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治风的探析_杨晓萍
包虫病致肾病综合征2例
![包虫病致肾病综合征2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a048292f60ddccda38a0fe.png)
综合征 的复发 ,也 支持 肾病的发生 与肝
图 2 2例患者 肝包 虫超 声声像图 , 图示为包虫 区 表 3 患者治疗情况
包虫的感染相关 。
4 参 考 文 献
『 ] 孙 文学 . 1 戴勇 ,黄朝兴 , 等 原 发性变化 [ ] J 实
用 医学 杂 志 , 0 5 2 ( 3 :6 1 20 2 0 , 1 2 )2 0 - 6 3 『 ] 黄 长海 , 2 章友 康 .肾小 球 肾炎 的免 疫发
而发作 、 复发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包 囊 虫病 是牧 区常 见 的地 方病 . 缘 11 一 般 资料 .
患 者 临床 情况 见 表 1 肾炎 . 个月 内实施全麻术下肝 包囊虫外 。 1
于细粒棘球 蚴感染所 致 。临床 以肝包囊 患者 肝病 情况见表 2 。
表 1 患 者 临 床 情 况
维普资讯
实用 医学杂志 2 0 0 8年 第 2 4卷第 6期
1 7 07
・
经 验 交 流 ・
包 虫病 致 肾病综 合征 2例
杨晓萍 史新 辉 刘 春
见 表 3 。
原发性 肾病综合 征是最 常见 的肾小 虫病 最常见 。包囊 虫与 肾病综合 征 的关 12 治 疗 情 况 . 球疾病 。绝大多数学者 的观点认 为 : 该病 系 国 内 外 未 见 报 道 。 2 0 0 4年 我 院 连 续 收 2 结 果
囊摘 除术 ,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 良好 。 22 远 期 效 果 随着 包 囊 虫 的 摘 除 , . 1 个月 内患 者的肾病综合征也随之缓解 , 随访 1 , 年 未见肾病综合征复发。
3 讨 论
系膜 增生性 肾小球 肾炎是我 国最常 见 的原 发性 肾病综 合征 . 占我 国肾活检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https://img.taocdn.com/s3/m/124820a10740be1e650e9ae9.png)
糖尿病在中医学归属于“消渴”范畴,该名称在《素问·奇病论》 中首次出现,其中关于“消”的含义,王庆其教授认为可以解释出 三重意义 [1]:消谷,即善饥;消肌肉,即消瘦;消津液,即消渴。此外 仝小林教授的解释为 [2]:多食善饥;形体消瘦;消耗之意;火。
中医中没有“糖尿病肾病”的名称,但是针对该疾病仍可在众 多古代医学名著中了解到相关记载。《外台秘要》针对该疾病曾有 描述:“消渴久病或出现痈疽或可称为水病”;《圣济总录》中描述 该疾病时称:“消渴病久损伤肾气,肾主水,肾损伤导致开阖异常, 即水肿”;《证治要诀》中有如下记载:“消渴久至小便无臭且甜,溺 于桶中可见状如猪脂物浮于面,溅至边可见烛泪状物,精不禁即真 元竭”。由此可见将糖尿病肾病归入“肾消”、“水肿”等范畴的原因。 同时因该疾病时消渴病并发症,发于肾脏,因此吕仁和教授称其为 消渴病肾病 [3]。
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国许多古典医学名著对于糖尿病病因病机均有记载,例如 在《灵 枢·五 变》中 曾 提 出:“五 脏 皆 柔,善 病 消 瘅。”,在《丹 溪 心 法·消 渴 》中 也 提 到 :“ 酒 面 无 节 致 炎 火 上 熏 ,肺 腑 燥 热 瘀 滞 ,津 液 失干,饮水不能自紧”;此外《临床指南医案·三消》中也有:“情志 失调内引愁绪,乃消渴。”的说法;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房室过 度致肾虚,下焦生热致肾燥,燥引渴。”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其余糖尿病病机具有高度 相似性,以本虚标实以及虚实夹杂为主要特点,但是在病情进展过 程中却有所区别。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文献中对糖尿病和糖尿 病肾病的描述及任职,并与现代医学中对该疾病病机病因的理解, 以及当代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来看,该疾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可总结为如下描述 : [4-5]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c9ea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6.png)
31肾病科肾风中医诊疗方案肾风是一种以肾脏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中,肾阳虚和肾阴虚是两种常见的肾风类型。
中医诊治肾风主要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肾风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中医诊疗肾风的方案:1.中药治疗:-对于肾阳虚型肾风,可以选择补肾壮阳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淮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等,可以制成药膳或者煎汤服用,具有补肾壮阳的效果。
-对于肾阴虚型肾风,可以选择滋阴补肾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等,可以制成药膳或者煎汤服用,具有滋阴补肾的效果。
2.饮食调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选择鱼、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同时,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控制饮食中的盐分和脂肪含量,有利于肾脏的排尿和代谢功能。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饮水量。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水,避免对肾脏造成负担。
3.调理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途径,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有助于肾脏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避免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疲劳,减少肾脏的负荷。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操劳,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
4.中医经络治疗:-经络调理是中医治疗肾风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推拿按摩、针灸和艾灸等手段,刺激经络系统,调理肾脏和全身的阴阳平衡,改善肾脏功能。
-可以选择肾经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如足三里、肾俞等穴位,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和血液循环。
总之,中医诊疗肾风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调理生活作息和中医经络治疗等综合手段,达到滋阴补肾、益气固表、调理阴阳平衡的效果,切实改善肾脏功能,从而治疗肾风。
