢,名字叫《大拇指》。

-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老师一边范唱歌曲一边出示相应的手指娃娃。

5.幼儿与老师唱歌曲。

-今日赵老师找不到我的“五根手指娃娃”了,小伴侣们,你们和我一起唱把它们一个一个找出来好吗?
-分别唱五根手指,唱到“我在这里”时,老师出示手指娃娃,表示已经找到了。

-当小动物来演唱歌曲。

老师可请幼儿幼儿自由选择当什么小动物,当老师唱到哪个或哪些小动物时,这些小动物就起立歌声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您好不好”。

-老师唱幼儿名字,幼儿接唱歌曲。

老师用歌曲唱到哪位小伴侣的名字,哪位小伴侣就接唱歌曲。

6.嬉戏《找伴侣》。

-请全体幼儿起立围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间有个小舞台,老师示范: 站在小舞台上去找伴侣,如:把歌词中的大拇指改成想找伴侣的名字来唱并要求幼儿做动作,唱到名字的小伴侣唱歌做着动作回答他并与他拉手交换位置,再由他演唱传给下一个小伴侣。

7.结束。

-小伴侣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伴侣,可是我的“五个手指宝宝”又不知道去哪玩了找不到它们了,小伴侣们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再唱歌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跟着钢琴一起唱着歌曲走出
《大拇哥》教案篇3
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小班语言活动《大拇哥》教学反思,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珍宝,这是我给小伴侣上的一节语言活动《大拇哥》。

这首儿歌短小精悍,内容也较简单,主要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同时还能活动幼儿的手指,熬炼手部肌肉,促进幼儿小肌肉的进展。

更重要的是增加幼儿生活情趣,五个手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团结友爱,从而潜移默化的乐观乐观向上的精神。

刚开头我玩了一个 "大拇哥睡觉、大拇哥起床'的嬉戏,由于小伴侣基本上都熟悉大拇哥,所以在说大拇哥的时候进行得比较顺当,小伴侣也玩得挺快乐的,接下来我介绍的是二拇弟,我是大拇哥,我长得矮矮的、胖胖的,我在家里是大哥哥,我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你们想熟悉吗?我旁边的是我二弟叫二拇弟,老师引导幼儿向二拇弟问好,一方面是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幼儿熟悉二拇弟的过程。

然后连续玩二拇弟睡觉、二拇弟起床的嬉戏。

接着我以同样的方法熟悉其他三个手指的名字及主要特点。

三姐姐:站在中间,个子最高;四小弟:站在三姐姐和小妞妞之间,不高也不矮;小妞妞:个子最小,又矮又瘦,站在最终面。

这一环节下来幼儿对三个手指熟悉得比较好了,有了这个环节铺垫,以便更好地进
入到下一个环节来学习儿歌。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手指偶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的爱好与乐观性,孩子学得很投入。

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基本已把握了儿歌的内容,并能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示。

从这一活动中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可在教育中使用一些拟人的手法,多利用一些教具,多采纳一些嬉戏的形式。

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方式,让孩子们喜爱、接受,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

体现一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