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网信息安全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预防5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预防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7572cc4431b90d6d85c748.png)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预防5篇第一篇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仅能提供给使用者丰富的信息,更关键的是能够满足人们之间信息的传递,从而使所有使用网络的人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利用。
这样的通信方式大大解放了人类,提高了效率。
但是同时对这些信息的保护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净化计算机的使用环境。
1.计算机通信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当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环境中,主要存在着因为系统漏洞、木马软件等等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从内部来讲,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强,对需要保护的文件不能执行必须的操作,从而使黑客有机可乘。
再有就是一些公司研发的软件,没有将其与外部完全隔绝开来,而是设定了可以进入的“渠道”,所以很多黑客也利用这一点对计算机进行侵入。
再针对计算机本身而言,计算机所使用的系统虽然经过很多人的研究强化,但是仍然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了黑客侵入的一个跳板。
内部原因分析完之后,还有外部的原因。
由于在使用计算机通信的过程中,很多信息都会保留在电脑上,所以黑客很容易从某一方面的漏洞入手,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也会有着不安全的薄弱之处,黑客通过这个弱点侵入用户的计算机,然后盗取相关的个人信息;还有很多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某一软件,当用户打开软件之后,黑客就会趁机侵入主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就难以得到保障了。
2.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预防措施2.1提高系统安全系数要想在计算机安全方面获得重大的突破,就需要从源头入手,就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
通过研发新的安全软件,收集更多的病毒资料,来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培训,使他们对计算机安全问题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在工作时可以对相关方面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
当计算机系统安全系数高了之后,黑客就难以侵入,这样才能保障用户的数据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47dd3dce2f0066f433222e.png)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总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一、网络安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物理安全风险计算机本身和外部设备乃至网络和信息线路面临各种风险,如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电磁干扰、被盗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安全因素所致的物质财产损失、数据资料损失等。
2、系统风险——组件的脆弱性(一)、硬件组件信息系统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多来源于设计,如生产工艺或制造商的原因,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有故障、接触不良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电压波动的干扰等。
由于这种问题是固有的,一般除在管理上强化人工弥补措施外,采用软件方法见效不大。
因此在自制硬件和选购硬件时应尽可能避免或消除这类安全隐患。
(二)、软件组件软件的“后门”是软件公司的程序设计人员为了方便而在开发时预留设置的,它一方面为软件调试、进一步开发或远程维护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非法入侵提供了通道。
这些“后门”一般不被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外,软件组件的安全隐患来源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问题。
软件设计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软件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冗余以及软件过长、过大,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脆弱性;软件设计不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导致软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所生成的安全级别;软件工程时下中造成的软件系统内部逻辑混乱,导致垃圾软件,这种软件从安全角度看是绝对不可用的。
(三)、网络和通信协议在当今的网络通信协议中,局域网和钻用网络的通信协议具有相对封闭性,因为它不能直接与异构网络连接和通信。
这样的“封闭”网络本身基于两个原因,使其比开放式的互联网的安全特性好:一是网络体系的相对封闭性,降低了从外部网络或站点直接攻入系统的可能性,但信息的电磁泄露性和基于协议分析的搭线截获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专用网络自身具有较完善、成熟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权限分割等安全机制。
几大大企业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几大大企业网络安全威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b0961687c24028915fc367.png)
几大大企业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对于企业来说,木马、黑客、病毒等网络安全威胁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为了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就要清楚目前来自网络的主要威胁都有哪些。
一、安全隐患:IPv6存在的攻击漏洞在从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很多信息安全调整,安全专家表示。
让情况更糟糕的是,一些攻击者已经开始使用IPV6地址空间来偷偷向IPV4网络发起攻击。
Sophos公司的技术策略主管James Lyne表示,众所周知,企业间从IPV4向IPV6过渡过程非常缓慢,而很多网络罪犯就钻了这个空子,很多攻击者在IPV6基础设施散步垃圾邮件并且利用了错误配置的防火墙的缺点。
很多现代防火墙在默认配置下都是让IPV6流量自行通过的,Lyne表示。
那些对IPV6流量不感兴趣的企业就会设立明确的规则来严格阻止IPV6数据包,IT管理人员需要“知道如何与IPV6对话”,这样他们就可以编写相应的规则来处理该协议。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现在销售IPV6的方式是错误的,”Lyne表示,他指出关于该协议的内置功能如何帮助提高隐私性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探讨。
相反的,对IPV6难以部署的普遍观念让企业很容易受到潜在攻击。
从一般规则来看,IPV4和IPV6网络是并行运行的。
具有传统IPV4地址的计算机不能访问在IPV6地址空间运行的服务器和网站。
随着IPV4地址“逐渐衰败”,业内都鼓励企业转换到IPV6或者无法获取新IP地址。
负责向亚太地区分配IP地址的亚太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宣布所有新的地址申请将被分配IPV6地址。
一位安全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攻击者可能通过IPV6网站发动中间人攻击。
InfoSec研究所安全研究人员Alec Waters表示,攻击者可以覆盖到目标IPV4网络上的“寄生”IPV6网络来拦截互联网流量,他的概念证明攻击只考虑了windows 7系统,但是同样也可能发生在Vista、Windows 2008 Server和其他默认情况下开启了IPV6的操作系统上。
企业局域网的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
