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数据对照

合集下载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比较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比较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选取合适的统计数据,如GDP、各产业 产值等,并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分析中日两 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
VS
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中日两国经济增 长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实际关系,并对 其进行深入分析。
05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演进的比较分析
政策启示
对中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 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 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更多细节。例如,可以深 入研究两国在不同产业领域的表现和成就,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全球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的。
政策建议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实现经 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中日产业结构演进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分析
相似性
中日两国都经历了从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 的过程,这使得两国在产业结构演进方面 有了一定的相似性。
中日两国都注重技术创新对产业结 构的推动作用,这使得两国在产业 结构升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06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演进的启示与建议
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
02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
进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异同,有助于为政策制定
03
提供参考,促进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趋势,并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异同 。
研究方法

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中日两国实力对比伤害台右系列之中国绝对强过日本!有台湾和国内哈日愤愤说中日相差了30年,甚至有70年之说?让我倍感震惊~~我不否认中日之间到目前为止在一些尖端领域上是还有些差距的,但从总体实力上看中国强过日本。

相信每个人都有对世界各国国力进行分析与总结过,我的报告将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客观!!!尽量减少理论化的东西,以便让大家不会看的枯燥乏味!孙武说:“了解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嘛!”~~我将把两国的比较分为6大版块:1)综合对比。

2)经济。

3)科技4)政治5)军事6)软实力~ 也就是要比较一下两国的综合实力,下文中所列出的数字是经过引用各种报告是准确的。

中日两国的综合实力对比:中国:国土:1045万平方公里(陆地945万,内陆水域18.4万,内海69万)。

人口:13.3亿人(2010年)自然资源:2010年俄国估值5.8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矿产自给率58.3%,粮食自给率95.6%。

GDP:5.879万亿美元。

(2010年)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海外资产:2458亿美元。

居世界第15位。

外贸额:2.97万亿美元。

(2010年)居世界第二位。

顺差:1831亿美元。

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2010年65家。

人均国民收入:4382美元(PPP:7639美元)日本:国土:37.78万平方公里。

(领海不祥,但远大于中国)人口:1.275亿人。

自然资源:极贫瘠。

煤95.2,铜99.8%,石油99.7%,木材55.1%,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铝土100%,稀土100%需进口。

粮食自给率55.3%。

其中,小麦自给率7.1%,肉类56.7%,豆类2.4%,水产56.3%,稻米100%。

外汇储备:1.12万亿美元(2010年)海外资产:2.5万亿美元。

外贸额:1.131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四位。

顺差:338亿美元。

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67家(2007年)人均收入:4.2万美元。

两国军力:中国;现役军队:230万人,预备役60个师旅80万人。

最新资产负债表中日对照

最新资产负债表中日对照

負債合計
所有者持分
払込資本金 資本準備金
マイナス:保有株 積立金 留保利益 所有者持分合計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負債と所有者持分 (或股东权益)合 統計





資産負債表
资 产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其他应收款 存货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资产 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合计 非流动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固定资产清理 生产性生物资产 油气资产 无形资产 开发支出 商誉 长摊待摊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期末余额 期末数
年初余额 年初数


資産負債表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预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其他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或股 东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 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减:库存股 所有者权益(或股 东权益)合计 負債及び所有者持 分 流動負債: 短期借入金 取引式金融負債 支払手形 買掛金 前受金 未払い給料 未払い税金 未払い利息 未払い配当金 その他未払い金 一年以内非流動負 債 その他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合計 非流動負債 長期借入金 未払い債券 長期未払い金 専用未払い金 見積もり負債 繰延税金負債 その他非流動負債 非流動負債合計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

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

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

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

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

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

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

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

1987年,日本GDP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中华论坛】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前几天发了转帖一文《1950年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如今怎么才超过》,结果不出意料,又看到有些众所周知的人跳出来喊那是“造谣”,那俺就干脆把世界各国经济历史数据都统统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吧。

