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高考政治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浙江高考政治问题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引起气候变化的大量碳排放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

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碳排放实现工行业高速发展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而对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碳排放是其现在和未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在美国年人均碳排放量为19吨,而中国人均4.1吨,还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约30亿人年人均碳排放量不到1吨。

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该是一个基本前提。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的一段精彩论述,鲜明地代表了中国的立场:“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眼前,不看历史;不能只看总量,不看人均;不能只看生产,不看消费。

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我们不可能接受中国人只享有发达国家1/3、1/4甚至1/5权利的想法。


材料三: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然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人类共同的心愿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反而受到不断的冲击和挑战。

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给人类提出了新课题。

要改善民生,必须节能减排,否则,经济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人类如何才能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参考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不能只看当前不看历史,只看总量不看人均,只看生产不看消费。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都有责任减排温室气体,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不同。

③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如实地把事物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清事物发展的阶段。

同时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刚进入工业化阶段。

(2)①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与发达国家一样平等的享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权利。

发达国家不能要求中国只履行减排义务而不享受主权国家的发展权。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坚决维护中国的大家利益,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坚决反对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有助于推动公正合理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

(3)①各国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重视对科技和环保的投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②企业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
动者素质,发展绿色生产,较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和绿色消费,坚决克服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

12.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如热浪、沙暴、飓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个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有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材料二: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促进全球环境意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人们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要拯救人类自己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拯救地球,减少破坏。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正如人哦里只有一个生命。

”“大自然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等公益广告、图片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简要说明。

(2)请你为“世界环境日”设计几个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1)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是社会环境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及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文化活动的产生,并转化为世界各国人民及其政府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促使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善待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①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②绿色出行,我们是环保好市民。

③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④水,人类的生命之源。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