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玻璃的成型与退火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的成型制度:
应使玻璃在成型各工序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同玻璃液的 流变性质及表面热性质协调一致,即在需要变形的工序,玻
璃应有充分的流动度,使其迅速充满模具,表面得到迅速的冷 却,出模时不变形,表面不产生裂纹等缺陷。
成型制度的确定
a、成型粘度范围
玻璃液在成型粘度范围内易于成型,有一定的冷
却硬化速度,又不产生析晶等缺陷。 成型开始所需的粘度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如成型 方法、制品的外形和重量等。 一般工业玻璃的成型粘度范围为102~106Pa•s。
结构应力
玻璃中局部区域化学组成不均匀导致结构不均匀而产生不同 的膨胀系数,因而产生的应力。 如条纹、结石、节瘤等不均匀体都会产生结构应力。 特点:结构应力是由于玻璃固有结构所造成的应力, 无法通过退火消除。
机械应力
当玻璃制品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玻璃中产生的应力。在低 温下外力撤去时,机械应力随之消失。
这些都会降低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故一般玻璃产品
成型后,需经过退火处理,使其应力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防 在冷却、存放、再加工及使用过程中自行破裂或太易破裂。
(1)玻璃应力的分类:
a. 以产生原因为标准: 热应力 结构应力 机械应力 b. 以作用范围为标准: 宏观应力: 由外力作用或热作用产生; 微观应力: 玻璃的微观不均匀区域中存在的或分相 引起的应力; 超微观应力: 玻璃中相当于晶胞大小的体积范围内
玻璃的粘度与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成型和定形能连
续进行,使得玻璃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型方法。 玻璃成型经历了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计算机控制。 主要的机械成型方法有: 吹制法、压制法、拉制法、浮法、压延法与浇铸法。
(1)吹制法
采用吹管或吹气头将熔制好的玻璃液在模型中吹制成制品。
人工吹制
挑料
滚料
吹小泡
吹料泡
但是,表面张力对成型也有不利之处。压制成型时制品的 锐棱会自动变圆,难以得到清晰的花纹。
(3)弹性
粘滞性液体
106Pa.s 高 温度 粘-弹体
弹性固体 1014Pa.s

玻璃只要是在粘滞流动状态,就不会产生 永久应力,也不会产生玻璃缺陷。
(4)比热、导热率、热膨胀、透热性
玻璃成型时的冷却速度决定于外界的冷却条件,也和玻璃、
一般玻璃的成型温度范围:接近粘度-温度曲线弯曲 处,以保证玻璃具有自动定形的某种速度。 一般玻璃的成型粘度范围为102~106Pa•s
(2)表面张力
熔融玻璃的表面张力在玻璃的澄清、均化、成型等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 如,成型时表面张力可使玻璃料滴自动形成球形,不用模 型即可吹制圆形料泡;在玻璃纤维和玻璃管的拉制中能自然得 到圆形截面。
a --- 空心或单面受热的玻璃制品的总厚,cm --- 实心制品的半厚,cm 考虑表面微裂纹、缺陷、厚度均匀性及退火炉温度分布 均匀性,一般工业中采用:
20 30 h a= 2 ~ 2 (℃/min) a a
b、保温阶段: 目的---消除快速加热时制品存在的温度梯度, 并消除制品中所固有的内应力。 先确定保温温度,然后确定保温时间。
力和结构状态的不均匀性*。同时因为粘度相当大,以
致几乎不发生其外形的改变。这段温度区域成为玻璃的 退火区域,相应粘度在1012~1016Pa.s 即退火温度区域与玻璃粘度有关。