![企业局域网的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c09b6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6.png)
企业局域网的安全分析及防范措施在当今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局域网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承载着企业的关键数据、业务流程以及内部通信等重要信息。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因此,对企业局域网的安全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业务正常运转的关键。
一、企业局域网面临的安全威胁1、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企业局域网最常见的安全威胁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移动存储设备、电子邮件等途径进入局域网,并迅速传播,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泄露等严重后果。
2、网络攻击网络攻击包括黑客攻击、DDoS 攻击等。
黑客可以通过扫描漏洞、利用弱密码等手段入侵企业局域网,窃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破坏系统。
DDoS 攻击则通过向网络发送大量的无效请求,导致网络拥塞,使正常的业务无法进行。
3、内部人员威胁内部人员由于熟悉企业的网络架构和业务流程,其对局域网的威胁往往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例如,内部人员可能因疏忽大意或恶意行为,导致数据泄露、误操作或滥用权限等问题。
4、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无线信号被窃听、AP 配置不当等,都可能给企业局域网带来安全隐患。
5、设备和软件漏洞企业局域网中的各类设备和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如果不及时进行补丁更新和维护,就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二、企业局域网安全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解企业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服务器、客户端、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分布情况。
评估网络结构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单点故障、冗余不足等问题。
2、访问控制分析审查企业局域网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授权和访问权限管理。
检查是否存在弱密码、权限滥用、访问控制策略不完善等情况。
3、数据备份和恢复分析评估企业的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机制,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恢复测试的执行情况等。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及策略分析论文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及策略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49a0cb9ec3d5bbfd0a745c.png)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及策略分析论文[摘要]高校信息化使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也在迅速地扩大,因此各高校都在加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以此来管理数量庞大的信息。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针对高校网络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控制策略。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分析解决方案一、校园网络安全隐患综合分析1.物理层的安全问题校园网需要各种设备的支持,而这些设备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地方,管理困难。
其中任何环节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校园网的瘫痪,如室外通信光缆、电缆等,分布范围广,不能封闭式管理;室内设备也可能发生被盗、损坏等情况。
物理层的安全问题是指由于网络设备的放置不合适或者防范措施不得力,使得网络设备,光缆和双绞线等遭受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造成校园网不能正常运行。
物理安全是制订校园网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2.系统和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威胁在校园网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千差万别,这些威胁,而且网络用户滥用某些共享软件也会导致计算机可能成为黑客攻击校园网的后门。
3.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有着巨大的破坏性。
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的病毒,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大、杀毒难等都不是单机病毒所能相比的。
校园网在接入Internet 后,便面临着内部和外部黑客双重攻击的危险,尤以内部攻击为主。
由于内部用户对网络的结构和应用模式都比较了解,特别是在校学生,学校不能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学生会经常的监听或扫描学校网络,因此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更难应付。
4.内部用户滥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内部用户对校园网资源的滥用,有的校园网用户利用校园网资源提供视频、音频、软件等资源下载,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
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BT、电骡等的泛滥使用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给正常的校园网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采取安全控制策略1.硬件安全策略硬件安全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部分,要保证校园网络正常,首先要保证硬件能够正常使用。
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3761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分析摘要: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行政事业网络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提高了机关工作的质量,使各部门更好地沟通、协作,确保了资源的共享,使网络的作用最大化。
关键词:大数据;行政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安全引言由于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及其外部因素,导致信息泄露,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在网络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积极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培育更加专业的优秀网络管理人员,为全面提高安全防护功能,完善防护体系,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提高网络安全奠定基础。
1.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意义1.1.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和安全自从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管理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加入到政务信息化的进程中,希望通过采用最先进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来快速实现政务信息的高效处理。