那些人永远回避国际横向比较,所以这个工作不得不由俺们这些支持改革开放路线的来做了。

今天咱就选取老冤家日本做为参照物,看看各个历史阶段中日建设成果究竟是个啥形势。

图1通过图1我们发现:1 上世纪20-30年代(就算1930年),日本发起对华侵略时期,中国实质GDP 其实约为日本的3.4倍;2 建国初期的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接收到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实质GDP竟然是日本的2.1倍以上,嘿嘿……这可是在遭受日本侵略战争和内战重创之后的经济数据哈,嘿嘿嘿……3 而到1980年(严格地说是到1976年),中国全面推行“机佐路线(假字代音,以下同)”,中国走彻底的计划经济道路,也就是包括了当今有些众所周知的一伙人极力美化歌颂的“10年耗界(假字代音)”时期,到1976年,彻底粉碎四人/‘帮和“机佐路线”后,到80年代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

这段时期咱就算看看1980年的经济数据,中国的实质GDP也已经从1950年的日本的2.1倍,急速缩水仅为日本的0.94倍!这就是当代一伙人热烈歌颂的他们的路线下的丰功伟绩。

4 再看看这伙人拼命诋毁的改革开放时期吧:从80年代中国开始艰难步入改革开放路线时期,直到1992年世界冷战结束,中国实质GDP仅用12年时间,又恢复到同期日本GDP的1.5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建国初期对日本经济规模水平,但相比建国前30年,同比倒退1倍多,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了!再往后同比属于现代经济学,各位有兴趣,可以查查中国实质GDP(PPP调整后)早已是日本多倍了,名义GDP则今年(2010年)刚刚超越日本。

改革开放路线和“机佐路线”到底谁高明?那伙人肯定说还是“极佐”高明啊,那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那时候大家都穿开裆裤,这伙人一概是避而不谈或者高喊那是造谣的。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备受世界瞩目。

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表现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关键差异。

一、GDP总量对比首先,我们来比较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GDP总量。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美国的GDP接近20万亿美元,排名第一。

而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GDP总量分别为5万亿美元左右。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二、人均GDP对比然而,仅仅比较GDP总量是不全面的。

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GDP仍然相对较低,约为1万美元左右。

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更是高达4万美元以上。

这表明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外贸总额对比除了国内经济指标,我们还可以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贸总额。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外贸总额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年度进出口总额约为4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万亿美元左右。

这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外汇储备对比外汇储备也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一直以来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远超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

这表明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不容忽视。

五、人口规模对比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4亿人口。

这使得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和劳动力资源。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远远不及中国。

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对比显示出中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GDP总量、外贸总额和外汇储备等。

中日经济对比

中日经济对比

广场协议大事记事件影响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67.85%。

1987年1、纽约股市崩盘。

2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使得美国股市看起来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

很快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

此后,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 。

(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1988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原因,日本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出口生产商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日本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心,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

东京股票市场在3年内涨300%,房地产仅东京总盘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总值。

(日本的金融系统接近崩溃)1989年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

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日经指数顿挫。

日本股市开始下跌。

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

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作者:熊名奇,米运生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

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XIONG Ming-qi1, MI Yun-sheng 2(1.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Abstract:Some phenomena of the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re similar to Japan′s bubble economy, such as RMB appreciation, rising stock prices and real estate prices, which makes people worried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fall into long-term slump like Japan′s bubble burst. By compari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different le 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and different macro-control measur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conomic bubble and differen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se differences can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 bubble economy; China′s economy; Japan′s economy; comparison一、研究背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步入正轨并开始飞速发展。

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原因

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原因

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原因——以2007-2009年为例摘要: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本文借由2007-2009年度中日两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来分析形成中日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及不同之处。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主要表现形式是统计报表,特定时期的国际收支是该时期国际交易的总体状况的具体反映,是一国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国际收支结构的相关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3年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它在原来第四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修订。

第五版将整个国际收支划分为两大账户,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反映实际资源流动,资本与金融账户反映资产所有权的流动。

我国从1997年开始采用第五版的原理和格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根据国际收支账户框架及差额构成的特点,国际收支结构可分为以下模式:(1)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差额平衡模式:(2)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差额平衡模式:(3)两大账户均平衡的模式:(4)双顺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顺差):(5)双逆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逆差)。

