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合集下载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调节和控制灌溉和施肥的时机、方法、剂量等,使水肥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种植技术。

下面是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灌溉和施肥的时机1. 选择适宜的时机灌溉和施肥,根据农作物生长季节、生育期、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避免水肥的过量或不足。

2. 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主要的灌溉和施肥,如拔节期、抽雄期等,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需肥。

3. 避免在农作物生长停滞期和果实成熟期过量灌溉和施肥,以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二、灌溉和施肥的方法1. 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等省水、减排、高效的灌溉方式,避免使用浇灌或泵送等大量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

2. 施肥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农作物对不同类型肥料的需求量进行施肥。

3. 在施肥时尽量避免过度施肥,以防止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4.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以减少土壤的负荷和环境污染。

三、灌溉和施肥的剂量1. 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阶段确定灌溉和施肥的剂量,确保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2. 根据土壤的质地、肥力和含水量等情况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避免水分和营养的过剩或不足。

3. 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肥料,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以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留意农作物的反应1. 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颜色变化,根据农作物的反应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和时机。

2. 注意农作物的叶片形态和质地,以判断农作物的营养状态和需水需肥情况。

3. 注意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加强管理和记录1. 对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灌溉和施肥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的落实。

2. 定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和灌溉施肥的记录,以便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水肥一体化(滴灌)详细全解!

水肥一体化(滴灌)详细全解!

⽔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肥⼀体化(滴灌)详细全解!1、什么是⽔肥⼀体化技术?答: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的施肥,是在压⼒作⽤下,将肥料溶液注⼊灌溉输⽔管道⽽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通过灌⽔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根区。

⼴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等。

2、⽔肥⼀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嘴巴,叶⽚是⼩嘴巴。

⼤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喷肥只能起补充作⽤。

我们施到⼟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壤溶液浓度相对较⾼,结果产⽣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孔张开,进⾏蒸腾作⽤(这是植物的⽣理现象),导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分供叶⽚蒸腾耗⽔。

靠近根系的⽔分被吸收了,远处的⽔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或叫⽔肥⼀体化管理),这样施⼊⼟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率⼤幅度提⾼。

3、常⽤的⽔肥⼀体化措施有哪些?答:⽔肥⼀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式施⽤。

如叶⾯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微喷灌施⽤(南⽅最普及⽔带喷施)、滴灌施⽤、树⼲注射施⽤等。

其中滴灌施⽤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4.滴灌施肥有哪些优点?答:滴灌施肥是⼀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肥料利⽤率,与常规施肥相⽐,可节省肥料⽤量30—50%以上;⼤量节省施肥劳⼒,⽐传统施肥⽅法节省90%以上。

水肥一体机产品标准

水肥一体机产品标准

水肥一体机产品标准
水肥一体机产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肥范围:水肥一体机的施肥范围是指设备能够满足植物生长
需要的最大面积。

根据国家标准,水肥一体机的施肥范围不得小于20亩,同时应满足农作物要求的肥水比例。

2.水利用效率:水肥一体机的水利用效率是指机器通过灌溉和施
肥的方式,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根据国家标准,水肥一体机的水利用效率应不低于80%,同时应保证灌溉和施肥的均匀性。

3.能耗:水肥一体机的能耗是指在实际使用中,设备的电能消耗
量,通常以千瓦时为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水肥一体机的能耗应不高于1.5千瓦时/亩,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4.控制精度:水肥一体机的控制精度是指机器自动调节肥水比例
的能力,以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根据国家标准,水肥一体机的控制精度应不低于±5‰。

5.组成与工作原理:水肥一体机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水泵、施
肥器、水肥混合箱、灌溉管道和灌溉喷头等。

水泵用于将水从水源抽送到水肥混合箱中,施肥器将肥料溶解在水中,然后水肥混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到灌溉喷头,喷洒到田地或花园中。