但是,对于肾风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最好在专业中医肾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阎晓萍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阎晓萍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5f4a61d5bbfd0a78567339.png)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我国约 20%~4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 糖尿病 肾病,现 已成 为 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 肾 病 的 主 要 原 因,目 前 现 代 医 学 的治疗以控制相关危 险 因 素 为 主,不 能 完 全 控 制 该 病 的进展 。 [1] 中医学 有 关 糖 尿 病 肾 病 的 记 述,散 见 于 水 肿、尿浊、关格、肾消、下 消 等 古 代 文 献 中,现 统 一 病 名 为消渴病 肾 病 。 [2] 阎 晓 萍 主 任 医 师 是 陕 西 省 名 老 中 医 ,是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第 三 、第 六 批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经 验师承导师,长期致 力 于 糖 尿 病 肾 病 等 慢 性 肾 脏 病 的 中西医结合诊治,善 于 从 脾 论 治 消 渴 病 肾 病。 阎 老 师 认 为 其 中 脾 失 散 精 、浊 毒 损 肾 是 该 病 的 重 要 病 机 ,治 疗 时强调补脾运精、以 脾 治 肾,笔 者 作 为 师 承 弟 子,有 幸 跟 随 阎 老 师 学 习 ,收 获 良 多 。
1 病 机 特 点 1.1 “脾 失 散 精 、浊 毒 损 肾 ”是 重 要 发 病 因 素 阎 老师认为消渴病肾病 由 消 渴 病 发 展 而 来,与 消 渴 病 有 着共同的病机理论。阎老师从上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 特点总结出脾是该病 发 病 的 重 要 病 机,其 中 因 饮 食 失 节、劳逸失度而致脾 气 亏 虚、湿 浊 困 脾,脾 的 散 精 功 能 受损,精微不化,变生 浊 毒 损 害 肾 络,精 微 下 泄 而 病 发 消渴病 肾 病。 既 往 多 有 从 脾 论 治 消 渴 病 的 论 述 。 [34] 有 学 者 提 出 高 血 糖 、蛋 白 尿 、尿 糖 等 多 是 水 谷 精 微 不 能 正 常 气 化 的 表 象 ,其 病 理 机 制 为 脾 气 散 精 功 能 的 异 常 , 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恢复脾的散精功能 。 [5] 阎老师 认 为高糖毒性损害肾脏和持续性白蛋白尿是该病发病、
肾病中医护理创新案例
![肾病中医护理创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9a38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9.png)
肾病中医护理创新案例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护理在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肾病中医护理的创新案例:1. 精准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病,中医护理采用精准的辨证施治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增强治疗效果。
2. 中西医结合: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医护理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调节气血运行等,提高肾脏的自愈能力,同时配合西医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针灸疗法:中医护理中的针灸疗法对于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肾脏功能。
4. 中药泡脚疗法:中医护理中的中药泡脚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泡脚,中药成分能够通过足部的穴位进入体内,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肾脏的功能。
5.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护理中的饮食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饮食疗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肾脏的康复。
6. 艾灸疗法:中医护理中的艾灸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燃烧艾条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肾脏的自愈能力。
7. 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护理中的推拿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肾脏的功能。
8. 中医理疗疗法:中医护理中的理疗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应用中医经络理疗仪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肾脏的功能。
9. 中药贴敷疗法:中医护理中的中药贴敷疗法对于肾病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将中药煎汤敷在患者的腰部或腹部,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改善肾脏的功能。
10.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强调肾病患者的养生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对肾脏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祛风药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
![祛风药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581e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c.png)
浙江临床医学2021年1月第23卷第1期• 131•• •祛风药治疗肾病的研究进展李旭东俞东容*祛风药,是指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脏腑之 风邪的药物。
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多是植物药,还有部 分是虫类药。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病多属中医“水肿”…肾风”等范畴,风、湿、瘀、虚等因素主导其发生发展。
其中,风邪多为诱发因素,且风易与湿相合,致虚致瘀,亦是慢性 肾脏病复发加重、迁延不愈的因素之一,故祛风药被广泛应 用于肾病治疗。