中国2007年顺差(3718亿)+顺差(735亿)2008年顺差(4124亿)+顺差(463亿)2009年顺差(2917亿)+顺差(1448亿)日本2007年顺差(25万亿)+逆差(22万亿)2008年顺差(16万亿)+逆差(18万亿)2009年顺差(13万亿)+逆差(12万亿)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7-2009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顺差,且顺差总额维持在4400多亿左右。

会计科目名称中日对照

会计科目名称中日对照

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及编号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一、资产类資産1001 现金現金1002 银行存款銀行預金1009 其他货币资金その他貨幣資金100901 外埠存款他地域預金100902 银行本票銀行小切手100903 银行汇票銀行手形100904 信用卡クレジットカード100905 信用证保证金信用状保証金100906 存出投资款預入投資金1101 短期投资短期投資110101 股票株式110102 债券債券110103 基金基金110110 其他その他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資評価損失引当金1111 应收票据受取手形1121 应收股利未収配当金1122 应收利息未収利息1131 应收账款売掛金1133 其他应收款その他未収入金1141 坏账准备貸倒引当金1151 预付账款前渡金1161 应收补贴款未収補助金1201 物资采购物資仕入1211 原材料原材料1221 包装物包装物1231 低值易耗品低額消耗品1232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原価差異1241 自制半成品自家製半製品1243 库存商品在庫商品1244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売買価格差1251 委托加工物资委託加工物資1261 委托代销商品委託代理販売商品1271 受托代销商品受託代理販売商品1281 存货跌价准备棚卸資産評価損失引当金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割賦販売製品1301 待摊费用前払費用1401 长期股权投资長期権益投資140101 股票投资株式投資140102 其他股权投资その他権益投資1402 长期债权投资長期債権投資140201 债券投资債権投資140202 其他债权投资その他債権投資1421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長期投資評価損失引当金1431 委托贷款委託貸付金143101 本金元金143102 利息利息143103 减值准备評価損失引当金1501 固定资产固定資産1502 累计折旧減価償却累計額150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資産評価損失引当金1601 工程物资工事物資160101 专用材料専用材料160102 专用设备専用設備160103 预付大型设备款前払大型設備代金160104 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生産準備用工具及び器具1603 在建工程建設仮勘定1605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建設仮勘定評価損失引当金1701 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資産処分1801 无形资产無形資産180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無形資産評価損失引当金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認識融資費用1901 长期待摊费用長期前払費用1911 待处理财产损溢未処理財産損益191101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未処理流動資産損益191102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未処理固定資産損益二、负债类負債2101 短期借款短期借入金2111 应付票据支払手形2121 应付账款買掛金2131 预收账款前受金2141 代销商品款代理販売商品代金2151 应付工资未払給与2153 应付福利费未払福利費2161 应付股利未払配当金2171 应交税金未払税金217101 应交增值税未払増値税21710101 进项税额仕入税額21710102 已交税金納付済税金21710103 转出未交增税未納増値税振替21710104 减免税款減免税額21710105 销项税额売上税額21710106 出口退税輸出還付21710107 进项税额转出仕入税額振替21710108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国内販売製品納付税額の輸出控除21710109 转出多交增值税過納付増値税振替21710110 未交增值税未納増値税217102 应交营业税未払営業税217103 应交消费税未払消費税217104 应交资源税未払資源税217105 应交所得税未払所得税217106 应交土地增值税未払土地増値税217107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未払都市維持建設税217108 应交房产税未払不動産税217109 应交土地使用税未払土地使用税217110 应交车船使用税未払車船使用税217111 应交个人所得税未払個人所得税2176 其他应交款その他未納金2181 其他应付款その他未払金2191 