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探索——以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探索
——以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为例
王招林,黄宏喜
摘要:市容环境提升规划并非长期预测性或者面面俱到的系统性规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协作性和操作性,实施属性非常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开展不同规模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实施工作,纵观这些提升规划成果偏离实际,无法直接指导实施而被束之高阁。

笔者以《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容提升总规》)为例,从城市环境整治内容梳理、特色目标确定、典型项目示范、行动计划引导四大方面构建大鹏新区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提升总体规划。

关键词:市容环境,实施,行动
大鹏半岛是我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生态区域,被誉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随着东进战略的推进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其在深圳的东部生态旅游门户形象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大鹏政府在结合新区的环境现状之后,提出了编制《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的编制计划,意在推进大鹏新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本文从4个方面出发,阐述整治规划如何在项目多、时间紧、要求高等客观条件下,搭建一个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提升总体规划框架,为同类型的规划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1 各部门平台整治内容的梳理
借助各部门平台的规划及计划为出发点,通过自上而下各专项规划的梳理,剔除已经确定实施的项目,有效融合城市近期发展目标的诉求,并结合自下而上各层级代表的反馈,最终形成面向实施总体提升框架。

1.1 借助各部门平台的行动规划及计划为出发点
《市容提升总规》涉及范围广,项目类型多,常规的对现场进行勘察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梳理出有效的项目体系。

规划除在对现场进行勘察外,还借助了《大鹏新区河道治理实施计划》、《2016年重大项目简报》、《新区城市更新计划》等部门中的近远期重点发展项目计划,将其中与市容环境提升有关的计划分门别类融入分项系统当中,针对这些项目引入设计指引。

对于已经确定实施的项目在总规实施项目计划当中应予剔除,在避免项目重复立项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现场勘察时间。

1.2 自上而下各专项规划的梳理
《市容提升总规》考虑与规划实施相结合,自上而下的聚合统筹已编制的相关规划,让此次规划能够有效融入现行相关规划体系当中。

规划契合《大鹏新区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中对城市的总体定位,以“塑造山海交融的半岛特色风貌”定位为导向,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协调,从而塑造各具风格的特色片区,积极展现大鹏新区整体风貌特征。

结合《大鹏新区绿道及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实施规划课题研究》中“两轴四环”的绿道空间布局,遵循研究中对绿道建设的设计指引以及各路线的特色定位,对大鹏新区主要路段的慢行系统提出综合整治指引。

梳理《大鹏新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主要的游览线路,以此作为道路分类和重要线路选取的参考,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研究对象。

1.3 自下而上各层级代表的反馈
公众利益是城市规划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面向实施的市容环境提升更是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长期在此居住及工作的人是市容环境提升的既得利益者,只有合理引导、协调、平衡他们对各类利益的诉求和矛盾,让规划方案尽可能体现大多数利益相关的共同需求,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团队在前期现场勘查的同时积极与各街道办居民就生活环境问题进行交谈,并以问卷的形式收集居民对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的诉求;就综合提升的内容多次与城市管理和水务局及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及对接。

分别编制《大鹏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葵涌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南澳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规划简本,分发各个街道办征求各部门的意见,通过公示展板向公众展示提升内容并收集意见。

以大鹏办事处的意见及回复为例。

表1 大鹏办事处意见及回复表
2、以目标为指引的问题导向整治策略和措施
目标的确定最终会通过整治的措施反映到实施的成果当中,因此在规划伊始就要寻求差异化、能体现大鹏特色的提升目标,避免将城市陷于“千城一面”的景象。

大鹏新区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特征明显,为了能严格保护新区“三山两湾”的山水滨海生态格局、地域文化及生活方式,规划确定了构建绿色共生的风景道网络、山海交融的水岸廊道、生态健康的公园体系、缤纷活力的滨海岸线四大整治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分别提出整治策略和措施。

2.1 构建绿色共生的风景道网络
大鹏新区历史人文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滨海岸线优美,规划突出大鹏新区大“公园体”的生态环境特色,提出风景道网络的整治提升体系,以线带点的方式将这些特色突显出来,构建以绿道和公园道有机结合大鹏新区整治框架,编织绿色共生的交通网络,并将绿色基础设施全覆盖,打造全世界最美的,最生态的道路环境。

(1)绿道网
通过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双管齐下的整治策略,构建互联互通,高端高品的大鹏绿道系统。

