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育学简答题重点
简述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育的表现
(1)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精细运动未按照正常规律发育,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小儿精细运动发育水平。
(2)精细运动发育障碍:常出现上肢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上肢姿势异常可导致手的抓握动作、手的知觉功能、双手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功能等精细运动障碍。
简述情感情绪发育的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学因素: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的机能。
在情绪活动中所发生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是与神经系统的多种水平的机能联系着的。
遗传气质的不同造成了情绪行为的不同。
2)家庭背景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3)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亲子关系对幼儿期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4)家庭、心理环境特点:幼儿期的生活仍以家庭为重心,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充分的亲情给予对其情绪发展影响极大。
5)社会、环境因素:幼儿的情绪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生存环境,儿童成长所处的环境能够解释情绪能力的差别。
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
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
④每个小L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
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
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
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
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
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胎儿期认知发育:
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
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 >扶腰坐→拱背坐- >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立位的姿势运动发育是由原始反射的阳性支持开始,立位平衡反应出现后,便出现了独站与步行,体现了由反射到随意运动和连续不断发育的特点。
可以分为如
下I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 >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 >扶站- >抓站-→独站-→牵手走- >独走。
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①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②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③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④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⑤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⑥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⑦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⑧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的规律。
(1)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
(2)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
(4)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5)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
(6)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
简述手的基本动作。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两大类。
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前者包括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
简述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放开较抓握更为精细,更具有目的性。
简述握笔姿势与动作发育。
2~6岁是儿童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
握笔姿势发育包括:手掌向,上的握笔动作发育,手掌向下的握笔动作发育,主要以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笔的手指握笔动作发育。
握笔动作发育特征:①握笔部位逐渐靠近笔尖;②离躯干中线越近部位的活动越来越少,而躯干远端部位的活动越来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