预提费用未払費用2201 待转资产价值未振替資産価値2211 预计负债見積負債2301 长期借款長期借入金2311 应付债券未払債券231101 债券面值債券券面額231102 债券溢价債券割増231103 债券折价債券割引231104 应计利息未払利息2321 长期应付款長期未払金2331 专项应付款専用未払金2341 递延税款繰延税金三、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持分3101 实收资本(或股本) 払込資本金(或いは株式資本金)3103 已归还投资減資払戻金3111 资本公积資本準備金311101 资本(或股本)溢价資本金(或いは株式資本金)割増311102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非現金資産受贈益準備金311103 接受现金捐赠現金受贈益311104 股权投资准备権益投資準備金311105 拨款转入交付金受入311106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外資資本換算差額311107 其他资本公积その他資本準備金3121 盈余公积積立金312101 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積立金312102 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積立金312103 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312104 储备基金準備基金312105 企业发展基金企業発展基金312106 利润归还投资減資積立利益3131 本年利润当期利益3141 利润分配利益処分314101 其他转入その他振替314102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積立金計上314103 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計上314104 提取储备基金準備基金計上314105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企業発展基金計上314106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従業員奨励及び福利基金計上314107 利润归还投资減資積立利益314108 应付优先股股利未払優先株配当金314109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積立金計上314110 应付普通股股利未払普通株配当金314111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資本金(或いは株式資本金)組入普通株配当金314115 未分配利润未処分利益四、成本类原価4101 生产成本生産原価410101 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産原価410102 辅助生产成本補助生産原価4105 制造费用製造費用4107 劳务成本労務原価五、损益类損益5101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業務収入5102 其他业务收入その他業務収入5201 投资收益投資収益5203 补贴收入補助金収入5301 营业外收入営業外収入5401 主营业务成本主要業務原価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業務税金及び附加5405 其他业务支出その他業務支出5501 营业费用営業費用5502 管理费用管理費用5503 财务费用財務費用5601 营业外支出営業外支出5701 所得税所得税58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過年度損益調整日语中文————————————————売上総利益率毛利率受取手形应收票据売掛金赊销货款運転資金周转资金売り上げ原価销售成本裏書き背书、签注売上高销售额受取利息收领利息営業権营业权営業外費用营业外费用営業外収益营业外收入営業成績营业成绩営業報告書营业报告営業損益营业盈亏海外投資国外投资外国法人外国法人外注加工費外购加工费買掛金赊购钱価格変動準備金价格变动资金貸し倒れ呆帐、倒帐貸し倒れ引当金倒帐资金貸付金贷款株式証券股票株主股东株主総会股东大会株主配当金股息、股东股利仮払い金暂付款関連業種有关产业金利利息期首期初期末期终繰延べ資産延期资产偶発債務意外债务経常収支比率经常收支率経常利益经常利润経営分析经营分析計上记录、列入権限の委譲授权減価償却費折旧费現金預金现金存款固定負債固定负债固定資産固定资产財源财源財務管理财务管理資本金资本、资本金支払い利息支付利息収益力收益力資金繰り资金周转収支バランス收支平衡資金効率资金周转效率所得税所得税借入金借款支払手形应付票据、支付票据人員削減裁员上場上市自己資本比率自己资本比率剰余金盈余税引き前当期利益税前利润前期繰り越し利益前期滚入盈余前期損益前期损益損益分岐点保本点総資本利益率总资本利润率総資本回転率总资本周转率損益計算書损益表増資增加资本棚卸し資産盘存资产貸借対照表借贷平衡表担保抵押、担保短期借入金短期借款長期借入金长期借款当期未処分利益本期未处理的利润投下資本投入资金当期利益本期利润特別損失特别损失特別利益特别利润特別償却特别折旧内部留保内部保留金評価損评估亏损不良在庫不良库存平均賃金平均工资法人税法人税法定準備金法定储备金無形固定資産无形固定资产メインバンク往来银行持ち株制度持股制度有形固定資産有形固定资产与信信贷、贷记、信用流動資産流动资产流動負債流动负债利益利润、赢利流通資本流动资本労務費人工费割引手形贴现票据。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近30年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比