风能胜湿,祛风通络搜湿、宣达透湿,并助 肝之条达以胜湿,是中医治疗风湿、水湿病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祛风药治疗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风邪与肾病《素问•风论篇》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 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饴,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素问•评热病篇》云:“有病肾风者,面驸庞然壅.害于言。
”《素问•水热穴论篇》云:“……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 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桂林古本伤寒论•伤风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云:“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人 肾……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 沉而弦”。
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肾风多见水肿、脊痛、色黑 等症。
肾主水、纳气,为封藏之本;肺主气、通调水道,金 水相生。
风邪袭表,影响肺的生理功能,肺病及肾,水液代 谢失调而见水肿等症。
风性开泄,风邪内袭扰肾,肾失封藏、精微不固而见尿中泡沫、蛋白尿等症。
风性善行而数变,所 以肾病常是突发突现或突然加重,水不涵木则肝风内动,可 见眩晕、血压升高等症。
风性主动,尿毒症期出现抽搐、扑 翼样震颤等现象。
风邪与肾病,因风而肿、因风而泄、因风 而动、因风而重。
风邪或兼夹他邪袭人,正气充足的患者可 自行缓解,虚者则变生肾劳、肾痹、溺毒等重症。
风、湿、瘀、虚等因素主导肾病的发生发展,由虚致实,或由实致虚,风湿交织,致虚致瘀。
慢性肾病患者的中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
![慢性肾病患者的中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43f16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c.png)
慢性肾病患者的中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慢性肾病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尿素氮、肌酐和其他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的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西药治疗慢性肾病的效果有限,而中药干预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慢性肾病患者的中药干预策略及疗效评价。
一、慢性肾病患者的中药干预策略1. 阴虚阳亢型阴虚阳亢型患者常表现为口干、口渴、大便干燥、头晕失眠等症状。
此时可选用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中药,如石斛、麦冬、知母等。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润肺、滋阴降火,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减轻症状。
2.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患者多见于慢性肾病晚期,常表现为尿少、发热、口苦等症状。
此时可选用清热利湿、祛瘀通络的中药,如黄芩、茵陈、桃仁等。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症状。
3. 肾阳虚型肾阳虚型患者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状。
此时可选用温补肾阳、固摄之中药,如肉桂、熟地、仙灵脾等。
这些中药可以温补肾阳、固摄精气,增强肾脏功能,缓解症状。
二、中药干预后疗效评价经过一定周期的中药干预后,慢性肾病患者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通过检测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指标等,可以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1. 尿常规检测中药治疗后,患者的尿常规指标如尿白蛋白、尿红细胞等可能会有改善。
尿常规检测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有助于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2. 血常规检测中药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可能会有改善。
血常规检测可以反映贫血程度,有助于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3. 肾功能指标检测中药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等可能会有改善。
肾功能指标检测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有助于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指标等多方面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价中药治疗的效果,为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肾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考
![肾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5be66cc2cc58bd63186bde5.png)
中西医结合的稚形是明末清初的汇通学派 J是西方 医学 结合 医生 。反之亦然 。 , 传人 中国后 , 中西两大学 派互 不相容 , 由于 当时的西 医在理 论 中西 医结合 医生 , 首先要 学 习现代 医学体 系 , 特别对 学 中 和方法上都很不成熟 , 在某 些实证 中有特 点 , 却 就产 生 了折 衷 医专业 的医生 。因为 中西 医结合对疾病 的认识 , 以现代医学 为 不 的形式 。它是一 门很特殊的边缘学科 , 因为所 结合 的二个 学科 基础 。如果分不清 肾病 的具 体诊 断 , 知道诊 断 和疗效 标准 , 也谈不上中西医结合。 的对象和 目的都 相 同的 , 却在 交 流 和互补 过程 中产生 新 的学 那你 的治疗 是盲 目的 , 科 。而一般来讲 , 只有 目的或对象有 差异 , 才会 产 生新 的边 缘
别要 考虑能为西 医专业 医生掌 握。一个 层次 是 为 中医医生 开 期使用 。这样不仅仅达不 到治疗效果 , 至可能 因为 长期不合 甚
中药 处方所用 该具备肾病需要 的现 代检验标 准。还有 一个 理用药 , 应 造成 进一步的肾损害 。如果把 中医肾与西 医肾的概念 层次 应该考虑临床科研需要 , 把最新 的实验 室指 标结合进去 。 混乱 , 治疗方 向就会彻底错误 , 因为中医理 论中“ 的概念 , 肾” 比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西 医结合特 点。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中药单体 问题 。有些 中药 , 经过 现代提 取 , 已经 发展 出有 效成分的单体剂型 , 以针 对现代 医学 的特定诊 断疾病 使用 , 可 比如雷公藤多苷 、 五味醇 、 青蒿素等 , 这些药 品原则上 已经不需
朱雪萍名中医应用_和_法论治肾衰病的经验_杨晓萍
