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能力达标练习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能力达标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1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①乙烷与氯气制备一氯乙烷
②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③苯和硝酸反应制备硝基苯
④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2、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3、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4、能在K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CH3Cl B.(CH3)
3CCH2Cl C.D.
5、实验室有几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液体:己烯、苯、四氯化碳、乙醇、苯酚溶液,若不依靠嗅闻的方法(反应条件可自由选择),只用一种试剂即可一一鉴别,则该试剂可能是()
A.浓溴水 B.新制氢氧化铜 C.银氨溶液 D.水
6、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X(即对二甲苯)是苯的同系物,来源于煤和石油
B.乙二醇可用作汽车防冻液,甘油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C.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
7、把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8、乙醇、乙二酸、甘油三种物质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则乙醇、乙二酸、甘油物质的量之比为()
9、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10、下列有机物中,刚滴入NaOH溶液中会出现分层现象,然后用水浴加热,分层现象消失的是( )
A.乙酸 B.乙醛
C.己烯 D.乙酸乙酯
11、将﹣CH3、﹣OH、﹣COOH、﹣CHO、﹣五种原子团两两结合,所得有机化合物水溶液呈酸性的共()
12、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甲装置,是否也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乙醇与钠反应(Δ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数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实验装置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氢气的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能使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
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
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图中: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绕成螺旋状
的细铜丝或银丝,C为无水CuSO4粉末,D为碱石灰,
F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后,在加入试剂之前,应先 ____ 。
(操作名称)
(2)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为(填仪器或某部位的代
号) 。
为使A中乙醇平缓均匀的气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操作方法
是。
(3)图中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
是。
(4)C处观察到的现象
是
,
F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
说明B处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是。
16、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________。
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参考答案
1、B
2、B
3、A
4、考点: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在K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是卤代烃的性质,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解答:解: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A.CH3Cl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CH3)3CCH2Cl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 错误;
C.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
D.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难度不大,注意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5、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根据有机物的性质的异同选择鉴别试剂,题中所给有机物中己烯、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己烯和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醇与水混溶,其中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加入浓溴水,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的密度比水小,色层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色层在下层,乙醇与溴水互溶,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沉淀,显现各不相同,可鉴别,故A正确;
B.新制氢氧化铜与题中物质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银氨溶液与题中物质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己烯、苯、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己烯和苯的密度比水小,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有机物性质的异同,为鉴别物质的关键点.
6、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分析:A.PX结构与苯结构相似,在组成上比苯多2个﹣CH2原子团,煤干馏得到PX,石油中烃催化重整能得到PX;
B.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甘油具有吸湿性,可用于护肤用品;
C.苯酚有毒,且极易溶于乙醇中;
D.液化石油气特点为: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常压下沸点为﹣42.7~0.5℃),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很容易变为液态.
解答:解:A.PX结构与苯结构相似,在组成上比苯多2个﹣CH2原子团,所以PX与苯是同系物,煤干馏得到PX,石油中烃催化重整能得到PX,故A正确;
B.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甘油具有吸湿性,可用于护肤用品,故B正确;
C.苯酚有毒,且极易溶于乙醇中,NaOH具有强烈腐蚀性,所以苯酚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乙醇溶液洗涤,故C错误;
D.液化石油气特点为: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常压下沸点为﹣42.7~0.5℃),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很容易变为液态,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有机物符合该特点,所以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成分及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易错选项是C,注意:安全事故处理时不能造成二次伤害,题目难度不大.
7、考点: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铜丝灼烧成黑色.是铜被氧气氧化成生成了CuO:2Cu+O22CuO,根据“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再结合CuO与选项中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2﹣甲基﹣2﹣丙醇中,CuO与2﹣甲基﹣2﹣丙醇不反应,铜丝不会变红,故A错误;
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丙醇中,CuO与乙醇反应:CuO+CH3CH2CH2OH CH3CH2CHO+Cu+H2O,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B正确;
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溴乙烷中,CuO与溴乙烷不反应,铜丝不会变红,故C错误;
D、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乙酸中,CuO与CH3COOH反应,生成铜盐,铜丝不会变红,铜丝的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正确理解题干信息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8、考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羧酸简介.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根据乙醇、乙二醇、甘油含有的羟基数分别为1:2:3,由于氢气物质的量相等,那么羟基的物质的量相等来解答.