8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几年内, 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生产翻了又翻,由家徒四壁到家家粮满 仓。 1985年之后,人民基本摆脱贫困,农作物生产过剩,很多农 村乡镇开始了商品经营,分布广泛的乡村中心发展成为以农 业服务,商贸旅游,工矿开发等多种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小城 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1992年,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农民工涌向城市,加快了 城市化建设,1978年的2000多个城镇发展为2007年的19200个
11
近30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情 况
背景:70年的日本已经完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基 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从外国几十个国家引进25000 多项优秀的技术,成本60亿,总价值2000多亿
12
70年代中期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

17
谢谢观赏
18


1992年,日本设备过剩,人员过剩,房地产过剩 到1997年,经济稍微有点回升

整个90年代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 10年

14

2001年,日本工厂经济泡沫,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5年经济增长率依然很小 2008年再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换以后,通过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较为有效地实现 了国家对宏观经济全局的间接控制与调节


10




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经济成就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了14倍,2008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对外贸易额从1987年的109亿美元增加到08年 的21838亿,从27位上升到第3位成为世贸组织的重 要成员 在2010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1987年GDP 3201.9 2012年GDP 82000.0亿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

第 三 产 业 却 发育 不 良 ,直 到今 天 还 有 这 很 大 的后遗症现象存在 。从只发展重工业而 忽 视 其 他 发展 到 产 业 结 构开 始 进 行 重 大 转 型 之 间 是 个缓 慢 的 发展 过 程 ,先是 由于 改 革 开 放 ,提 出 r产业 转 型 升 级 的理 念 和 政 策 ,第 三 产 业 才 得 以 发展 ,在 此之 前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根 本 尢 法 与 第 一 二 产 业 相 比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第■ 产 业才 真 正 的 开 始 稳 定 发甓 ,从 同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构 成 来 看 ,第 一 、二 、三 产 业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从 19 的 2 4 3 变 化 到 2 0 年 9 0年 7: 2: 1 04 的 1 : 9:0 产 业 结 构 才 得 以有 改 观 , l4 4。 但 是 面 临 的很 大 问题 是 ,中 国 的一 二 三 产 业 结 构 虽 然得 到 了优 化 升 级 ,但 是 产 业 结 构 的科 技 化和 质 量 化 优 势 仍 然 有 限 ,首 先 是 地 区 发展 的不 平 衡 ,第 二 是 产 业 现 代 化 程 度 很 低 , 也 就 是 产 业 中 的 科 技 含 量 不 高 ,这 仍 然是 制 约 着 中 国经 济 实 现 彻底 转 型 的一 个很大桎梏 。
生 以来 并 没 有很 大 的 分界 发展 的情 况 ,而 是 在 缓 慢 过 渡 中实 现 了产 业 的 优 化 升 级 , 首 先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 重 工业 为主 的大 兴 制 造 阶段 , 忽 视 了 第 三 产 业 和 轻 工 业 的 发 展 ,这与中国历来发展 工业就是一个短板 有 很大 的关系,所 以为了平衡产业 ,才提 出 _大 力加 强重 工 业 建 设 的 口语 ,这 个 阶 r 段 ,重 工 业 发 展 比重 快 速上 升 ,形成 了达 到 国 民生 产 总 值 中 占有 一 半 的 绝 对 优 势 ,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农 业 的 发展 持 续 平 衡 ,

日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日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②无偿资金援助:约1,558亿日元(125亿元人民币) ③技术合作:约1,739亿日元(139亿元人民币) ④JBIC贷款:约2万3,119亿日元(1,850亿元人民币)
在广泛领域深化合作的“战略互惠关系” ●2012年6月启动的日元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等的金融合作以及节能环保合作、科学技术合作等,经 济方面也在广泛领域加深着双赢合作
日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低迷,日中经济活动停顿:世界经济新的风险因素。在全球经济下复杂的供应链、具有很 强互动性的金融市场,导致经济方面的“负面连锁效应” 为避免这种局面、恢复世界经济而努力:两国的使命,也有助于两国自身经济增长和发展
日中经济相关数据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国别世界第1位(2011年、2012年)
IMF专务理事拉加德
(10月11日 东京 路透社)
日本和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率(2011年)
美国 21.6%
中国 日本 10.4% 8.4%
EU 25.2%
其他 34.4%
两国共计近五分之一(18.8%)
0%
20%
40%
60%
80%
(出典)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12
(面对日中政治关系紧张对亚洲和世界经济构成 新的威胁的提问)这是很大的担心。
(日本和中韩)领导人,应再次认识到这个地区 保持协调的必要性。
世界银行总裁金勇
(10月11日 东京 时事通信)
3
在全球经济下复杂的供应链和互动性很强的金融市场中,日中经济活动的停滞, 导致经济方面出现”负面连锁效应”
目前,经济全球化,供应链错综复杂,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这种形势下,日中两国经济活动停滞瞬间影响 到别国金融市场和生产活动,并且这一影响也可能对日中双方的经济也带来负面影响,即造成”负面连锁效应”。