然而,在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交换渠道的电子政务,具有时效要求或保密要求的信息资料也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泄露,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泄露,都会给正常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合理地运用信息安全保护策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安全保证,在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2.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稳步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在当前背景下各种网络信息复杂多变,做好网络信息的技术安全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位内部重要信息泄露几率,更好地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好网络信息安全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网络信息安全的稳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
内外网安全管理制度
![内外网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78dd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6.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内部网络(以下简称“内网”)和外部网络(以下简称“外网”)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责任到人;3. 依法管理,规范操作;4. 保障业务,确保安全。
第二章内网安全管理第四条内网访问控制1. 内网访问实行实名制,用户需经过身份验证后方可登录。
2.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分配用户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信息。
3. 严格限制外网用户访问内网,特殊情况需经过审批。
第五条内网信息安全管理1. 严格管理内部敏感信息,禁止非法复制、传播、篡改或泄露。
2. 定期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漏洞,防止信息泄露。
3. 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六条内网设备安全管理1. 内网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严格禁止私自连接外部设备,防止病毒、恶意软件侵入内网。
3. 确保内网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第三章外网安全管理第七条外网访问控制1. 外网访问实行实名制,用户需经过身份验证后方可登录。
2. 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分配用户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信息。
3. 严格限制内网用户访问外网,特殊情况需经过审批。
第八条外网信息安全管理1. 严格管理外部敏感信息,禁止非法复制、传播、篡改或泄露。
2. 定期对外部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漏洞,防止信息泄露。
3. 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第九条外网设备安全管理1. 外网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严格禁止私自连接外部设备,防止病毒、恶意软件侵入外网。
3. 确保外网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安全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和通报工作相关制度
![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安全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和通报工作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a7c69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a.png)
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安全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和通报工作相关制度(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编写:***日期:2021.10.10检查:***日期:2021.10.10审核:***日期:2021.10.10批准:***日期:2021.10.10***管理中心版权所有不得复制目录前言 (3)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 (3)二、强化管理,明确责任 (3)三、信息报告与应急支持 (3)四、细化措施,排除隐患。
(4)五、应急值守 (4)六、工作要求 (4)前言: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安全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和通报工作相关制度深入贯彻网络安全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为提高安全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确保网络安全和上舆论平稳,根据上级领导和县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送微信通知,及时将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让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做好当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作为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确保网络安全。
二、强化管理,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推主管准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加强对本单位的内部办公网及其它信息网站的监督管理,防范黑客的入侵。
严禁传播、下载、发表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信息资料,坚决制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按照上级要求,迅速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组织单位有关方面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局域网络安全信息的汇集、研判,及时向县网信办报告。
当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做好应急响应相关工作。
由办公室负责本区域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分管副局长为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的副组长,负责办公室,建立了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IP-guard内网安全解决方案
![IP-guard内网安全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5f49a767f5acfa0c7cd0d.png)
IP-guard内网安全管理整体解决方案XX网宝信息科技XX目录一、概述1二、企业内网安全需求分析:3三、IP-guard内网安全整体解决方案53.1信息防泄漏的三重保护53.1.1第一重,详尽细致的操作审计63.1.2第二重,全面严格的操作控制83.1.3第三重,安全稳定的透明加密103.1.4客户收益123.2 应用效率的管理133.2.1 对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33.2.2 网络流量统计分析133.2.3 对行为进行控制管理143.2.4 对网络流量的控制管理143.2.5 客户收益143.3系统的维护和资产管理153.3.1 对计算机基本属性的保护153.3.2 实时查看客户端运行状态153.3.3 对使用者进行远程协助163.3.4 系统补丁和漏洞管理163.3.5资产管理163.3.6客户收益17四、IP-guard方案优势185.1 易部署185.2 易使用185.3 易管理185.4 功能全面185.5 运行稳定,值得信赖185.6灵活扩展195.7 强大的技术支持19五、IP-guard介绍19六、关于我们25IP-guard成功案例28IP-guard荣誉客户34内网安全法律法规36一、概述内网安全系统管理的市场背景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已经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各个领域的边界也正在逐渐溶解,领域之间交互的信息量激增,新的协作方式导致信息的流转变得更为复杂。
