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初探——以If I Were a Boy Again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初探——以If I
Were a Boy Again教学为例
肖梅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概述思维品质的相关内容.以一堂英语写作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在高中英
语读写结合写作教学中采用精选阅读材料,在情境中发展思维品质;坚持"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培养思维品质;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助推学生的思维品质;搭建"支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落地生根等策略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17(017)021
【总页数】6页(P135-139,14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思维品质;"支架";"以生为本"
【作者】肖梅
【作者单位】215104,江苏苏州,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八级技能目标中对学生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
点和态度(教育部 2003)。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个体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达水平和特点(李爱云 2017),它是衡量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培养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学生能否把握和总结不同类型写作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从而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作出判断。
思维的开放性是指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地看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能熟练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加工,随机应变地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钱美华 2017)。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往往不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是采取“拿来主义”,如直接采用某年、某省份的高考作文题,或者某一阶段性考试中的作文题,这容易导致写作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
第二,有些写作话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交际意图,学生在写作时机械地套用固定句型,语句呆板,内容空洞。
第三,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写作教学是孤立的,没有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相结合,缺少对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第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
忽视了对相关写作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笔者执教的一堂读写结合写作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通过设计丰富、有层次的语言活动,制订明晰的评价标准,试图实现读与写的有效对接,以及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本课例是笔者曾执教过的一堂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参考了苏州中学英语教师叶文洁的评优课课件。
教学内容选自普特英语网站上的一篇美文If I Were a Boy Again。
文章大意是:假如又回到童年,我要重新培养自我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原文从八个方面表达了要提升自己的美好愿望。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文章进行了适当删减,只选取了其中的五个方面。
就体裁而言,这是一篇散文,文体特征明显,每一段开头都采用虚拟语气的排比句式“If I were a boy again,I would...”作为主题句。
就结构而言,五个段落都以首句为主题句,段中其余句子是为主题句提供原因或依据。
在阅读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此类写作手法。
授课对象为高三学生。
经过高中两年的英语学习,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因为缺乏写作技巧和策略,学生对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信心不足。
此外,由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是读写分离的,所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不仅体现了教学理念,也影响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笔者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理解美文If I Were a Boy Again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2.欣赏、品味文本中的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
3.运用所学的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写作。
Step 1:游戏导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跟学生互致问候后,笔者直接告知学生:这是一堂写作指导课。
为了测试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简单句“The dog barked”扩展成长句子。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扩展简单句时,可以适当添加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如果想进一步扩展为主从复合句,可以运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如图1所示:【设计说明】一开始便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扩写简单句的小游戏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展开联想,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有助于自身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此外,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Step 2:图片热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笔者呈现一张机器猫穿越时光,在不同年龄阶段(Age15、10、5、1)停留的动
态图,然后提问学生:“If you had the magic to travel through time,which age would you like to go back to?And why?”如图2所示:
【设计说明】机器猫穿越时光的动态图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回过去”的主题,同时引发其思考:为什么要重回过去?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
Step 3:读中活动,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1.略读文本,理清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要求学生在略读之前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每一段的主题句是什么?
学生通过略读初步感知文本,明确文章的脉络框架为“总—分”结构,即标题为
文章主旨,接下来的五段分别从五个不同层面展开描述,如图3所示:
【设计说明】隐去文章的标题和每一段的主题句,目的是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篇章信息,完成篇章整体结构图式,从而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推断等思维能力,
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钱美华2017),并为后续写作的谋篇布局作铺垫。
2.品读文本,感悟语言特色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并说出理由,然后在组内交流、分享。
6分钟的品读、甄选、商榷之后,笔者请各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陈述。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归纳出该篇美文的语言特色:(1)词性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大增加了句子的生动性,如文章第三段中:“Inner sunshine warms not only the heart of the owner,but of all that come in contact with it.”此句中的warm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温暖”。
(2)句式对仗。
句式对仗是该篇美文一个显著的特色,如第二段中的“The fear of ill exceeds the ill of fear.”和第三段中的“Who shuts love out,in turn shall be shut out from love.”