中日对比

中日对比

我们的建议
1.在面对外来的政治文化,我们必须吸收外来政治文化的精 华,并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手段来引导来弘扬国粹。 3. 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不是保护我国的本土文化,是让我国 的发展停滞,让我国的文化不能走向全球,鸦片战争就是最 好的例子。只有文化的开放,文化的交流,才能够更好的促 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4.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我国还 应该注重对本国文化的保护。
专家解读
中国:“相对粗放型”经济更 易发展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实现GDP 赶超日本,相对要比较容易。“相 对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在数量上 更容易达到和完成赶超日本的目标。 专家提醒,除了数量之外,更 应该关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质量。 外放型的投资的确对某一时段的经 济发展影响较大。不过,必需考虑 到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比如,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能源是否绿色等。
专家解读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专家认为,1978年以后,中国在少 数几个年份进行了变革,为经济发 展注入了强心剂,比如1979年十一 届三中全会,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经济取得长 足发展,GDP总量及其增幅逐年增 加,尤其是1984年沿海城市开放以 后。 1989年到1992年间,中国经济 有些回落,这主要是受经济封锁、 外资撤出等事件的影响。2005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日本的一半 左右。
8区。东西距离约五千二百公里。中国领土南 北跨越的纬度近五十度,南北距离约为五千五 百公里。
中日国体和政体
明仁天皇夫妇
中国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日本
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天皇为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

近年中日贸易统计数据及一些国内重要经济数据

近年中日贸易统计数据及一些国内重要经济数据

国内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货币供应量单位: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上年同期比)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单位:元年末总人口单位:万人实际利用外资额单位:亿美元中日贸易数据2011年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1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461.1亿美元,增长14.2%。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620.4亿美元,增长8.3%;自中国进口1840.6亿美元,增长20%。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增长488%。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011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724.6亿美元、181亿美元和159.3亿美元,增长10.3%、5.3%和3.6%,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7%、11.2%和9.8%。

在所有出口商品中,家具玩具的增幅最大,为25.8%。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2011年进口额分别为747.5亿美元、306.5亿美元和119.6亿美元,增长15.2%、20.4%和54%,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0.6%、16.7%和6.5%。

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如越南、泰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

2010年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概况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3030.6亿美元,增长3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2010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657.3亿美元、172亿美元和153.7亿美元,增长46.1%、19.1%和51.2%,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9%、11.5%和10.3%。

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

贸易壁垒:中日 双方将加强合作, 降低贸易壁垒, 促进贸易自由化
贸易合作:中日 双方将加强贸易 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经济挑战, 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
投资规模:预计未来几年内 将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方式:直接投资、合资、 合作等
投资领域:制造业、服务业、 金融业等
投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 风险、法律风险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机电产品: 如汽车、电 子设备等
纺织品:如 服装、鞋帽 等
化工产品: 如塑料、橡 胶等
农产品:如 大米、水果 等
钢铁产品: 如钢材、钢 管等
能源产品: 如石油、天 然气等
贸易总额:中日双边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贸易商品:中日贸易主要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贸易方式:中日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 贸易伙伴:中日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Part One
202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跨国流动,提高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市场需求:中日两国市场需求旺盛, 推动经贸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推动力 自由贸易协定: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保障 投资合作: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支撑 技术合作: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动力

人と人を結ぶ電子商取引(中日对照)

人と人を結ぶ電子商取引(中日对照)

街を歩くとみんなが真剣に電⼦商取引のうわさをしています。

えっ、なんですって?⼆⼗⼀世紀の経済に⾰命が起きる?なるほど、ホームページで選ん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で直接注⽂すれば、あっという間に商品が家まで宅配便で届く。