6.特点:水肥一体机适用于各种农田和花园,特别是那些需要频
繁浇水和施肥的区域。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灌溉和施肥的任
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总之,水肥一体机产品标准是一个全面的标准,包括施肥范围、水利用效率、能耗、控制精度、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特点等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水肥一体机的性能和质量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水肥一体化是指将水管理和肥料施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和精确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田生产效益。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有以下要求:1. 肥料选用合适。

对于水肥一体化来说,首先要选用经济、环保、高效的肥料。

常用的肥料有化学肥料、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2. 肥料养分含量合理。

肥料养分含量要满足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避免过量或不足。

过量施肥会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不足施肥则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 肥料颗粒大小适宜。

肥料颗粒大小应适中,不宜过细或过粗。

过细的颗粒容易在灌溉过程中被排水带走,过粗的颗粒则不易被农作物吸收。

4. 肥料溶解速度适当。

施肥溶解速度要与农作物需肥阶段相匹配,以确保养分在作物需求时能迅速有效地被吸收利用,减少养分的损失。

5. 肥料施用方式科学合理。

根据不同农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基施、穴施、叶面施等,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接触作物根系或叶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6. 肥料与水的混合方式合适。

肥料与水的混合方式要科学合理,充分溶解并保持均匀,以确保肥料能够均匀地供给给作物,减少肥料的浪费。

7. 肥料施用量准确。

根据农作物需肥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8. 肥料施用时机恰当。

根据不同农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机,以及时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施肥效果。

9. 肥料施用技术操作规范。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技术操作规范,避免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确保肥料能够准确地供应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有严格的要求,包括肥料选用合适、养分含量合理、颗粒大小适宜、溶解速度适当、施用方式科学合理、混合方式合适、施用量准确、施用时机恰当以及施用技术操作规范等。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实现水肥同步供应和精确控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述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源、土壤、肥料和农药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肥相互协调、互补、高效利用的一种技术。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将肥料和水源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节水、减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灌溉和施肥的协调: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使水肥的供给与作物的需求相匹配,避免浪费和滥施。

2.施肥方式的改善: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如滴灌、喷灌、肥水混合等方式,将肥料与水同步供给到作物根系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营养流失。

3.农药和肥料的共同利用:合理调节农药与肥料的用量和施用时机,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避免农药和肥料之间的相互阻害,实现水肥农药的协调利用。

4.优化土壤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注重改善土壤环境,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吸水、吸肥能力,减少灌溉和施肥的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水肥一体化,顾名思义,是指将水和肥料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达到高效利用肥料、减少污染的目的。

在水肥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肥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的一些解析。

一、适合植物需求的肥料在进行水肥一体化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肥料是否适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要确保肥料中的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可以选择氮、磷、钾等肥料进行搭配,并根据植株生长周期及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植物的生长需求,可以选择添加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

二、可控释的肥料水肥一体化的肥料选择中,还要考虑肥料的可控释能力。

种植环境的不同,植物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控释肥料对水肥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

可控释肥料可以通过调整其包膜材料及生产工艺来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从而实现对植物营养的精准控制,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问题的发生。

三、易于降解的肥料肥料的降解速度是影响植物利用肥料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肥料降解速度过快,那么肥效和养分会大大降低,从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而如果肥料降解速度过慢,也会导致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不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因此,在进行水肥一体化的过程中,应选择易于降解的肥料,以保证肥料的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低毒、低污染肥料在水肥一体化的肥料选择中,还应注意肥料的环保性。

如果采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肥料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选择环保的、低毒、低污染的肥料,是水肥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水肥一体化在肥料选择上有着很高的要求。

必须选用适合植物需求的肥料、可控释的肥料、易于降解的肥料以及低毒、低污染的肥料。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水肥一体化在土壤保护、栽培技术及农业增产方面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作物吸收。

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

水肥一体化常用形式有微喷、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在我省小麦、玉米上以微喷灌为主。

因其具有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工程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系统、输水管道和微灌带四部分组成。

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首部系统主要包括潜水泵、加压泵、逆止阀、过滤器、压力表、水表、排气阀、施肥器、施肥罐或施肥池。

