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虚词练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语文虚词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示转折关系的是: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C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
A.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B.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C.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示比较关系的是:
A.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B.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C.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答案:C
4. “乎”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疑问语气词的是:
A.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C.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答案:A
5. 下列句子中,“也”字作为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的是:
A.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B.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C.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C
二、填空题
1. 在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则”字表示
________。
答案:结果
2. 在句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中,“之”字作为
________。
答案:助词,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3. 在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焉”字表示________。
答案:语气词,表示肯定
4. 在句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乐”字表示________。
答案:喜爱
5. 在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乎”字表示________。
答案:疑问语气词
三、翻译题
1. 翻译句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答案: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
2. 翻译句子:“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答案: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启
发。
”
3. 翻译句子:“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答案: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害怕。
”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而”字在古文中常见的几种用法。
答案:在古文中,“而”字常见的用法有:1) 表示并列关系,如“学而时习之”;2) 表示递进关系,如“温故而知新”;3) 表示转折关系,如“人不知而不愠”;4) 表示假设关系,如“若而人之不己知”。
2. “之”字在古文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什么?
答案:“之”字在古文中作为代词时,通常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起到复指或代替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对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虚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运用这些虚词,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