![朱雪萍名中医应用_和_法论治肾衰病的经验_杨晓萍](https://img.taocdn.com/s3/m/5c4f2d5de518964bcf847cb8.png)
方减砂仁、黄柏,加龙骨30g,鳖甲10g,余治疗同前。
三诊:眩晕、耳鸣均减轻,睡眠、饮食转佳,心悸亦好转,血压:140/90mmHg,心率:76次/min,上方黄芪调至30g,减葛根,倍他乐克改为12.5mg,日两次口服,嘱葛根60g,代茶饮,余同前。
后以上方调理而愈。
本案体现了病证结合的治疗理念,对2级高血压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针对阴虚阳亢的病机,西药在降压同时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降低其交感神经兴收稿日期:2015-02-07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名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资助项目(PWZJ2011-11)作者简介:杨晓萍(1976-),女,上海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肾病。
E-mail:yangxiaoping126@126.com 奋性,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同时起到镇静与改善睡眠作用,整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余学庆,李建生.病证结合疗效评价研究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482-1486.[2]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等.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3]李艳芬,孙兰军.中医药对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6):65-67.[4]李惠红.小剂量黄芪升血压,大剂量黄芪降血压[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2(5):272-273.[5]荆焰,杨芳炬,邹毅,等.注射用黄芪冻干粉一般药理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1):37-39.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8.010朱雪萍名中医应用“和”法论治肾衰病的经验杨晓萍,王澎,夏伟,曹芬芬(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上海200137)摘要:朱雪萍名中医应用“和”法论治肾衰病,主张顾护脾胃,用药宜“平和淡缓”“慎忌攻逐”“甘缓不腻”,辨证需知常达变、机圆法活,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观。
阎晓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总结
![阎晓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61bf864b35eefdc9d33356.png)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 6月第 20卷第 6期 CJITWN,June2019,Vol.20,No.6
阎晓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总结
程红卫①△ 胡筱娟①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 能障碍。我国 CKD发病率约为 10.8%,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 进展为终末 期 肾 病 的 风 险 较 高 [1],属 中 医 “肾 风 ”“肾 劳 ”“溺 毒”“关格”等范畴。阎晓萍主任医师是国家中管局第三、第六 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导师,长期致力于 CKD的中医药防 治,指出“本虚标实”是基本特点,“风毒伏肾”是重要的发病和 加重因素;提出“因虚感邪、分病辨邪、祛邪扶正、分期论治”的 辨治思路,临床中善于从脾论治、脾肾同治,重视“消散伏风”, 总结出“肾复康系列”、“肾衰康系列”经验方,取得了良好的临 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阎老师学习,获益良多,现记述如下。
随着 CKD的持续进展,逐渐出现的水肿、贫血、骨病,乃至 终末期的尿毒症,不仅关乎肾,脾失健运也参与其中。如脾不 治肾,湿浊内蕴而见水肿;脾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见贫 血;脾运衰败,枢机不利,气化不足,浊毒内蕴,泛溢全身而见呕 恶、纳差、尿少、皮肤瘙痒等关格重症。所以脾肾亏虚是 CKD 的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始终。
同时注意 “分 病 辨 邪 ”,“因 邪 立 法 ”。如 急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多配伍疏风散邪之剂;紫癜性肾病多以疏风清热凉血为主;狼 疮性肾病常用清热化痰之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多配 伍活血消之剂,以达到祛邪扶正,攘外安内的作用。
2.2 分期论治 CKD属慢性进展性疾病,病程较长,不同 时期的差异性较大,不能一概而论。总体上应未病先防、已病 防变、瘥后防复,强调早期治疗、延缓发展。阎老师根据现行的 CKD分期标准[8]和 临 床 特 点 分 为 早、中、晚 三 期 进 行 分 期 论 治。早期为 CKD1、2期,相当于既往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中 期为 CKD3期,相当于既往的氮质血症期;晚期为 CKD4、5期, 相当于既往的肾衰竭期。
闫晓萍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
![闫晓萍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a9a27bfb7360b4c2f3f6415.png)
己黄芪汤具有良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还有改善少尿、炎症、 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差、动脉硬化、急性肾功能损伤等作用。顾 展旭 [6] 对五苓散的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对降低动物血肌酐、尿 素氮、β2 微球蛋白有良好的作用,能缓解肾病综合征引起的少尿, 还能增加动物尿量,同时促进 Na+、CI-、K+ 从小便排出。
肺 脾 气 虚 。 本 证 多 由 外 感 而 诱 发 ,以 头 面 肿 甚 ,多 汗 易 感 ,纳 呆乏力、气短懒言为特点。分析: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 则气短,卫外不固则自汗、易感冒;脾主运化,脾气虚则纳呆便溏。 治法:益气健脾,宣肺利水。主方: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方 药:黄芪、防己、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等。张珂 [5] 也发现防
1 病因病机
