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朔城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州市朔城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任何不称(chèn)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的新装》)
B .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它缓颊(xiá)。
(《猫的故事》)
C . 此外这小个子老头像个凶神恶煞,谁软绵绵的就瞧不起谁,自诩(xǔ)为保护楼上两个年轻女画家的看家猛犬。
(《最后一片叶子》)
D . “你们要记住我这血的教训,我因为怜悯(mǐn)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农夫和蛇》)
2. (2分)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
A . 焦燥不安励精图治对偶寂寞
B . 走投无路以柔克钢捋起什物
C . 语无伦次莽莽榛榛诀别辨别
D . 无微不致坚韧不拔严厉禀告
3. (2分) (2017七上·攸县月考)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 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 . 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 . 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 .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这部名著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 .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 .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D . 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拥挤。
5. (2分)(2012·聊城)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 . “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五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 .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D . “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
6. (21分) (2018七下·长春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晓岚,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不亦颠乎________ ④啮沙为坎穴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
(4)讲学家和老河兵在发表看法之前都“笑”了,请你分析二人因何而笑?
(5)本文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请谈谈你阅读本文后得到的启示。
7. (10分)读下列古诗答题。
同李十一①醉忆元九②
[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注释】①李十一:李杓直,诗人的朋友。
②元九: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
(1)
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
你认为现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2)
本诗是诗人即席拈来的作品,却表达了极其真实的情感。
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8. (10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韩愈《马说》
(3)
大雪深数尺,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独学而无友,________。
(《礼记·学记》)
(5)
________,便有妇人惊觉欠伸,________。
(林嗣环《口技》)
(6)
________。
人不寐,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7)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语言运用 (共2题;共7分)
9. (2分) (2017八上·肇庆月考) 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
10. (5分) (2016八上·滨州期中)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请谈一谈“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2)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第②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图景?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4)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你可以想像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活动?
12. (22分) (2017九上·雅安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2)这段描写范进发疯,可谓穷形尽相。
整段文字分四层描写了范进疯癫的状态,
依次是:昏厥→________→________→疯走集上
(3)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刻画了范进发疯时的丑态。
(4)“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
(5)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6)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三、语言运用 (共2题;共7分)
9-1、
10-1、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