根据绿道周边环境特征将大鹏新区绿道系统分为城市通廊型绿道和山海郊野型绿道,并从植物配比、断面形式等方面提出整治要求。

图1山海郊野型绿道提升
(2)公园道网
首先通过前期分析,规划提取新区44条主要的道路,从道路价值、绿化种植、街道家具、路面环境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赋分(图3),根据不同的分值提出不同的整治原则:现状保留为主,进行零星点缀和提升(9~7分);大部分保留现状,针对权重因子中的较低分值选项进行提升(6.9~5分);综合整治和改造,对有潜力的分值选项进行重点提升和特色塑造(4.9~3分);属于急需提升的类别,应进行全面提升和改造(2.9~1分)。

其次对新区道路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图4),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提出整治策略。

图2公园道综合评价图图3公园道分类整治图
以生活道路的提升指引为例:分别对生活道路的植物色彩、植物配比、断面形式等提出整治指引。

植物色彩以黄色、紫红色为主要组团色系,以腊肠树、黄槐、铁刀木、鸡蛋花、黄花风铃木、紫薇、紫玉兰、鸳鸯茉莉、巴西野牡丹、美叶红千层、勒杜鹃、红继木、粉花夹竹桃、黄槿、海红豆植物搭配为主;街道骨架树种主要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要树种,组团种植体现人性化、精品化、休闲化;提升植物空间层次,增加街旁遮阳、林下休憩生活空间
的环境。

2.2 构建山海交融的水岸廊道
新区水系密布、河网发达,3级以上的河流多达64条,项目针对大鹏河流密布及环境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覆盖性的提升指引,项目结合大鹏河流“出山过城入海”基本特征,化繁就简,将河道水系划分为自然生态、城市休闲、入海交汇三大特征段,并在水
表3 大鹏新区河道提升指引
2.3 构建生态健康的公园体系
大鹏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特殊,生态敏感性区域较多,公园普遍存在的绿化种植良莠不齐、设施配套不完善等不是其根本问题。

一般的公园都是呈散点式状态分布于城市之中,《市容提升总规》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公园提升整治来解决新区局部生态连通性差、生态斑块分布破碎等问题。

因此在整治提升52个现状公园的基础上,规划还补充新建了12个综合性公园、3个社区公园和1个风景名胜园,同时打造五个综合性海岸公园带来串联激活大鹏沿海绿地,由点及面的构建生态健康的公园体系。

表3 公园分类提升指引
2.4 构建缤纷活力的滨海岸线
海岸线环境整治,如舍近求远,缺乏与海洋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居民的协调沟通现实问题,提出的系统性提升规划,很难落实市容环境整治的措施和项目。

《市容提升总规》中对滨海岸线的指引不仅仅限制于岸线本体提升,并且在对滨海岸线进行分段控制的基础上,将指引要求落实到与之相关的道路、公园绿地、河流水系提升措施上。

①旅游观光型: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较好,为外地游客和深圳市民提供观光娱乐公共滨海浴场的沿海景观带。

整合滨海综合交通体系,增设集散停车区和沿岸临时停车区;完善旅游度假、观光体验、商业休闲以及露天沙滩舞台等服务配套设施,增强体验性、趣味性活动项目;完善滨海沿岸智慧监控,包括地理信息、潮汐、环境动态、智能灯光系统、水质安全、应急防护等实时信息库及反应措施等网络化、手机指令化。

②城市休闲型:沿岸为城市生活区,适合打造为周边市民提供活力休闲的魅力滨海岸线。

以国际化、现代化景观为特征,打造以“时尚魅力滨海”为主题的风貌景观;整合龙岐湾、较场尾等一带民俗风情,营造休闲商业滨海景观;完善休闲活动空间、增加休闲设施,创意小品等;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水量,提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绿地滨海整治规划中,满足及时调控渗、蓄、滞、排、用等雨水汇入的要求。

③生态保护型:沿岸多自然山体,拥有大量滩涂、红树林,是科普、活力休闲、亲子活动等舒散圣地。

完善公共交通和慢性系统建设,建议每500-1000米左右设公交站台;建议整治以红树林为主题的湿地公园,设置滨海缓冲风景林控制区域、滨海栈道、驴友训练营等;限制商业开发,控制滨海岸线。

④山体滨海景观型:沿岸靠山面海,适合打造为深圳市民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所创造的观光、康体运动、自驾游等休闲圣地。

建议增设多条公交系统和慢性系统线路;整治建议打造连续贯通的山地滨海休闲通道,设置路边临时停车场地平台、休憩观景平台及少量公共服务设施等。

3 以典型项目构建大鹏环境提升触酶
典型项目筛选的原则是在辐射范围、交通位置、景观视野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能起到示范效应。