输水管道包括干管与支管两级管道。

干管可采用地上软管或地埋硬管两种形式。

地上软管多采用PE软管,地埋硬管多采用PVC管材,埋深0.8米,输水支管采用φ63的PE软管,微喷带常采用N65五孔或七孔微喷带。

微喷带铺设长度40~60米,间距1.8米或2.4米,输水支管的最大铺设长度50~70米。

二、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1.肥料要求常温下能够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可溶性、养分含量高、杂质含量低、溶解速度快,避免产生沉淀,酸碱度为中性至微酸性。

2.常用肥料有尿素、硫酸钾、溶解度高的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等。

三、水肥一体化操作步骤1.检查首先检查微喷带的阀门状态,需要灌溉的地块开启,其他地块阀门全部关闭。

应根据机井的出水量和压力情况估算1个灌溉单元的微喷带条数。

例如潜水泵出水量为45立方米/小时,微喷带的喷水量10立方米/100米/小时,总微喷带应开启长度为450米,单条微喷带长度50米,应开启9条,为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爆带或接头憋开,实际应先开启10~11条。

2.启动先开启潜水泵,待水充满微喷带并喷起后,再开启管道加压泵。

根据实际压力状态调整喷灌带开启条数以达到最佳喷水状态,以水雾单侧辐射微喷带间距的1/2左右为合理状态,喷辐交叉不宜过多。

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要点
五、 维 护保 养
线。在丘陵山地 , 干管要沿 山脊或等高线进行布置 。 根据作物种类 、 种植方式 、 土壤类型和流量布置毛管
和灌水器。条播 密植作物的毛管沿作物种植平行方 向布置 ; 对于中壤土或粘壤 土果园 , 每行布设一条滴 灌管 , 对于沙壤土果园, 每行布设两条滴灌管。对于 冠 幅和 栽植 行距 较 大 、 栽植 不 规则 或 根 系稀 少果 园 ,

选择溶解度高 、 溶解速度较快 、 腐蚀性小、 与 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不同肥料搭配使用 , 应充
吸收 , 并且精确控制灌水量 、 施肥量 、 灌溉次数和施 肥时间 , 达到“ 以水 调肥 ” 和“ 以肥促水” 的水肥耦合 技术 。由于灌溉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 , 肥料也随水直 接被输送到根系 的周 围, 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 极大 地减少灌溉和肥料的投人 ,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 用率 , 并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综合分析 当地土壤 、 地貌 、 气象 、 农作物布
土壤养分 、 有机肥养分供应和在水肥一体化技术 料利用率计算总施肥量 ; 根据作物不 同生育期需 律, 确定施肥次数、 施肥时间和每次施肥水源保障等因素 , 系统规划 、 设 计和建设水肥一 体化灌溉设备。灌溉设备应当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及
灌溉 、 施肥需要 , 保证灌溉系统安全可靠 。根据应用
作物 、 系统设备 、 实施面积等选择施肥设备 , 施肥设 备 主要包括压差式施肥罐 、 文丘里施肥器 、 施 肥泵 、
施肥机、 施 肥池 等 。
按照肥随水走 、 少量多次、 分 阶段拟合 的原 作物总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分 定灌溉施肥制度 , 包括基肥与追肥比例 、 不同生
应进行系统排水, 防止结冰爆管, 做好易损部件保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着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着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着减少水的用量。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1、确定施肥量。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确定玉米施用化肥的种类及数量。

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

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2、确定施肥时期。

磷、钾肥通过种肥同播一次性施入;氮肥分期施肥,种肥同播20%的氮肥,其余分别在玉米拔节期(40%)、大喇叭口期(20%)、抽穗开花期(20%)采用压差式施肥罐法水肥一起施入。

3、灌溉施肥。

追肥前要求先滴清水15-20分钟,再加入肥料,一般固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并使肥料完全溶解;提前溶解好的肥液或液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2/3,然后注满水;加好肥料后,每罐肥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分钟,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当然靠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个步骤,要想玉米高产,我们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1、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10 g/kg,碱解氮≥5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50 mg/kg,含盐量<0.2%。