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始终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是固有的,不仅存在于企业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日常接触之中,也存在于企业内部。
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系统,同样也无法避免各种风险的威胁。
IT系统的依赖度与IT风险的关系就像中国的典故“水涨船高”,即依赖度越强,IT风险越大。
调查显示,2011年,企业内网的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资产已经成为任何企业、组织发展壮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这些资产却暴露在越来越多的威胁之中。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cf1ada077232f60dccca18c.png)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也更加广泛,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也就提上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技术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标签:网络信息;系统;漏洞;防范;措施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单位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
我们的系统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黑客的入侵,这都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文仅对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技术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网络信息系统常见的安全漏洞与隐患网络的漏洞大体上分为以下几大类:1、权限攻击。
攻击者无须一个账号登录到本地直接获得远程系统的管理员权限,通常通过攻击以root身份执行的有缺陷的系统守护进程来完成。
漏洞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缓冲区溢出,少部分来自守护进程本身的逻辑缺陷。
2、读取受限文件。
攻击者通过利用某些漏洞,读取系统中他应该没有权限的文件,这些文件通常是安全相关的。
这些漏洞的存在可能是文件设置权限不正确,或者是特权进程对文件的不正确处理和意外dumpcore使受限文件的一部份dump到了core文件中。
3、拒绝服务。
攻击者利用这类漏洞,无须登录即可对系统发起拒绝服务攻击,使系统或相关的应用程序崩溃或失去响应能力。
这类漏洞通常是系统本身或其守护进程有缺陷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
4、口令恢复。
因为采用了很弱的口令加密方式,使攻击者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口令的加密方法,从而使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得到密码后还原出明文来。
5、服务器信息泄露。
利用这类漏洞,攻击者可以收集到对于进一步攻击系统有用的信息。
这类漏洞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系统程序有缺陷,一般是对错误的不正确处理。
漏洞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但漏洞只能以一定的方式被利用,每个漏洞都要求攻击处于网络空间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按攻击的位置划分,可能的攻击方式分为以下四类:物理接触、主机模式、客户机模式、中间人方式。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1、防火墙技术。
北信源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_北信源内网安全管理系统
![北信源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_北信源内网安全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dadc08371fe910ef12df8c2.png)
www.cismag 40方案应用对于内部专网而言,防范信息泄露和病毒传播无疑是重中之重。
网络安全现状威胁正在悄然改变,在互联互通的今天,利益驱使下的黑客攻击充斥着网络社会。
仅仅出于好玩或出名而入侵网站已经成为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太平盛世”,主流的、更为危险的攻击已经袭来—网络犯罪。
它表现在:单个病毒、木马的入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具体到指定的某个IP 地址段内的电脑,而且由于同类病毒的总量庞大,破坏性不容忽视。
恶意攻击和违规行为的直接结果是:轻则影响机器速度、破坏文件或造成死机,重则导致网络瘫痪、重要文件丢失、信息泄密等,这无疑都是威胁信息安全、业务正常运作的重大隐患。
而终端用户的安全观念薄弱,甚至绝大多数人缺乏基本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措施,对信息安全违规违法行为缺乏认识和自我管理。
实际上,在高速的网络时代,完全依靠常规概念里的边界防护(防火墙、IDS 等)以及杀毒软件的传统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信息安全防护要求,网络攻击方式的变化,用户的被动防御远远应对不了发展变化的新型攻击,而安全手段缺失导致的终端脆弱性更加剧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
用户安全威胁及管理复杂性分析以某专用内部网络为例,虽然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安全防护手段,但事实上,由于网络复杂、终端数目庞大、用户使用水平参差不齐等多种原因导致了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也未能达到真正理想的效果。
而终端用户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信息泄密、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问题,无疑是造成该网络瘫痪、重要数据损坏、涉密信息泄露等安全事故的严重隐患。
显然,单单依靠现有的边界防护而忽略了网络终端的保障,是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安全的,这无疑也加剧了网络管理和安全防范的难度和强度。
由于终端安全措施缺失,使得许多恶意攻击利用系统漏洞潜入信息服务器和计算机,而目前的防御体系和应急预案尚未能做到快速准确的定位及数据的及时恢复,专用网络的信息安全处于前所未有的风险之中,主要包括以下问题:① 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和新增设备未经过安全检查和处理违规接入内部网络,缺乏完善的计算机入网注册登记监管手段和注册管理机制,以致未经允许擅自接入的电脑设备带来的病毒传播、黑客入侵等不安全因素;② 网络出现病毒、蠕虫攻击等安全问题后,被感染终端成为了网络内部的传染源,使得更多的终端遭到病毒、木马和蠕虫等侵袭,对此不能做到安全事件源的实时、快速、精确定位、远程阻断隔离操作;③ 缺乏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监测、补丁下载安装等防护手段;④ 大规模病毒(安全)事件发生后,网管无法快速确定病毒黑客事件源头,找到网络中的薄弱环节,很难有效做到事后分析、加强安全预警;⑤ 终端用户行为监管不利导致的设备安全措施(杀毒软件安装与升级、防火墙设置、系统漏洞、违规联网等)脆弱。
网络与信息安全分析
![网络与信息安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1985916bec0975f465e265.png)
课程设计题目网络与信息安全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摘要当今,计算机网络系统已成为大多数组织获取业务信息的基础,并成为组织提高决策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但同时,也使信息面临各种新的威胁和风险。
组织业务信息的滥用或被窃,不仅使组织收入受到损失,有时甚至会摧毁组织的核心业务,因此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成为组织业务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的过程愈演愈烈,正快速渗入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
