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第2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最小的骨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总重量不过50毫克。

听小骨有三块,自外向内依次由锤骨、砧骨、镫骨,以前节相连形成听骨链。

锤骨有一头一柄,柄紧附于鼓膜内面。

镫骨最小,重约3毫克,形似马镫,镫骨底借环状韧带附属于前庭窗周围。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引起听骨链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耳蜗、前庭、半规管
耳蜗是内耳的一个解剖结构,它和前庭迷路一起组成内耳骨迷路,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

耳蜗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与蜗牛壳的相似性,耳蜗的英文名Cochlea,即是拉丁语中“蜗牛壳”的意思。

耳蜗是外周听觉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核心部分为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是听觉转导器官,负责将来自中耳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交送大脑的中枢听觉系统接受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知觉。

耳蜗的病变和多种听觉障碍密切相关。

前庭内耳的前庭和耳蜗总称位听器官,顾名思义就是感知位置和听觉的,前庭感知人体空间位置,后者负责听觉。

前庭的三个半规管感知身体旋转的角加速度,球囊、椭圆囊感知直线加速度。

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又如乘坐电梯时那种升、降的感觉,这些都是半规管、耳石器感知的。

前庭感受器感知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向中枢传递,主要产生两个方面的生理效应:一方面对人体变化了的位置和姿势进行调节,保持人体平衡;另一方面参与调节眼球运动,使人体在体位改变和运动中保持清晰的视觉,故它对保持我们的姿势平衡和清晰的视觉起重要作用。

内耳前庭部分是控制体平衡的器官。

该处有三个互垂直的半规管。

当人体失衡时,半规管便产生平衡脉冲,通过大脑的平衡中枢激发相应的反射动作,以使人体恢复平衡,并避免可能的伤害。

这也是先天的本能反射之一。

为什么半规管不是两个或四个,而恰巧是三个,而且又互相垂直呢?其理由至为明显:因为人是生活面对在三维空间之内,可以有前后,左右和上下三种互相垂直的运动方向,故必须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才能全面监控。

少于三个不够用,多于三个不需要。

可见所有这些精确而巧妙的结构和功能,一概体现着高超的智
慧,决不可能是偶然的产物。

关盖骨也能传声
听声音要靠耳朵,如果把两只耳朵都塞住,还能听到声音吗?
取一只铜匙,用一根绳子吊住,悬在空中,如果用筷子敲打这柄铜匙,可以听到它发出的声响。

接着,把绳子上端用牙齿咬住。

用两只手把左右耳孔都塞住,请朋友照样敲敲铜匙。

真奇怪,不仅听到声音,而且声音比刚才好象还大些。

为什么?
原理:声音是依靠声波的运动传播的。

开始用筷子敲铜匙,它所产生的声波是靠空气传递,由耳孔送入耳朵。

后来,两耳已经被手指塞住,筷子敲铜匙时发出的声波,经过绳子和头盖骨传到听觉神经,坚硬的、有弹性的物体传递声波,比空气更快、更好,所以听起来会更响。

中耳炎
(1).中耳是位于颞骨内充满空气的构造,前方有一条「耳咽管」通到鼻腔后方的鼻咽部。

上呼吸道感染(即一般所谓的感冒)时,病原就可顺着耳咽管逆流而上,进入中耳,造成中耳发炎。

(2).六岁之前,由于耳咽管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较平,较短。

当鼻、咽等部位受感染时,病原较易经由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许多小孩有所谓的「中耳炎倾向」,更容易重复发生中耳炎。

(3).急性中耳炎可能有发烧,耳朵疼痛,听力变差,甚至耳朵流脓等症状。

年纪较小的小孩,因为不会表达,可能只是啼哭,焦噪不安或用手抓耳朵。

如果没有仔细检查耳朵,往往就被忽略了。

(4).急性中耳炎的诊断须靠耳鼻喉科医师以「鼓气式」耳镜详细检查,医师会先将病人的耳垢或分泌物清除干净,再观察耳膜的颜色,透明度,位置等的改变,并借着「鼓气」观察耳膜的可动性,以诊断是否有中耳炎。

(5).急性中耳炎须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10至14天。

在治疗48到96小时后,病人应接受耳镜的追踪检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决定是否须改用第二线药物或做耳膜切开术。

(6).部分小孩在接受治疗后,会产生中耳积液的现象(即浆液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虽无明显不适,却可能会影响听力,或产生其它并发症。

因此,虽然不一定要长期服药,却须定期有耐心的接受鼓气式耳镜追踪检查,以便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有时,耳科医师还会借着「鼓室图」检查,以了解中耳压力改变的情形。

另外,也须彻底检查鼻、咽等相关部位,找出中耳炎的诱发因子,常见的例子是病人患有鼻窦炎,鼻涕往后倒流到鼻咽,长期刺激耳咽管在鼻咽的开口,造成耳咽管功能变差,中耳积液更难清除,此时便应先将鼻窦炎治好。

(7).孩童时期是听觉及语言、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中耳积液一直不好,耳科医师通常会安排病人做听力检查,并和家长讨论其后续处理。

(8).部分急性中耳炎的病人因延迟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造成耳膜穿孔,久而久之,变成耳膜穿孔性慢性中耳炎。

往后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不洁之物经由耳膜穿孔进入中耳,就可能反复发炎流脓,时间久了,可能会破坏听小骨,伤害内耳,出现听力减退、耳鸣、头晕、颜面神经麻庳等症状,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胆脂瘤,侵蚀骨头,引起颅内并发症。

(9).耳科医师以手术治疗穿孔性慢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时,会在显微镜下,清除病变组织,修补耳膜,并重建听小骨链。

本院自德国引进的「耳内切开」手术,术前不须剃发,伤口很小,不影响外观,而且复原迅速,病患可安心接受手术治疗。

中耳炎的最常见传染途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中以咽鼓管传染途径最常见。

咽鼓管又叫咽管,从下鼻甲后方开口,斜向后外到鼓室前壁开口,成人长约3.5~4.0厘米,是空气进入鼓室和中耳引流的惟一通道,正常时能保持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利于鼓膜振动和发挥听小骨作用。


上呼吸道感染时,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幼儿咽鼓管短而平直,管腔较大,因此鼻咽部感染较成人更易侵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