前茬作物选打瓜、小麦、棉花、油料作物为宜。

2、灌溉条件具备完整的加压滴灌条件及配套设施。

3、产量构成技术指标达到1200 kg/亩籽粒产量的玉米应满足以下条件:收获有效穗数:6500穗/亩~7500穗/亩、单穗粒数:650粒土50粒、千粒重:330 g~350 g、单穗粒重:160 g~185 g、产量:≥1200 kg/亩。

4、施肥与整地4.1采取“全层肥+种肥+滴灌追肥”的施肥方法。

秋季前茬收获后及早灭茬整地,翻耕深度≥28 cm。

4.2测土配方结果与基肥使用:腐熟有机肥2吨/亩-3吨/亩、氮肥纯氮3kg/亩~7kg/亩、磷肥P205 10kg/亩~12kg/亩、钾肥用量折成K20 3kg/亩-5kg/亩、锌肥(硫酸锌)1kg/亩。

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

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

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村家庭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排水不良、肥力丧失、土地流失等问题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施肥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中既包括基础肥的施用,也包括追肥的操作。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受欢迎的技术之一,可在玉米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

一、基础肥施用1.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对玉米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较大幅度上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值,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改善土壤环境。

建议使用鸡粪、牛粪、猪粪等,每亩用1000-1500斤。

2.无机肥料施用:氮、磷、钾是玉米生长的必须元素,在施肥时需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营养供应。

对于磷和钾,它们应通过早期投入根茎较深当中,以保证农作物吸收,或与生长相符配合。

1)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用硫酸兑水4:1浸泡20分钟,再放到黄泥土或细砂子里旋晾曝晒1-2小时,拌入稻草灰或细石灰备用。

这样做在保护玉米种子生产的同时,使其获得充分的光合能量,提高根系活力。

2)幼苗期施肥:幼苗期也称为整枝期,此时玉米的生长比较缓慢,需要大量的养分。

建议在肥料中添加适当的有机肥和追肥,以提高玉米幼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1.叶面追肥:借助叶质及发育成量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缺少的元素。

2.根系追肥:在玉米成长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土壤中养分的缺乏,所以需要进行根系追肥。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将肥料施入土壤中,以保证根系摄取养分的充分。

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案能够通过提高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周期中的元素交换和细胞分裂,提高玉米品质,从而实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标。

在使用中,应根据玉米生长环境及生长周期的不同,采用合适的配比和施肥时机,以达到最好的生产效果。

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俗话说: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水和肥是保障园艺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肥料只有溶于水中成为离子状态才能被园艺植物的根系或者叶片吸收。

如果没有水作为吸收的载体,再好的肥料对于园艺植物都是无效的。

水肥一体化实现水、肥资源的科学精确利用。

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肥料的进步,同时也推进了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一讲,我们来学习园艺植物的水肥一体化。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学习:1.水肥一体化的概念和优点2.水肥一体化常用的设备3. 水肥一体化设施的使用与维护4.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首先,我来了解什么是水肥一体化。

很多人可能会有误解,认为就是先浇水再施肥,这是很片面的理解。

水肥一体化狭义来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水中,由灌溉管道输送到田间每一株作物;广义讲,就是水和肥同时供应作物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水肥一体化的优点。

第一,水肥均衡。

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第二,省工省时。

传统的技术费工费时,而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只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第三,节水节肥。

灌溉时,直接把作物所需要肥料及水均匀输送到植株的根部,可减少大量的资源浪费。

第四,减轻病害。

采用水肥一体化可控制大棚内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还能降低温度。

第五,调控湿度。

冬季时可滴灌控制浇水量,控制湿度,提高地温,避免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第六,增产提质。

作物水肥供应均衡,病虫害减少,品质提高,增产30%以上。

了解了水肥一体化的概念优点,相信你对水肥一体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水肥一体化体系。