它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而随之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信息危机。
制造传播病毒、非法恶意侵入、旁路控制、盗窃账户信息机密文件资料、信息丢失泄密,违规外联等,这一切无不都在显示我们的信息已经不再安全! 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信息发展水平较低,在紧随全球步伐,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相当薄弱,安全问题也异常严重。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安全,病毒,机密文件。
AbstractNowadays, the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st organizations access to business information base, and an organization improve decision-making capacity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key.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the information facing new threats and risks. Organize business information abuse or stolen, not only makes the organization income loss, sometimes even destroy the organization's core business, so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nalysis has become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security important content, also is the foundation and pre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is growing, fast to the national society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e-government, e-commerce, online banking. It gives people working life to bring the convenience, also quietly changing people's life style and working way, so that people o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strong, and then followed by th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formation crisis. Manufacturing spread the virus, illegal malicious intrusions, bypass control, theft of account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 document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rregularities such as lost, outreach, this all without exception in our information is no longer safe! Compared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s relatively low, in the wake of the global pace, develop at a high speed,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security system is quite weak, security issues are unusually sever e.【Key words】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Viruses, Confidential document.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增强措施
![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增强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13611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4.png)
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增强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府部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人员沟通已经离不开网络。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政府部门的运转和稳定。
为了确保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迫切需要对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增强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信息系统逐渐走向网络化、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诸多安全挑战。
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多样,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网络钓鱼等威胁层出不穷,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各类政府机构和部门应当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保护,防范潜在威胁,确保政府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研究背景】1.2 问题意义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部门是国家的管理机构,掌握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和数据,一旦网络信息受到破坏或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政策执行产生严重影响。
政府部门也是国家各项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主体,网络信息安全不仅关乎政府内部运行效率,更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和透明。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强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政府自身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深入分析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政府部门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日益庞大复杂,涉及的信息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而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网络攻击、数据泄震、恶意软件等威胁不断浮现,给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170eb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2.png)
透视Hot-Point PerspectiveI G I T C W 热点182DIGITCW2021.050 引言在科技发达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创新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它在社会各领域上的广泛传播运用已经凸显出了很好的效果,现如今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一技术。
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虽然说可以利用计算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会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对网络的破坏,而且这些危害的种类很多。
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作用分析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进行信息互动、信件传输以及在线聊天,而且它其中也开发出了丰富的功能,比方说在办公方面能够用于文件制作、计算、视频播放等,这投入到任何一个产业领域都能发挥出它的价值作用。