闫老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 导致肺脾肾三藏失调,体内水液泛滥肌肤,发为水肿。通过临床观 察病人的整体状态,看出病人的面色或枯黄或黧黑,且多伴乏力, 不 思 饮 食,畏 寒 等 症,可 知 本 病 是 以 脾 肾 失 调 为 重 心,《严 氏 济 生 方·水肿门》指出 [3]:“水肿为病,皆由真阳怯少,劳伤脾胃,脾胃既 寒,积 寒 化 水。”也 同 样 说 明 本 病 以 脾 肾 之 气 血 不 足 为 病 变 之 本; 闫 老 认 为,本 病 以 水 湿、瘀 血、湿 热 阻 滞 为 标,系 虚 中 夹 实。 通 过 观察病人多是以尿多或尿少,肢体肿胀为主,再观病人舌下瘀点瘀 斑,脉象弦涩,也为其提供了佐证。其病机有五:风寒袭表或风热 上受,使肺失宣畅,水液不能疏布,流于肌肤,发为水肿;时令阴雨, 居处湿地,涉水冒雨,湿邪内侵,损伤脾胃运化水湿功能,不能升清 降浊,水液泛溢肌肤,发为水肿;湿热疮毒弥漫三焦,运化不利,使 水液停蓄,发为水肿;气滞血瘀,水湿内留,肾络不通,水道瘀闭,开 阖不利,发为水肿;劳倦内伤或纵欲,均能耗气伤精,致精血匮乏, 伤及气化功能,水湿内生,发为水肿。闫老认为,水肿的发生,都是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4],本虚 是发病主因,外邪则是诱因。病机则是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 能受损,致使水液泛溢肌肤,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风药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风药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081c6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b.png)
绵;湿性黏滞,困阻脾胃,脾主升清功能失常,阻碍阳气升发,致肛门坠胀;脾为湿土之脏,脾虚运化失职而致寒湿困阻脾胃,患者不欲饮食。
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以升阳除湿、温中健脾。
患者平素易口舌生疮,故去原方中羌活、独活及柴胡,改为更为温和之葛根;为防过于伤阴,将泽泻替换为薏苡仁,并辅以山药、木香、神曲健脾、行气、助运;患者大便夹有脓血,故加用马齿苋、仙鹤草止血;患者大便次数较多,稍加山萸肉及乌梅涩肠止泻,防过泻伤正。
二诊时患者腹胀甚,故将黄芪减量,陈皮加量,加用大腹皮理气和胃。
三诊时患者大便次数减少,无黏液脓血便,舌质淡苔薄白,表明寒湿已去,而正虚邪恋,故去黄连、马齿苋,并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止泻以治其本。
参考文献[1] 彭艳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名源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138.[2] 许晓立,王凤仪.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31.[3] 李毅,刘艳,许永攀,等.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2):241.[4] 孙蓓.邵荣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57. [5] 范兆森,李明.谢晶日运用通降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2):29.[6] 陈璐.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15(6):651.[7] 屈映,张书信,周璐,等.荆芥、防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465. [8] 闫曙光,惠毅,李倩,等.黄连-干姜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4):70.[9] 卫珮如,白杨,王继德.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1):127.第一作者:张佳敏(1993—),女,医学硕士,全科医学专业。
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00156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79.png)
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段小婷;张金平;杨晓萍【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028)002【总页数】3页(P206-208)【关键词】肾病;肾透析;对比研究【作者】段小婷;张金平;杨晓萍【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新疆石河子832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52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持又是保证患者长期透析的重要条件。
目前最常见的长期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两种,两种血管通路均存在通路再循环。
研究报道,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发生可引起溶质清除率降低,透析充分性下降[1]。
本研究应用葡萄糖注射法(glucose infusion test,GIT)测定不同血管通路再循环(Ret%),同时测定尿素减少率(urea reduction,UUR)和尿素清除指数(Kt /V),评价不同血管通路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12年1~6月在我院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透析时间均>3个月。
CVC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87岁,平均(54.4±15.2)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马兜铃肾病1例,肿瘤相关性肾损害1例,梗阻性肾病1例,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1例,多囊肾1例,肾病综合征1例,痛风性肾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https://img.taocdn.com/s3/m/79406f3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b.png)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王慧;王茂泓【摘要】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5【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慢性肾炎;风邪;荆防败毒散【作者】王慧;王茂泓【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3慢性肾炎是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为基本特征的常见病。
据其症候当属中医“水肿”“肾风”“虚劳”“腰痛”“尿血”等范畴。
临床所见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颇为缠绵难治。
一般认为,其病机多为脾失统摄、肾失固摄,精微物质下泄而发为蛋白尿、血尿。
