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蒲辅周医案为例谈效不更方与效必更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蒲辅周医案为例谈效不更方与效必更方
杏林墨香
效不更方与效必更方
所谓“效不更方”,是指某病证用某方初试取效后,即知道药达病所,药投病机,故不随意更法易方而继以原方施用。
不可否认,此说在临床上是有其指导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又要强调“效必更方”呢?
节录蒲老风寒犯肺(腺病毒性肺炎)验案一则以说明之:
初某某,男,3个月。
患儿突然发热咳嗽,无汗,有少量痰,伴腹泻日四五次,两天后咳嗽气喘加重,至第4天曾抽风两次,用土、红霉素等西药并服大剂麻杏石甘汤复以银翘散加味寒凉散热,症状未见改善,遂请蒲老会诊。
当时高烧40℃仍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膈动足凉,口周色青,唇淡,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舌质淡苔灰白,胸腹满,属感受风寒。
始宜辛温疏解,反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
治拟调和营卫,透邪出表,苦温合辛温法。
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一剂后微汗出,体温渐退,精神好转,膈动微减,吃奶好转,喉间有水鸡声,腹仍满,便仍溏,日5次。
口周青色稍退,脉滑不数,
指纹青紫稍退,舌淡苔秽白。
营卫已和,肺气仍闭,湿痰阻滞。
宜温宜降逆化痰。
用射干麻黄汤1剂,药后体温降至36.4℃,精神好转,全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已减,二便如前,面色青白,脉沉滑,舌淡苔退。
表邪已解,肺胃未和。
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
仿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两剂。
一药后仅有微咳,呼吸正常,食欲增进,大便日一二次,成形,小便多,脉沉细而滑,舌正常,无苔。
用二陈汤加味调肺胃化痰湿以善后,连服2剂而渐愈出院《(蒲辅周医案》)。
此案蒲老先后诊断4次,调方4首,抓住病机,效即更方,仅治6天,就立起沉疴,使患儿化险为夷,化病为愈。
试想若遵“效不更方”之说,守一法一方接连施用,病儿将会怎么样呢?
由此悟及,临床既要“效不更方”,某方初试取效,若病机未变,立法处方就不宜轻易更换,以期乘胜追击,尽驱邪寇,或连续补虚,以至正复;
,如风温在卫,拟银翘散但也要重视效必更方,凡某方初服见效,病机有转,则贵在灵活机动,随机立法调方遣药辛凉透解,初服表解热退,当施清肺润肺,以清余邪;热闭心包,拟安宫牛黄丸开窍解毒。
若窍开神清,立即撤出开窍,改为凉营泄热;水结胸胁,拟陷胸辈峻泻利水,一剂水利,必当急与益气扶正等等。
总之,急性病、外感病,在治疗中多重视效必更方说;慢性病、内伤病,在治疗中多注意效不更方说,但也不能偏执,当以察明病机,
据病机有无变化而具体决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