在网络基础上,计算机系统能够不限时间、区域的搜集各方面数据信息,然后将其都整理到固定的文件内再用软件分析处理。
如此一来这些数据就能在网络平台当中实现共享,传输到其他的计算机内,然后得到相应的反馈,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1]。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涵义我们所理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利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确保网络环境当中一些信息和数据能够确保完整和安全性,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中的软硬件系统的安全,并不会出现当中文件都是或者是隐私外泄的情况,而计算机也能正常的运行操作。
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基本要素组成主要包括可使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控制性等。
从广义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安全它不仅关乎着使用者的各方面利益,而且也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主权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网络环境基础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根据调查和分析我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可实用性,人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并经过授权以后,他们就能够实现网络访问,而且也能根据自身所需下载资料和传输文件。
第二个是保密性,这对于个人的权益有关,在网络信息基础上,只有授权允许下才能获得信息或者访问指定位置,没有得到授权的个人或者是单位是不能向他们透露信息的。
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2d5d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4.png)
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从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措施、内部网的安全体系建设和网络攻击与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对内部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内部网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管理的措施,为公司建立安全稳定的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内部网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网络攻击与防范;加强管理。
正文:一、概述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内部网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平台。
为保证内部网安全运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措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些原则与一般的信息安全管理基本原则相同。
为保证内部网系统的信息安全,应采取多种应用措施,包括网络设备安全管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等。
三、内部网的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内部网的安全体系是保障内部网信息安全的关键。
通过建立安全策略、加强运行管理和进行安全监控等多种措施,可以保护内部网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四、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攻击是内部网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之一,网络攻击的种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和木马攻击等。
为避免内部网系统遭受攻击,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用户环境安全、防御网络攻击、加强信息安全互联等。
五、加强管理加强内部网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保证内部网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安全意识、要求用户遵循服务协议和安全规范等措施,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网信息的保护水平,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结论:本文对内部网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内部网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内部网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内部网信息安全问题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部威胁检测与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部威胁检测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2b4a3d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内部威胁的特点
隐蔽性强
由于内部人员通常具有合法的访问权限, 因此其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和防范。
破坏性大
内部人员往往能够获得敏感信息,一旦发 生安全事件,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难以追查
由于内部人员熟悉组织网络结构和安全措 施,其行为往往难以被追踪和定位。
02
内部威胁检测技术
基于行为的分析
总结词
基于行为的分析技术通过监测网络流量的异常行为来识别潜在的威胁。
VS
详细描述
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只赋予用户完成工作 所需的最小权限,避免出现权限过高导致 数据泄露的风险。定期审查权限分配,确 保权限与职责相匹配。实施多因素认证, 提高账户安全强度。
数据加密与保护
总结词
数据加密是保护敏感数据不被窃取和篡改的 重要手段,通过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详细描述
该技术通过分析网络流量数据,识别出与正常行为模式不符的异常行为,从而发 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它能够检测到未知威胁,并且对恶意行为的响应速度较快。
基于签名的检测
总结词
基于签名的检测技术通过比对已知威胁的特征来识别潜在的 威胁。
详细描述
该技术通过收集已知威胁的特征信息,建立威胁签名库,然 后实时比对网络流量数据与签名库中的签名,从而发现潜在 的安全威胁。它对已知威胁的检测准确度高,但难以应对未 知威胁。
详细描述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强调遵守公司规 定和流程,强调个人账号和密码的安全保管责任。加强社交工程防范意识,避免因欺骗
和欺诈行为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04
应对措施与案例分析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1a04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5.png)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网络上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针对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的收集1.安全事件监控: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监控系统,实时检测网络上的异常活动,包括入侵尝试、恶意软件传播等,及时发现潜在威胁。
2.安全日志分析:定期对系统、应用、网络设备等的日志进行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攻击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3.情报分享与合作:与相关安全组织、厂商建立联系,获取最新的威胁情报,了解全球安全态势,及时调整防护策略。
4.外部情报来源:定期关注国内外权威安全机构发布的安全报告、漏洞公告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可能的威胁。
