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化学高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化学高考仿真试卷及答案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钠(NaCl)
B. 硫酸(H2SO4)
C. 水合氢氧化钠(NaOH·H2O)
D. 乙醇(C2H5OH)
答案:D
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产生离子,不能导电的物质。
A选项氯化钠和C选项水合氢氧化钠在水中会电离成离子,属于电解质。
B选项硫酸也是电解质,在水中可以电离。
D选项乙醇在水中不电离,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因此,正确答案是D。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位素的是()
A、12C和13C
B、氢气和氘气
C、35Cl和37Cl
D、氧气和臭氧
答案:D
解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选项A、B、C中的物质都是同位素,而选项D中的氧气(O2)和臭氧(O3)是由相同元素氧组成,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不是同位素。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B. 氢气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水,因此氢气是理想的燃料
C. 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但它在自然界中也可以通过生物过程被还原
D. 任何酸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并非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例如金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B选项虽然氢气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水,但氢气在自然界中不易获取,而且储存和运输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不是最理想的燃料。
C选项正确,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但它在自然界中可以通过生物过程被还原,如植物吸收或通过雨水的冲刷。
D选项错误,并非所有酸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活泼金属如锌、铁等能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
4、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里,闻药品的气味时,应将鼻子靠近瓶口直接闻
B、进行过滤实验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
C、实验室里,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用水灭火
D、在进行电解水实验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答案:B
解析:选项A错误,实验室闻药品气味时,应将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子靠近瓶口闻;选项C错误,实验室里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火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不能直接用水灭火;选项D错误,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
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只有选项B正确,过滤实验时,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可以防止液体溅出。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盐、氧化物的是()
A. 氢氧化钠(NaOH)
B. 硫酸铜(CuSO4)
C. 氧气(O2)
D. 碳酸钙(CaCO3)
答案:C
解析:在化学中,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根据这些定义,氢氧化钠是碱,硫酸铜是盐,碳酸钙是盐。
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任何一种。
因此,正确答案是C。
6、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 所有的酸都含有氢离子,但不是所有的含氢物质都是酸。
C. 氧化反应中,氧元素一定得电子。
D. 有机物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选项A中,纯净物确实有固定的熔沸点,但混合物也可能有固定的熔沸点,如溶液。
选项C中,氧化反应中氧元素不一定得电子,例如臭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
选项D中,有机物不一定是高分子化合物,如甲烷(CH4)就是一个简单的有机物。
因此,
选项B正确,所有的酸都含有氢离子,但不是所有的含氢物质都是酸,例如水(H2O)也含有氢离子,但不是酸。
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金属元素之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可能同时存在共价键。
D、单质分子中,原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答案:C
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并非所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铝(AlCl3)中存在共价键。
选项B错误,金属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如金刚石中的碳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
选项D错误,单质分子中原子之间可能存在化学键,如氢气(H2)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
因此,正确答案是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可能同时存在共价键,例如在硫酸铵((NH4)2SO4)中,NH4+和SO42-之间存在离子键,而NH4+和SO42-内部的N-H和S-O键是共价键。
8、在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2O
B. CO2
C. CH4
D. NaCl
答案:D
解析: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其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
NaCl(氯化钠)是由钠(Na)和氯
(Cl)组成的离子化合物,钠失去一个电子成为Na+,氯获得一个电子成为Cl-,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而H2O(水)、CO2(二氧化碳)和CH4(甲烷)都是共价化合物,它们是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就越短。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
C、反应速率与温度无关。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即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无直接关系,反应速率快并不意味着反应时间一定短。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选项A、B、C均存在错误。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越大,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就越短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选项A错误,因为反应速率大并不意味着反应完成所需时间一定短,还需考虑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等因素;选项B错误,因为虽然温度升高一般会增大反应速率,但并非所有反应都遵循这一规律;选项C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不仅仅取决于反应物浓度,
