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消化系病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201 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201)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2.在熟悉内科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了解消化病学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掌握消化内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带教本科生和临床实习生。

能进行消化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能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

毕业时达到具有从事内科消化病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消化道肿瘤防治
2.炎症性肠病的研究
3.胃肠激素
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学习年限:三年
2.学习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学习学位课程,第二至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专业英语,进行临床实践,必要环节的培养和学位论文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
(1)自然辩证法概论40 2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 1.5
(3)英语180 6
(4)专业英语40 2
2.科研方法课
(1)计算机医学应用基础(必修)40 2
(2)医学统计学(必修)80 4
(3)医学文献检索学(必修)30 1.5
(4)临床流行病学(必修)30 1.5
(5)免疫学实验(必修)15 1
(6)基因工程学实验15 1
(7)实验动物学实验15 1
(8)生物芯片与蛋白纯化实验15 1
3.基础理论课
(1)医学免疫学(必修)30 1.5
(2)基因工程学(必修)30 1.5
(3)分子生物学概论(必修)30 1.5
(4)医学实验动物学30 1.5
(5)细胞生物学(必修)30 1.5
(6)分子遗传学30 1.5
(7)病理生理学20 1.5
4.专业课(专业英语)(第四学期完成)
专业课为消化病学,共100学时,5学分。

包括消化病药理、消化病生理和病理、消化病学。

要求硕士生系统掌握消化病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见消化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

尤其是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

专业课学习以在导师指导下的自学、辅导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

考试形式为闭卷,主要考核对消化病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的掌握情况。

专业英语学习要求硕士生掌握本学科常用的专业词汇,并达到熟练运用。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撰写英文摘要。

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水平,较流利地介绍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研究方向和课题进展。

至少阅读15-20万字的专业英文文献,并撰写两篇或以上综述。

学习方式以在导师指导下的自学、英文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英文摘要撰写、英语讲座等形式进行。

专业英语考试形式为开卷,主要考核英汉互译、摘要和简单专业英语报告撰写能力。

5.学分要求
学位课程应修学分不少于3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方案。

五、必要环节
1.文献阅读与综述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阅读以下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著作杂志,并完成二篇书面综述报告。

(1)《Yamada's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Yamada主编
(2)《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Part XI –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Goldman主编
(3)《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Kamm主编
(4)《消化内镜培训教程》许国铭主编
(5)《Evidence Based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McDonald主编
(6)《现代消化病学》许国铭主编
(7)《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王轶淳译著
(8)《实用内科学—消化道疾病》(12版)陈灏珠主编
(9)《图解消病学》张亚历主编
(10)《内科学》(七年制)王吉耀主编
(11)《现代胃肠病学》潘国宗主编
(12)《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Gastroenterology》
(14)《GUT》
(15)《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6)《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7)《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18)《中华消化病学杂志》
(19)《中华消化内镜学杂志》
(20)《中华医学杂志》
(21)《中华内科杂志》
(22)《中华肝脏病学杂志》
(23)《中华肿瘤学杂志》
(24)《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
(25)《WJG》
(26)《临床消化病杂志》
(27)《国外医学消化病学分册》
(28)《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和临床分册》
(29)《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30)《药理学报》
2.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学术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国内外学术报告至少10次以上,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2 次以上。

并填写《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记录表》。

3.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实验室基本技能)的培养
硕士生在第二学年进入临床科室后要进行临床消化病基本诊疗技术的培养,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及技术、抗休克、心脑肺复苏等基本技能。

硕士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在进入实验室后,要进行实验室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习、实验用品的准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与学位论文研究有关的实验技术。

考核由三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培养内容和要求对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实验室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考核70分以上(百分制)为合格。

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获5学分,并计入总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于第四学期末前进行,具体办法按照《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
1.硕士生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于第三学期在科室范围内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和论证。

开题报告和论证通过后,方可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填写《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书》,上报批准后,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2.学位论文须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由硕士生至少用一年半的时间独立完成。

指导小组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著。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至少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论著一篇。

3.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论文文字叙述部分应2万字以上。

学位论文研究结束后,由指导小组首先进行评估,确认达到要求后,进行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组织评阅答辩。

八、应修总学分及学分计算
1.硕士生毕业前应修学分不少于5
2.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32.5学分,临床基本诊疗技术(实验
室基本技能)5学分,学位论文15学分。

2.学位课程均须考试,成绩合格(60分为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充分发挥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注重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

开展本学科专业常见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疑难病例讨论,进行专业英文文献读书报告,启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

加强硕士生自学、动手、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检查记录表
年级:
注:听学术报告应提供学习记录,公开做学术报告应有详细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