5.内部员工反馈: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发现的安全问题,建立内部安全事件报告机制。
二、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的分析1.数据整理与归类:收集到的安全情报进行整理、分类,建立安全事件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和查询。
2.情报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安全情报进行深度分析,识别潜在威胁和攻击手法,提供支持决策的信息。
3.威胁情报评估:对已收集到的安全情报进行评估,确定威胁的真实性、影响程度和可能性,为后续应对提供决策依据。
4.威胁情报情势分析:综合分析各类安全情报,评估当前安全态势和趋势,为未来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5.制定安全应对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应对策略和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潜在安全威胁。
在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性和及时性,不断提升安全事件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同时,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共同构建网络安全防线,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厂生产控制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
![电厂生产控制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3f721d028bd63186bdebbc7b.png)
电厂生产控制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广域网的应用普及,原来相互独立的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互联,形成覆盖全系统的信息网络,调度中心与电厂,电厂内部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日益频繁,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孤岛。
与此同时,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内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
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早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研究其网络信息安全,能够更好地提升电厂生产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证电厂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开始探究。
关键词:电厂;生产控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1 引言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但是网络信息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随之而来。
网络一旦被攻击破坏,会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必将造成重大的损失。
如何使电力信息网络不受威胁破坏,如何保障对全社会电力安全稳定的供应,努力开发安全有效的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是当前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电厂生产系统信息安全状况近年来,工业控制系统采用通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情形不断增多。
2000年前的时候,工控系统未进行其它网络连接,几乎没有相关的案例。
但在U盘使用的流行起来后,控制系统维护人员图一时的方便,经常使用U盘对控制系统替换程序或数据,同时部分工控系统与其它系统进行连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控系统的网络危险性。
2.1 电厂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绝大多数电厂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内部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会对信息安全造成很多的威胁,甚至会对电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电厂网络面临的威胁来自于电厂内部和电厂外部两个方面,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管理不严,导致非法入侵,电厂内部操作不规范,故意修改自己的IP地址等,导致电厂内部信息的泄漏,网络黑客通过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导致网络的瘫痪,数据的盗取,病毒通过局域网资料的共享造成病毒的蔓延等。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b64323192e45361066f596.png)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对策摘要:随着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重要信息交换手段,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以及现实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对策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
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
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1.1黑客的恶意攻击“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
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
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 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和不适应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网信息安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现有安全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多因素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加密网络协议和加密磁盘文件系统,同时具有强移动存储安全管理的方便、有效、先进的内网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内网的诸多安全问题。
【关键词】内网网络安全加密身份认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企业或机关单位都组建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快速有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内网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网中一般会有大量的保密数据文件和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例如政府、军队或军工单位内具有一定密级的文件、文档、设计图纸等;设计院所的图纸和设计图库等;研发型企业的设计方案、源代码和图纸等数字知识产权;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等,都是保密数据信息。
如何对这些保密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同时内部局域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分布在各台主机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处于一种高风险的状态,很容易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非法访问。
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隔离装置等网络安全保护对于防止外部入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内部泄密显得无可奈何,内部人员的非法窃密事件逐渐增多。
