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章 光(教材梳理,夯实基础)(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光
知识梳理K
1.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米/秒。
(2) 用一条________的直线表示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这种表示光的直线叫做光线。
2.光的反射:(1) 光射到__________的界面上再返回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______和______分居________的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
3.平面镜:(1)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____________原理。
(2) 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_____。
4.光的折射:(1)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等于0°时,折射角也等于__________。
5.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凹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作用。
如图所示,各种透镜中________、________是凸透镜,而______、________是凹透镜。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中直线MN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F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O是凸透镜的________,O到F的距离称作凸透镜的___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
7.请画出下图中经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第
7题图
8.凸透镜成像实验及规律:
(1) 实验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
(3)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调试好实验装置,改变物距,移动光屏找像时,眼睛要注意观察________。
(5) 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6)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9.凸透镜的重要应用: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两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为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
(2)拍照时,物体距照相机镜头的距离一定要________两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感光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胶片上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对焦”是指调节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的距离。
(3)幻灯机的________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所成的像在________以外,像为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
(4)放映幻灯片时,为了在银幕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幻灯片应________插入幻灯机内(选填“正”或“倒”),此时幻灯片距离幻灯机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若要使银幕上的像大一些,则镜头到银幕的距离应________,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放大镜实际是一个焦距较________的(选填“长”或“短”)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把物体在凸透镜前________范围内,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___侧(选填“同”或“异”),像为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6)用放大镜观看物体时,必须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_以内,人眼________放大镜才能观察到一个________的虚像。
10.光的色散:
(1)太阳发出的白光经________镜后分解为各种色光,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排列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同一种介质对各种色光的________程度不同。
三棱镜对________光折射程度最大,对________光的折射程度最小。
(2)经过三棱镜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叫做________光,由几种________合成的光叫做________光。
白光是由不同的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基础训练K
1.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紫光
2.下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筷子在水
面处“折断”
B.放大镜把
文字放大
C.桥在水中
形成“倒影”
D.鸽子在沙滩
上形成影子
3.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第4题图
第6题图
5.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像,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像(均选填“虚”或“实”).
6.在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____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
则应在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__________为止。
知识梳理答案
1.(1) 同种均匀介质3×108(2) 带箭头传播方向路径 2.(1) 两种介质;原来介质(2)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角入射角3.(1) 反射(2) 虚相等相等垂直 4.(1)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小于大于0° 5.厚薄会聚薄厚发散 A D B C 6.主光轴焦点光心焦距 f 7.如图所示
第7题图
8.(1)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2) 焦距(3) 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4) 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5) 物距像距一倍焦距二倍焦距
(6)
物距u 像的性质像距v
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v>f
9.(1)凸透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倒立缩小实(2)大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缩小镜头胶片(3)镜头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两倍焦距倒立放大实(4)倒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增大减小(5)短一倍焦距同正立放大虚(6)焦点透过正立、放大10.(1)三棱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折射紫红(2)单色单色光复色单色光复色(3)红绿蓝
第二章光
基础训练
1.A 【解析】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故选A。
2.C 【解析】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原理,B不符合题意;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鸽子在沙滩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鸽子挡住了光而形成的,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因题目没有说明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是斜射还是垂直射入,所以由分析可知: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有可能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有可能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也有可能是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故选D。
4.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第三列,甲在第二列,丙和丁在第四列,不对称,故A、C、D错误;且蜡烛和平面镜的距离为一行多,乙也在第三列,和平面镜的距离为一行多,对称,故B正确。
5.凸实虚【解析】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且它们都是凸透镜的应用。
6.高度中心60~70 清晰【解析】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直线上;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f<v<2f,即在60~70厘米刻度处,为了更好地观察,应使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