水肥一体化模式分为低级模式和高级模式,低级模式就是简单的将将肥料溶于水人工淋湿,浇湿等,操作简单实用,但费时费工;高级模式是将肥料溶于水,通过自动化管道运输到田间,做到了施肥不下田,轻松又省钱。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系统组成。

常用的输肥设备有:差压施肥罐、丘里施肥器和注射泵施肥器。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是指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以水肥资源协调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全面改善农业生产优化环境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综合利用氮磷钾肥料和水资源,调控土壤肥力和水肥运动,实现水肥同步施用,并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资源节约、增产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要点如下:1.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精准施肥技术,实现氮磷钾肥精准施用,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精准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养分测试、作物营养需求分析、氮磷钾肥料的选择和施用、施肥时间确定等内容。

通过对土壤养分测试和作物营养需求分析,可以科学确定氮磷钾肥料的种类和用量,实现施肥的精准化,减少农田中的氮磷钾营养过剩和缺乏情况,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浪费。

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水肥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效解决土壤干旱和缺水问题。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通过这些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

3.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的施用、土壤保水保肥措施、连作休耕制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缓解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流失情况,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水肥一体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利用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堆肥、生物质能利用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是指将水肥管理技术相结合,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浪费,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农田管理方式。

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优化水肥供应、合理灌溉、施肥和管理等方面。

一、优化水肥供应:1.种植适应水分条件的作物,选择耐旱或抗旱品种,减少对灌水的依赖。

2.利用水源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通过井灌等方式提供水源,并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方法。

3.精确施肥,高效利用肥料,避免因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合理灌溉:1.研究土壤水分特性曲线,掌握土壤储水量、持水性能等基本属性,从而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2.采用微灌技术,如滴灌、喷灌、渗灌等,减少灌溉水量和水分的蒸发损失。

3.使用适当的灌溉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点,可选择合理的灌溉频率和灌溉时间。

三、精确施肥:1.根据土壤质量、肥料种类和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制定肥料供给方案,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2.采用精准测土施肥技术,通过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肥力测试等手段,精确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精准施肥。

3.使用缓释肥料,实现肥料的控释效果,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四、合理管理:1.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及时了解农田的水肥状况,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管理。

2.建立健全的农田水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优化农田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3.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

五、综合利用资源:1.利用农田排水系统,收集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减少流失和浪费。

2.推广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养殖废弃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农田的有机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3.发展农田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如智能灌溉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实现水肥的精准供应和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一文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

一文详解水肥一体化四大要点引言水肥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管理水资源和施肥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肥一体化的四大要点,包括土壤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养分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1. 土壤水分管理1.1 水分量化监测水分量化监测是水肥一体化的基础,通过使用合适的仪器和技术,准确测量土壤的水分含量。

常用的水分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水分计、水分传感器等。

利用这些监测手段,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土壤的水分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灌溉量,避免水分浪费或不足。

1.2 精细灌溉技术精细灌溉技术是水肥一体化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根据土壤水分监测结果,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

常用的精细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

与传统的泛灌方式相比,精细灌溉技术能够降低水分损失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提高灌溉效率。

1.3 土壤保水措施土壤保水措施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降低水分流失的风险。

常见的土壤保水措施包括有机质添加、覆盖物利用和保水剂应用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速度,提高土壤贮水能力,保持较稳定的土壤水分含量。

2. 科学施肥2.1 土壤养分测试科学施肥的前提是了解土壤养分含量,以便根据作物需求做出准确的施肥措施。

土壤养分测试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可以提供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含量和比例信息,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2 合理施肥计划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作物生长特点,制定合理施肥计划是科学施肥的关键。

合理施肥计划应考虑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土壤中养分的现状以及其他因素如气候、土壤pH值等。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同时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3 微量元素补充除了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外,作物还需要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水肥一体化中,应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

常用的方法包括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

通过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注意事项

水肥一体化注意事项

水肥一体化注意事项
水肥一体化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水源和过滤器:尽量选择条件好的灌溉水作为灌溉系统的水源,以延长滴灌系统的使用寿命,让水肥的混合发挥到理想的状态。

