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历 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历史
一、选择题
12.图3和图4反映了汉唐间历史的变迁,以下选项正确的一组是( )
①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②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④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 )
①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②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
③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④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14.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

对这种墓葬制度有影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 D.宗主督护制
15.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编写的《自然系统》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现代植物分类学说。

以下著作早于《自然系统》体现植物分类思想的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C.《物种起源》 D.《天演论》
16.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其课程计划包括:第一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第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略,翻译选编……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校( )
A.主要培养翻译人才B.宣传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力主采用西方法律D.是为戊戌变法培养新式人才
17.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 )
①广告的位置②人物的服饰③建筑的风格④出行的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

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

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

”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
C.“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台湾获得新生的原因
19.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这次会议( )
A.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0.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此变化源于( )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21.下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

这幅画( )
A.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D.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22.20世纪以来,亚洲国家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涌现出一些民族解
放运动先驱,中国的孙中山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的相同之处有
( )
①缔造了共和国②立法改变社会风俗
③对西方文明的态度④实行政教分离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
460余件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B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
C
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
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
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
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 二、非选择题
37.(36分)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

战国时期的慎到从“人性恶”出发,指出“法”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

(6分)
(2)阅读图1至图3,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

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16分)
39.
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

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和精通汉文化的中亚人。

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敦煌,大批的行商坐贾从事着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等各种交易,使长安和当时的中转贸易城市繁华一时。

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

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沿途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8分)
40.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

184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
令》,规定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水源的河流、水库、供水系统的管道及其他部分,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

在1865 年和1868年,议会两次建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对全国的环境污染进行调查。

1876 年议会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

1953 年议会通过了《大气清洁法》。

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

(1)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在治理环境问题上英国议会和政府所起到的作用,并从政治权力分配角度分析其原因。

(8分)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2.【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汉到元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由所给材料中图3可知,当时汉代“州”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故①正确;由所给材料图4可知,唐朝时期南方政治区划较汉朝时期已经更加完善,说明南方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故②正确;由所给材料图4可知,当时南北方“道”分布大体平衡,故③正确;由所给材料图4可知当时的行政区划更加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特别提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13.【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宋的集权措施;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宋朝时期由于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上积贫积弱,故①错误;宋朝时期儒学面对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有了重大发展,宋明理学出现,故②正确;宋朝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如宋词等,故③正确;宋朝时期没有明显的政治制度创新以推动各民族交融,元代的行省制有此作用,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4.【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

【解析】材料说明以祖陵为中心,有序的排列形成一个整体,是血缘关系的体现,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故A 项正确;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宗主督护制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知识拓展】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总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15.【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解析】《齐民要术》内容主要为农业的生产经验,没有体现植物分类思想,故A项错误;《本草纲目》记录了各类药物1892种,绘制了10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植物有了分类思想,故B项正确;《物种起源》是关于进化论的学说,其创作于185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天演论》成书于1896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6.【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材料也显示其“翻译选编”“练习译书”,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不是宣传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而是仍然主张“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其不会主张采用西方法律,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主观上不可能为戊戌变法培养新式人才,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解析】由两则材料可以研究广告在近代的运用,故①正确;由第一张图片中可以看出近代人物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故②正确;两幅图片都看不出中国的建筑风格有变化,故③错误;由图片二可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近代交通工具,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误区警示】近代无论是社会生活的变化还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实质都是工业文明对我国社会冲击的结果。

18.【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解析】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噩梦应该是始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B项错误;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是一直不断上升的,比如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胜利,日本被迫归还台湾,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

19.【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次会议为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故B项正确;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 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D项错误。

20.【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荷兰主要是在17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蒸汽轮船发明于19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500年左右发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温馨提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引起社会对黄金、白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而“寻金热”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非根源。

21.【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印象画派。

【解析】由材料“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和图片可知,这幅画为印象画派,关注社会现实的应该是现实主义,故A错误;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展示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故C项错误;捕捉光和色的瞬
间印象的就是印象画派,故D项正确。

22.【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孙中山;凯末尔
【解析】中国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土耳其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故①正确;孙中山和凯末尔都立法改变社会风俗,故②正确;孙中山和凯末尔都学习西方文明,故③正确;孙中山实行政教分离,凯末尔实行政教合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3.【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孤证不立,单纯的一个史料不能证明当时青铜器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发展和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而不是淘汰,故B项错误;由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比重和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可以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农业开垦面积的增加和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能由此得出赫鲁晓夫改革成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7.【答案】(1)共同:法律的缘起都与人性有关;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强调法制。

(2)示例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市场得到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进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

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中日等国工业化起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垄断组织出现,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

世界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学习西方进入制度层面。

示例2:从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角度来看,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

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从对中国影响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业化起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学习西方进入制度层面。

(3)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系。

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
划经济体系;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深化。

政治上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经济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外交上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柏拉图;两次工业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
戊戌变法;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柏拉图和管仲都强调法律的制定都源自于人性;都强调统治者对于法律的遵守;
都强调法制而不是人治。

(2)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经济、对政治和对英国、欧美国家、中国等亚非拉国家影响的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及对中国影响的角度回答。

(3)首先分为两部分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角度回答。

比如说50年代即两极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对此的应对即为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
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0年代回答思路与此类似。

39.【答案】(1)条件:民族的交融,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交通的进步,政治统一带来安定的局面,开放包容的文化。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可知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交融,“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可知当时交通进步,“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可知当时政治统一,“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加之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40.【答案】(1)作用:议会起主导作用,颁布相关法律,政府进行具体实施。

原因:议会具有立法权,是英国权力的中心。

政府具有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议会主要进行相关立法工作,政府主要为进行具体的实施,在政府这一层面经过了从自由放任到主动干预的过程;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英国君主立宪制中议会和政府的权力分配角度分析,比如议会具有立法权,是权力中心,内阁具有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