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138).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2.(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2分)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5cm B.大于5cm
C.大于10cm D.大于5cm小于10cm
4.(2分)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左移B.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
5.(2分)凸透镜前25cm处的物体沿主轴靠近透镜时,其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将( )
A.由实变虚B.由倒立变正立
C.由大变小D.不发生变化
6.(2分)已知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银幕上成放大的像,该幻灯机透镜的焦距是:( )
A.10 厘米B.15厘米C.20厘米D.40厘米
7.(2分)放映幻灯时,银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
8.(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
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9.(2分)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等于2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
10.(2分)一块正方形玻璃砖的中间有一个球形大气泡。
隔着气泡看玻璃后的物体,看到的是()
A.放大正立的像B.缩小正立的像
C.直接看到原物体D.等大的虚像 .
11.(2分)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
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2分)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3.(2分)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14.(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5.(3分)下左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
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
示凸透镜的焦点。
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下右图甲、乙所示。
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16.(3分)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的的像。
17.(3分)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18.(3分)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9.(3分)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
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放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20.(3分)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cm。
21.(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2)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探究
22.(6分)(4分)(1)小明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调整后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2)若蜡烛、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
(3)在(1)的前提下,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近视眼镜具有。
23.(6分)小李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放在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
高度
(2)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该凸透镜的焦距时,在轴上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烛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3)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变大”或“变小”)(4)奥运会安保检查采用的人脸识别系统中,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摄像机镜头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填“放大”
或“缩小”)
24.(6分)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实验。
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
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
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
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5.(6分)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成像和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图1)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2(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2(丙)中的哪一个?( )
(图2)
26.(6分)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7.(6分)(1)某同学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光具座上粗略测量某一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情况如下图15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________
(2)该同学利用此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物距
u/cm
像距
v/cm
凸透镜的
放大率β
130150.5 218362 315604
实验次数物距
u/cm
像距
v/cm
凸透镜的
放大率β
(凸透镜的放大率β=烛焰像的长度/烛焰的长度)
①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当物体向焦点移动时,物距逐渐减小,像的大小逐渐
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u、v、β关系是β=___________。
③使用照相机拍近处物体的特写镜头时,应该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伸长”或“缩短”)。
28.(6分)小明使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动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__________清晰的实像。
29.(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入光具座中进行实验.其中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10分)小虎的妈妈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其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
说明书介绍了制作豆浆的过程:按合适的比例把豆料、清水放人豆浆机中,经过预热、
打浆、加热等程序,即可制成熟豆浆,其中打浆和加热是交替进行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①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②在用电高峰时段,家用电压是200V,加热30s,豆浆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假设加
热器的电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2.A
3.A
4.B
5.A
6.B
7.B
8.B
9.B
10.B
11.ABCD
解析: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正确。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D
错。
A
12.D
13.考点分析考查凸透镜成像。
解析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分居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虚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二倍焦距是成缩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时,像也移动,物和像移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B
14.D
解析:分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物距时,像距当物距
时,像距当物距时,像距。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与像距相同时对应的坐标是(20,20),即,所以,像距。
故选D。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5.a乙
16.倒立缩小实
17.缩小倒立放大
18.倒立的、放大放大的虚远视
19.凸实虚
20.凸50
21.⑴放大投影仪⑵向上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探究
22.⑴倒立缩小的实⑵能⑶远离发散作用
23.1)相同(2)虚(3)放大(4)缩小
24.凸透镜,放大
25. (2)D
(1)①e ②a ③a(或b) ④c(或d)
26.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远离。
27.(1)10cm(1分) (2)变大(1分)β=v/u(1分)伸长(1分)
28.(1)下 (2)7.5 (3)左倒立在缩小
29.ACD (2)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30.解:①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额定电流,设为I 1,由 P 额=I 1U 额……(2分)
则I 1=P 额U 额=200W 220V
≈0.91A……(2分) ②设加热器的电阻丝的阻值为R ,则
R =U 2额P 额=(220V)21210W
=40Ω……(2分) 当实际电压为U 实=200V 时,则加热器的实际功率
P 实=U 2实R =(200V)240Ω
=1000W……(2分) 加热30 s 豆浆机消耗的电能
W =P 实t = 1000W×30s =3×104J……(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