同时,针对水质选择合适的过滤器,以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第二、需防止过量灌溉:滴灌施肥时要防止过量灌溉,因为滴灌上肥只用于灌溉根系和给根系上肥,因此必须了解果树根系散布的深度。

第三、注意肥料的选择和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所用肥料需要满足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与灌溉水相互溶解小等要求,避免对喷头或滴头造成堵塞。

第四、对灌溉系统的布设:灌溉系统的布设应合理,以确保水肥能够均匀、准确地到达作物根部。

第五、要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水肥一体化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管道系统的保养与维护、首部系统的保养与维护、施肥机的保养与维护等。

特别是在冬季,需要对整套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清洗,如过滤器、管路、阀门等,以清洗管道及设备中残留的泥沙或杂质。

第六、要根据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中,应坚持多量多次的技术原理,更好地适应植物根系的水分和养分吸收特性,大大减少肥料损失。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的选择与配制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的选择与配制

4 对 灌溉 水 影 响 较 少 。 溉水 中通 常 含 有 各 种 ) 灌
离子 和 杂 质 , 钙 离 子 、 离 子 、 酸 根 离 子 、 酸 如 镁 硫 碳
根离子 、 酸氢根 离子等 , 碳 当灌 溉 水 p 达 到 一 定 H 数 值 时 ,灌 溉 水 中 阳 离子 和 阴离 子 会 发 生 反应 , 产 生沉 淀 , 当灌 溉 水 p 大 于 7 如 H . , 中 的钙 镁 离 5时 水 子 就 会 和硫 酸 根 离 子 结合 形 成 沉 淀 。因 此 , 在选 择 肥 料 品 种 时 要 考 虑 灌 溉 水 质 、H、 p 电导 率 和灌 溉 水
料 的溶 解 度 具 有 积极 作 用 。 2 现 用 现配 混 合 使 用 的肥 料 。 通 常情 况下 , ) 混
合 使 用 的肥 料 都 是 现用 现 配 ,如果 预先 配 制 肥 料 ,
5 对 灌溉 设 备 的腐 蚀 性要 小 。 ) 水肥 一 体 化 的肥
对于一些易吸湿潮结块 的肥料如硝酸铵 、硝酸微量元素应 选 大量元素肥料混合不会产生沉淀 。
用 螯 合 态 的肥 料 。 高 , 果 肥 料 中养 分 含量 较 低 , 料 用 量 就 要 增 加 , 如 肥 可 能造 成 溶 液 中离 子 浓度 过 高 , 发 生堵 塞 现 象 。 易 3 相 容性 要 好 。 ) 由于 水 肥 一体 化 灌 溉 肥 料 大 部 分 是 通 过 微 灌 系 统 随水 施 肥 , 果 肥 料 混 合后 产 生 如 沉 淀 物 , 会 堵 塞 微 灌 管 道 和 出水 口 , 短 设 备 使 就 缩
的 可溶 盐 含 量 等 。为 了避 免 上 述 情 况 的 出 现 , 灌 当 溉 水 的 硬 度 较 大 时 , 采 用 酸 性 肥 料 , 磷 肥 选 用 应 如 磷 酸或 磷 酸 一 铵 。

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

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

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
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是一种将水肥管理集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管理方式。

它通过对农田灌溉和施肥进行统一规划,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的几个重要步骤:
制定水肥管理计划: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计划。

计划应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施肥种类、施肥量等关键参数。

确定水肥管理设备:选择适合农田的灌溉和施肥设备,如滴灌、喷灌、微喷等灌溉设备,以及化肥、有机肥等施肥设备。

这些设备应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

实施水肥管理:按照制定的计划,按时进行灌溉和施肥。

在灌溉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多或过少;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搭配化肥和有机肥,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

监测和调整:在水肥管理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指标,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水肥管理计划,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总结经验:在水肥管理结束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水肥管理的效果,为今后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