但导师王茂泓主任中医师独辟蹊径,认为肝之疏泄太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并善于从“外风”“伏风”论治。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常是诱发慢性肾炎或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素问·风论》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
故风邪致病,常数行而善变,且病情隐匿。
临床上脾肾亏虚是导致蛋白尿、血尿发病的主要内因,在此基础上感受风邪或影响肝主疏泄与肾之封藏,亦可加重蛋白尿、血尿,因而临床上慢性肾炎首重治风。
《灵枢·经脉》曰:“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
”故少阴不足之人,若外感风邪或着于咽部,常循经入肾,成为“伏风”。
故临床中急慢性咽炎常常成为发病的前驱症状。
此外,风性疏泄,“伏风”的常见表现就是泡沫尿。
外风致病,除有恶风汗出、面目浮肿、咽痛、咳嗽、脉浮等外感表现及影响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外,也能影响肝、脾、肾的功能。
风应肝木,厥阴不足之人,风邪易于传变至厥阴,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风也能影响脾,风应木而克土,故常影响脾的运化及卫外功能,如《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诊在肌上,其色黑。
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a37b1acbe1e650e53ea9927.png)
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且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类肾小球疾病,临床中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为主要表现[1-3]。
为了防止或延缓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西医多采取积极控制高血压、限制食物中蛋白摄入、糖皮质激素、抗凝等手段,但在部分患者中疗效局限。
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具体症状,中医将其归于“水肿”“虚劳”等范畴,对其治疗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其治疗应以通络利水为主[4-5]。
固本通络祛风方是由多味中药制成的具有固本、通络作用的方剂,目前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治疗可行性研究开展较少。
在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固本通络祛风方,从整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纤维化程度、炎性反应程度等方面阐述其治疗价值,旨在为日后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收治的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6~69歲,平均年龄(39.74±8.21)岁,病程0.6~5年,平均病程(1.27±0.24)年,平均动脉压89~121 mmHg,平均动脉压(117.78±11.96)mmHg,尿蛋白定量(1.75±0.46)g/24 h;观察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0.06±9.64)岁,病程0.7~4年,平均病程(1.31±0.27)年,动脉压96~118 mmHg,平均动脉压(116.90±10.77)mmHg,尿蛋白定量(1.70±0.48)g/24 h。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审核(伦理审批号:18AZX020)。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955a9e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d.png)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杨晓萍;张金平;程红新;刘春;刘晓城;刘丽蓉【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9)006【摘要】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 方法 4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和复方肾衰汤联合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酸、血象、肝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口服羟苯磺酸钙和复方肾衰汤后,血肌酐与血尿酸1周开始下降,持续降低至4周(P<0.01);血尿素在4周降低(P<0.01);治疗期间患者血象、肝功能及尿蛋白无改变(P>0.05). 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能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总页数】4页(P567-570)【作者】杨晓萍;张金平;程红新;刘春;刘晓城;刘丽蓉【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石河子832008;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石河子832008;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石河子832008;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石河子83200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门诊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相关文献】1.补肾解毒汤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 [J], 霍亚平;董晓英;常小萍2.复方肾衰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及对患者症状评分的影响 [J], 洪丽萍;柳淑惠3.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J], 何倩4.开同联合肾衰宁、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J], 李岩5.肾衰宁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的观察 [J], 沈水娟;胡作祥;李青华;官继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病从风论治的探讨
![肾病从风论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ab383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1.png)
肾病从风论治的探讨
孙伟;孙淑艳;曾安平;何伟明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17)005
【摘要】探讨了风邪致肾病的机理、特点,对风邪致病的辨证特点和治风常用方药及临床治疗体会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治风先治脾、风气通于肝、治风先治血、扶正避风的观点.