退火温度范围
最高退火温度~最低退火温度之间 温度 退火温度
上限退火温度
下限退火温度
时间
加热 保温 慢冷 快冷
上限退火温度:三分钟内消除95%应力的温度,一 般相当于退火点的温度,也称最高退火温度,粘度为 1012Pa.s。 下限退火温度:三分钟内消除5%应力的温度,也 称最低退火温度,粘度为1013.6 Pa.s。在此温度以下玻 璃完全处于弹性状态,该点温度也可以称为应变点。 在退火温度范围内确定某一保温均热的温度,称之为 退火温度。
5、多种制品共用退火窑时,取退火温度低的数值作为退火温 度,并延长保温时间; 同组成不同规格的制品一起退火时,由薄制品确定退火温
度,以免薄制品变形;由厚制品确定升温、降温的速度,
以免厚制品破裂;
复习思考题
浮法的概念、浮法玻璃的成型机理以及优点? 玻璃退火的概念、目的、原理? 玻璃永久应力产生的原因及消除。
吹制及 击脱吹管
割口 烘口
人工吹制法示意图
人工吹制
特点:制品表面光滑, 尺寸较精确; 局限:效率低。 应用:批量小,制作高 级器皿、艺术玻璃
机械吹制:
压-吹法、吹-吹法、转成制品 口部和雏形,然后再移入成型 模中吹制成制品。 主要用于生产大口瓶。
冲头 口模
雏形模
(a)落料
吹气头
(b)压制雏形
成形模
(c)重热伸长
(d)吹制成形
压-吹法成形广口瓶示意图
吹-吹法:先在带有口模的雏形模中制成口模和吹成 雏形,再将雏形移入成型模中吹成制品。 主要用于生产小口瓶。
转-吹法:是吹-吹法的一种,但是在吹制时料泡不 停地旋转。 主要用于吹制薄壁器皿、电灯泡、热水瓶胆等。 机械吹制
玻璃的退火过程:
将玻璃放置在某一温度下保持足够时间后再
以缓慢的速度冷却,以便不再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 永久应力和暂时应力。实质就是减小或消除应力并 防止新的应力产生。
玻璃制品的退火包括加热、保温、慢冷及快冷
四个阶段。
a)、加热阶段:玻璃表面受压应力,加热速度可较快。
130 最大升温速度 h c= 2(℃ /min) a
特点: 温度梯度消失之后,永久应力不消失
永久应力的产生
由于在塑性状态时,玻璃内部的质点能沿受力方 向移动(移动速度随粘度升高而降低),亦即通过塑 性流动来适应消除应力。但在脆性状态时,塑性流动 已不可能。 因此,如果降温迅速,玻璃粘度急剧上升,以至 塑性流动尚未完成而玻璃已经转让脆性状态,从而产 生永久应力。
自身的比热、导热率、热膨胀、透热性等有关。
比热----决定在成型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随温度下降,玻璃的比 热减小。 导热率、透热性----越大,玻璃的冷却速度越快,成型速度越快。
3. 成型制度的制定
玻璃的成型制度是指成型各个阶段的黏度-时间或温度-
时间关系曲线。
在具体的成型条件下确定成型温度范围、各个操作工序的持 续时间、冷却介质或模型的温度等工艺参数。

d) 快冷阶段
应变温度~室温。只能引起暂时应力。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燃耗,只要使该阶段的暂 时应力不超过极限强度,可适当加快降温速度。 一般玻璃的最大冷却速度为:
65 h M= (℃/min) a2
制定退火曲线应注意的问题
1、 慢冷阶段:降温速度同样须考虑玻璃的允许应力,结束
时温度要低于或等于应变点温度。 2、形状复杂、厚度大的制品的加热及冷却速度要慢; 3、确定升降温速度要考虑退火窑温度不均匀性而适当取小值; 4、容易分相的玻璃制品退火时,退火温度不能过高,退火时 间不能过长,次数要少。
应用:生产广口瓶、 小口瓶等各类 空心制品
(2)浮法生产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的现存的成型方法有:浮法、垂直引上法、 平拉法、压延法。其中,浮法具有优质高产、易操作和 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除了压延法仍用于生产牙花、夹 丝玻璃外,其他方法现已被占主导地位的浮法所取代。
浮法生产平板玻璃是由英国Pilkington公司1959年研 究成功。中国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于1981年在洛阳通 过鉴定,现有浮法线近百条,占世界1/3以上。
定义: 玻璃液漂浮在熔融金属(如锡液)表面上生产 平板玻璃的方法。
锡液熔点低、沸点高、密度大、不易挥发 --------良好的浮抛介质,主要承托和抛光玻璃
成型原理: 让处于高温熔融态的玻璃液浮在比它重的金属 液表面上,受表面张力作用使玻璃液具有光洁平整 的表面,并在其后的冷却硬化过程中加以保持,从 而生产出接近于抛光表面的平板玻璃。
2. 成型性质
玻璃的黏弹性(黏度、表面张力和弹性性能) 和热学性质(热传导系数、比热、热膨胀系数、玻 璃的透光系数、辐射系数和热交换系数)。 在众多的性质中,黏度和表面张力起着最重要 的作用。
(1)粘度
粘度不仅对玻璃的成型有 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玻璃 的熔制和退火过程。 利用玻璃粘度随温度变化 的可逆性,可以在成型过程 中多次加热玻璃,使之反复 达到所需的成型粘度,可进 行局部的反复加工,以制造 复杂的制品。
如果机械应力超过应力极限,会导致制品破裂。
总结
玻璃中各种应力由各自的产生原 因和各自的特点; 玻璃在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受 到几种应力的作用。
(2)玻璃的退火