还与反应物的性质、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选项D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1、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SO₂)与过量的氧气(O₂)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₃)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₂ + O₂ → 2SO₃
若反应生成40g三氧化硫,则消耗的氧气质量为()
A. 32g
B. 16g
C. 8g
D. 24g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mol的SO₂与1mol的O₂反应生成2mol的SO₃。
首先计算出生成40g SO₃所需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SO₃ = 32g/mol(S) + 3×16g/mol(O) = 80g/mol
摩尔数SO₃ = 40g / 80g/mol = 0.5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0.5mol SO₃生成需要0.25mol的O₂。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所以消耗的氧气质量是:
质量O₂ = 摩尔数O₂× 摩尔质量O₂= 0.25mol × 32g/mol = 8g
因此,消耗的氧气质量为32g,选项A正确。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C4H10
B、C4H10O
C、C4H8
D、C4H6O2
答案:C
解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选项A、B和D中的物质都存在不同的结构形式,因此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而选项C中的C4H8是丁烯,只有一种结构形式,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所以正确答案是C。
13、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离子键一定是极性键。
B、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C、所有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原子间都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
D、在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共价键不一定都是非极性键,例如H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
选项B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不一定都形成离子键,例如AlCl3中存在共价键。
选项C中,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原子间不一定都是通过共价键结合,例如稀有气体分子中的原子间没有化学键。
选项D正确,因为在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14、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配制溶液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溶液温度过高
B. 在蒸馏过程中,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应该是从下口进上口出,以保证冷却效果
C. 在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需要使用铂丝或镍铬合金丝,因为它们在火焰中不产生任何颜色
D.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烧碱溶液洗涤带有油污的玻璃仪器,因为烧碱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答案:A
解析:在配制溶液时,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可以防止溶液温度过高,从而避免溶液沸腾和溅出,造成安全隐患。
选项B错误,冷却水应该从上口进下口出,以确保冷却管内温度均匀。
选项C错误,铂丝和镍铬合金丝在火焰中会产生特定的颜色,不适用于焰色反应。
选项D错误,烧碱溶液确实具有腐蚀性,但用它洗涤玻璃仪器会损坏玻璃表面,应该使用适合清洗油污的清洁剂。
15、某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_5H_10,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醇
B. 醛
C. 烯烃
D. 脂肪酸
答案:C
解析:分子式为C_5H_10的有机化合物,其不饱和度(Degree of unsaturation)为1。
不饱和度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不饱和度=2C+2−H
2
]
将C=5和H=10代入公式中,得到:
[不饱和度=2×5+2−10
2
=1]
不饱和度为1意味着分子中含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在选项中,醇(A)、醛(B)和脂肪酸(D)通常不包含双键或环。
因此,正确答案是C,烯烃。
烯烃具有一个碳-碳双键,符合题目中的分子式。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位素的是()
A、氢的同位素氘和氚
B、碳的同位素碳-12和碳-14
C、氧的同位素氧-16和氧-18
D、铁的同位素铁-54和铁-56
答案:B
解析: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A、C、D 选项中的物质都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
而B选项中的碳-12和碳-14是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因此不属于同位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8,A能发生以下反应:
1.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KMnO4溶液褪色;
2.与FeCl3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橙黄色的溶液;
3.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溴水褪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2)写出A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简述A与FeCl3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原理;
(4)简述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的原理。
答案:
(1)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C6H5CH3(甲苯)。
(2)A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6H5CH3+2KMnO4+3H2SO4→3C6H5COOH+2MnSO4+K2SO4+4H2O]
(3)A与FeCl3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原理:甲苯中的甲基(-CH3)与FeCl3的乙醇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橙黄色的络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C6H5CH3+FeCl3→C6H5CH2Cl+FeCl2]