【总页数】4页(P275-278)
【作者】孙伟;孙淑艳;曾安平;何伟明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
【相关文献】
1.从风湿论治IgA肾病21例疗效分析 [J], 王晓伟;陈洪宇
2.李琦教授从风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J], 刘颖希; 李琦
3.糖尿病肾病"肾络伏风"病机学说及"从风论治"治法的探讨 [J], 南赫; 黄晓强; 王宣权; 黄为钧; 赵进喜
4.从风邪内伏立论治疗IgA肾病的理论依据与临床验证 [J], 司绍娥;欧阳晃平
5.张昱从风论治IgA肾病蛋白尿思路与方法 [J], 马思佳;张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KD血脂代谢紊乱-成都2
![CKD血脂代谢紊乱-成都2](https://img.taocdn.com/s3/m/fa763f560b4c2e3f572763cc.png)
性22.2% ,女性15.9%; 脂代谢紊乱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加强血脂管理是改善CKD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19
脂代谢紊乱对CKD患者的影响
动物研究显示高脂血症可以引起肾脏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亦表明, 高胆固醇及高 TG 血症可 导致肾功能的下降; 在 Physicians’ Health 研究中, 对 4483 例健康男 性随访 14 年后发现, 血脂异常与 CKD 发生相关;
CKD多种因素引发脂代谢紊乱
CKD
脂蛋白脂 酶活性
胰岛素代 肝脏对LDL
谢异常 受体清除
TG清除障碍
甘油三酯
LDL
血脂代谢紊乱
当代肾脏病学 第18章 240-242
ApoB
ApoA1
胆固醇酰 基转移酶 Lp(a)
HDL成熟障碍
12
CKD患者脂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患者出现肾衰之前,主要表现为TC、TG、 LDL-C 水平增高、HDL-C水平下降; 随CKD发展至肾衰阶段,TG增高呈中等程度, LDL-C和TC增高的趋势逐渐下降,但是Ox-LDL 和sLDL比例增高。
24
TG水平与CVD发生率
•PROVE IT-TIMI研究他 汀治疗30天,随访2年发 现: •TG<150mg/Dl,CHD风 险发生率低于150mg/dl ,风险比0.73; •TG每下降10mg/dL, CHD事件降低1.8% (p< 0.001);
25
TG水平与CKD全因死亡
• 年龄 <65 或 ≥65 岁CKD3-4期患者生存曲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学的肾病临床有浮肿,泡沫尿及血尿等表现,属中医“水肿”、“尿血”、“腰痛”、“肾劳”等范畴。
“风为百病之长也。
”风邪与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
临床上“肾病从风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随着对肾病病因病机研究深入、祛风法深度剖析认识,肾病治风理论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和应用。
1 风邪与肾病的历史渊源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肾病有“风水”、“肾风”之称。
《素问·水热穴论篇》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肤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内经》有曰:“面肿曰风”。
《素问·奇病论》曰:“帝曰有病庞然如右水状,勿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歧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
从古人对肾病症状认识及其发病机制,以及对肾病的命名,足可见肾病与风邪两者关系密切。
后世的张景岳进一步阐述“肾主水,风在肾经,即名风水”认为风水与肾风为同一病证,病变在肾,因风致病,主要症状为水肿。
高世式解释肾风的由来“病生在肾,水因风动,故名肾风”。
张志聪曰:“风邪干肾,则水气上升,故面瘫然浮肿,风行则水涣也。
肾主骨,故脊痛不能正立,肾主藏精,少阴与阳明会于宗筋,风伤肾气,故隐曲不利,肾之精气受伤故也”。
对风邪致肾病的症状作了病机分析。
2 风邪致肾病机理《素问·风论篇》曰:“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提出风邪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金匮要略》中进一步论及“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指出风邪的“亢则害承乃制”。
风邪最易侵袭人体卫表,并由表入里,直中伤肾。
《伤寒杂病论》曰:“风为百病之长……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
”风邪常常兼邪发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曰:“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好兼五气……”,《温病条辨》亦说:“五运六气,非风不利,风也者,六气之帅也,诸病之领袖也。
”风邪可挟寒,湿,热,毒,侵犯人体。
诸邪首犯肌肤,久病伤于肾,乃《景岳全书》曰:“风外感毒风,邪留肌腆,则亦忽然浮肿”。
外风入侵,致肺脾肾功能失调,因虚致实,进一步导致水湿,痰浊,瘀血,实邪内生。
风邪挟湿痰上扰,或化热伤阴,亦可出现内风症状。
外风、内风亦可相兼合而发病,致使患者虚虚实实,病机复杂交错。
风邪导致肾病水肿的机理是明确的。
风邪兼寒,湿,热邪袭表,内舍于肺,肺气郁闭,肺失宣降,水道不通,脾气上归于肺的津液既不能宣发于肌表为汗,又不能下输膀胱为尿,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泛肌肤则成水肿。
同时兼有肺卫不固表证。
若患者有脏腑虚损,则风邪亦可直接侵犯脏腑,正如《素问·金篇真言论》篇中有:“天有八风,经有五脏……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风邪入络伤脾,则脾的运化及散精作用失常,津液不能正常“以灌四旁”,则水湿内停,进而成痰、成饮,流溢肌肤,发为水肿。
风邪入络伤肾,肾为水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异常,水液积聚,亦发为水肿。
水肿之发生与风邪外袭,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相关,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蛋白尿与风邪“开泄”相关,风邪伏于脾,肾。
脾主升清,有统摄精气作用。
脾不统摄,清气下陷;肾为“封常之本”,“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不藏精,精气下泄。
故而出现蛋白尿。
血尿则病因病机复杂:风热犯肺是重要原因,风热犯肺,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
《证治准绳》中论述:“肺金者,肾水之母,谓之连脏,肺有损伤之血,若气逆上者则为呕血矣,气不逆者,此之何不从水道下降入胞中耶,其热亦直抵肾与膀胱可知也。
”外风侵袭,夹湿夹痰,化热伤阴,内风扰动,耗阴则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损阳则脾气亏虚,统血无力,血不循经或肾气不固,封藏失职均可见血尿。
