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6
ENERGY 2013.02
“在我国113个重点城市,按2010年空气质量的标准,达标率是80%多,
如果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不达标率为80%多。
”
专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
文 | 本
刊记者 张慧 范珊珊此次雾霾污染天气,影响、覆盖范围之大,污染程度之高,公众关注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少见。
如何通过此次事件,让政府、企业和公众反思环境污染,并提出解决之道。
为此,《能源》杂志专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
《能源》:近一两年,我国空气污染呈现了出了怎样的特点?
柴发合:在我国113个重点城市,按2010年空气质量的标准,达标率是80%多,如果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不达标率为80%多。
我国的污染越来越凸显出复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复合性表现为,空气中不光有大量的一次性污染物存在,且有大量的二次污染物。
区域性指的是有着明显的区域之间的影响。
同时,影响的区域面积在扩大,按照整个污染的宏观态势看,我们说的“区域”,涉及到整个东部地区。
环境污染现状比较严重,
治理面
临的压力比较大。
《能源》:面对发展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如何抓住治理环境污染的机遇,实现污染的有效治理?
柴发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一套适应目前发展理念和保护思路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
现在执行的大气法是2000年修改的。
12年过去了,我国大气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煤源性污染,转变成煤源性和机动车性以及工业性、自然的污染排放相混合的复合性污染。
以往,我们主要关注一次污染物,随着PM2.5和臭氧进入公众的视线以
雾霾拷问
后,我们不光关注一次污染物,更加关注二次污染物的前体物。
另外,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
从这些方面来说,目前实行的大气法已经非常不适应了。
所以希望大气法能够尽快修改,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面对现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局面和区域性、复合性的大气污染特征,来解决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能源》:您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中,哪些问题需要特别值得强调?
柴发合:“区域污染”问题原来在大气法中并没有体现。
所以,怎样把区域防治污染方法很好地纳入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制度安排中去,包括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等内容,是大气法修订需要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城市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机动车污染防治怎么深化,如何做好对移动源污染的防治仍需探讨,包括机动车以及非道路的移动源,从范围上和强度上都应该在法律上得以保证。
再一方面,则是制度如何深化。
2000年,我国已经在法律上规定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各个地方都在试点做示范项目,有些地方也颁布了地方性的法规,但在国家层面上,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仍未颁布。
面对目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大气法的修订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特别是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在原来的法律上并没有很好的规定。
应该怎么应对,如何制定预案、动员社会,都需
要国家法律来保障。
目前,光靠一些行
政的文件,缺少法律依据,反而执行起
来比较困难。
《能源》:“松花江”事件推动了我
国成立“水专项”,此次事件能否推动成
立“大气专项”。
如果“大气专项”能够成
立,该注意哪些方面?
柴发合:大气专项不同于一般的
科研项目,面对的不仅是科学问题,
而是要解决改善环境质量中的科学
和技术瓶颈,以及管理政策方面的瓶
颈。
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而不是为了
单纯的科研。
我们在大气专项里设计
了科技工程,就是要把研究的共性技
术,运用到目前区域复合污染比较严
重的地区,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角以及其他的一些重点地区。
然后通
过科学工程的实施,来直接改善区域
环境的质量,并且要见到实效。
所以,做大气专项是非常有意义
且必要的。
希望国家在目前水专项的
基础上,尽快确立大气专项工作,来解
决严重的污染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为
大气专项做过充分的工作准备,到现
在为止,这个项目还没有着落。
希望能
够早日启动,科学家、政府、相关环保
设备企业、公众一些联合起来,推动
整体的环境改善。
《能源》:除了在法律上的保障,还
有哪些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以
确保污染防治的有效进行?
柴发合:科技支撑是非常重要
的。
要认清目前的污染问题,污染的形
态、空气中包含的成分、整个国家的
污染时空分布态势,实际上都是需要
了解的。
还必须对污染物的来源,产
生污染的原因,对污染的责任方有足
够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去控制。
了解这
些,需要我们建立来源解析的方法,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另外,还需发展对污染控制有效
的技术,以及能源减排技术。
目前我
国的减排技术都在一步步推进,比如
对于火电厂,首先是控制烟粉尘,然后
是脱硫,再到脱硝、脱汞,采取一个个
阶段推进的方式,但是却没有考虑总
体的优化设计。
所以,如何实现多污染
物协同控制的同时,实现能源消耗优
化,还需开展技术研究。
《能源》:即使火电厂实行了很严格
的排放标准,在我国仍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结构中,燃煤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仍旧
很大。
怎样才能进一步的推进污染防治
工作?
柴发合:首先是要保证目前的减排
设施能够持续、高效、稳定运行,达到
排放的限值。
一些燃煤单位,还需要进
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以达到标准。
另外,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进
行大的能源结构调整。
我们欣喜地看
到,核电、风电、太阳能都在我国有了
很大的发展。
但是,我觉得能源结构
改变的步伐还太慢。
实际上,目前一个很大的污染问
题是低空的污染,包括小锅炉、公众的
采暖、餐饮等,以及汽车尾气。
和电厂
比起来,这部分污染分散度大,很难
控制,但是对城市污染的责任巨大。
所以,要做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清
洁化,应先从城市推进,从民用能源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www.i 047
048
ENERGY 2013.02
一个世纪的法律建设、经济效益的“无形之手”和大刀阔斧的城
市规划,
伦敦最终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空气治理经验。
伦敦启示
文 | 本
刊记者 武魏楠1952年12月5日清晨,伦敦上空出现高压脊,近地气温发生反常降低,近地空气在低气压影响下形成冷气层,伦敦出现由地面向上,空气温度逐渐增加的逆温层现象,这使得伦敦城中的雾气不能逸散,不断增加。
伦敦上空烟雾弥漫,燃煤产生的
推进。
首先要解决的是分散的低空污染,把城市能源的清洁化,特别是城市民用能源和工业能源的清洁化,作为首要问题来抓。
其次,才是工业方面的清洁化以及发电行业的清洁化。
而发电行业的清洁化,需要慢慢调整。
比较好的方式是,要在地理上有一个先后的安排,先把市区范围电厂的清洁化问题解决,再慢慢的往一般普通电厂上转变。
作者邮箱 zhanghui4122@
《能源》:环境问题与能源发展密切相关。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能源部门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柴发合:煤电是区域协调的重点行业。
我国电力的布局,从来没有考虑过环境的布局,主要是从资源禀赋和能耗中心来考虑。
所以,能源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布局上的缺陷。
一方面,要求其减少区域的排放,另一方面则是要对其进行优化布局。
比如,要把一
些发电的地区变成受电地区,特别是京津冀污染比较重的地区,应该是从外面多输电,而不是在当地就地发电。
在满足安全性的情况下,重污染地区不应再布置电厂,或者考虑现有电厂的移动,或者是改变能源结构,使用干净
的天然气。
二氧化硫和粉尘在空气中久久不能散去。
大量的有毒空气在伦敦城中聚合。
伦敦居民取暖使用的烟煤含硫量更是高于工业用煤。
粉尘中的三氧化铁、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加上大雾中的水汽最终形成了硫酸。
腐蚀性的硫酸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小水滴中进入人的呼吸系统。
在烟雾事件前一周,伦敦城共有
2000多人死亡,这一数字基本与一般年份持平。
但是随后一周,就有超过4000人死亡。
而伦敦城的死亡率在雾霾事件第八和第九天达到顶峰,每天有超过900人死亡。
英国官方就伦敦雾霾事件给出的报告认为共有4000多人因为雾霾事件丧生。
但是高于正常年份的死亡率直到圣诞节时才出现回落。
这段时间内又有
雾霾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