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知识-茶艺与酒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宋代著名茶人多为著名文人,茶与诗、画、书法的 融合拓展了茶文化的内涵,提升了茶文化的精神性。 同时,宋代市民茶文化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 交际的手段,如北宋京城内的民间礼节,搬入新居 左邻右舍要“ 献茶 ”,邻里间请喝茶称为“ 支茶”。 宋代茶文化兴盛的同时,茶艺走向 繁琐 。从元朝到 明朝中期,茶艺 简约化 ,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 以茶表现气节。 明末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但喝茶的社会 风尚由盛而衰。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一、什么是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叶的过程中, 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 念、信仰、思想情感的文化形态的总称。
二、茶文化有什么主要特征?
(1)社会性与群众性 (2)民族性与区域性
中国茶道
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
道”的有机结合。 中国茶道四谛为总纲,即: 和— 和谐 儒家“中和”、道家自然、佛家规 范 静— 静则虚,静则明,以修身养性 怡— 人生感悟、心境感受,怡悦性 真— 参悟、透彻、从容、真实
当代茶馆
茶礼—敬茶的规范
敬茶:备、洁、煎、沏、奉、接、品、斟、清 通过敬茶,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展示主人的礼仪与修 养。 具体要求:环境、茶具、动作均要注意卫生清洁;选 择好的茶品、茶具与水;冲泡过程动作连贯、圆融; 斟茶七分为宜;敬茶先敬老者、尊者,双手奉上示敬 意,客人双手接茶示谢意;品饮时可做必要的解说, 助客了解茶性;及时添注茶汤;备茶食,助茶趣;品 饮应缓啜慢饮,仔细体味;饮毕,待客人走后才收具 清洗,以示尊敬。
中国的茶礼
中国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
酱、醋、茶”,可见茶于寻常生活之联系紧 密。“客来敬茶”是最通用的茶礼和中国的 传统美德,不用茶敬客,被认为有失礼仪。 茶话会,是以茶传情、以茶助兴的社交形式。 当今各种茶艺馆、音乐茶座,结合了传统茶 文化与当代文明,高雅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 受在这里达到统一。
茶礼,指品茗中的礼仪文化。
先来看一个“苏东坡与茶”的小故事,了解一下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没有报名号,主持以 何为茶礼? 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
“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苏东坡学识谈吐非寻 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 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 “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苏东坡题联。 苏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 茶礼 体现了主人的修养如何。
今日之茶徳
茶徳的当代发展: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 “廉、美、和、敬”,台湾学者范增平提出“和、 俭、静、洁”,是新时代茶徳的发展与要求,均从 不同角度阐述饮茶人应有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 茶,提高品德修养,达到和谐、健康、纯洁安乐的 崇高境界。 茶徳的社会功效: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渐充裕富足, 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心灵满足更显重要。发扬与实践 茶徳可以:缓解压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调节心 理平衡,提升人格。
思考: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道融合了佛、儒、道三家思想,而突
出了道家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 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 一。[日本茶道是严格程式化的、繁琐的] 中国茶道讲究从茶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 的感受,这种怡悦性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目录
茶: 第一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二章 茶叶基础知识 第三章 茶水与茶具 第四章 茶的冲泡方法与技巧 酒水:第五章 酒文化基础知识 第六章 鸡尾酒概述 第七章 鸡尾酒的制作 第八章 酒吧与经营
第一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本章任务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征;掌握 中华茶徳的核心内涵。
第二节 中华茶徳与茶礼
茶徳,指对饮茶人的道德要求。将茶艺的形式上升到哲
学层次,追求人的品德境界。 茶徳之源与发展: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饮茶人应 具有俭朴之美德;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徳》中说“以茶 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扩展了 茶徳内涵,包含了人的品德、修养,和谐人际关系等内 容。 中华茶徳的影响:茶徳观念起源于中国,唐宋传入日本、 朝鲜。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 寂”,指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品茶拂除内心的 尘埃与彼此间的芥蒂,达到高尚的道德要求。朝鲜茶徳 也是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源流 第二节 中华茶徳与茶礼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当代茶文化 第四节 中国茶文化精神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 汉 代。最早喜好饮茶 的多是 文人雅士。 荈(chuan)诧、荼(同cha)、蔎(she)均指 茶 。 西汉末年《僮约》赋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 茶”, 规定了僮仆职责包括经常烹茶、洗涤茶具, 说明至少 西汉 时期,茶已成为四川民众的日常饮品。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从 四川 传入。 茶文化产生初期是由 儒家 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魏晋南北朝时,提出“以茶养廉”,清谈家们由饮 酒转向喝茶。
日本茶道与茶礼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在日语中形容经常发生的事情。 日本人将茶道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仪 式,代表对生活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是在特殊场所、特定时间举 行的艺术仪式,通过繁琐与制式 化的流程和手法完成,一场正式 的日本茶道持续大约四个小时。 希望通过茶道,让客人获得心灵 的平静,及人际关系的融洽。追 求“清、静、和、寂”的精神。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唐
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文化 的兴盛与当时佛教发展、科举兴起、诗风盛 行、贡茶出现及禁酒有关。 唐朝茶圣 陆羽 茶学、茶艺、茶道思想自成一 家,所著 《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 础,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唐朝茶文化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宋朝 由社会上层向下层拓展。宋代改唐代直接煮 茶法为 点茶法 ,到南宋末年,又出现 泡茶法 , 使饮茶更普及和简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