3 肾病治风思路3.1扶正祛风 补益脾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精藏固摄之功。
补益脾肾,有后天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充养,及先天肾中元阳的温煦蒸腾作用,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通过健脾益气,实卫固表,达到抵御或祛除外来肾病治风的探析杨晓萍,张 彤(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137)摘 要:探讨了肾病与风邪的关系,以及风邪致肾病的发病机理,并从扶正祛风,补益脾肾;疏风宣肺,御邪于外;祛风胜湿,宣畅气机;祛风理血,气行血行;柔肝养肝,平治内风等五个方面引肾中之风外出,祛风扶正。
关键词:肾病;风邪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4- 0027- 02收稿日期:2008-12-11作者简介:杨晓萍(1976-),女,上海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肾病学。
2728祛邪不伤正或少伤正的手术观桂泽红,谭志健,陈志强,蔡炳勤(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广东 广州 510000)收稿日期:2008-12-21作者简介:桂泽红(1967-),男,安徽合肥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学研究。
摘 要:现代中医治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的一切有效治疗方法,不仅有传统中药、针灸、按摩等,还包括手术、输液、理疗、饮食、练功等各种手段。
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并非西医所独有。
手术是外治法中一种“祛邪”的手段,具有局部性,阶段性,可择性的特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手术治疗必须服从整体内治之法,既能清除病灶解除梗阻,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给组织带来损伤,遵循“祛邪而不伤正”,“祛腐而不伤新”的中医外科的治疗原则。
只有在中医理念为指导下的现代手术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扶正祛邪;中医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4- 0028- 02Principl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GUI Ze-hong,TAN Zhi-jian,CHEN Zhi-qiang,CAI Bing-qin(Surgery,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Guangzhou 510000,Guangdong,China)Abstract:Moder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using all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not only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so on, but also including surgery, fluid, physical therapy, diet, exercise and other means. Surgery has always been a means of driving away evil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vital qi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but not belong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only. External operation is in a "Quxie" means, with a partial, phased, optional feature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surgery within the overall subject to the rule of law, can clear the obstruction lifting of the les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or avoid damage to the organization, following the "eliminating pathogen without hurting the vital qi", " eliminate putrid without a new injur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medicine. Only 邪风;通过补益脾胃,益气滋阴,达到预防或消除内生风邪。
3.2 疏风宣肺 御邪于外 所谓“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痛疼,恶风”以及“太阳病……身体反重而酸……此为风水”。
均说明了风水是与肺卫受风,与太阳表邪相关的一类疾病。
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风邪犯肺、肺失宣肃。
通过祛风,宣肃气机,使肺通调水道,推动津液的升降出入,维持津液代谢正常。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指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开鬼门,洁净腑”即为发汗,利小便治法,与“提壶揭盖法”相拟,临床上多通过祛风宣肺“清上治下”达到肺肾同治。
疾病之初,邪在肺卫,疏风宣肺,驱邪外出,御邪于外,防止肾病进一步进展恶化。
3.3 祛风胜湿 宣畅气机 风、湿两邪最易合而发病,是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风湿之邪入络,阻碍气机,进一步生成痰、瘀、毒邪。
同时两者可在体内蕴热化火,生成湿热,加剧水道不利,气机壅塞的病情。
另外生成的湿热之邪,使脾肾受累,影响营血生化及肾阳的蒸腾气化,使阴阳乖乱,开阖失序,气机闭塞,清浊蒙混。
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头重,四肢困乏,腹胀纳差及病情反复而作,病势迁延多与之相关。
祛风胜湿法能发散风邪,宣畅气机,燥湿化痰。
3.4 祛风理血 气行血行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瘀血是肾风病的一个重要病理产物,并可贯穿于整个肾病过程。
久病入络,风邪滞留,瘀血内生,而“血不利则病水”,水停血瘀,瘀水互结。
气机不畅,耗伤正气,使邪愈盛,正愈亏。
祛风理血之中,又有祛风凉血,祛风活血,祛风止血之分。
罗再琼等[1]对风药活血作用研究表明,祛风药兼有良好的活血作用外,还有发散祛邪,辛湿通阳,通络开窍,升阳补助之用,对血瘀的病机,多途径,多层次,多环节发挥综合性作用。
3.5 柔肝养肝 平治内风 根据“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中医理论,内风形成与肝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