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付满楚(Fu Manchu) 最充分体现“黄祸”论调的文学人物是 “付满楚”(也有人译为“付满州”),他几 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西方关于中国的套话, 最初出自英国作家萨克斯· 罗默(Sax Rohmer)之手,成书之前首先在英国杂志上 连载,受到关注。1913年,罗默发表了小说 《付满楚博士的秘密》(The Mystery ofDr.FuManchu),付满楚成为英国人耳熟能 详的角色。罗默一生写了很多关于付满楚 的小说,包括13部长篇、3部短篇和1部中篇。 付满楚邪恶、凶残,令人恐惧而又充满诱惑。
研究案例: 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 学中的中国形象》,国外文学(季 刊) 2004年第1期(总第93期) 林丰民:《<一千零一夜>中的东 方形象与对他者的想象》, 外国 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第三种态度是亲善的。 异族文化进入到注视者的视野之 中,被看作是正面的,与本国文化 并驾齐驱、各有优点,可以相互交 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塑 者与他者构成一种平等亲和的关 系。在此种关系形态中,他者和形 塑者都呈现为正面形象。
三、西方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
1.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 通过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政治 制度的研究,西方人发现中国有一位伟大的 哲人———孔子,是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创立 了一个开明的君主政体。四书五经赋予中 国皇帝以贤明、旷达,使他们用知识、用爱 而不是用暴力来治理国家和人民,于是一个 西方关于中国的正面套话“哲人王”便诞 生了,并成为西方“中国热”的一个重要方 面。
5.功夫(Kung Fu) 李小龙在银幕上是正义的化身,从道理上讲 这应该是西方塑造的一个积极的、正面的 中国男子形象,但事实并不如此。李小龙虽 然武艺高强,但不近女色,缺少人情味,只知 蛮打蛮拼,毫无对女性的温情和绅士风度, 这是西方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剥夺东方男子 的性象征,把东方男子刻画成性冷淡、性无 能的后殖民心理在作祟。
第七讲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1、定义
一、形象学定义:
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
异国形象的研究。诸如“晚 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 象”“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 国形象”。
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1、注视者,即形象塑造
者一方。 影响注视者构建他者形 象的几个因素:注视者 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 身份、时间
形塑者或因迷恋他者而极
力美化他者,或是厌恶他者 而竭力丑化或妖魔化他者。 凡形塑者按照其本社会的 模式,使用本社会话语重塑 的异国形象,注定是意识形 态化的形象。
3、注视者与他者的关
系。: 二者之间大致构成狂 热、憎恶和亲善三种 特异的关系。
第一种关系形态:狂热。 在这种关系形慕、倾心和迷恋,趋向于将他者的 形象塑造成人间天堂或世外桃园,使 之具有浓重的乌托邦幻象色彩。与 此同时,贬抑、否定本土文化、价值 及生活方式,并将其呈现为否定性的 形象。
2.中国佬约翰(John Chinaman)
西方人对中国的美好印象到了19 世纪来了一个大逆转,中国由开明、 富饶、发展、繁荣一变而为专制、 贫困、停滞、腐朽,中国人由聪明、 勤奋、坚强、质朴变成愚昧、奸 诈、怯懦、保守,西方的中国观由 钦佩、狂热、仰视转为批判、憎 恶、蔑视。
在美国,“中国佬约翰”是一个对华人劳工 的蔑称,最早出自美国作家布勒特· 哈特 (Bret Harte)的笔端。华人劳工在19世纪 50、60年代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出过贡献, 曾一度受到美国人的亲善,被称为模范移民。 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部经济前景的 暗淡,华人的勤劳、节俭变成威胁美国白人 生存的“邪恶”力量,美国公众开始对他们 表现出极大的敌意,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是 布勒特· 哈特发表于19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 短篇故事。
2、他者
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
异国肖像(包括异国绘 画、瓷器、挂毯等)、 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 等,就都可以纳入比较 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 范围。
异国作为他者形象,不仅是
形象的塑造者制作出来的, 也是被形塑者自我化了的。 他者形象从来都不是他者 现实的客观呈现,其作为形 象本身则始终具有浓烈的 意识形态或乌托邦色彩。
4.查理· 陈(Charlie Chan) 查理· 陈是一位著名的华人侦探。1925年, 由美国作家厄尔· 德尔· 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 创造。查理· 陈则是正义和法律 的象征,他具有处理复杂案件的非凡能力, 在探测作案动机和与恶人周旋方面表现出 老谋深算的智慧。但美国人并不是丝毫不 带种族偏见地塑造这一形象的,查理· 陈谦 卑、温和,对美国人恭敬顺从。尤其是其神 秘的行踪,满口的“子曰”,使他更像一个 马戏团的小丑,成为美国读者和观众的笑料。
第二种:憎恶。 走向了第一种态度的反面,将异族文化 视为低下的,从而对其产生不屑之情。 与他者构成显明的敌对关系。在这种 敌对的关系形态中,形塑者一方面将本 土文化置于中心地位,赋予其无比的优 越性,将自身的价值正向化,使之以美 好的幻象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则 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使其形象具有 显而易见的漫画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