これは流通の仕組みの⼤変⾰、⼩売店や御問屋はどうなるのかな、商品の流れを通じて、こつこつ築かれてきた伝統⽂化も⼼配。

多分、⼤事なのは、発想の転換なのでしょうね。

もちろん、インターネットで安全にお⾦を送る技術が、まずは基礎.でも、これは今、エンジニアが⼀⽣懸命取り組んでいるようですし、問題はそれから、売り⼿はサイバースペースの中に、舞台とシナリオを作りこむ。

たとえば、遠く遥かなアラビアニナイトのバザール、あるいは気だるい⼗九世紀のウイーン。

買い⼿はいつしか、その物語の中にぐいぐい巻き込まれ、商品を購⼊しつつ、⾃分も演技を楽しむ。

……などと⾔った。

アイデアも出てく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ね。

買い⼿も負けてはいられない。

全て、⾃分で決断、選択することは、案外むずかしそうですけれども、電⼦商取り引きの時代―そこでは、⼈と⼈、⽣産者と消費者が、想像⼒のありったけを賭けって、無為会うことになるのでしょう。

そんな時代が、ついそこまで来ています。

译⽂接⼈与连⼈的电⼦商务 ⼀个⼈⽆聊时⾛在⼤街上,忽然听到有⼈在谈论电⼦商务,哦。

这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是爆发了21世纪的经济⾰命吗?的确,只要在因特的主业上随便选点什么,不⼀会的功夫,上家就会把商品送到你的家门⼝。

也许这就是流通领域的⼤变⾰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卖店或批发商等的⼈们该怎么办呢?⽽且,这种通过商品的流通,层层建⽴起来的传统营销⽂化是否会受到冲击也很令⼈担⼼。

不过,最重要的是经济思想的转换吧,这当然要以在因特上能够安全的进⾏商品交换为坚强后盾啦。

⽬前这项⼯程⼤概正在努⼒进⾏,⾄于后⾯的问题吗,我们就可以放⼼使⽤了。

商家在赛博空间中,不断的制造着舞台剧和电影脚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经济比较: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文/ 华尔街见闻 2015年12月27日20:21:12 155本文作者为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吉灵浩,文章来源于微信号屈庆债券论坛从之前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在第四篇专题中,我们将着重对中日经济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并探究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一、中日经济的相似点(一)经济增长说到中日经济的相似点,就不能不提到中日经济十分相似的崛起过程。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80年代的中速增长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低速增长阶段。

经济增速由50-60年代的年均10%左右下降到70-80年代的年均5%左右,再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年均接近0的水平。

与日本相似,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正如日本在70年代初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一样,中国在2008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也开始由年均增长10%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看,在中日两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投资和出口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经济增长的奇迹。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同样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入WTO后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连续30年经济增长10%以上的增长奇迹。

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中日两国的工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崛起时期的支柱产业,中日两国分别成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工厂”。

由此可见,同样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台阶,经济崛起同样以来投资和出口,中日两国无论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划分,还是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人口作为东亚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日两国在二战后均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快速增长的人口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成为中日两国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然而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逐渐老去,日本的劳动力人口从90年代初开始增长逐渐放缓,21世纪后开始逐年下降。

而中国由于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随着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逐渐退休,80-90年代出生的人口又大幅减少,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0年开始出现净减少。

人口老龄化成为困扰中日两国的一个共同问题。

由此可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中日两国都受益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然而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两国也相继开始经历劳动力萎缩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拖累。

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都将成为制约两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率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短期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可能由市场上对于该货币的供求左右,但从中长期看,一国货币的汇率更多的是由该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预期来决定的。

二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元升值的预期一直十分浓烈,但由于日元实行的是以固定汇率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日元汇率在70年代前基本保持稳定。

随着70年代日元转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经历了长达20年的持续升值。

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广场协议后各国合力干预的影响,但日元升值的根本原因依然是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随着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日元汇率也开始逐步趋于稳定。

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2年后,随着日本央行的持续量化宽松,日元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贬值周期。

