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全文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全文及分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内容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荷尽已无擎雨盖”,起句描绘出一幅秋末的景象,池塘里的荷花已
经凋谢,连那像雨伞一样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荷尽”表明夏日里荷叶
的繁盛已经过去,如今只剩下残败的景象。
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节,
也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菊残犹有傲霜枝”,虽然菊花也已经凋零,但枝条却还在傲霜挺立。
菊花向来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即便花朵已经残败,但其枝干依
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这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在困
境中依然坚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须记”,诗人话锋一转,提醒友人要记住这一年中的美
好景色。
这里的“好景”并非仅仅指眼前的秋景,更是蕴含着人生中的
美好时光和经历。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此时正是橙子金黄、橘
子青绿的时节,果实累累,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这一景象象征着人生
在经历了风雨和挫折之后,依然能够迎来成熟和收获的阶段。
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苏轼以秋景为背景,却没有丝毫的悲秋之意,反而透露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借景抒情,通过对残荷、傲菊、橙橘的描写,告诉刘景文,虽然人生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困境,但
只要保持坚韧和乐观,总会有收获和美好的时刻。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荷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傲
霜形成对比,突出了菊花的坚韧;而秋末的萧瑟与橙橘的丰收又形成
对比,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
深远,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让读者能够在欣赏
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深刻哲理。
对于“荷尽已无擎雨盖”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和生
命的无常。
荷叶曾经在夏日里为荷花遮风挡雨,如今却已消逝,这不
禁让人感叹世事的变化。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生命的自
然轮回,旧的事物离去,新的事物将会诞生。
“菊残犹有傲霜枝”则体现了一种不屈的精神。
菊花虽然已经残败,
但它的枝干依然在霜雪中挺立,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像菊
花一样保持傲霜的姿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的转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它
告诉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并不仅仅存在于繁华盛开之时,那些看
似平凡甚至有些萧瑟的时刻,也可能蕴含着无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它们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追求表面的繁华和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和积累。
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苏轼的《赠刘景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
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