解答:
解:因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等,设需要﹣OH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乙醇、乙二醇、甘油含有的羟基数分别为1:2:3,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1::=6:3: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难度适中,注意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羟基是解题的关键.
9、考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先铜丝灼烧成黑色,是由于生成了CuO:2Cu+O22CuO,再结合CuO与选项中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NaOH溶液中,CuO、Cu与NaOH溶液不反应,反应后铜丝质量增加,故A错误;
B.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H3COOH中,CuO与CH3COOH反应,生成铜盐,铜丝质量减少,故B错误;
C.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稀硝酸中,CuO、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铜盐,质量减少,故C错误;
D.铜丝灼烧成黑色,立即放入C2H5OH中,CuO与C2H5OH反应:CuO+C2H5OH CH3CHO+Cu+H2O,反应后铜丝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要注重过程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0.、D
11、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专题:
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
羧酸中含﹣COOH、酚中含酚﹣OH,具有酸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CH3、﹣OH、﹣COOH、﹣CHO、﹣五种原子团两两结合得到的有机物CH3COOH、
﹣OH、﹣COOH、OHCHO(HCOOH)、HOOCCHO均具有酸性,而结合成的HO﹣COOH(碳酸)为无机物,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羧基、酚﹣OH的性质,明确碳酸为无机物,题目难度不大.
12、考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
B、有机物易挥发,长导管可起冷凝作用;
C、酯类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考虑.
解答:
解:A、因此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A正确;
B、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故B正确;
C、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而使乙酸丁酯损失,故C错误;
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酯的制取,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取是类推其他酯的制取的基础,注意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及酯的性质来解答.
13、(1)①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
(2)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不能,因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1)①制取气体的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实验室制乙烯时应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迅速升到170℃,而减少乙醚的生成。
(2)乙烯具有还原性是根据氧化剂酸性KMnO4溶液褪色来判断的。
由于烧瓶中混合物变黑,则说明生成了碳,联想浓H2SO2具有强氧化性,可知在乙烯中含有还原性气体SO2,由于SO2也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会干扰验证乙烯的还原性,所以检验乙烯的还原性前必须除净SO2,则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SO2。
14、解析(1)通过排水法测定气体的体积时,进气导管应该稍微露出橡胶塞即可,而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以保证水顺利排出。
(2)由于相同质量的水和金属钠反应放出的H2比乙醇的多,所以若同质量的无水乙醇中含有少量水,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大。
(3)由于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氢气的体积的准确测定是本实验的关键,所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化学反应试剂中可以乙醇定量、钠过量,也可以钠定量、乙醇过量,但是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最大量程;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氢气的温度应是室温,量筒与广口瓶水面等高(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答案(1)广口瓶中进气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到广口瓶底部
(2)偏大相同质量的水和钠反应放出的H2比乙醇的多
(3)检查分液漏斗和烧瓶是否干燥;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乙醇(或钠)的加入量要保证钠(或乙醇)全部反应;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气体的温度应是室温,量筒与广口瓶水面等高(写出其中两项即可)
15、(1) 检验气密
性(1
分) 。
(2) EABF
(2分) 。
水浴加
热 (1分) 。
(3) 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导管使无水硫酸铜变蓝(2
分) 。
(4) 无水硫酸铜变
蓝(1
分) ,
F试管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1分) ,
16、答案(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冷却
(3)乙醛、乙醇、水氮气
(4)乙酸 c 蒸馏
解析(4)乙醛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被氧化为乙酸,所以a试管中应有乙酸。
乙酸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高沸点的盐CH3COONa,再通过蒸馏即可除去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