通过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农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一体化水肥管理方法在现代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水肥一体化是指将水和肥料的供给方式进行一体化管理,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有以下要求:1. 适合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灌溉系统,包括喷灌、滴灌、微喷等不同的灌溉方式。

根据不同的灌溉系统,肥料的形态和性质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 高溶解度: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即在水中能够迅速溶解并形成可供作物吸收的溶液。

这样可以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过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 低淋溶性: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具有较低的淋溶性,即在灌溉过程中,肥料溶液不容易被土壤过度淋洗,导致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肥料的淋溶性可以通过控制肥料的溶解速度、粒径分布和包衣等方式进行调整。

4. 适宜的稳定性: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在灌溉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发生沉淀、结晶和团聚等现象。

稳定的肥料可以确保养分均匀地溶解在水中,避免肥料在水中沉积和堆积。

5. 均一性: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即不同批次、不同品牌的肥料在成分和性质上保持一致。

均一的肥料可以降低肥料的供应风险,确保肥料的质量和效果稳定。

6. 适宜的营养成分: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具有适宜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肥料的营养成分应包含充足的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质。

7. 环境友好性: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即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肥料应遵循环境保护要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污染土壤和水源。

水肥一体化要求肥料能够适应不同的灌溉系统,具有高溶解度、低淋溶性,具有适宜的稳定性、均一性和营养成分,同时要具备环境友好性。

通过满足这些要求,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施肥方法介绍

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施肥方法介绍


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
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 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作物需要。
根系在吸收水分 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俗讲,水肥 一体化就是灌 溉和施肥同时 进行
施肥不下田,轻松 又省钱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 一种全新的施肥理念
以喂养婴儿的方式喂养作物,“水分养分同时供应, 少量多次,养分平衡”。(照片来自耐特菲姆)
二、大幅度节省肥料。比常 规施肥节省30~70%。省肥 意味着省钱,环保,节省资 源。
三、大幅度节水
设施灌溉要比传统灌溉节水 50%以上,其中滴灌最省水。
四、节省农药(适宜灌溉方式)
如滴灌只湿润根区土壤,树冠下相对湿度低, 可显著降低病害发生,减少杂草生长。作物生 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防止枯萎病传播。
操作简单
适合液体和固体肥料
不需要外加动力 施肥浓度均一
目前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施肥模式
泵吸施肥法
简单、实用、 低廉、精确
肥料池

进肥方向
这是目广前东华徐南地闻区县大大力推水广桥的农施肥场方式
泵 吸 肥 法 的 其 它 形 式
施肥池
泵注肥法
带搅拌机的施肥池
泵注肥法的好处
• 施肥速度和浓度均匀,肥料浓度容易 控制,前后一致
很多菜地或果园都建有小水池
直接将肥料施肥问 题,就是解决作物的“吃喝问题”
作物的生长需要氮、磷、钾、钙、镁、硫、 铁、锰、铜、锌、硼等养分。这些养分的 合理供应和平衡是高产优质的营养基础。
缺B
当前施肥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不平衡施肥 • 劳力短缺,劳力成本快速上升
施肥和灌溉是生产上耗工较多 的两项田间作业,肥料成本是生产 的重要成本。合理的灌溉计划及合 理的施肥方案通常不容易制定。哪 里有简单、实用、有效、低廉的水 肥管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
摘要: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对灌溉用肥提出更高的要求。

水肥一体化技术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做好了节本增效、满足生态环保的技术革新要求。

该项技术的推广,以管道系统为基础,将灌溉和施肥有效融合在一起。

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该项技术提现的优点: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实现对用肥时间、数量的精准控制,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等等。

由此而系统阐述该项技术的要点,同时,就迎合水肥一体化推广的肥料要求做出解析,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技术推广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该项技术优势,文章就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重点解析,以大大提升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1 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1.1 技术概述
现代农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满足生态环保的技术革新要求。