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调查,信息安全的现实威胁也主要为内部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
根据对内网具体情况的总结分析,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见图1)主要有4类:a.窃取者将自己的计算机非法接入内网或者非法直接链接计算机终端,窃取内网重要数据;b.窃取者直接利用局域网中的某一台主机,通过网络攻击或欺骗的手段,非法取得其他主机甚至是某台服务器的重要数据;c.内部员工将只允许在局域网内部使用的数据通过磁盘复制、打印、非法拨号外联等手段泄漏到外部;d.内部人员窃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非法进入重要的系统和应用服务器获取内部重要数据。
在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同时,如何加强网络内部的安全,防止企事业单位的关键数据从网络中泄漏出去,是网络安全领域内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三、现有内部网络安全产品分析
为了解决内网安全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的内网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1.监控与审计系统
现有各厂商的监控与审计系统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客户端、服务器。
其中,客户端安装在受控的计算机终端,用来收集数据信息,并执行来自服务器模块的指令;服务器端一般安装在内网中一台具有高性能CPU和大容量内存的用作服务器的计算机上,存储和管理所有客户端计算机数据;系统安全管理员可以登录到服务器端管理各类审计功能模块,并制定各种安全策略。
客户端根据控制端下发的安全策略,对受控主机进行相应的监控,并将相应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它能够获取受控主机的信息资料,对各类输入输出端口如USB、软驱、光驱、网卡、串/并口、调制解调器、红外通信等进行控制与监控,也可以对各类应用程序进行监控,防止终端计算机非法接入、非法外联,对文件操作等行为进行审计。
这类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控制功能,但由于其重点是按照安全策略进行记录和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产品,因此并不能很好地阻止单位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泄密事件发生,损失已经造成,所以这类产品的安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2.文档加密系统文档加密系统采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实现对各类电子文档内容级的安全保护,一般由客户端加解密软件和认证服务器构成。
加密软件对涉密文件进行加密,设置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权限设计可由管理员或加密文件的拥有者进行设置。
管理员可以控制终端用户对重要文件的读取、存储、复制、打印等,从而防止用户之间非法复制、外部发行、光盘拷贝,可以杜绝使用U盘、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方式窃取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档。
文档加密可以实现对重要数据的加密保护,但是管理不灵活,而且内网资源众多,需要分别进行权限的设置,管理难度大,尤其当用户权限发生频繁更换的时候,容易造成漏洞,此类产品可操作性较差。
3.身份认证系统用户认证系统采用各种认证方式实现用户的安全登陆和认证,独立于计算机原有的登陆系统,安全可靠性更高。
一般由认证服务器和认证代理组成,有些产品提供认证令牌。
认证服务器是网络中的认证引擎,由安全管理员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令牌签发,安全策略的设置与实施,日志创建等;认证代理是一种安装在终端计算机上的专用代理软件,实施认证服务器建立的各种安全策略;认证令牌以硬件、软件或智能卡等多种形式向用户提供,用来确认用户身份,如果令牌认证正确,就可以高度
确信该用户是合法用户。
目前这类产品主要实现了单一的用户身份鉴别,并不能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访问控制,其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上述三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些方面解决了内网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实现计算机、用户、策略三个方面的全面防护。
四、内网安全产品关键性能探讨
内网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内网安全产品不应该只是解决单方面的问题,应该从用户身份认证、计算机安全性、网络通信安全性、数据自身安全性、外设安全管理、综合安全审计等方面提供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见图2),对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控制、保护和审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从而防止敏感信息泄漏,为企事业单位构建可信可控的内部网络。
1.统一建立身份认证授权体系应完全独立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原有的认证体系,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多重认证体系,提高可靠性,使用方便,对原有的内网体系影响很小。
同时,对所有外设、输入/输出端口及操作的授权管理,实现授权的人仅能操作授权的计算机,仅能使用授权的磁盘、磁盘分区、外设、移动存储设备等,仅能使用授权的输入输出接口,为安全系统的可靠运行奠定基础。
2.透明模式强制网络通讯加密由于标准的计算机通信协议本身设计上没有考虑安全性,是一个开放的协议,使得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能够被截获。
为确保内网信息安全,必须要解决内网中任意两台机器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内网安全产品应实现网络传输的强制加密,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密钥都是不一样的,这有效防止了网内使用恶意侦听软件的行为。
同时,由于网络协议数据封装格式不通,内部网络的计算机的各种方式非法外联也无法进行通信,这有效的防止了非法外联行为的发生。
非法接入内部网络的计算机,因为无法获得有效的网络通信密钥,也都将无法联通,有效防止了非法接入行为的发生。
3.透明模式强制加密本地硬盘采用强加密算法改写系统层对文件的读写操作,使得本地硬盘中的除系统盘外的所有文件均为加密存储,只能在内网安全产品启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读写这些文件。
同时根据需要制定审计策略,对特别重要的文件的读写操作进行审计。
所有本地文件,都将被系统自动强制加密保存在磁盘中。
同时为了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不影响用户日常使用习惯,加解密必须采用透明方式。
通过强制加密,即使磁盘被盗用或者丢失,都不会造成重要信息的泄密。
防止了因为硬盘丢失、多操作系统和光盘启动等造成的数据泄密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通过管理员的注册、认证、授权后才能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指定的读写策略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可以实现对软盘、U盘和移动硬盘等便携式移动存储设备的有效管理。
当移动存储设备被注册为加密读写策略的时候,所有写入该移动存储设备的
文件数据将被强制加密,只能在管理员授权允许的终端上正常使用。
如果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将这些数据携带到出此范围,无法正常读写,只是毫无意义的加密数据。
这种方式有效地限定了数据的可用范围,对于用户来说,既可以享受移动存储设备共享数据的方便性,又可以实现有效地数据共享范围管理。
总之,新型的内网信息安全产品要提供一种方便、有效、先进的内网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解决内部网络的用户身份和计算机管理、网络信息保密等安全问题,达到外部入侵进不来、非法外接出不去、内外勾结拿不走、拿走东西看不懂的效果,有效防止机密敏感信息的泄漏,为企事业单位构建了一个可信可控的内网。
参考文献:
[1]张敏波.网络安全实战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吴亚非,李新友,禄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闫宏生,王雪莉,杨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薛质.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和安全策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