定义:消除玻璃制品在成型或热加工后残留在制品 内的永久应力的过程称为退火。 目的:防止炸裂和提高玻璃机械强度。

退火原理
在经过转变温度区域(Tf~Tg)时,玻璃由典型的 液态转变成脆性状态。而在Tg点以下的相当的温度范围 内玻璃分子仍然能够进行迁移,可以消除玻璃中的热应
520 a 2 t= n
保温时间
制品厚度(cm)
制品最后允许的应力(nm/cm)
c) 慢冷阶段
为使制品在冷却后不再产生永久应力或仅产生微 小的永久应力,冷却速度要求较慢,常采用线性降温。 开始冷却速度为:
h o= 13a
2
(℃ /min )
制品厚度(cm)
玻璃最大允许的应力(nm/cm)
慢冷阶段结束时温度必须小于或等于应变点温度,否则 在快冷阶段重新产生永久应力而退火无效。
存在的应力.
热应力
热应力:玻璃中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应力。 按其存在的特点又可分成暂时应力和永久应力。 A、暂时应力:
当玻璃温度低于应变点时,处于弹性变形温度范围内即脆 性状态时,经受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
特点:随温度梯度的产生而产生,随温度梯度的消失而消失。
B、永久应力: 玻璃从可塑状态向脆性状态冷却时,玻璃内外层 或局部产生温差,导致热膨胀不一致而引起的应力。 在玻璃到达室温时温差消失后仍然存在,这种应力称 为永久应力,又称残余应力。
第四章 玻璃材料
第四节 玻璃的成型与退火
一、玻璃的成型
1. 成型与定形
玻璃成型:熔融的玻璃液转变为具有固定几何形 状制品的过程。
成型过程:
低温 高温 成型: 赋予制品以一定的几何形状。 决定因素:玻璃的流变性(黏度、表面张力、可塑 性、弹性以及这些性质的温度变化特征)。
定形: 使玻璃制品的形状固定下来。 决定因素:玻璃的热性质和周围介质影响玻璃 的硬化速度。
避免锡的氧化或 与硫反应
浮法玻璃工艺示意图
浮法生产平板玻璃的优点
表面质量高(相当于机械抛光玻璃); 拉引速度快,产量大; 厚度可控制在1.7mm~30mm,宽度可达 5.6m; 便于大规模生产。

二、玻璃的退火
在生产过程中, 玻璃制品经受激烈而又不均匀的温度变化, 会产生热应力;溶制不良会造成玻璃中的不均匀区,导致热学 性质差异而产生应力。
b、模型的温度制度
成型前,模型应加热到适当的操作温度。 由于玻璃的热传导能力很差,玻璃表面的热量 很快传出而又得不到内部热量的迅速补充,所以玻璃 表面的温度会迅速下降,若冷却进行的过快,就会在 玻璃表面层产生张应力,导致制品出现裂纹和破裂。 所以要求模具温度不能太低。
4. 成型方法
与其它材料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