(3)段落平行。
作者将“If I were a boy again,I would...”这个虚拟句式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充当主题句。
(4)Simile(明喻)。
如第三段中的“Life is very much like a mirror:if you smile upon it,it smiles back upon you;but if you frown and look doubtful on it,you will get a similar look in return.”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个人思考、同伴交流,不仅要感知语言,发现语言的特色和魅力,还要尝试分析语言具有魅力的原因,赏析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
本环节既是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学生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作出合理的判断(蒋炎富、杨立宪 2015)。
Step 4:模仿运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针对上述概括和归纳的语言特色,笔者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及时巩固、内化并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实现知识从文本到生活实际的迁移。
1.词性活用。
在学生了解了词性活用的用法后,笔者鼓励他们尝试完成下列句子:She managed to__________the repairs in between taking the kids to school and starting work.在学生苦思冥想仍不得解时,笔者提示他们关注该句子中的介词in和介词短语between...and,然后展示一张三明治的图片,学生顿时豁然开朗。
(答案为:sandwich)
2.句式对仗。
在学生欣赏、品味句式对仗的特点时,笔者呈现下面两句话,让他们补充完整:
(1)An optimist sees an opportunity in every calamity;a pessimist sees a calamity in every .
(2)Use your smile to change the world.Don’t .
(参考答案:(1)opportunity;(2)let the world change your smile)3.段落平行。
笔者要求学生先确定一个写作话题,如:If I were 然后把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句:If I were ,I would ;最后写出三个平行的主题句。
4.Simile(明喻)。
笔者先引导学生感悟明喻的一般形式:A is like B。
然后要求学生以Life is like______为段落首句造句。
学生给出的答案很精彩,如:Life is very much like a long race where we compete against others to go beyond ourselves.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如句式对仗练习,先让学生填一个单词,然后过渡到完成一个句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读后活动承载了学以致用、拓展思维的任务,要求学生必
须进行联想、分析、判断。
通过大胆想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在情景中进行真实、有意义的交流,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李爱云2017)。
Step 5:写作实践,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写作实践环节,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是参考例句,根据要求撰写50词左右的片段,且必须有一个统领该段的主题句和2~3个用于支撑的原因,尽量使用词性活用、明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
例句如下所示:
If I were a book,I would like to be read from front to back instead of being judged by my cover.A book is like a good friend,worth your time and attention.I would inform,enlighten or entertain you as long as you
are willing to spend your time with me.
二是运用平行结构,写出三个段落,从而扩段成篇。
在布置完以上写作任务后,笔者呈现了评价表,供学生自评和互评时使用、参照(见下表):
【设计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彩排”。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充分理解其中的语言和思想,然后模仿例句,运用词汇、句型、段落、篇章、修辞等进行写作(庄英如 2016)。
读写结合是语言输入与输出协同发展的语言学习活动。
本环节的写作实践与阅读文本内容紧密联系,语言与话题既相互交织,又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既有阅读文本作支撑,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周雪晴2017)。
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内容构思和语言表达,促进他们对写作话题的深入思考,通过为其提供写作样本和评价标准,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讨论、评价,以此弥补他们个体思维的狭隘,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和思维创造过程,它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开发一切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
力的写作训练,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促进英语教育目标的实现。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互交融的行为,两者相辅相成。
在写作教学中,将读写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读写结合应完成阅读和写作两项任务,以语言积累带动语言产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读写目标,选择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规范的阅读材料(李漫2017)。
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师生协商等方式,总结并掌握语言规律,从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就本堂课而言,扩展简单句的游戏环节和机器猫穿越时光的热身活动都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通过启发引导,搭建平台,多角度地开发思维训练活动,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技能。
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触发器,是教师推动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力手段。
问题的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对错判断和信息查找,而要有层次性,步步深入,有阶梯性地增加具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评判创造等,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本堂课中,教师在写作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运用、评价标准等方面为学生写作搭建了充分的“支架”,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迁移,确保他们最后的语篇输出水到渠成,达到了思维培养的最高层级——语言创新的目的。
例如:评
价标准是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写作所要考查的重点制订的。
教师在写作任务开始前将作文评价标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写作任务的基本目标和具体要求,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指明了方向(钱美华2017)。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英语课堂必须关注的重点。
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开放性和批判性。
在高中英语读写结合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精选阅读材料,在情境中发展思维品质;坚持“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培养思维品质;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助推学生的思维品质;搭建“支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落地生根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蒋炎富,杨立宪.2015.一节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8.
李爱云.2017.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48-54.
李漫.2017.提升高中英语读写课有效性的策略——以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9-13.
钱美华.2017.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31-36.
周雪晴.2017.基于文本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教学课例评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52-57.
庄英如.2016.高中英语读写结合写作教学中阅读源文的选择与任务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6):12-17.
作者信息:215104,江苏苏州,江苏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