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
《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汪泽妮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山西 运城 044100)
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
《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营造氛围
1.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闫维文的《母亲》,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2.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播放录像:(父母培养孩子成长的感人场景——1分半)(事先准备)
话外音:孩子,当你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教了你很多很多的东西。
教你……孩子,你是否还记得和爸妈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爸妈绞尽脑汁,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
这一路的欢声笑语,千疑百问,是多么的让我们留恋!
3.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蕴含在一件件小事中。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板书:父母之爱)
二、唤起回忆,选取事例
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随处可见。
请别出声,默默地回想一下。
是否有那么一件事或几件事让你至今难忘?想想:爸爸或妈妈的一举手一投足是不是都充满了对你的爱呢?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吧!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父母的爱,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关心、做人上引导、发展兴趣爱好等。
严厉的、慈爱的、鼓励的、粗暴的、不理解的等。
看来大家都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都有说不完的话,这样吧,我们先和小组的同学分享下吧。
出示故事分享提示:
能清楚响亮的说清故事,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比较精彩的语言。
倾听讲述:认真的倾听,能发表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2.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
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游子吟》吧。
(课件展示《游子吟》)
(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
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最后力求达到共识:
故事1: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32
33
教学研究
计算、归类、抽象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
沈伟芳
(景德镇市浮梁县福港学校,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质数和合数师由数的整除所产生的。
它的实质是某一个自然数能背哪些数整除的问题。
所以必须通过整除的计算。
观察一组数的约数的个数,加以分类,然后抽象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生才能领会它们的实质,并获得判别质数、合数的依据和方法,不会盲目猜测。
我在教学时县复习倍数和约数的概念,让学生写出10和12的全部约数,使学生注意到不同的数,它们的约数是有多有少的,点明今天我们专门来研究自然数约数多少的问题,然后要求写出下列数的约数,并进行分类,指出哪是质数,哪是合数。
1 2 7 13 8 9 18
然后进行观察,约数最少的有几个?其次是几个约数?这数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数中算是约数最多的?使学生领会到最大的自然数是找不到的,因此一个自然数约数最多的有无数个。
这样不便分类,假如以两个约数作为分类的分界线,可以分成几类?学生会说:“可以分成约数是2个、少于2个和多于2个的三类。
”我就要求学生在分类中分别写上:1个、2个、2个以上。
然后再观察;有两个约数的,这些约数有什么共同点?(约数都是一和这个数本身)再想:为什么有些数的约数会多于2个?(因为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约数)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然后又问:“那么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属于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它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的数在自然数中共有几个呢?学生想了片刻,说:“只有1。
因为大于1的数至少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看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没有其它约数)。
随即把下面六个数:2 17 21 29 35 44让学生判断,学生的判断准确无误。
上述六个数刚好3个是质数,3个是合数,为了让学生不致产生质数和合数一样多的错觉,与奇、偶数个数相等混同,我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座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全班共45人),然后请质数座号的站起来,叫大家看看有几个(14个),让坐下后叫合数座号的站起来(共31人)。
让坐下后叫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站起来,大家清楚地看到只有一个。
我问:“这说明什么?”“合数多于质数,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唯一的。
”这
给学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告诉学生当一个数大了,要判断它是不是质数很麻烦,我们可以把在一定范围内的数中所有的质数列成表,查看质数表就方便多了,然后让学生把100以内的质数表读一遍,数一数个数,看一看特点,让学生明白:除了2以外,其余的质数都是奇数。
然后告诉学生,可以用筛选法制作质数表,随即让学生做:在2到50的数中,留下质数2、3、5、7,划去2、3、5、7的倍数,把留下的数与前面的质数表核对,证明全是质数由此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只需划去10以内质数的倍数,而不需划去11、13、17的倍数,就能划去所有的质数呢?经过讨论后学生就明白了,10以外质数的2倍,也是2的倍数,故它们的3、4、5、6……倍,都包含在2、3、5、7的倍数中了,所以只需划去10以内的质数的倍数,就可以把所有的合数划去了。
最后让学生做一组补充习题:写出哪几个质数相乘的合数15、21和30?把算式写出来,为下一堂课教学“分解质因数”作好铺垫。
并且还要求学生课外思考:有没有质数相乘的积也是质数的情况?为什么?以了解质数和合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准确判断的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效果。
五、感情升华
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后的
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让
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所有的儿女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