(4)A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的原理:甲苯中的甲基(-CH3)与Br2在CCl4溶液中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苯和HBr,反应方程式为:
[C6H5CH3+Br2→C6H5CH2Br+HBr]
解析:
(1)根据题目给出的分子式C7H8,结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我们可以推断出A为甲苯,其结构简式为C6H5CH3。
(2)甲苯在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KMnO4被还原为MnSO4,同时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
(3)甲苯与FeCl3的乙醇溶液反应,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氯代甲苯和FeCl2。
(4)甲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代甲苯和HBr。
这是典型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二题
题目:
某有机物A,分子式为C8H10O,其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
A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的可能结构简式。
2.写出A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A的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两个甲基,且这两个甲基位于对位,请写出该化
合物的名称。
答案:
1.A的可能结构简式为:C6H5-CH2-CH2-CH2OH(苯甲醇)或C6H5-CH(OH)-CH3(对羟基苯甲醚)。
2.A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A为苯甲醇:C6H5-CH2-CH2-CH2OH + NaOH → C6H5-CH2-CH2-O-Na+ + H2O •若A为对羟基苯甲醚:C6H5-CH(OH)-CH3 + NaOH → C6H5-CH(OH)-O-Na+ + H2O
3.该化合物的名称为:对二甲苯甲醇。
解析:
1.由于A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中含有醛基(-CHO)。
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A不是酯或酰胺等可水解的化合物。
因此,A可能是一个含有醛基的苯环化合物,如苯甲醇(C6H5-CH2-CH2-CH2OH)或对羟基苯甲醚(C6H5-CH(OH)-CH3)。
2.苯甲醇与NaOH共热时,醇羟基不会发生反应,但苯甲醇的苯环部分可能会发生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苯甲醚。
对羟基苯甲醚与NaOH共热时,羟基会与NaOH反应生成酚盐。
3.当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两个甲基且位于对位时,根据有机化学命名规则,这种化合物被称为对二甲苯甲醇。
第三题
题目: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金属钠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实验现象及分析:
实验一: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钠迅速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
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
实验二:将金属钠投入酒精中,观察到钠同样迅速浮在水面上,但没有熔成小球,只是产生气泡。
实验三:将金属钠投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钠迅速沉入底部,并迅速熔化,产生大量气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一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2.实验二中钠与酒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若有反应)
3.实验三中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钠在水中和酒精中反应的现象不同?
答案:
1.2Na + 2H2O = 2NaOH + H2↑
2.无明显化学反应,钠在酒精中仅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钠的密度大于酒精,且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
3.2Na + 2HCl = 2NaCl + H2↑
4.钠在水中反应时,由于水的沸点较高,钠熔化成小球,且反应放热,使水蒸发生成气泡,导致钠四处游动。
而在酒精中,酒精的沸点较低,钠不会熔化成小球,只是与酒精接触时产生气泡,因此现象不同。
解析:
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OH + H2↑。
2.钠的密度大于酒精,且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钠在酒精中仅产生气泡,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3.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Cl = 2NaCl + H2↑。
4.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钠在水中反应时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钠熔化成小球,同时水蒸气的生成形成气泡推动钠四处游动。
而在酒精中,由于沸点较低,钠不会熔化成小球,因此现象不同。
第四题
题目: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有Fe2+、Cu2+、H2O2和CH3COOH的废水。
为了处理这种废水,需要将其中的Fe2+氧化成Fe3+,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请根据以下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Fe2+被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
2.为了实现这一氧化过程,可以选用哪种氧化剂?为什么?
3.如果使用KMnO4作为氧化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验证Fe2+已经完全被氧化成Fe3+?
答案:
1.Fe2+被氧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Fe3++e−]
2.可以选用氯水(Cl2)、过氧化氢(H2O2)或酸性KMnO4溶液作为氧化剂。
因为这些氧化剂能够将Fe2+氧化成Fe3+,且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
3.使用KMnO4作为氧化剂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Fe2++8H++MnO4−→5Fe3++Mn2++4H2O]
4.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验证Fe2+已经完全被氧化成Fe3+:
•取少量废水样本,加入KSCN溶液。
•如果溶液呈现红色,说明Fe3+存在,Fe2+已经被完全氧化。
•如果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Fe2+仍然存在,氧化反应未完成。
解析:
1.Fe2+被氧化成Fe3+时,会失去一个电子,形成Fe3+离子。
2.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其氧化能力以及是否会产生有害副产物。
氯水、过氧化氢和酸性KMnO4都是有效的氧化剂,且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引入新的有害物质。
3.KMnO4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将Fe2+氧化成Fe3+,同时自身被还原成Mn2+。
4.验证Fe2+是否被完全氧化,可以通过检测溶液中Fe3+的存在来实现。
KSCN与Fe3+反应生成红色的Fe(SCN)3配合物,如果溶液变红,说明Fe2+已被完全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