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与日元如出一辙。

由于2005年以前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浓厚,人民币汇率也一直保持稳定。

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后,人民币也经历了长达10年的持续升值。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期,人民币汇率也在“8.11”汇改后经历了一波快速的贬值。

我们认为,中日两国目前均处在经济增长放缓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阶段,日元和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扭转。

(四)资产泡沫中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也都经历了资产泡沫的累积和破灭。

90年代初,日本由于过剩资本的长期积累、金融自由化的急功近利和两次严重失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本股票市场资产泡沫的快速积累和破灭。

金融危机期间,日本证券市场也同样经历了股票价格的暴跌。

而随着2012年以来日本央行持续的QE和QQE带来的大量过剩资本,日本证券市场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泡沫积累。

反观中国,2007-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泡沫的产生和快速破灭。

2014-2015年“杠杆牛市”带来的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而两国土地资产泡沫的积累同样触目惊心。

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中国土地价格则自2001年起开始快速攀升,其间虽有反复,但并未出现显著的降温迹象,泡沫仍在不断的累积中。

由此可见,在经济过热以及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环境下,中日两国都经历过资产泡沫的快速积累和破灭。

(五)政府主导产业转型中日两国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具有相似性。

在经济转型期,中日两国政府都积极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

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支持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主要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转化为出口和内需并重。

1986年5月,日本政府发表了“面向21世纪产业社会长期设想”,提出以对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

为此推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略;二是鼓励对外投资;三是充实社会公共投资,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无独有偶,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涉及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出台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力求扩大国内消费、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在转型战略和举措方面,中日两国也颇为相似。

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面临的外在压力和贸易顺差,强调扩大内需,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等。

1986年4月,为解决贸易和经常收支盈余扩大造成的对外摩擦,特别是为解决与美国的经济摩擦,日本政府采纳了著名智囊团提供的“前川报告书”,其基本思想是“制定国家全面的政策目标,缩小经常性收支不平衡(盈余),以求达到与国际及其他国家的协调,并表示实现此目标的决心”,提出并强调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导向。

反观中国,中国的内需增长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将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政策加以实施。

(六)产能过剩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经济增长很快,加之大量过剩资本的存在,日本企业设备投资迅速增加,1990年设备投资额高达88.7万亿日元,比1986年增加了58.6%,占GNP的19.5%。

受泡沫经济虚假繁荣的影响,日本企业利用金融宽松的条件,建厂房和高档设施,大型生产线等项目也纷纷上马。

迅速增加的设备投资虽然推动了平成景气发展,但却导致了严重的设备过剩。

中国在2003-2007年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迹象,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传统行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本应进行过剩产能的出清,但在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产能的过剩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了进一步加剧的迹象。

这直接导致了最近几年,在经济增长下台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

当然,中日经济的相似之处远远不止我所列举的这些。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融资方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文化和传统等等诸多方面同样十分相似。

二、中日经济的不同点(一)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考量,2014年中国的不变价人均GDP尚不足40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其次,从城镇化率的角度看,日本的城镇化率已超过90%,中国城镇化率刚刚突破50%。

第三,从最终需求的角度来看,日本已经形成了消费主导型的需求结构,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已超过80%。

而中国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依然十分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从科技水平的角度看,日本无论是在研发投入方面,还是在科研人员的数量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

第五,从教育水平的角度看,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也远远超过中国,日本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60%,在中国这一比重尚未达到30%。

第六,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日本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在保障水平方面,都大幅领先中国。

由此可见,中日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到目前为止,从各个角度来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十分明显的差距,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中日两国在对待外资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日本更加注重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资进入有种种限制,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里,外国直接投资(FDI)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水平,出口企业中以日本本土品牌为主。

而中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由于严重缺乏资本,制订了引进外资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在中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引进外资依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而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日本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尤其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国内市场的萧条进一步刺激了日本资本输出的步伐。

截止201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已经突破25%。

相对而言,中国的对外投资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占比依然较为有限。

(三)债务日本政府在经济泡沫破灭后,采取了激进的财政政策,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希望通过财政支出增加拉动经济的增长。

但事与愿违,由于日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很高,财政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十分有限,巨额的财政赤字不仅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截止2015年,日本公债余额/GDP的比重已经突破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