通过对示范项目内外优势的分析提出概念设计方案,以此来推动其余项目的实施。

3.1 典型项目的筛选——以锣鼓山郊野公园的选取为例
典型项目概念设计是对指引策略的深化,有助于项目的有效实施。

规划从几个方面对道路、公园、节点等项目进行筛选比较,选取对市容环境提升起示范作用的典型项目进行概念设计。

以锣鼓山郊野公园的选取为例,锣鼓山郊野公园位于以东部综合性旅游服务小城为定位的大鹏街道中心地带,能辐射更多的游客及居民;周边旅游景点较多,新区主要的旅游道路坪西路、鹏飞路、银滩路形成公园的交通环路,可达性好,节点位置突出;锣鼓山郊野公园海拔约198.89m,可观赏面较大,东面观海视线良好。

图5锣鼓山郊野公园位置分析图
3.2 典型项目概念设计——以示范公园道概念设计为例
典型项目的概念设计思路是对项目的区位特性及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定位及目标,针对场地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以示范公园道概念设计为例。

①新大路:
优势——大鹏至南澳东、西涌唯一的滨海路,沿路已建设大型交通枢纽,现有植被长势良好,绿化率高;
制约——滨海景观资源被其他产业大量占用,东侧面海,西侧临山,道路拓宽难,海滨无礁石沙滩等旅游资源。

图6新大路提升方案分析图
②鹏飞路:
总体定位——鹏飞 千里
图7鹏飞路分段定位分析图
图8鹏飞路提升方案分析图
③葵新南路
优势——位于葵涌中心区。

社区发展较成熟,周边中小型商业,公园,学校俱全。

街道建筑容积率低,容易形成良好街道景观;
制约——以居住用地为主,改造范围小。

东侧面海,西侧临山,道路拓宽难度大。

路灯电力水管等基础设施差。

图9葵新南路提升方案分析图
4 注重实效凸显规划对行动的有效引导
为了保证市容环境规划的有序实施,规划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行动规划探讨。

4.1 兼顾不同专项,确定行动时序
项目行动时序需要对接各专项规划的实施计划,尽量避免同一空间的不同项目在不同时期反复实施。

就大鹏新区而言,绿道专项、公园专项、河道专项等项目繁多,规划针对《大鹏新区绿道及慢行系统互连互通实施规划》、《大鹏新区河道治理实施计划》等专项规划中的项目时序及本规划的特殊性提出了“双三行动计划”,分期完成提升目标。

即近期三年(2017-2019年)以绿道、风景道、公园、示范点景观提升为重点,以河段、沿街立面、滨海岸线、文化景点等提升建设为难点,改善大鹏新区市容现有景观风貌,使之成为深圳各新区绿地建设的特色先锋。

远期三年(2020-2022年)以公园、风景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提升与建设为重点,以河湖水系、城市家具、夜景照明的提升为补充,基本完成新区旅游风景区化的整体提升工作,实现“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总目标。

4.2 明确实施主体,梳理行动项目
城市市容环境涉及面广,而主管部门又多、上下分级,如公园绿地归园林局管,河道水系归水利部门管,道路景观归交通部门管,各个部门很难以统一协调,制约城市环境高效提升建设,针对我国“平行垂直”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结合各项目的特点和属性,规划按项目类型梳理出111个项目,并将它们划归到各个街道办,明确实施主体,从而避免了目前市容环境提升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的根源,信息不共享和部门割据,造成了很多建设行动的矛盾和重复浪费,也理清了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责任。

4.3 试点项目先行,试验行动效率
在规划阶段,团队与新区政府就部分示范项目展开了启动研究,并循循推动项目的实施,希望从实践中摸索出高效率的行动模式。

其中第一批坪葵路、华强路、迎宾路三条道路已取得立项批复,并取得可研批复,移交新区建管中心开展道路市容提升建设工作。

目前,新区建管中心正开展项目勘察招标工作。

同时准备将第二批19条道路打包成11个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向新区发财居申报立项。

未来还将对试点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并总结改进,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更多经验支撑。

5 结语
通过对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规划的实践与思考,笔者更加认识到市容环境综合提升实施的复杂性。

文章总结的从不同层面了解城市对空间环境的需求,以切合城市发展特色的目标为导向,对典型示范项目的提升设计,以及制定高效有序的行动计划仅仅是笔者就《市容提升总规》提出的粗浅观点。

而在将市容环境规划推向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技术手段,协调实施中各主体的利益关系,确立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等是当下所有规划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大鹏新区市容环境综合提升总体规划[Z].2016.
[2]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2013(4).
[3] 杨安生.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4]徐有钢,王佳文.面向城乡大尺度的景观风貌规划探索[J] .规划师,2014(9).
作者简介
王招林,所长,高级规划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
黄宏喜,规划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