该项技术以压力系统或自然落差为动力,参照土壤养分情况、作物生长需肥情况,将生长必须的营养肥料配兑成液态肥液加上灌溉用水,借助管道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必须的供水供肥。

该项技术的应用,将灌溉和施肥融合在一起,称之为水肥一体化技术。

1.2 应用原理
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植物的根系与叶片的双重作用。

通过扩散过程和质流作用,共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作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来自于根系的吸收,叶面的喷肥只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因此,在扩散过程中,肥料通过溶解之后进入土壤表层,土壤中的靠近根系的营养成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部的土壤浓度较高,产生扩散,从而使得养分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实现循环吸收。

质流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水分流失。

因此,在农业种植中,只有溶于水的肥料才能被作物吸收,难以溶解的肥料对作物而言是很难被利用的。

所以,水肥一体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农业发展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1.3 技术优势
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是以滴灌施肥的形式存在。

借助管道、滴头完成根部施肥,大大提升水肥的利用效率。

比较传统的施肥灌水技术,有效节省用肥量30%~50%。

其二,该项技术的推广,非常适合大面积农作物生长,不仅用肥速度快,而且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有着不错的推广效果。

其三,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用肥时间、数量的精准控制,对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效果不错。

其四,经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还体现生态环保的一面,避免肥料渗到地下污染水体,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土壤酸碱化、荒漠化,对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意义显著。

2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2.1 养分搭配合理、科学,满足每生长阶段营养目标
水肥一体化适用的肥料,应该是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多营养有效组合,而不是单一肥效的使用。

所以说,使用的肥料,应确保为多种营养元素组合。

为此,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结合作物营养物质缺失情况,严格按比例进行水肥调兑。

在合理有个问题必须要注意,就是肥料配比的科学性、合理性,力争要满足每生长阶段的营养目标。

2.2 使用肥源满足速溶性、高养分、无杂质等特点
适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肥源,在使用过程中应满足这几点基本要求:其一,速溶性。

确保用于该控制系统的肥料,能迅速溶解于水,形成较稳定肥液,长时间存在管道中流通。

其二,确保用于该控制系统的肥料,在融入水后,不形成多余杂质,不至于堵塞喷头,不影响整个自控系统的使用。

其三,高养分。

不同其他肥料,用于该系统的肥源,营养含量要高。

如此,能降低用量,避免高离子浓度堵塞喷头,影响使用。

2.3 使用肥源对管道及控制阀的腐蚀作用要小
从当前技术来看,国内任何管材不具备长时间保持浸泡的条件。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以管材、阀门为基础部件,实现对水肥的兼控。

为此,保证各应用部件的长久耐用,延长技术应用的寿命,提升水肥一体化控制的有效性,那么施用的肥料应确保对基础部件的腐蚀性要小,进而实现对高成本的控制。

2.4 使用肥料不会对灌溉水pH值造成影响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兼顾施肥、灌溉的双重功效。

为此,选择用肥,应注意不会对灌溉造成不利影响,否则难以起到应有过的技术效果。

在这里要求施加的肥料,不会引起灌溉水pH 值的变化。

有研究资料证实:当水中pH值下降时,水中的钙离子、硫酸根等等,容易析出沉淀。

时间一长,将会堵塞喷头,而影响该技术的应用。

3 总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将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肥料配兑成液态肥液加上灌溉用水,借助管道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必须的供水供肥要求。

该项技术将灌溉和施肥融合在一起,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实现对用肥时间、数量的精准控制,对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意义显著。

鉴于此,为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在用肥管理方面务必要及时做出调整,注意肥源能做到速溶性、高养分、无杂质;注意使用肥源对管道及控制阀的腐蚀要小;注意使用肥料不会对灌溉水pH值造成影响。

同时,在肥效养分配兑方面,注意合理、科学,能满足每生长阶段营养目标,为此以大大提升肥水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海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
(7):132.
[2] 王丹.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J].农业与技术,2019,
(5):40-41.
水肥一体化对肥料的要求解析
张金美
(曲靖市会泽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曲靖 654200)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